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代打仗方陣,最外面一排的人怎麼想的誰願意在最外面一排?

三國阿斗哥


我的觀點是,也許很多人都願意站在最外面(準確地說,應該是最前面)一排。而說沒人願意站在最前面一排,可能完全是一種誤解。為什麼這麼說呢?

(古代作戰方陣)

第一,站在最前面的人,都是軍隊裡面最強悍的人。能夠站在最前面一排,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我們很多人沒有當過兵,沒有上過戰場,不能理解那些當兵上戰場的人的心理。當一個人當兵上戰場的時候,殺敵建功,就是他們唯一的思想。反而是那種在戰場上貪生怕死,畏懼不前的人,會被大家嘲笑。

秦朝的軍隊為什麼打仗能力那麼強悍,就是因為秦朝有一個很好的軍功獎勵制度。因為打了勝仗,殺了敵人,就可以建功立業,所以秦朝士兵在戰場上總是爭先恐後往前衝鋒,沒有人怕死。

第二,站在最前面的人,未必是死亡率最高的,反而可能是死得最少的那一部分人。

一是古代的方陣,站在最前面的,可能都手持較大的護盾。而他們站在護盾前面,反而不容易被敵人的箭矢或者拋出來的石頭擊中。而無論箭矢還是石頭,其運行軌道都是拋物線,因此,受傷的,很可能是後面的。

(傳說中的九宮八卦陣)

二是古代的軍隊排成方陣打仗,打起來的時候,一般都是捉對廝殺。無論站在後面的,還是站在前面的,都會參與打仗。絕對不可能前面的殺完了,然後再殺後來的。因此,從危險程度來說,無論站在前面還是站在後面的,其危險程度都是一樣的。

三是站在最前面的,反而是成活率最高的。其原因,除了上面說過的有更多的保護以外,還有就是因為其戰鬥力最強,其氣勢最凌人,因此在作戰的時候敵人最害怕。戰場的規律往往是,你越強,對手越害怕。而古代的那些聰明的大將,總是要想方設法激起士兵的頑強,激發他身上的能量。韓信的背水一戰,其實就是激發將士在絕地中求生存的那種強大的爆發力。

第三,古代打仗方陣是一種集團衝鋒的方式,每個人都必須嚴格執行戰術紀律,所以無論站在外面還是裡面,所面臨的危險都是一樣的。

古代的作戰方陣,是冷兵器時代的一種特殊產物,也是一個特定歷史階段的戰爭狀況。最盛行的,是從春秋戰國到唐宋其實。宋朝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裡面有詳細的記載。

(各司其職的戰陣)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方陣打仗的方式,是為了把單個的散兵遊勇,變成一個集團性的戰爭單元。這就像把幾支箭捆紮起來,變成一把箭簇一樣。單支的箭,很容易折斷;但是一整捆箭簇,就很不容易折斷。

古代的作戰方陣也是為了實現這樣的效果。每一個士兵,都是整體的一個部分,缺一不可。每一個士兵,在方陣中,還會發揮不同的作用能,執行不同的任務。而且只有各自把自己的任務完成好,才會保證整個戰爭方陣起到好的效果。

因此可以說,沒有站在哪裡的人特別危險,也沒有站在哪裡的人特別不危險。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問題比較簡單,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迷信,相信有來世,不太畏懼死亡

2.軍功,古代提升地位的主要晉升方式

3.死士,排頭兵在古代是最精銳的士兵

4.殉國,更多安葬費及更久時間免各稅

5.獎賞,戰前賞酒肉,戰後賞金銀珠寶

古代排頭兵就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擊潰對方排頭兵,就等於衝散對方陣型

對方軍隊就會混亂,而導致潰敗逃跑

所謂的一觸即潰,就是這意思....

古代戰場結束戰鬥方式就二種...

一,戰場上擊殺對方主將...

二,擊潰對方戰場排頭兵...

古代為了規避一戰擊潰情況..

就自然誕生了排兵佈陣戰法..

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排頭兵次列..

先鋒,中軍,左軍,右軍,各自有排頭兵..

後來衍生出士兵方陣,每個方陣都有排頭兵

古代戰爭30萬大軍,能戰精銳大概3萬兵..

才會出現許多以少勝多的戰役...

10萬大軍為什麼會敗給5萬大軍呢?

正常情況10萬大軍排頭兵只有1萬

5萬大軍的排頭兵或許就有2萬...

大多情況下,兵敗如山倒...

排頭兵輸了,差不多也就輸了..

排頭兵重要性和待遇是對等的..


