07.12 信託真的靠譜嗎?

小編在後臺看到讀者問的最多的問題:信託靠譜嗎?

信託真的靠譜嗎?

其實,信託和銀行很像:

銀行是一邊拉存款,一邊放貸款

信託是一邊放貸款,一邊拉存款

信託真的靠譜嗎?

信託真的靠譜嗎?

信託公司應當持續符合下列風險控制指標:

(一)淨資本不得低於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

(二)淨資本不得低於淨資產的40%。

4,在吸收存款方面

老百姓在銀行隨時可以開卡存錢,存一分錢也行。

信託公司以發行理財的方式募集資金,必須百萬起,每個產品低於300萬的只能50個名額,高於300萬的沒有限制。早期大部分老百姓沒那麼多錢,很多信託理財都是企業、上市公司、銀行、保險公司和社保購買。(假如信託賬戶也能一分錢起存,那信託就無限等於銀行了。

5,在發放貸款方面

信託行業的壞賬率在0.58%左右,銀行行業的壞賬率在1.6%左右。

信託行業的整體壞賬率低於銀行。

為何會這樣?其中一個原因是信託和銀行的貸款模式有區別。

這個和金融牌照有關。

中國金融機構需要國家頒發牌照,在分業經營的體制下,銀行只能做銀行的事情,證券做證券的事,保險做保險的事,只有信託牌照是可以跨越貨幣、資本、和實業三大領域的金融機構。

也就是信託公司的放貸模式很靈活,股權、債券、收益權等等都能做,或者一個貸款項目同時含有股權、債權、收益權、第三方擔保等等。

理論太抽象,舉個栗子。

比如信託公司給房地產放貸,房地產公司將某地塊一平米5000抵押給信託公司,樓面價1.5萬,貸款金額10億。

產品結構如下

房地產商將這個地塊成立一個項目公司,這個項目公司

股權100%轉讓給信託公司,所有權歸信託公司,財務章由信託公司派人保管,監控資金進出,賣出的房子的錢回到信託賬戶,房地產母公司做第三方擔保承擔責任。

房地產商還錢後,信託公司把股權還回給房地產商。

一旦到期沒辦法還本付息,信託公司有權力低價甩賣樓盤,比如樓面價1.5萬,信託公司5000元甩賣總有人搶這要吧,如果還沒人要,母公司連帶擔保,那麼母公司的資產也得拿出來還,或者這個樓盤信託公司不賣了,信託公司改造成寫字樓變成實體,自己招租經營

信託真的靠譜嗎?

(信託牌照是唯一可以同時從事貨幣、資本、實業的金融機構)

又比如,信託公司貸款給一個水電站工程或者高速公路,可以把工程的股權轉讓到信託公司名下,也可以把未來若干年收取的水電費和高速公路收費權作為抵押,形式多樣。

又比如,幫上市公司做併購,上市出一部分錢,信託公司出一部分錢,併購一家企業,企業股權控制在信託公司名下,等上市公司還錢後,所收購的企業股權再轉讓給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到期沒錢還,沒關係,信託公司自己玩資本遊戲,信託牌照可以做資本運作。

所以,你說信託產品靠不靠譜,我覺得還行,當然,每家信託公司的風格和特點都不一樣,信託公司也可能有壞賬,也會踩雷,各家信託公司有各自應對壞賬的模式,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哪個產品沒兌付的,要麼信託公司自己掏錢先兌付了,再慢慢貸款方拿錢,要麼個別信託項目延期一小段時間兌付了。

所以說,未來比的是信託公司的風控能力,比的是極個別項目出現壞賬時,能不能馬上兌付,或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兌付。比如很多信託公司這麼多年都保持零壞賬的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