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到換季的時候手上皮膚就長小水泡,然後大面積脫皮,是怎麼回事?

漳州長泰笑年誒


你說問題可能是一種叫做汗皰疹的皮膚病,表現就是皮膚有很多小水泡,有癢的症狀,水泡消失後皮膚會明顯的脫皮,同時伴有皮膚乾燥的問題,在換季的時候特別容易出現。汗皰疹是皮膚汗腺的問題,無法正常將汗水排出,形成了小水泡。

很多人認為汗皰疹是手部“溼氣太重”,這根本就沒任何的依據。任何的除溼辦法,對於汗皰疹都無效哦。汗皰疹一定要在手部塗抹足夠的保溼產品,避免皮膚乾燥。乾燥反而會加重皮膚的脫皮和汗皰疹。皮膚癢的時候,不要把水泡摳破,容易引發感染,也不要去撕手部的皮膚。要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不要使用肥皂這類產品。同時可以在手部塗抹一些非處方的激素藥膏,基本上一週就可以痊癒,完全不用擔心激素的副作用。

目前還沒有很好預防汗皰疹的辦法,有症狀只要使用藥物就可以了。


我就是鎖骨達人


這個情況其實很多朋友都有,有的發生在夏天,有的則是秋天,我自己也會有。以前也是長在手上,現在則是長在腳底板。有時候還會癢,總會情不自禁去撓它,然後撓破之後,會流出透明液體。

這些液體是我們身體中排出的一些毒素。即使撓破也不能阻擋它,還會變本加厲的長出小水泡。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多半是汗皰疹。

汗皰疹一般經常出現在手足的指間以及側面,就像小米粒一樣,面積較大,密密麻麻麻,一般沒有紅暈。即使不做任何處理,1~2周後水皰裡的液體也會邊幹,然後開始脫皮。但最討厭的就是它會反覆長,不僅影響美觀,嚴重的話還會有繼發感染,讓手部腫脹疼痛,給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

而為什麼會長這個呢?目前醫學對於汗皰疹的病因還不是很清楚,目前主要認為它和精神因素、過敏體質、手腳愛出汗有關。

1、精神原因:精神的緊張、疲勞、抑鬱等,往往是常見的誘因。

2、過敏體質:接觸到有刺激性的物品(比如洗滌劑等),或是對食物、藥物、金屬過敏。

3、手腳愛出汗: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夏天長它的原因。

對付這種汗皰疹的病例,現在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塗抹真菌藥膏得到緩解。所以,如果症狀非常明顯的話,那麼治療往往也是以控制症狀為主。

一、水泡

症狀初期長水泡時,不要急著挑破它,更不要撕皮,因為擠破的話,透明毒素會流出侵擾到周邊其他部位。我們可以將患處浸泡在百分之五的礬液之中,之後再塗氧化鋅軟膏。

二、瘙癢

這種症狀最大的特點就是瘙癢難耐,但是千萬不要撓,一旦撓了受損面積就會擴大。可以用固醇藥膏塗抹局部來緩解瘙癢,另外家中常見的痱子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三、脫皮

後期水泡會自動破裂,就如提問者手上一樣大面積脫皮。這個情況下,如果我們不管它的話,它其實自己也會痊癒,只是時間較長。如果像痊癒快的話,可以使用維生素E或魚肝油軟膏外塗。

網上很多網友表示這就是所謂的溼氣重,並貢獻了幾個小偏方,供大家參考:

①用老薑拍碎泡在白酒,老薑不去皮,白酒濃度要高一點,泡的時候記得要蓋蓋子,避免揮發。泡12-24小時之後,擦在患處,一日多次。據說立竿見影。

②煲綠豆湯,最好是薏米湯,不過薏米孕婦最好不要,女生也不能喝太多。

③白礬泡四天,不吃刺激性食物。

④每天用白醋精泡患處十分鐘,半個月可見效果。

⑤用土槿皮酊加百毒膏可徹底根治,洗完澡用土槿皮酊塗患處,幹了擦百毒膏,但是特別疼。用了會脫皮,用個10天左右停藥看效果,基本根治,據說腳蘚就是這個弄好的,體蘚和手蘚同樣適用。


穆絲MOONSE


你好,這種情況就是汗皰疹,手部或者腳部呈現米粒大小的水泡,水泡不突出,在皮膚深層,季節性發作。每年春天開始,大部分持續一個月左右,然後一年都不會再有,來年春天還會有。病因目前不明,有些可能是過敏,有些是體內溼氣大。激素紊亂,內分泌失調,睡眠不好等等,都可能引起。


我就有汗皰疹,生完孩子開始的,每年一到四月就開始發作,大部分是在手指尖側面,比較聚集。一堆一堆的出現,特別癢。持續一個月左右,如果不管它,一個月就好了。以後一年不會起,第二年的四月還會有。已經三年了。

我一般手欠都會扎破,扎破就不癢了,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嘗試過用白醋泡,但治標不治本。可以減輕痛苦,脫皮快一點。但是第二年還是有。不知道具體原因,就是生完我兒子就開始有。癢的特別難受。晚上睡不著。




