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霍去病怎麼死的?他有後人嗎?

葉子寫實



霍去病戰功赫赫,封狼居胥山。

武將封狼居胥,類似於皇帝封禪泰山。被認為是武將的最高成就。

但霍去病年僅23歲,就早早去世。

霍去病之死,成為一個迷。對於他的死,鄙人猜測,有幾種可能:

一是因自身的疾病去世。

二是死於瘟疫。

三是被漢武帝毒殺。

下面詳細介紹第三種可能。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羅織罪名,製造冤獄,屠戮皇族和骨肉至親。包括其最疼愛的太子、長公主、衛皇后。

漢武帝對法家思想深信不疑。韓非子認為,國君立太子,太子和皇后便希望君主早死。群臣皆有陽虎之心,隨時準備謀反。太子、皇后、近愛、群臣皆是國君的死敵。越是漢武帝最親近的人,漢武帝越要置於死地。武將中,霍去病無疑是其最寵信的將領。

對於霍去病這樣戰功赫赫,功高震主的將領,該如何應對?

韓非子曰:生害事,死害名,則行飲食。就是在飯菜中投毒暗殺。


霍去病可能中了漢武帝下的慢性毒藥。最終早早去世。

另外,霍去病有沒有後人?

霍去病死時,留有一子,名曰霍嬗。霍嬗承襲了霍去病冠軍侯的爵位。漢武帝在泰山封禪的時候,帶霍嬗上泰山。

不過在封禪後不久,霍嬗就不幸去世了。年僅十歲,霍去病從此絕後。

霍嬗很可能被漢武帝毒殺,以斬草除根。

漢武帝為何重用法家酷吏,屠戮群臣和骨肉至親?韓非子曰:刑不避大夫,近愛必誅,此之謂也。


楊朱學派


說起霍去病有沒有後人這個問題,想必有人會說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話。人家霍去病自己都說匈奴不滅不成家了,哪來的孩子?誠然,霍去病終生未婚,切實履行了自己的那句話!但是,中國古人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沒有結婚娶妻不代表沒有納妾,更不代表沒有女人!霍去病僅僅是沒有娶妻而已,身邊並不缺女人。



實際上霍去病是有一個親生兒子的,這個兒子的生母是誰史籍之中並沒有明確記載,連姓氏都沒有留下。按常理推測,很可能是霍去病的妾,霍去病和尚未發跡之時的漢高祖劉邦不同,作為在任皇后衛子夫的姨外甥、高級外戚,他完全沒有必要去外面勾搭野女人生孩子!霍去病的這個兒子叫霍嬗,生於元狩三年,按照古代宗法制度,霍嬗應該算作是霍去病的庶長子。元狩六年霍去病病故之後,因為終生未婚、沒有嫡子,便由年僅三歲的庶長子霍嬗承襲了冠軍侯爵位。因為皇后衛子夫和霍去病的關係,漢武帝劉徹對霍去病這唯一的兒子格外重視、一直在盡心培養。只可惜,霍嬗命薄,在元封元年隨姨祖父漢武帝封禪泰山之後不久便早殤了,年僅十歲!換言之,霍去病絕嗣了。漢制,無子爵除,霍去病留下的冠軍侯爵位也隨著霍嬗的死被除去了。畢竟社會很現實,人走茶涼,霍去病已經去世了。後來,隨著衛青的去世,龐大的衛氏家族也逐漸沒落!之後的很多年裡,沒有誰再去提霍去病的繼承人問題,直到漢宣帝劉詢即位之後。



