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世界都是由粒子構成的,那為什麼人類會有思想?人類的思想是由什麼構成的?

相識不如偶遇85331633


我們的地球以至於整個宇宙都是由一些非常微小的粒子構成的,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我們的思想也是由一些微粒構成的,這個微粒的名字叫做“超弦”。這部分科學家認為“超弦”是這個宇宙中最小的微粒,它們的形態已經不像是分子、原子那樣是一個球體的形狀,而變成了環形。超弦的基本形態有開環與閉環兩種形態,這些超弦根據開環、閉環的不同組合形式構成了我們已經發現的微粒-分子與原子,再由分子、原子的自由組合形成了我們宇宙中的一切事物。而還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一種叫做“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被認為是質量為0的一種特殊微粒)的微粒根據運動的快慢的慣性不同而構成了其他的微粒最終形成宇宙萬物。但兩派的科學家都認為自己支持

的這兩種微粒是可以構成思維的,我們的思維其實可能是這兩種最基礎的微粒早已孕育出來的,但它們的初始是存在於宇宙的各個角落,等到這個宇宙中的生物孕育生命的時候這些思維會從宇宙的角落裡開始注入這些生命體中伴隨者我們的神經系統開始工作,而當這些生命體死亡後這些思維又會從回到宇宙的某個角落裡,這樣不斷的循環。這樣的話由於這些存在於宇宙的思維在注入生命體後伴隨宿主一生可能不斷地更新添加入新的內容在生命體死亡後思維重回宇宙之時變得比原來更加龐大這樣的循環使得宇宙不斷地膨脹也是有可能的。

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中可見的物體佔據整個宇宙中物質才不到10%,其他的一些暗物質、暗能量卻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所以這些高級的東西比如“思維”其實是這些暗物質、暗能量的產物也說不定。




遇見H未來


如果用機械式的唯物主義去解釋這個問題的話,只能走進死衚衕。


先做一個說明:題目中問的是“思想”,但真正值得討論的應該是“意識”,雖然兩者經常相提並論,但意識要比思想更深一層。人是先有意識,才有思想的。


如果世界都是由我們已知的電子、質子、中子等粒子構成的話,本質上人和一塊石頭應該沒有區別,為什麼人有意識和思想,而石頭沒有?


有人說人的意識和思想是由大腦中的某種“化學物質”產生的,如果“化學物質”真的可以產生意識或思想的話,大腦裡的化學物質也就這麼幾種,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可以用化學的方法讓一塊石頭或者任何“東西”都具有意識和思想?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在這個世界上,生命(人)和非生命(石頭)是有本質區別的,就像0和1一樣,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


也有人提出了“超弦”、“希格斯玻色子”等假想的粒子試圖去解釋為什麼人有意識和思想,但這些假設事實上都沒有科學的證明,只是一種說法而已。


另外一個常見的誤區是認為人的意識存在於大腦中,但迄今為止無論我們怎麼解刨大腦,都無法找到一個特定的區域存儲意識。然而意識的存在是一個客觀事實,所以如果它既不是“化學物質”,又不是“粒子”,也沒有辦法在大腦中找到的話,從邏輯推理的角度只有一種可能:


人類的意識和思想是以非物質性的形態存在的。


也就是說,“意識”和“思想”和物質性的“東西”不一樣,是看不見摸不著,也無法測量、感知的,但它就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只不過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而以。


所以世界(或宇宙)不僅是由物質性的粒子所構成的,也包含了非物質性的意識,兩者相加才是一個完整的宇宙。



高挺觀點


對於人類來說,人體的內在基因粒子是靈魂,是載體。外界的自然粒子是信息,是能量。當載體與能量糾纏形成了生命活動。當靈魂與信息發生量子糾纏,就形成了量子在大腦內的常溫下發生了超導感應,或者天人感應。進而產生和出現了思想和思維。思想和思維也就是量子以腦電波的形式在閃耀,因量子糾纏兩者之間即無時間距離,又無空間限制,使得人們的思想能夠隨念而起,隨心而動,漂忽不定,漫遊於空氣和宇宙之中。使人們對於自然界有了感知力,分析力,創造力。牛頓,愛因斯坦的思想只是宇宙中的一種自然現象,一段光波,一道閃電。他們的生命也是一種具有思維的宇宙物質,量子物質。量子糾纏思維理論,還使人們失去了時間限制,瞭解到,接收到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信息。物質不滅,量子不死,靈魂不死。這使得人們得到了天使,或馬列主義的文化傳承。有了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還有了生命輪迴轉世之說。一句話,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量子星空1


《量子、意識、本性的存在關係的奧秘》

科學沒法把量子與意識放在一起觀察。按照西方的人的思維,量子

的各種粒子層次,是客觀世界的構成要素,人的意識獨立於這客觀之外,所以要問一句:人的意識由什麼構成?