儘量少接觸過敏源,洗衣粉,這類東西。食物上面也要以清淡為主。少吃油膩,海鮮一類的東西。


晨曦植物


汗皰疹多發生於中青年,一般在春夏交季時發生,夏季加重。在手上發生水泡時,可覺瘙癢或燒灼感,而在脫皮時會有疼痛感。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因壓力太大,過度疲憊等原因,導致汗皰疹頻發。

週末,一對年輕夫妻來到社區診室,“大夫,你看我手,這些小水泡煩死了”

“一進春天就有了,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癢就想抓,抓了更癢,真是不知道怎麼辦好”

多半就是汗皰疹“作怪”

這些來路不明的小水泡,一到春夏就開始猖狂,悄然無息的“上手”,往往忍不住的想抓、撓,水泡經常就被抓破,不但沒有作用,它反而變本加厲,然後水皰越來越多、越來越癢。

醫生解釋說:“這是汗皰疹的常發表現,是春夏常見的皮膚病。它的出現跟季節氣候有關,每到春末夏初,小水泡就開始蠢蠢欲動,等到盛夏的時候,它們就更加猖狂,成群結隊的長。”

一旁的妻子忍不住埋怨到:叫你不聽勸啊。

隨後,醫生便向妻子瞭解了一些情況。

原來,患者張平今年28歲,每到下班,就喜歡讓自己處在放鬆狀態,打遊戲成了他的習慣。

遊戲基本要超過半個小時,特別是打排位的比賽,很多時候,都玩到了凌晨。

這也成了小兩口經常吵架的原因,直到4月前後,老公手上開始出現這種小水泡,經常癢的不要不要的。

張平也沒心思玩遊戲了,反而,一閒下來就開始劑手上的小水泡,妻子每次看到都叮囑,不要弄破。

直至上週,右手起了很大一片還潰爛了,食指還在不斷出現滲液。

醫生聽完,說到:汗皰疹千萬不要一拖再拖,及時治療是關鍵。同時,生活中也該有所防範。

簡單易行的防範措施

首先,多加運動,可以把身體裡面的溼氣排出體外,也能增強抵抗力;

其次,平時少用或不用鹼性肥皂、洗衣粉、洗滌靈洗手,洗完後多擦護手霜,並保證手部乾爽清潔。

另外,春夏季節可以多吃涼血解毒的食物緩解病症,如綠豆、苦瓜和青瓜等。

醫生提醒,不可隨便“擠毒水”

個別人會用針挑破水泡,擠出裡面積液了事。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臨床經驗表明:碰到一些輕微症狀,通過自行處理確實也能讓症狀消除,但絕大多數是不會有效果的。

手上出現三種症狀,很可能是汗皰疹的信號

  • 初期:深在性小水泡

深在性的小水泡為主,分散或成群發生在手掌和手指側面及指間;也可見於足蹠,有時見於末節指背部,往往對稱分佈。並伴有瘙癢。這個時期一定不要撓抓,以免進一步加重汗皰疹的症狀。

  • 中期:脫皮、瘙癢

出現脫皮和紅疹,並伴有瘙癢。如果撓抓,會出現滲液或結痂,甚至會繼發炎症等。

  • 後期:劇烈瘙癢,糜爛

小水泡破裂,流出滲液,部分患者整個手掌呈瀰漫性脫屑,或繼發感染而出現手部腫脹、疼痛。

遠離汗皰疹,這幾點要牢記

1、正確清潔

越熱洗,皮膚將更乾燥,汗皰疹的情況更糟,如果要洗澡的話,應27-30度的溫水洗澡,且洗澡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禁用鹼性太強的沐浴露。

2、多防治

1、手汗多基本上是一種體質的問題,對健康沒有直接的影響,多汗為真菌滋生提供了環境,手部容易出汗,建議擦些爽身粉,保持乾爽。

2、如果手上的水泡較為明顯或者是瘙癢很厲害的話,建議選擇中藥膏眉壽[tang]堂精華霜,結合現代生物科技濃縮萃取精製而成,深入肌膚,充分發揮藥效。

搭配送的止癢噴霧,治療後水泡迅速消退,炎症反應明顯減輕,現在在網絡很容易能找到。

3、皮膚出現乾燥、脫皮現象,這種時候主要是外用護膚霜來保護新生長的表皮,比如維生素E霜、魚肝油丸外塗。

3、擇飲食

忌食魚、蝦、蟹之類的海鮮品,禁食辣椒、生薑、大蒜、大蔥、濃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食物或飲料,少吃動物脂肪。

需增加營養者可吃動物肝臟、瘦肉、豆製品及新鮮蔬菜、水果等。

如不注意選擇食物,導致瘙癢加劇,反覆發作,就會出現久治難愈的現象。

4、調節好情緒

情緒會影響皮膚健康,在個體在社會生活中承擔的壓力和責任越來越重時,若精神不好或長期緊張、恐懼、壓抑時,可引起機體的應激反應,甚至發生內分泌功能失調,引發的不僅僅是皮膚問題,保持樂觀、積極、寬容的生活態度,能有效預防汗皰疹。