漢宣帝即位之後,霍去病同父異母的親弟弟霍光成為了事實上的“太上皇”,權傾朝野。霍氏家族也進入了繼霍去病之後的第二個巔峰,甚至超越了霍去病時代。霍氏家族子弟出將入相,這其中就包括霍光另一位哥哥的兩個孫子霍雲、霍山。但是,霍氏家族的榮光與霍去病已然沒有什麼關係了,他已經成為了霍氏家族的一支絕戶!或許霍光覺得,是哥哥霍去病把自己帶入了仕途,自己飛黃騰達了,可哥哥卻成了絕戶,心裡過意不去。臨終前,霍光請求漢宣帝將自己的兩個侄孫霍雲、霍山過繼給霍去病為嗣孫。這裡要再次強調一下,霍雲和霍山並不是霍光的親孫子,他們是霍光另一位哥哥的孫子,只是霍光的侄孫。之所以選擇他們,想必是霍光為了避嫌,同時也是為了照顧另一位哥哥的後代吧。霍光雖然去世了,但是霍氏家族的影響力還在,漢宣帝為了穩住霍氏家族,讓霍雲重新承襲了霍去病的冠軍侯爵位,同時又將霍山封為了列侯。自此,霍去病算是再次有後了,而且一門兩侯、烜赫一時。



只可惜,好景不長,霍光去世數年之後,漢宣帝地位稍穩固,便開始收拾霍氏家族了。霍氏家族因“謀逆”被滅族,霍雲、霍山也一同伏誅。自此,顯赫一時的霍氏家族樹倒猢猻散,霍去病再次絕嗣。因為霍氏家族已經徹底失勢,更加沒有人再去提霍去病繼承人的問題了。後來,漢宣帝為了強調自己的正統性,採取了繼續推崇霍光的政治策略。但是,霍光的後代已經盡數被滅,根本無人承嗣。最終,漢宣帝選擇了霍光一位堂弟的曾孫霍陽,象徵性地封了一千戶,仍然叫做博陸侯,以奉祀霍光。但是,彼時霍去病對於漢宣帝已經沒有任何政治意義,就只能成為永遠的絕戶了!換言之,霍去病不但親兒子沒有後代,連過繼孫子的後代也都沒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每一段不尋常事件的背後都深藏著一個不告人的秘密。

公元前123年,17歲的霍去病首披戰袍,自此戰馬一踏,血刀立橫,以“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的誓言,帶著漢人的血性,腳下大漠風沙翻湧,擒王斬將,所向披靡,最終“封於狼居胥山,禪姑衍,臨瀚海而歸。” 自此“匈奴遠遁,而南無王庭”。這位弱冠少年,成為整個國家的精神所在。

天嫉英才,公元前117年,年僅24虛歲的霍去病猝然離世。

在《史記》中,霍去病的死因並沒有特別的記載,僅有簡單一句,“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對於這位彪炳史冊的冠軍候的英年早逝,史記和漢書僅是詳述其葬禮,卻偏偏漏掉了最關鍵的死因,這就讓人們對霍去病死因的有了無限遐想空間。

關於霍去病的死因,大體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常年征戰,餐飲無律,勞累過度,身體透支,自然而亡。

二、瘟疫而死:當年霍去病徵服匈奴時,實行三光政策,其一就是殺光匈奴賴於生存的馬、牛、羊等。單于依時中行之計,將所有死亡的牛、馬、羊等物,故意丟棄在上游水源處,滋生細菌,汙染水源,霍去病是喝了此水,中毒而亡。

但此說有三點無法解釋:

1、假有如此大疫,史料不會沒有記載。

2、如真是喝水中毒,應該有大量士兵的死亡並有記錄,而現在不但沒有記錄,而且無法解釋為什麼只有霍去病一人死亡。

3、現代醫學專業人士認為,霍去病死於漠北之戰兩年後,不符合瘟疫的發病時間。

霍去病死前有二件事應引起我們的注意:

1、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為替舅舅衛青出頭,故意在狩獵時射死李廣的兒子關內侯李敢,李廣曾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可謂德高望重、戰功卓著。武帝一邊包庇霍去病,說李敢是被鹿撞死的,給予李家厚葬;一邊將霍去病調離長安到朔方去駐守,公元前117年,霍去病死在去朔方的途中。

霍去病之死,是否可以理解為給大眾的一個說法呢?

