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金亞科技股價狂飆背後:券商薦股 機構瘋狂買入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法院已開庭審理金亞科技(300028.SZ)涉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合計395例。《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某律師處瞭解到,欲起訴金亞科技的投資者仍在不斷增加。查看卷宗,案件的背景令人瞠目結舌,短短3個月,從股價飆升5倍,到因財務造假被立案,連續8個跌停,一系列變故也使得金亞科技從一家想“講故事”的公司變成了一家真有“事故”的創業板公司。

記者發現,在2009年10月30日至2014年11月17日的漫長歲月裡,金亞科技並不太被機構注意,期間漲幅只有24.23%,遠低於同期申萬創業板指數59.33%的漲幅。

而在2015年2月16日至6月9日短短72個工作日,其股價從10.82元/股一路飆升至52.47元/股,漲幅高達485%,最終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當日,停在42.62元/股的位置。

財務造假為股價造勢

2014年11月19日,金亞科技發佈公告,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自11月19日起停牌。而此刻,金亞科技的實際控制人周旭輝正愁容滿面。2013年,金亞科技淨虧損1.21億元,而他在2014年年初給公司定下的3000萬元的淨利潤目標眼看也將實現無望。

這一年,金亞科技的會計核算設置有兩個賬套。一個賬套核算的數據用於內部管理,以真實發生的業務為依據進行記賬,另一賬套使用偽造的財務數據,核算的數據用於對外披露。

每個季末,財務負責人會將真實利潤數據和按照年初確定的年度利潤目標分解的季度利潤數據報告給周旭輝,最後由周旭輝來確定當季度對外披露的利潤數據。

在周旭輝確認季度利潤數據以後,財務負責人再將按照這個數據來作賬,虛增收入、成本,配套地虛增存貨、往來款和銀行存款,並將這些數據分解到月,相應地記入每個月的賬中。

2015年1月28日,眼看翻盤無望的周旭輝選擇按照虛假賬套公佈業績預告,此次業績預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也剛好在周旭輝的“心理目標”3000萬元附近。

兩週後的2月13日,金亞科技公佈了《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並於同日復牌。也是自這一天起,金亞科技陸續迎來了多家機構調研,股價也開始迅速飆升。

2015年6月4日,公司連續掛出兩份公告:第一份公告是在中午收盤後,內容為公司的定向增發收購計劃已經獲得了證監會的接收,需要補交材料。受到這一利好消息的影響,金亞科技的股價在下午開盤後上漲至漲停。第二份公告是下午收盤之後,稱公司收到了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證券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直至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最後一刻,金亞科技都沒有放棄繼續“造勢”。

機構密集調研

根據上述預案,公司擬以13.76元每股定增8793.60萬股,並支付現金9.9億元,合計作價22億元收購天象互動100%股權,增值率1905.03%;同時,公司擬以12.74元每股向實際控制人周旭輝、天象互動股東何雲鵬等定增募資12億元用於支付現金對價和補充流動資金。

預案一出,鮮有機構光顧的金亞科技迎來了機構的密集造訪。

據金亞科技在深交所互動平臺發佈的機構調研信息,2015年3月3日,包括廣發基金華通華安基金崔瑩、上投摩根李德輝、博時基金蔣娜、南方基金汪徑塵、易方達基金詹傑、長江證券劉疆、國海證券陶斯然在內的機構調研人員開赴公司重組標的成都天象互動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調研。

3月11日,一場更大規模的調研在上海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宴會廳舉行,與會機構多達24家。

無論怎樣,此前很少得到券商分析師關注的金亞科技,2014年~2015年突然受到關注。申萬宏源在2014年3月發佈了22頁的公司深度報告,“我們認為2013年公司業績表現相對較差主要在於壞賬計提、商譽減值以及被併購項目虧損等原因。公司跳脫傳統機頂盒競爭紅海,轉型進入電視遊戲產業,迎來潛在400億元以上的藍海市場機會。”同年9月,國海證券發佈了17頁深度報告。

2015年3月,國海證券進一步發佈長達29頁的公司深度研報,“假設天象互動併購可以順利過會,預測2015~2017年公司合併淨利潤分別為3.0億元、3.7億元、4.5億元”。

此外,中泰證券、渤海證券、川財證券也跟進發布深度研報,給予“推薦”或“增持”評級。

瘋狂買入的基金

2014年以前,和其股價一樣,金亞科技並不太受機構關注,也僅有零星基金持有少量金亞科技股份。

隨著上述預案2015年2月13日推出,基金、私募和賣方機構輪番登門,機構紛紛增持。公司股價從重組前每股10.82元一路推升至5月14日盤中最高時的52.47元,短短3個月時間裡,公司股價漲幅高達485%。

據大智慧財匯數據,2015年第一季度,41只基金合計持有4434.79萬股,佔流通股比例21.21%。

其中,交銀施羅德穩健配置、交銀施羅德精選股票、交銀施羅德藍籌股票等三隻基金合計持有1202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約為5.75%。

2015年第二季度,合計共有87只基金持有7549.19萬股,佔流通股比例27.78%。交銀施羅德正在逐漸退出,招商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多家機構加入。其中,招商先鋒、招商醫藥健康產業基金合計持有1027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約為3.78%;匯添富移動互聯股票基金、匯添富民營活力股票基金、匯添富消費行業股票基金、匯添富美麗30混合、匯添富社會責任混合等5只基金合計持有2127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約為7.81%。

然而,一場饕餮盛宴,終將曲終人散。

2015年6月4日,證監會對金亞科技立案調查;6月9日,公司停牌自查。至此,87只公募基金慘遭“悶殺”。2016年3月30日,股票復牌,連續跌停,股價腰斬。

如今,時過境遷,當年的公募基金也幾乎全部退出。然而相對於個人投資者的起訴追償,公募基金相當“低調”。彼時遭遇“悶殺”的公募基金們是否也同樣遭遇了損失,若有損失,又是否會採取起訴或者其他方式幫助投資者向相關責任方追償呢?《中國經營報》記者向持股比例較多的幾家公募基金諮詢相關事宜,不過截至記者發稿,並未獲得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