春哥diao


很多人都以為古代打仗在第一排的人都必死無疑,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第一排的死亡率並沒那麼高。死人最多的是隊形被衝散,雙方混在一塊的時候。

古代打仗的時候氣勢是非常重要的,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為了保持氣勢,第一排會安排精銳敢死隊去衝鋒。很多時候甚至將領們還會衝到第一個。

其次,古代軍法是很嚴格的,點到了誰誰就必須得去衝鋒,否則就是死罪。沒人敢違抗命令。如果你衝到半路往回跑,同樣是死罪,說不定還有連坐,家人也得受罰。相反往前衝還有活路。

最後就是重賞了。

古代戰爭中功勞最大,獎賞最豐厚的就是第一個登上敵方城牆的。所有的功勞都沒有這個大。

如果你能第一個衝上去並且活下來,等待你的就是一輩子的榮華富貴,最少也是個侯爵。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個誘惑之下足夠讓很多人拼命了。你也不用擔心別人會搶你功勞,這個功勞是沒人敢搶的。

最後說一下近代的土匪,據說解放前的土匪們攻擊縣城搶東西的時候,就是拿一大筆錢出來,誰想拿多少就拿多少,但是你拿了錢就得衝到最前面,不然的話,哼哼。


漂浮菌


先說不情願,被迫的情況。

歷史上有很多軍隊都是驅趕著俘虜或掠奪的老弱病殘走在前排,一方面減少自己的傷亡,另一方面讓敵方不能狠下心來對抗,這麼做可以說是很缺德冒煙了。

比如在與北宋的戰爭中,西夏俘虜了大量的漢人,李元昊決定從中挑選佼佼者“得漢人勇者為前軍,號‘撞令郎’”,讓這些俘虜走在軍隊最前面做炮灰。他們死了,統治者也不心疼。

驅趕異族做炮灰也是多民族帝國統治者玩制衡的好把戲。北魏皇帝拓跋燾在對南朝劉宋作戰的時候,寫信給盱眙守將臧質,說:我派出來的兵都不是北魏人,而是丁零人、胡人、氐人、羌人這些北方少數民族,他們戰死了等於為我除去禍害,橫豎我都不吃虧(拓跋燾也是real耿直,這大實話都說出來了)。

這一做法流毒甚廣,直到二戰時候,德國國防軍在渡越伊普季河的渡口時,因為無法消滅蘇軍的抵抗,把蘇聯婦女、老人和兒童驅趕到行進隊伍前邊,並威脅說,不服從者就地槍殺。他們就這樣在老弱婦孺後面展開隊形,發起進攻,無辜的市民在雙方的交火中被誤傷和殺死。其它德軍部隊立即效仿,國防軍第20摩托化步兵師靠推蘇聯平民在前擋子彈開路,得以包圍列寧格勒。

被迫情況下對自己人的也很多,你是新兵就得排到前面去,誰敢後退後面還有督戰隊等著砍你腦袋。

當然,也會有對先鋒的嘉獎措施。比如殺敵數量上,戚繼光的十二人小隊基本單位,每一小隊殺死一個倭寇,賞銀30兩,這個獎勵很是豐厚,相當於小兵年薪的3倍。走在前面雖然私德幾率高,殺敵的幾率也高,富貴險中求,這些苦出身為什麼還會珍惜生命呢?

總之,兩種情況都會讓人走到第一排:強迫和引誘。當生命出現威脅的時候,單用引誘是不可能奏效的,兩者結合的情況會有,但很多情況是悲慘的單純強迫。


貓圖怪談


其實無論任何工作都是要有人做的,眾所周知古時候,戰爭是非常頻繁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戰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那麼有人要問了,古人每次打仗的時候,最外面的士兵是如何想的,難道就心甘情願做最外面的一排嗎?如果戰鬥開始,第一排的人肯定是最先受到衝擊的。

首先最外排並不一定都是士兵,歷史上很多指揮官都熱衷於讓一些老弱病殘走在最前面,減少自己士兵的傷亡,而且這些老弱病殘都是對方的人,這樣一來自己士兵傷亡少了,對方還不敢用全力來進攻,這種做法雖然說缺德,但有時候也很有效,這就是被迫的做最外排,他們能怎麼想呢?估計他們的心已經是不抱任何希望了。

正常情況下,最外排的士兵都是重甲精銳,他們的武器裝備絕對是最好的,同時風險也是最高的,待遇也是最好的,只不過他們一旦上了戰場是絕對不能後退的,否則會立即被同伴處死,只要主將沒下令撤退,假如說有主官主動撤退,副官有權利直接殺了他,代替他指揮。

也就是說只要做了最外排,怕死是沒用的,只能勇往直前,不管戰後自己這方面是勝利了,還是輸了,殺敵多的人都會得到獎勵,可以這麼說,只要你一直殺到最後並且活著,加官進爵是肯定的,古代軍營裡絕對是賞罰分明的,否則肯定會有人不服的。因此士兵站在最外面那一排,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奮勇殺敵,活到最後,不拼命絕對死,拼了命則有可能改變命運,直接翻身加官進爵。