2、漠北之戰後,漢朝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但漢朝也因此國力受損嚴重,霍去病出塞戰馬去時十四萬,回來時只有三萬,可見戰爭的消耗,所以武帝派丞相任敞出使匈奴,但單于卻將任敞扣押。

武帝雷霆震怒,不顧群臣反對和國庫空虛,一意孤行,命霍去病率軍攻打匈奴,在這關鍵時刻,霍去病病亡,武帝放棄戰爭計劃。

這是否可以理解為,有人謀殺霍去病來阻止戰爭呢?

霍去病死後,漢武帝調來玄甲鐵軍,排列成陣沿著長安蜿蜒到茂陵東側的霍去病墓,並且下令將霍去病的墓葬修成祁連山的形狀,以此顯示他抗擊匈奴的功勳。

霍去病有嫡子叫霍嬗,約生於公元前120年,生母不詳,霍去病死後,年僅四歲的霍嬗就襲冠軍侯的爵位,公元前110年,武帝在泰山封禪的時候,僅帶他一人上山,可見漢武帝對他的寵幸。

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

在封禪後不久,霍嬗就不幸去世了,年僅十歲,從這個角度上講,霍去病無後人。


美麗青春您真痘


霍去病怎麼死的一直存疑,史記漢書都只說死亡而沒有說原因,元帝時褚少孫在史記補記中說是病死,也是史書唯一記載霍去病死因的出處。死時二十四虛歲,從十七歲隨衛青第一次出征,爾後戎馬倥傯,征戰大漠南北,竟只有七年。武帝劉徹沒有虧待死去的霍去病,下令新置的河西五郡鐵甲軍全部為霍去病發喪,為他整治了一個形似祁連山的墓冢,因霍去病曾在祁連山大破匈奴,墳墓在武帝的茂陵西北方,另一邊是衛青的墳墓。


年紀輕輕而死,果斷武勇,戰功如此之大,註定是無法抹去的歷史人物。對於青年英雄霍去病的死,朝廷理應對外公佈一個死因,但是史記和漢書居然都沒有記載,只不厭其煩的詳述霍去病的葬禮,卻單單漏掉了最關鍵的主因,令人疑雲陣陣。(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後人便進行推測,都認為病死的一家,卻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他數次領兵出征,長時間處於艱苦的環境,身體頂不住因病而死;另一種說法是在追擊匈奴時喝了漠北的水,得了瘟疫而死。


瘟疫而死從史書看也言之有據,文帝時中行說因不願陪公主出嫁匈奴而被強令後,憤憤不平,到匈奴後,幫助他們與漢朝為敵,屢破漢朝的策略。(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還提出一種類似細菌戰的戰法,要單于當漢軍襲擊時,把病死的牛馬等物,不加處理丟棄在水源處,滋生細菌,汙染水源,不慎喝到的人就會生病,甚至成了不治之症。有人認為霍去病擅長不帶糧草長途奔襲,因糧於敵。在飢渴時喝了受汙染的水,中招病死。但這個說法無法解釋為什麼只有霍去病一人死亡,沒有其它將軍因此而死的記載。


霍去病死前國內國外發生的二件事值得注意。一件是霍去病狩獵時射死李廣的兒子關內侯李敢。另一件關係到大敵匈奴,漠北之戰後,匈奴遠遁,伊稚斜單于內心恐慌不已,聽了再降的趙信建議,派人與漢朝講和,使者來到漢廷,群臣議論紛紛,丞相長史任敞自告奮勇說願意前往說服匈奴,讓他們向大漢稱臣服小。武帝雖然還想打仗,但十多年來,漢匈爭戰,國力大為衰弱,到漠北戰時,霍去病出塞戰馬去時十四萬,回來時只有三萬,可見戰爭的消耗,見其他大臣也贊成議和,便派任敞出使。誰知匈奴單于聽了,認為奇恥大辱,就把任敞扣押了起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武帝得知大怒。決定再發動一次戰爭,把匈奴打服,不顧國力疲軟民生疾苦和群臣的反對,加緊籌劃準備再派大軍出塞,主帥首選霍去病。在這個關節點,霍去病就死了。整頓軍備後發現戰馬不足,武帝才洩氣的放下再擊匈奴的計劃“竟不復擊匈奴者,以漢馬少”。這兩件事隱隱約約有朝中政爭的意味,讓人對霍去病的死聯想不已,如果有人以謀殺冠軍侯來阻止戰爭,也不是全無可能的。

