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農民走上養豬致富道路,現今年收入達到1.5億元

王保文原本是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但是他身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隨著身邊的很多人都開始下海經商創造財富,王保文也加入了這股浪潮。

农民走上养猪致富道路,现今年收入达到1.5亿元

三十年前,當改革開放的春雷響徹大江南北的時候,15歲的王保文初中畢業走出了校門回家務農。由於年小體弱,幹不動體力活,他便跟著父親到村辦粉坊打下手,並幫著養豬。"當時自己也沒想到,這一入行便是30年!"說這句話的時候,王保文滿臉肅穆。

王保文天生好學,人也比較勤奮,逐漸地,王保文掌握了養豬技術,也漸漸地喜歡上了養豬這一行當。三年後,村辦粉坊停辦,他便在自家院裡開始養豬。沒錢買仔豬,他求人賒購;建不起豬舍,就打根樁子,用繩子拴著豬;沒有飼料,他便起早貪黑到處打豬草。近一年後,他養的5頭豬賣了1000多元,一時成了村裡的爆炸新聞。

农民走上养猪致富道路,现今年收入达到1.5亿元

嚐到甜頭的王保文用賺來的錢建豬舍,購仔豬,像滾雪球般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到1986年,每年出欄生豬100多頭,王保文成了遠近聞名的養豬專業戶。

但是人生總是充滿戲劇性,正當他要甩開膀子大幹一場的時候,當時生豬市場陷入低谷,一時出現了"賣豬難"。王保文知道自己不能在家裡坐以待斃,於是,他憤然離家,開始了他新的闖蕩。

在侯馬、臨汾市區等地考察市場時,王保文了解到當地市場豬肉銷量大,且價格高,便欣喜若狂回到家裡,半夜宰豬,早晨坐公交車將肉運到兩地銷售。就這樣,他不僅讓自家養的豬賣了個好價錢,還幫村民銷售了滯銷的豬。

後來,逐漸打開市場的王保文,又在太原設立了屠宰點。就這樣,從長途販運到開設屠宰廠,王保文在太原市場逐漸站穩了腳跟;從為自家銷豬到收購生豬,王保文的事業開始了轉型。

农民走上养猪致富道路,现今年收入达到1.5亿元

1996年,由於國家生豬定點屠宰政策的出臺,在太原屠宰生意幹得紅紅火火的王保文只得歇業回家。生性閒不住的王保文又動起了腦筋:不讓私自屠宰,可以做生豬交易生意啊。一年後日交易量達到300至500頭,基本上解決了翼城縣以及周邊的沁水、曲沃等縣市的生豬銷售問題。

2000年,他投資250萬元,擴建了畜禽交易中心。2004年,又以股份制形式,投資200萬元興建起肉聯廠和畜禽飼料加工廠,將畜禽交易中心發展成為集生豬交易、屠宰,飼料加工於一體的畜牧龍頭企業。

目前,翼城畜禽交易中心的購銷網絡輻射大江南北10省30餘縣市,日交易量達千頭,年交易量突破20萬頭,交易額1.5億元。

王保文用他的勤勞和智慧為自己創造了無限的財富,在養豬這條道路上走的越來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