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初一的孩子需要報數學輔導班嗎?為什麼?

QDCTSPDFJ


小學數學基礎非常弱應當考慮上輔導班

上不上補習班,得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我覺得孩子在小學的數學基礎非常弱的可以考慮上輔導班。數學這門課的特點決定了基礎弱必須補基礎,初一開始就學習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與小學的混合計算聯繫非常緊密,計算都學不好,初中數學肯定難學好。另外還有很多基礎內容,例如平面幾何、立體圖形、應用題的理解等,都非常重要,若孩子在這些方面掌握不好,無疑也會對初中的學習產生影響。

基礎好的同學重點提高自學能力

初中相比小學,對學生要求更高,單單完成每天的作業對大多數同學來說都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初中所學科目增加,知識量也增加,學生若是單純的跟著老師腳步走,很可能會出現跟不上的情況。此時,若是學生自身有一點自學能力,那會好很多,而且有自學能力的學生裡,出學霸的概率非常高。所以,若是學生基礎比較好,家長不妨放開手,讓孩子自學一下,長期來講,還是對學生的學習有利的。


學霸數學


對於這個問題,得就實際情況來定。

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夠好,每次考試都能得90分以上,而且上課能輕鬆跟老師的進度,那我認為不需要報輔導班。這種情況下報了輔導班所得到的收穫不會很大。因為孩子在上課所學到的東西都已經消化吸收了,考試也檢驗出孩子對上課內容的理解程度。這樣再去上輔導班的話只會耽誤孩子的時間。如果孩子的成績並不是太好,或者上課跟不上老師的進度的話,那我建議報數學輔導班。

數學是一門理解性學科。初中數學,它從基本的有理數無理數、正數負數、相反數等等延伸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從圖形的基本認識到直線、射線,還有座標的運用。最基本的概念是肯定得記住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往後的延伸,基本就是在這基礎上的發展了。而這,就考驗的是孩子們的理解能力了。

我大三的時候在輔導班兼職過半年,當時帶的就是初一的學生。當時帶的是全科,包括數學、英語、生物等等。當時給孩子們講的最多的就是數學方面的東西。裡面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不好的。對於成績好的,我只是讓他自己做題,遇到不會的先自己思考,實在不會了再問我。還有就是把他做了的題目檢查一遍,有錯誤的給他講一遍,然後再找些同題型的給他做。這樣我輕鬆了他也能鞏固提高。雖然這對於他的提高不是太大,因為花比較多的時間做了很多知道的東西。

對於成績不好的,我必須得一個一個的講。大部分孩子之所以不懂,除了記不住之外就是理解不透。就以一個簡單的平方差公式而言,不就是兩數之差乘以兩數之和等於兩數的平方差嗎,對於理解了的人來說很輕鬆啊,簡簡單單。但是對於不理解的來說,就是不懂這個。我有兩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了好久,最後還是靠死記硬背才搞定的。這當然也是我水平不行,連這個都教不好。當然了,我舉這例子的目的並不是在說我是多麼差,我只是想說上輔導班是給了孩子一個引導他前進的方向。畢竟輔導班一般都是一對一或者一對幾個孩子,不想上課一樣三十個學生。人少了,老師教起來也容易,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就孩子的問題來尋找解決辦法。

當時還有個孩子,在前半學期成績特別好,但是一到一元一次方程,成績就掉的非常厲害。她跟我說,上課聽不懂,老師講的太快,聽著聽著就不想聽了。其實對於當時上大學的我來說也深表贊同,老師講的太快,聽著就像催眠,大學還能在課堂上趴會,他們可不敢趴。對於這個情況,我是從頭開始給孩子講一元一次方程,當她感到疑惑的時候停下來進行更加詳細的解釋。因為上課聽了,雖然不懂,但終究有點印象。就這樣,她的一元一次方程學會了。

所以說,對於上課跟不上老師進度的孩子,對於成績不是太好的孩子,上輔導是有意義的。


風吹雞蛋殼ya


隨著孩子進入小學、初中,許多家長為孩子要不要報數學輔導班、如何選擇等問題而困擾。紅叔認為,以下五種情況可以不報輔導班:

1、孩子不想學

不想學的孩子,在課堂上猶如夢遊。家長給這樣的孩子報班,除了圖個心理安慰,其它一點作用也沒有。要報班,先做好思想工作。

2、條件不允許

如果是家庭條件不允許,最好讓孩子在課堂上就學懂弄通,有不懂的問題主動請教老師。一般而言,老師對家庭貧困的學生會有額外的照顧。

如果是當地的教育條件不允許,也沒有必要讓孩子去外地上輔導班,這一來一去在路上耽擱的時間,還不如多做兩道題鞏固鞏固。

3、自學能力強

除了輔導班,還有很多不錯的學習資源,例如書籍、網課(紅叔就在做公益性質的奧數網課)。要是孩子自學能力強,用好這些資源,絕對比上輔導班強。

4、孩子沒時間

已經給孩子報了很多班,再報就要侵佔孩子的休息時間,這樣的班不報也罷。一來對孩子的成長髮育不利;二來學習效率低下;三來甚至會造成逆反心理。

5、師資力量差

輔導班的質量參差不齊,有些輔導班的老師水平並不高,只會照本宣科,或者搞題海戰術,這樣的輔導班很容易誤人子弟,報了反而對孩子的學習不利。

排除上述五種情況之後,必須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輔導形式,真正發揮出“補、助、拔”的輔導效果。

1、補——查漏補缺

針對人群:成績較差的孩子

推薦形式:一對一輔導

推薦老師:高校的大學生

所謂“補”,就是查漏補缺。“補”對題量的儲備要求不高,大學生就能勝任。而且大學生責任心較強,收費較低。只要孩子肯學,“補”的效果是最明顯的,一旦找準了薄弱環節,甚至能夠一通百通。

2、助——輔助學習

針對人群:成績一般的孩子

推薦形式:5~20人的輔導班

推薦老師:優先選擇教學經驗足、責任心強、風趣幽默的老師

所謂“助”,就是輔助學習。“助”之所以選擇輔導班,有三個理由:一是費用比一對一便宜;二是多人班級有良好的學習氛圍;三是輔導班的教材比較成熟。

3、拔——拔高提升

針對人群:成績較好的孩子

推薦形式:名師一對一,頂級輔導班

推薦老師:有靈氣的老師比老學究好

所謂“拔”,就是拔高提升。老師的選擇很關鍵,解題不一定要有多厲害,但必須有靈氣,善於思想方法的引導。打個比方,教練的競技水平沒有運動員高,但教練知道正確的訓練方法。假如有兩個老師A和B,A是普通大學畢業的具有10年教學經驗,B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只有2年教學經驗,紅叔認為選B更合適。

最後祝願孩子們都能夠找到合適的輔導方式,學得輕鬆、學得快樂、學出成績、學出未來!


紅鼻子叔叔2018


學生需不需要報輔導班是由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狀態來決定的,很多家長在孩子成績不理想或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就寄希望於輔導班,希望通過課外輔導讓孩子的成績得到提升。理想是美好的,而現實是骨感的,並沒有多少學生能通過課外輔導得到多大的突破,即使有,大部分只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給孩子報了很多的輔導班,可是成績卻總不見提升。把孩子成績的提升寄希望於課外輔導班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學校才是學習的主陣地,一個學生在學校連續上了五天的課都沒能學好,週末兩三個小時的輔導又能有多少提升呢?


大部分成績不理想的孩子都是因為在學習狀態、態度和習慣方面存在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補習再多也是無濟於事的。問題解決了,大部分的學生通過學校的學習都能取得差不多的成績,否則,週末全鋪在補習班也不一定能提高成績,反而還會導致身心疲憊。


初一數學的學習需要報輔導班嗎?這就要看孩子的學習狀態了,如果學的還不錯,希望能有所提升和突破,可以去報一個培優類課程,拓展知識面和思維,對之後的學習和中考都是有幫助的,當然了,思維的提升和知識的拓展也不一定需要課外補習,很多學校老師也會講到,很多學生也可以通過自學或鑽研得到提升。


如果孩子基礎不太好,很多家長就比較著急了,想要通過課外輔導幫助孩子提升,但前提是孩子願意學,最起碼不厭學,否則補習就沒啥效果。補差課程需要做好針對性,相對班課來說,一對一輔導會更好些,當然費用也會更高。補習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生的配合,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多加練習。學習方面不下功夫是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的,尤其是數學的學習,雖然不建議埋頭刷題,但一定量的練習是必須的。


除了補習,家長需要平時做好對孩子的溝通、引導和監督,到了初中階段,學習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自覺、主動去學習,做好學習規劃,找準學習方法,這些都需要家長的幫助,輔導班在這些方面也往往無能為力,家長和家庭比課外輔導班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胡老師數學教育