霍去病死後,從史書記載可感受到劉徹的悲痛與不捨,霍去病北逐匈奴時曾有封狼居胥祭告天地的舉動,唯一的兒子霍嬗也受到武帝優待,在他死後的第六年元封元年,漢武帝舉行封禪大典,皇帝僅帶著霍嬗登上泰山封禪,不久也霍嬗也死亡,還未有兒子。霍光執政時把兒子霍山霍雲過繼給霍去病延續香火,宣帝誅滅霍氏,也一併抄斬了。


南方鵬


從“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壯語。

後世武將心嚮往之的封狼居胥。

霍去病短暫的23年生命充滿了傳奇的色彩。

這麼一個著名的武將,突然就這麼英年早逝了。而且史書在這上面僅僅是一筆帶過。

既沒有講述霍去病的死因,也沒有死亡的具體日期,只是詳細的描述了漢武帝在霍去病死後給他修建了規格非常高的陵墓,這就留下了一個很大的疑團。

霍去病到底因何而死?

縱觀霍去病死亡前後的史實,筆者認為霍去病很可能是死於漢武帝之手。

封狼居胥——疑心病是所有皇帝的心理疾病。

自古以來,祭天就是皇帝的活。

皇帝自封為天子,封禪是天子舉行的一種祭告天地的儀式,封就是“祭天”,禪就是“祭地”。

非天子不能用封、禪,這是帝王受命於天的一種合法性的儀軌。

但是,霍去病這個小年輕不但在狼居胥山祭天,還在姑衍山祭地,

漢書記載,“票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這不能不觸動漢武帝作為皇帝的那根敏感的神經。

更何況,當時他們一家已經權傾朝野。

霍去病和他的舅舅衛青武功強盛,連年征戰下,軍隊已經被他們牢牢掌控。

並且兩人對於其他將領也有清楚異己的嫌疑。

比如霍去病直接在狩獵時殺了關內侯李敢,李敢是名將李廣的兒子,自身也是一員悍將。

霍去病的姨媽衛子夫是當朝皇后,表弟被立為太子。

衛青的老婆是公主,幾個兒子全都封侯。

一家都是顯貴。

這種種都不得不讓一直深受外戚困擾的西漢統治者漢武帝忌憚。

斬草除根,帝王手段從不留情——霍去病死後的家族。

霍去病去世沒多久,這一家外戚也遭了秧。

讓我們看一看漢武帝這一系列的操作。

衛青長子宜春侯衛伉因為犯法而被奪去了侯位。

過了五年,他的兩個弟弟陰安侯衛不疑、發乾侯衛登又因小事而丟了侯位。

再過了幾年,衛青去世。他的長子繼承了他的侯位。

六年後,還是因犯法被奪去了侯位。

從這一路看下來,霍去病和衛青在沙場上廝殺留下來的戰功和威望再也沒有任何的威脅。

司馬遷在《史記》中一句道破“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之,然頗用材能自進。”

外戚才是關鍵。

而漢武帝在晚年的時候為了防範再次出現如呂后以及後來的竇太后一樣的後宮干政帶來的外戚專權,毫不猶豫的殺了鉤弋夫人。

可見漢武帝對外戚和後宮的忌憚之深,僅為一個“可能”就殺了晚年最愛的女人。

可憐的霍去病和衛青還要在《史記》中被司馬遷埋汰了幾句,“大將軍(衛青)為人仁,喜士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兩人志操如此也。”