我們翻開現代系統科學,就知道他們在很多領域都是無休止的追問,似乎永遠沒有答案。我們能不能用中國,古老的智慧來幫助觀察?或許我們能夠開闢一條中國智慧科學的大道之路。

其實西方人沒法對他自己的科學形式科學精神進行深刻的反思。因為他們沒有參照物,沒法認識到自己科學的侷限性。比如說科學的大部分知識,隨著他們自己的研究,會不斷的被證偽推翻,這表明科學的知識,帶給人們很大的不確定性。再比如說,科學研究的方法,它一個最大的特點,必須製造儀器,這種研究,把人本身心的了知萬物妙明妙德作用就丟失了,這就是說,科學會帶來巨大的外化異化,人類如果一昧的相信科學的這種先進性,人類就把自己的進化就停止了,事實上就是如此,西方人早就認為人無法進化,西人從來沒有想到,不是人無法進化,而是他們研究的方法有問題。再比如說,科學的種種研究,他們沒有真理的標準,通常人們都說科學是把雙刃劍,這是為科學的弊端,在進行巧妙的辯護,既然是把雙刃劍,但是西方人他從來沒有想到怎麼引用智慧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困境。

西方人科學的產生,它有它的歷史背景,第一個就是宗教的原因,第二個就是哲學的原因,西方的宗教與哲學,他對他們所想的萬物的抽象知識沒法進行實證,因為西方的宗教,把人內在的妙德神性,外化為外在的神,沒法把人內在的妙德開啟後來參與到認知萬物之中;因為西方的哲學沒法究竟人的本質,所以西方的科學研究,他們意識不到,人才是科學的主人,他們的這種科學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把人迷失在他們所研究的對象之中,這是他們種種末日危機的根本原因。

中華文化中能觀察量子層次事物的規律嗎?中華文化中有觀察量子層次事物的方法嗎?

科學的這種方法觀察量子,首先把人獨立於觀察對象之外,準確的說,這種觀察。他沒法觀察自己在觀察的過程中的參與作用。其次,這種觀察必須在儀器中才能觀察,這就造成了普通的人無法來進行觀察試驗。那麼,依據量子論的觀點,在我們觀察這兩個粒子之前,他們都是處於疊加態的,也就是說每個粒子都可能是左,也可能是右,是不確定的。而當我們觀察其中一個粒子時,它們的波函數坍縮了,於是,其中的一個變為了左,而另一個同時變為了右。要記住,是“同時”,這是一個沒有消耗任何一丁點時間的過程。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是怎麼保持聯繫溝通的呢?為什麼在其中一個粒子坍縮為“左”的同時,另一個一定坍縮為“右”呢?這是一個完全隨機的決定,他們並沒有彼此商量,那如何能保證兩個隨機的事件的結果一定相反呢?這看起來它們就好像存在一個非常快的溝通信號,就像我們兩個人在拿著電話,說:“你選的是左是吧,那好,我就來選右吧。”,從科學家這種觀察的過程中的分析可以看出,量子的疊加,觀察者的意識參與了嗎?還有一個根本存在,西方人沒法瞭解,舉個例子來說,我們人在觀察北斗星的時候,按照西方的認識,是北斗星之光到達的人的眼前,人才能看到北斗星,這就是說,見性是因為北斗星之光而能見。這種觀察的方法,完全丟失了人的主體,,我們現在用中華智慧來觀察一下,見北斗七鬥之光,實際是人的見性一眼就能現量見到,這種見性的速度,要比光速不知快了多少倍。人認知萬物的時候,人的本性之智光都會參與,當然,科學家觀察量子的時候,人的本見亦會參與。從這裡我們看出,西方的科學家觀察量子,乃至觀察外面的時候,他們忘記了一個最根本的存在。那麼中華文化中,他是如何用本心之見來觀察量子層次的存在呢?中華文化中有這種方法存在嗎?中華文化中能夠觀察量子層次的規律嗎?