噢?你的孩子初一就報數學輔導班?是大量缺課還是別輸在起跑線上?抑或小學數學一直很差?興許是家裡有錢沒處扔了。除了以上四個理由,我搜腸挖肚,實在找不出第五個鏗鏘有力的確鑿證據。現在有些家長,總是跟風嚴重。人家補,我也補。人家學甲,我非學乙不可。絕不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兒?是自然數認識還是整數認識?是小數還是分數?……怕是連我這從教四十幾年的老教育工作者,也難一時一口說清。我的觀點是,只要小學、初中一二年級,沒什麼缺課或大面跟不上,就不要輕言補課或讓孩子接受輔導。小學、初中就那點東西,不要讓孩子天天泡裡面,能弄懂弄通就行。用不著頓頓加營養,天天吃夜食……。我這說法您接受嗎?過量輔導或補課,是畫蛇添足,得改!



雞肋


初一的孩子報不報數學輔導班,要根據孩子數學的掌握情況來定。如果孩子數學成績不錯,對數學又有興趣,靠個人努力就會取得不錯的成績,報班就沒有必要了,反而會加重孩子的負擔。



如果孩子數學跟不上,對數學提不起興趣,那就不但要報班,而且要報一對一的班,一對一輔導價位偏高,但是效果相對要好。一同事的孩子,初一數學成績中等偏下,不喜歡數學課,最早報了大班輔導,上了一段時間後,效果不明顯。最後換成了一對一輔導,每週兩節課,一個月後,數學成績有明顯提升,成績的提高也激發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初一課程多,學習緊張,最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平衡各科的學習,儘量不要依靠輔導班來提升成績,參加輔導班,既增加學生壓力,又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如果孩子確實在數學上學習有困難,還是要給孩子提供一些支持和幫助的。


春風化雨花草香


有條件的話,還是可以報一個。如果大題不會做的話,應該是課內知識沒有進行很好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在大題解答上,才會像是遇到了瓶頸一樣失分嚴重。大題也有分簡單、中等、困難三個層次的。其中能拉開成績差距的,便是最後一兩道難題了。說說我平時學習的方法吧,我會特意讓自己去訓練一些難度比較大的題目,讓自己的數學思維得到拓展。但這僅僅是不夠的,我自己當然也有不會解答的地方,這時我會選擇去問老師,我那時在卓越教育報了班,我經常會拿題目去問老師,就是想從老師那裡得到專業的反饋,也看看老師解題時的一些思路。當思維和解題量提升到一定高度後,大題分數也會提高的。


山大政管


如果想學奧數的話,很多孩子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了。如果不想學奧數的話,孩子現在能跟得上課堂的教學話,最好還是不要去補。

我一向不提倡孩子去補課,而是提倡做好家庭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在市面上補課的話,確實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能立竿見影——我是隻針對考試。但是給孩子的壓力和負擔是比較重的。如果孩子能跟得上,其實沒有必要補,如果實在跟不上,那沒辦法,那該補也得補。

還是希望家長做好家庭教育。而不是,只能想到補課,去解決孩子成績的提升。做好家庭教育一樣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的提升。


小黑豆


親身經歷,去年我家孩子初一。上學期沒有上補習班,下學期沒忍住,報了語文數學兩科。期末考試,結果,語文保持,數學退步了。和孩子深聊,孩子覺得,補習班的大課堂還不如校內老師講的好,浪費了週末兩個小時的籃球時間。孩子自己決定,初二不再上校外補習班,週末一天打球,一天自行學習。


鄭錢多多5


拿我自己來說,我初一沒有報數學,是初二開始跟著大部隊報的。

初一的數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初中數學思維,揣摩學習方法,並引入一些新的相關量,為後面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打基礎。

由於初一的知識點在中考佔很小比例,且相關知識點比較簡單易懂。如果學生小學數學基礎好,且懂得自學。我覺得完全沒必要去在外面報數學,打牢基礎就好了。

當然你要說那種學科特長生,最終要參加各類競賽的話。那從初一開始就必須報課外拓展的課,因為你學的必須比普通學生更深、相關知識點必須趕在學校授課之前補充。

我覺得數學上知識的轉折點就是一次函數,變形象為抽象,開始引入初中最最重要的量-平面直角座標系,從這開始,一般來說就要在外面報數學了。除非你對自己數學這門科目很自信,回回接近滿分,腦子就是好,在邏輯思維、發散思維、跳躍思維的運用上高人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