認為他們兩個都靠媚上獲得漢武帝的寵幸。


霍去病有個兒子,叫霍嬗。

應該是庶子或私生子,因為霍去病沒有娶妻納妾的記載。

霍嬗繼承了霍去病的爵位。

但是10歲的時候隨著漢武帝去泰山封禪的時候死了。

有記載說是暴病而死。

考慮到古代兒童的夭折率,在這裡筆者就不做過多的揣測了。

反正霍嬗死了,霍去病也沒有其他後人。

爵位肯定是傳不下去了,封地也沒了。

史書記載:

“子嬗嗣。嬗字子侯,上愛之,幸其壯而將之。為奉車都尉,從封泰山而薨。無子,國除。”



從史書的記載分析,筆者認為漢武帝是個很典型的帝王,殺功臣除掉威脅毫不手軟的同時還能哭得相當真誠,事後也做得非常到位,讓人毫不懷疑,如果不是晚年的時候等不及太子長大隻能殺了其母來保證皇位的繼承,很難讓人看出其對外戚的忌憚。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閒話和你一起說有意思的歷史。



閒話說歷史


霍去病,生於公元前140年,死於公元前117年,終年二十四歲,那麼霍去病為何年紀輕輕的就英年早逝呢?在《史記》和《漢書》裡面都簡單的說到霍去病在元狩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17年去世,並沒有提及死亡的原因。

而在《史記》的卷二十,褚少孫做了一個補記:是霍光給漢宣帝的一個上書,說自己的哥哥霍去病從軍有功,然後病死,被諡為景桓侯,絕無後(霍去病的嫡子霍嬗,約十歲,也死了),霍光願意將他所封的東武陽邑三千五戶分給霍山。

這裡面就提到了霍去病是病死的,那至於什麼病沒說。不過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霍去病在漠北之戰的時候,飲用了不乾淨的水源,而當時的醫療水平也不怎麼高,再加上霍去病連年征戰,而且是在漠北這種惡劣的環境之下,病死也很正常。

另外,漢文帝送公主與匈奴老上單于的時候,有一個叫中行說的宦官同行,這個宦官就有向匈奴單于提出在漢軍的行軍路線上的水源的上游,將一些病死的牛馬羊放進去,這樣子水源就會不乾淨,漢軍士兵喝了這個水源就會生病。

也有陰謀論說霍去病是被漢武帝害死的,這個就有點無稽之談了,因為匈奴還未平定,漢武帝怎麼可能會對霍去病下手,這個完全不合情理,所以我認為霍去病因為飲用了漠 北的水,然後生病而死的。

而霍去病的後代呢?霍去病有一個嫡子叫霍嬗,約生於公元前120年,霍去病死後,年僅四歲的霍嬗就襲冠軍侯的爵位,霍嬗很受漢武帝的寵愛。公元前110年,霍嬗跟隨漢武帝登泰山封禪後就病死了。

霍嬗因為只有十歲,所以根本不可能有後代,而漢制,沒有嫡子繼承的話,霍去病的冠軍侯就被取消了。但是霍去病還有兩個孫子,一個叫霍山,剛才有提過,被封為樂平侯,而另外一個叫霍雲,被封為冠軍侯。

但是霍山,霍雲與霍光的兒子霍禹在霍光死後一起造反,最後都被誅殺。


歷史簡單說


霍去病的死,在歷史上確實是一宗迷案,縱觀霍去病一生,“短短數載成功,又轉眼成空”就如夜間燦爛的煙花,給人瞬間的美好,又給人們永恆的記憶。這也許是霍去病傳奇的一生給後世人留下的美妙之處。

霍去病具體是怎麼死的呢?歷史上雖然有答案說:“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僅24歲的時候因兩年前遠征匈奴時得了瘟疫暴病而死。”兩千年來,人們對此說法並沒有太多疑問,真正的疑問是在兩千年後,醫學發達的今天,人們對霍去病這一流傳了兩千年的死因再度提起了質疑。兩千年後,發達的醫學技術卻無情地否定了這個說法,醫學界專業人士認為,霍去病死於漠北之戰兩年後,不符合瘟疫的發病時間,得瘟疫而死的說法不成立。確切說法,至今仍是個歷史迷團。要真正確知霍去病的死因,也只有等到考古發掘的那一天,如今我們也只能從歷史資料給我們提供的一些材料所為邏輯上的推理,但並不等於這就是事實,只是合理的推斷。