5、避免熬夜

一般而言,當晚鐘敲過10點,辛勞了一天的皮膚就要開始休整了。

熬夜會令肌膚的水分和營養物質過分丟失、血液循環變差、新陳代謝紊亂,尤其是頻繁的熬夜之後,會使皮膚上尤其是年輕人的皮膚容易出現暗瘡、粉刺、瘙癢、紅疹等問題。


雪洋大夫


換季手部皮膚長水泡,大面積脫皮,這個要考慮,是不是接觸性皮炎

以前我的手也出現過,一到天氣熱了,手超級癢,起水泡,長疹子,接著就是脫皮……

搞的手都不好意思伸出來

後來看了很多家醫院,醫生才說,這是接觸性皮炎

手部接觸性皮炎,和汗皰疹要分清楚

汗皰疹一般在手汗比較多的人群

手部接觸性皮炎,受手接觸的東西影響,比如觸碰酸性,鹼性,洗滌劑,過敏源等等,都可以導致皮膚脫皮,長疹子,起泡……

做家務,需要帶好手套

平時塗手霜,需要用最簡單的成分

平時儘量不要接觸過敏源的東西,洗衣服,洗碗把手套帶好。

換季的時候,多吃一點清熱,降火的食物,注意飲食,吃清淡點。


鈺承希護膚


汗皰疹是一種急性的水皰型手部溼疹,它發病比較快,且容易被忽視,這也是它有著高複發率和感染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皮膚病還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不然,汗皰疹就是一種經常在青、壯年人群發生。

陰溼的梅雨季節剛過,31歲的沈波現自己雙手手指有刺癢感覺,開始他沒在意。

後來手指長出水泡他才到醫院治療。經過醫院檢查,確診了沈波是汗皰疹,患處還出現了大面積滲液,已經出現了感染和擴散。

為什麼夏季易突發汗皰疹?

在我國南方,立夏一過,很快就進入了陰溼的梅雨季節。這個時候的溼熱天氣,最容易造成溼疹、異位性皮膚炎等,“汗皰疹”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

原來,沈波從7月開始,手上一直在長小疙瘩,疙瘩很小,肉眼幾乎看不出來,摸起來疙疙瘩瘩的,一到晚上還癢得不行。

有時候太癢了就拿個針把每一個小水泡都戳破,把水擠出來,不斷擠,感覺跟擠不乾淨一樣,一直擠每次都能擠出水來,第二天就開始結痂。

一直懷疑是傳染了腳氣,直到這時候才知道是汗皰疹。

醫生聽完後,惋惜:這件事不能頻繁做啊

汗皰疹在皮膚病中算是數一數二奇癢難當,又容易反覆的痼疾。

許多人癢到把水泡刺破、抓爛才能緩解,這是由於刺痛感把原有的瘙癢感壓住了。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表現,這樣很容易造成淋巴管腺炎或蜂窩組織炎,這些滲液還很容易引起擴展、加重。

醫生提醒:身上一旦出現3種異常,要警惕汗皰疹

  • 1、部位

分散或群集於手掌、手指側面及指端,少見於手背、足底,一般會感到比較癢。

  • 2、感受

接著在深層皮膚產生水泡,或多或少,有時可融成一大片,癢感慢慢加劇,有時甚至會出現滲液,伴有刺痛的感覺。

  • 3、過程

水皰幹掉以後, 皮膚就會變得十分乾燥,出現脫皮、裂口的情形。

這是因為(手&腳)皮膚表面的油膜損壞,使局部皮膚水分的保持,皮脂對皮膚的濡潤受到一定限制。

這些是汗皰疹的典型症狀,若出視這些異常,就要警惕了。

2個習慣會加速水泡的出現,早改早受益

  • 1、飲食沒有禁忌

很多人都知道,吃辛辣食物不好,可是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喜歡吃比較辛辣的食物,大大增加了皮膚過敏的機率,從而導致溼疹的發生。

此外,如:牛肉、羊肉、雞蛋等等,含蛋白質比較豐富的食物,如果發現食後有加重現象,需要考慮是否是蛋白質過敏所引起的。

  • 2、作息不規律

現在很多人會因為工作應酬或者沉溺於娛樂而導致作息不規律。熬夜、睡眠不足已經成為現代人的通病。

時間長了就導致體質逐漸變差,難以抵擋各種疾病的侵襲,這也是很多人容易患上溼疹的原因。

做好3件事,防治汗皰疹

  • 1、治療不要一拖再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ef2b0544b3a06adb632553ad8aa0b904\

亞麗醫生


換季皮膚要適應天氣變化。尤其是天氣轉熱,有的人皮膚抵抗力下降,適應能力下降。身體溼氣太重,尤其是南方天氣一下就過度到夏天。所以皮膚容易有小水泡,然後脫皮就好了。有些要注意是溼疹,或者是溼蘚。一直反覆好不了,就要用藥了,皮膚要保持乾爽,飲食清淡。衣服經常洗換。喝綠豆湯,紅豆薏米湯去溼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