有了解陣法的應該知道,只要陣法得當,指揮官會用兵法,第一排的傷亡並不高,因為方陣的緣故,打一會,最外排的士兵便會換成另外一批,當然瞭如果遇到傻瓜指揮官,那發生戰爭的時候,無論你在哪裡,危險係數都非常高。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這個得看怎麼個類型的方陣仗了。在古代,打方陣仗跟打衝鋒仗不是一個概念。大方陣仗的時候,第一排拿的武器是盾牌,再拿的是短刀,第二三四排拿的是長槍,往後則是弓弩手。打陣戰的時候,前面這幾牌都是主力部隊,是軍事素養最高的,因為這些人組成了防禦陣地後撤不得,一旦有人怯陣逃跑將出現防禦陣型的缺口,則敵軍便可以攻破方陣,進入腹地廝殺只能放箭卻來不及拔刀上陣的弓弩手。這對軍隊是毀滅性的打擊。沒有一個外行人會這麼做。因此,這一批人實際上都是裝備精良,盔甲防護最好的。而理論上也是最安全的。因為古代射箭為了獲得更好的射程都是朝天射的,落地後這些前排可以受到盾牌最好的保護角度。反而後面的不容易被保護。而那種炮灰衝鋒陣則編制不同,那種是專為衝鋒破陣而設的,古代有個好名字叫陷陣營,這類人在國家強盛的時候是被許以高官厚祿的,比如,秦國陷陣士,魏國武卒,齊國技擊之士等。在國家衰弱時則通過抓壯丁來實現。其後,還分為騎兵方陣,槍陣等等。



優己


前排的都是重甲精銳部隊,軍餉也是最高的。一般伍長在前面。按軍法,伍長戰死,整隊處死。校尉戰死,下屬伍長全部處死。長官不退而下屬私自撤退者全部處死。主將沒有下令撤退而主官私自下令撤退的,副官可殺主官代其指揮。主將沒有下令撤退,而主官下令撤退,而且所有長官知道沒有主帥撤退命令還執行長官命令的撤退,校尉以上主官全部處。死戰後不管是勝利還是戰敗,殺敵最多的隊伍全部升官。而且以上被處決的人是沒有撫卹金的。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下屬拼死保護上官就是這個原因。主將造反,下屬全部死戰也是這個原因。一旦開戰,橫豎都是死,拼死還能博得一線生機,加官進爵。不拼命絕對死,沒有生還的可能。


無悔32159887


首先,你怎麼想的不重要,這就不是士兵自己能決定的事兒。軍令如山,讓你在哪一排就得在哪一排,不聽軍令者,自亂行伍者,立斬陣前!對於訓練有素的士兵,重榮譽勝過生命,畏軍法勝過死亡。

其次,誰在哪一排,是戰術需要決定的。通常來講,方陣不會把最精銳最具有戰鬥力的士兵擺在第一排。因為第一排會承受來自敵軍的最大的殺傷,而精銳核心必須保留到關鍵時候,不能損失在第一陣交鋒裡。以羅馬的三線陣型來講,缺乏護甲和訓練的貧民作為散兵分佈在陣前投石騷擾,真正的第一橫列是青年兵(其後依次是壯年兵和成年兵),青年兵有體力有勇氣但缺乏經驗,放在第一線磨鍊,即便陣亡也不影響軍團核心戰鬥力,活下來的可以慢慢成長為精英。壯年兵是核心中堅,會在青年兵支持不住或疲勞時頂上去替換青年兵,和青年兵輪番上陣車輪戰法殺傷敵軍。第三線則是經驗最豐富但體力稍遜的成年兵,是預備隊生力軍,由統帥決定投入戰鬥的時機,要麼是看準關鍵時機一擊制勝,要麼絕地反擊力挽狂瀾於既倒。


需要注意的是,三線陣所謂的橫列,並不是一排步兵,每個橫列都是由20人寬6人深的若干小方陣組成的。在這個六排的小方陣裡,誰在第一排似乎並無記載,不過參考大陣的方陣,推測還是要把經驗最少的菜鳥放前邊。與此類似,馬其頓方陣應該也是如此。