霍去病之死極有可能與射殺李敢有關。公元前118年,李敢因懷疑大將軍衛青陷害自己的父親李廣的原因剌傷大將軍衛青,然而衛青並沒有打算查究李敢剌殺全統帥的罪責,而沒過多久,霍去病卻因為這事趁在甘泉宮狩獵之時射殺了李敢。漢武帝得知霍去病射殺了李廣之子的事後,大怒並責令霍去病調離長安到朔方去駐守。

元狩六年,霍去病在去朔方的路上便病死了。當時他的死因說法:是因為在漠北之戰時匈奴人將病死的牛羊埋在水源,霍去病因為飲用了被瘟疫汙染的水,瘟疫病發而死的。

然而在今天看來霍去病得瘟疫而死的說法並不靠譜,可事實是,他射殺李敢兩年後便死了,這是事實,他射殺李敢與他本身的死有沒有關聯呢?那為什麼當時的朝廷又給出一個“兩年前得瘟疫,今爆病而死”的不成立說法呢?一個問題沒完,另一個問題又來了,當時李敢之死到底形成多大的負面影響?漢朝的朝野如何看待“霍去病射殺李敢”這一事的?

這些重要的問題,我們現在都沒有確切的答案,我們只能繼續往前推。推向引發李敢剌傷大將軍衛青這個問題上來,因為霍去病射殺李敢的原因是因為李敢剌傷衛青,而李敢剌傷衛青的原因是因為李敢要為死去的父親李廣討個說法。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由定襄、代郡出擊渡過大漠遠征匈奴王庭,李廣請求擔任前將軍,漢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沒有答應,後來經不起李廣請求,同意他出任前將軍。

李廣隨從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越過邊境後,從捕獲的俘虜中得知了單于的駐地,便親率精銳趕去單于的營地,而命令李廣與右將軍軍合併自東道出擊。東道迂迴遙遠少水草,不適宜大部隊宿營和行軍。李廣主動請求,“我部本為前將軍,現在大將軍卻改命我自東道出擊。我李廣自束髮時就和匈奴打仗,今天方得和單于對陣的機會,願作前鋒,不獲單于,願先效死。”衛青曾私下受到武帝告誡:李將軍年事已高,一生遇事不順,不要讓他單獨和單于對陣,恐怕他得不到他所期望的。這時,公孫敖新失候位,朝廷起他為中將軍隨從大將軍出征。衛青有意讓公孫敖和自己一道對陣單于,調走了前將軍李廣。

李廣當時知道後,十分固執地陳述自己的意見。衛青不聽,命令長史封好文書和李廣一道回幕府去,對李廣說:“快點回去,按照文書執行。”李廣不向大將軍辭謝,就走了,率軍和右將軍食其的部隊合併,自東道出發。行軍中途導向逃走,迷失了方向。廷誤了和大將軍會師的軍期。大將軍和單于接戰,單于逃走,未能捕獵單于而班師。在回師的路上渡過沙漠才和李廣會合。衛青派長史送來乾飯和酒慰勞李廣,就此查詢李廣和趙食其迷失道路的情況後,衛青正要上書武帝報告作戰經過時,李廣不表態。大將軍命令長史立即與李廣到幕府接受審訊。李廣說:“我部各位校尉沒有罪,迷失道路是我的責任,我自己到大將軍幕府去接受審訊。”

李廣回到自己的幕府,對部下說:“李廣自少年束髮和匈奴作戰,大大小小打了七十多仗。這次有幸隨從大將軍和單于交戰,不料大將軍改令我軍遠道迂迴,又迷失了道路,這是天意啊!我今年六十多歲了,不能再和刀筆吏對質了。”說罷,拔刀自刎而死。全軍將士人人都哭了,老百姓聽到李廣的死訊後,無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他的,無論是老人還是青年人,沒有一人不流淚。

李廣死後,李敢因為隨從驃騎將軍進攻匈奴左賢王有功,被賜爵關內候,接替李廣為郞中令。不久李敢埋怨大將軍衛青不聽從他父親的意見,剌傷了大將軍。大將軍從未向外張揚,未過多久,李敢扈從武帝前往甘泉宮狩獵。驃騎將軍霍去病因李敢剌傷大將軍衛青,射殺了李敢。因霍去病當時正顯貴受寵,武帝諱言這事,只說李敢被鹿觸殺的。過了兩年,霍去病也死了。

從史料提供的事例,得知李廣是一位對漢朝有功且很有威望的將領,在七國之亂時期,他在大漢王朝生死存亡之際是有救亡之功的。這樣一位救亡之將,雖然在抗擊匈奴上表現不佳,但是歷來忠於漢朝廷,在忠心之餘,也是受得了委屈的人,而且多年沒升遷。沒有升遷,並不代表漢武帝對他沒有感情和不重視。因為文帝,景帝和匈奴單于都非常重視李廣,可見當時李廣聲望之高。

當漢朝的人們還在為李廣之死落淚不止之時。霍去病公然射殺李敢和李廣剛戰死兩件事糾結在了一起,沒有影響肯定是不可能的。這兩件事糾集在一起在當時的朝野到底造成多大的影響?史料沒記載。也就成為最大迷團之一了,畢竟老百姓知道李廣死了,也知道李敢為何而死了,沒有說法確實難以服眾。

漢武帝歷來重視為朝廷戰死的烈士遺孤的,他的羽林軍都是戰死將領的後人,把這些戰死將領的後人編入禁軍彰顯其後人體現了皇帝不忘有功的將士的功勳正是這些將士作戰勇猛忠心不二的根本原因。為了掩飾這一天大“醜聞”漢武帝不得不說李敢是被鹿觸殺的,但後來紙還是包不住火,事情還是為人所知了。

這事到底會不會是霍去病“突然爆病”的根本原因?只能說,關係非常大。死後的霍去病有沒有後代?當然有,歷史上霍去病有過一個兒子,名字叫霍嬗。漢武帝在泰山封禪後,不久便死了,年僅十歲。


海馬論史析理


霍去病有後人,這個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霍去病的死因,史料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關於霍去病的死因,有很多傳說,主流的說法是自然病死或者猝死的,還有被殺說,或者瘟疫說,也有被下毒之說,和霍去病自殺說。

在《史記》中,霍去病的死因並沒有特別的記載,只是簡單一句,“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這就給了人們對霍去病死因的無限遐想。

比如瘟疫說,如果有大疫,史料不會沒有記載。被匈奴人水源下毒之說,應該會引發大批士兵的死亡,也沒有記錄,不可信。

政治鬥爭被殺說。武帝要扶持霍去病,應給沒有動機,還要倚仗霍去病制衡衛青的。那就是衛氏集團的人殺死了霍去病。但是霍去病做大,對太子劉據有利。即使衛青被疏遠貶黜,霍去病還是會和劉據綁定。因為霍去病曾為了穩固劉據的太子地位,少有的上書武帝,將劉據的三位兄弟外封為王。可見霍去病作為太子劉據的表兄弟,是支持太子的,這就和衛氏集團的最終利益一致,衛氏集團沒有殺害霍去病的動機。霍去病殺死過李敢,但是李氏也沒有殺害霍去病的必要,如果李氏殺害霍去病,必然是驚天大案,史料會有記錄。

還有一種霍去病自殺說,說霍去病身居高位,又不諳政治,夾在衛氏和武帝之間,抑鬱自殺了。這個太扯了,霍去病敢殺李敢,就不怕政治這套,大不了砍頭了事,他應該更無所謂才對。

綜合下來,奕天認為霍去病因病猝死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他的兒子也是英年早逝。

《史記》中記載,霍去病“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愛之,幸其壯而將之。居六歲,元封元年,嬗卒,諡哀侯。無子,絕,國除。”