綜上所述,在第一排的士兵,其特點就是勇敢並缺乏經驗的新兵。

另外,在方陣四周還有輕步兵,視年代國家的不同包括無防護的輕裝肉搏步兵、投石手、弓箭手、投槍手(通常他們的輕型投槍和羅馬陣列步兵用的重投槍不同),其中肉搏型輕裝步兵用來掩護方陣側翼,甚至隨騎兵迂迴攻擊敵軍。投射型輕步兵往往在軍陣之前,也就是全軍最前方,通過遠程攻擊削弱擾亂敵人。不過這些散兵不是提問者所言的“方陣第一排”,隨著兩軍主力靠近,他們可以自由後退以避開敵軍殺傷。而方陣裡的士兵,身後是幾排十幾排戰友和軍官,除非全陣後退輪休或戰敗方陣崩潰,否則無路可退的,前排的士兵只有戰鬥至勝利或死亡,死了有身後的戰友頂上繼續打。如果發生了整隊潰退的情況,古代的軍法首先會處決帶隊軍官,對士兵中國有後隊斬前隊,羅馬人戰後會剝奪鷹徽榮譽並抽籤抽取幾分之一的士兵處決,尤其是軍中同袍往往都是同鄉,貪生怕死就一輩子抬不起頭。總之,通過訓練教育,讓士兵重榮譽勝過生命,畏軍法勝過死亡,即便在第一排,也要視死如歸令行禁止。

補充一下:從評論裡看,有些人認為應該把精英放在前邊,提醒大家問題的前提是“方陣的第一排”,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戰術,不同的陣型,兵力配備都是不同的。比如坎尼會戰,漢尼拔就是精銳放在兩翼,菜鳥雜牌放在中間。以方陣論,精銳在前是不妥的,新兵必須在前。因為方陣密度很大(尤其希臘-馬其頓方陣),兩個方陣對撞,第一排士兵每個人的盾牌都要面對三四支或更多的矛尖,後背則頂著戰友的盾牌,你想跑?往哪兒跑?就算跑了你還有未來嗎?你身後都是街坊發小,兄弟骨肉,且不說軍法無情,逃兵必死,你跑回去有臉面對父母親朋麼?感情紐帶,就是城邦方陣部隊的凝聚力之所在!所以第一排的士兵只有戰鬥到死亡獲勝利為止,別無出路。毋庸置疑,第一排的傷亡總是最大的,但第一排倒下會不會出現某些人說的兵敗如山倒呢?不會,因為第二排後邊還有第三排以至第N排,還是無路可退的。更關鍵的是,即便是普通新兵,也自幼經過嚴格而完善的軍事訓練,敢於面對生死考驗。而且在紀律、榮譽、傳統和感情(愛國主義、袍澤親友情誼等)的多重束縛下,也不會輕易潰逃。至於久經沙場的老兵精銳,更不會因為前邊一些菜鳥的犧牲就驚慌失措。反過來說,如果老兵精銳在前,打贏了後邊的菜鳥成了打醬油,刷不了多少經驗。前邊老兵要是打輸了後邊新兵就更加喪膽,那才是兵敗如山倒呢。另外,如果發生被潰兵“衝亂了陣腳”那其實是“自亂陣腳”,方陣正面騎兵都衝不亂衝不破,潰兵能衝亂?戰線是由N個方陣組成的,只要精英老兵自己不亂,潰兵會從方陣之間的間隙退下去,不會影響各方陣。實際上,羅馬三線陣一二線各方陣是交錯的,一線扛不住了就從二線方陣之間後退(同時二線從一線之間接敵掩護其撤退),然後重整小歇片刻,二線如果仍沒有破敵,又沒到投入三線預備隊的時機,那麼重整後的一線可以再次上前接替二線,如此循環往復。


薺菜糰子


遇到垃圾指揮官是無解的事,不管你在第幾排都會死。指揮家講究的是排兵佈陣,所謂排兵就是在最小限度上最大範圍的跟敵軍接觸,達到最大範圍戰力瞬間爆發,所以不存在電視上的一窩蜂拼人肉的,如果己方的部隊在接戰時是這個樣子,那說明已經被圍,等著被圍殲了,如果是敵方,那他們已經都死定了,隨便一把火,一通落石,甚至一群牛,都可以擾亂對方陣營,加上自行踩踏送他們下地獄是分秒的時,所以我方衝最前面的一定是最牛的,建軍功的。

另外,戰場不是前邊死完了後面的上,只要你接上戰,就可以在自己位置,後面的繼續往前去找自己的對手,而且一般應該都是有最小作戰單位的,比如一個班。


當裡個當哇


古代打仗正面作戰還是偷襲作戰,第一排都是死亡幾率很低的,除非攻城。一般方陣都是野戰,打野戰通常講究側面攻擊或者掏菊花。所以一般有經驗的老兵反而不會選擇在後面。而正面作戰一般無法決定野戰勝負,通常都是側翼被切斷從而被圍剿。通常遊牧民族打中原兵團都是不斷攻擊側翼後陣,從來方陣自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