可見,霍去病有一個兒子,名叫霍嬗,並且繼承了霍去病的爵位。霍去病應該沒有娶妻,所以,霍嬗應該是個私生子。按照野史的記錄,霍去病應該是和府上的一位侍女生了霍嬗。

武帝本來對霍嬗寄予厚望,希望把霍嬗培養成第二個霍去病。但是霍嬗也是暴卒,霍嬗因為無子,無人繼承爵位,封國取消。

綜合各類史料推測,霍嬗死時,也就是10歲左右,所以,奕天覺得霍去病很有可能患有遺傳性疾病。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結果推測,霍去病很可能患有“心率失常性心肌病”,說白了就是先天性心臟病,在特定情況下,就有可能誘發,導致猝死。

另外,霍去病除了霍嬗一個兒子外,還有兩個孫子,霍山、霍雲。霍去病的這兩個孫子應該是霍去病弟弟霍光的兒子。野史說是霍光收了霍去病的侍女,生了兩個兒子,假託是霍去病的孫子,過繼給了霍去病。這個麼,有點亂,孔老夫子及其弟子們為什麼不跳出來,維護倫理綱常呀,太假、太假、太假呀。


奕天讀歷史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霍去病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中國自古就有把英雄和美人並稱的記錄。在屈原的離騷中就提到:“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霍去病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直是一個年輕人的形象,霍去病是大將軍衛青的外甥,所以很早的時候就能見到皇帝。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很巧合而又幸運的安排,否則也許霍去病累積軍功一步一步的走上來,可能他短暫的一生甚至連將軍都沒做到。


也許是上天的安排,霍去病很快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得益於漢武帝的親自調教和衛青的薰陶,霍去病即有漢武帝的強勢,又有有衛青的謹慎。漢武帝可能把霍去病看成了自己在前線的化身,所以對霍去病的一切要求都會滿足,甚至達到了縱容的地步。

霍去病在17歲的時候,以一個校尉的身份就帶著800騎深入匈奴數百里,殺的匈奴四處逃散。不要小瞧這深入數百里,以漢朝最初和匈奴對峙的局面,有些將軍可能一生都沒有深入那麼遠過。此戰霍去病就斬敵兩千多人,並且包括相國和單于的祖父。


後來經過河西之戰,霍去病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霍去病幫助漢朝徹底的扭轉了漢匈局勢,對漢朝來說徹底擊潰匈奴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霍去病去世了,他短短的一生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天際。雖然美麗,但是不免讓人唏噓遺憾。霍去病出生的年份也很奇特,漢武帝登基稱帝那年,霍去病正好出生,然後他幫助漢朝徹底的扭轉了漢匈局勢後就去死了。霍去病彷彿就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在完成了他的使命後就悄然離去。


霍去病的突然去世也成了一個迷,為他的一生增加了神秘色彩。其中比較合理的猜測一般是霍去病死於瘟疫,在漠北喝了被死牲畜汙染的水源。有說是霍去病是因為長時間出徵,勞累過度,再加上霍去病由於一直處於高強度的運動戰中,風餐露宿逐漸壓垮了他的身體。

對於另外一個遺憾就是,霍去病是否有後人。因為霍去病的一句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很多人認為霍去病沒有後代,實際上在歷史上霍去病有過一個兒子,名字叫霍嬗。漢武帝非常喜歡他,在霍去病去世後就承襲了霍去病冠軍侯的爵位。漢武帝在泰山封禪的時候,僅帶他一人上山。可見漢武帝對他的寵幸。

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

不過在封禪後不久,霍嬗就不幸去世了。年僅十歲,從此霍去病也就絕後了,不免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遺憾。


漁耕樵讀


史書上說霍去病是在大漠病死的,有一個兒子霍羶,繼承了爵位,也繼承了霍去病在軍中的威望,很受武帝喜愛,打算重點培養,再培養出一個冠軍侯。可惜在漢武帝帶著去泰山封禪的時候病死了,還沒有成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