西人的科學,哲學,宗教,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自己存在的必要,但是西方人科學宗教哲學三分,他們沒法把三者的長處整合在一起,人與宇宙萬物本來是一個實相,但是西方的人首先三分,回來後再分之又分,這就是西方的分科學來源,他們對一切事物的研究都不能究竟,不能達到實相之境。舉一個最為鮮明的例子。那就是,科學已經發現量子與意識的關係,但是西方的科學家沒法瞭解這裡面的規律,因為西方的科學研究沒法瞭解人的心識奧妙,他們沒法把人的心識,與量子放在一起觀察。所以,我們會看到科學越先進,隨之帶來的迷感也會越大,甚至危機也會越大。西方人沒有真正的智慧之學,他們不會這麼說,不會有這樣的理念:人是科學的主人,人在研究客觀的時候必須清淨安全,人的各種活動必須尊道貴德,人的科學研究建立起來的理論必須天人和諧。對於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精神,科學所造成的各種問題,我們應該用中國的智慧來觀察。不要總是等待西人,發現了,研究了,我們總是才跟在他們的後面呼喊。

西人這種量子、粒子理論與人的意識的關係,西方的科學家必須藉著先進的儀器來觀察,普通的人,只能藉著他們發現的理論,進行抽象的思維,還是沒法進行實證。這種抽象的思維,沒法讓我們的本性進行進化。用我們自己的身心來觀察量子與意識的關係,這種學問早就存在了,這樣超前的智慧在中國的智慧中才有。中國的這種智慧方法,通過觀察微妙的能量,與自己的心意識關係,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本性,才能夠不斷的開啟了無窮無盡的妙德。這種觀察的方法才真正有意義。中國超級智慧需要科學來證明嗎?不需要,幾千年中,中國的這種方法一直存在著。但是為了讓現代人明白中華古老的智慧,把古老的智慧方法與現代科學方法進行比較研究,這就非常需要。這可能會對科學帶來巨大的變化。更為準確的說,更為直接的說,就是會讓西方人認知世界萬物宇宙的方法會產生巨大的質變。對於量子與意識的關係,與中國智慧的關係,一些人總以為是要傍科學的大腿,現在還不知道,這裡面能夠引發中國的智慧,對於西方的文化產生智慧的指引,讓人類能夠成為科學的主人,讓科學的方法能夠帶來變化從而達到清淨安全。這種有意義的研究工作,應該大力提倡。我們也更加應該提倡,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要學學中華古老的智慧,運用自己的身心,瞭解天地宇宙萬物的智慧方法。我們應該知道,中國的智慧與現代的西方文化並不矛盾,我們既要學習西方的文化也要修學中華古老的智慧,把東西方文化放在一起平衡的運化,我們現代中國提倡國學,也同時鼓勵繼續改革開放,目前正在走著一條路。





圓拙


記憶是什麼?大腦神經系統又是什麼?

人體是由無數的分子組成,分子又分各種元素的分子,它們內涵著各種不同的能量基因,而組成不同的電位聯結,這些電位在不停的運動著,有序的排列,有序的運動著。

人體就是這些基因工程技術的組合。

人為什麼有思想呢?

任何生物都有記憶,低級動物有,高級動物也有,這就是它們的神經系統的刺激與印象。

人類的更加的複雜高級。

家養的動物知道回家,找到回家的路,這就是記憶與思想活動。

人類更不簡單,人類有文字符號,人類能夠通過文字符號記憶更多的事情。

記憶是思想的材料,這些材料存貯在大腦記憶細胞裡面。

也就是人類通過外部環境的刺激在大腦記憶細胞裡面產生不同的電位聯結,這些電位聯結通過大腦的篩選系統,識別相同的與不同的或類似的,而加以分解篩選出最佳答案。

這些記憶材料的選擇過程,就是思想運動過程。

人類的大腦是複雜的,它不是像石頭一樣單純的或少量的元素組成,人類的大腦是複雜的多樣的元素組成,這裡面充滿著對立與統一。

充滿著無數性質不同甚至相反性質的化學物質組成。

這些物質在本質相反的統一下不斷的運動著,消耗著能量與熱量。

上面的敘述方式,許多人已經能夠知道生命與思想的構成。當然人類為什麼會有思想這個即難又不難的答題了。

一個人的聰明與否,就在於他大腦神經元的健全性,先天性。和後天學習的容納能力,分解能力篩選能力。能力強者,聰明人,能力弱者大眾化。


寶樹白石


人類的思想正是在大腦中產生的啊,來回穿梭於各個神經元的生物電信號、化學信號啊,所以,無論是思想還是意識、記憶它都是物質性的,即需要物質來作為載體,所以,根本上看,還是由粒子構成的。

其實不光人類有思想,我想,在地球上,凡是擁有大腦的動物都有自己的思想,狗、貓、獅子、老虎等等,請問,如果沒有思想,它們該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

思想並不是人類的專利,同樣的,記憶與意識也不是人類的專利。

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含有千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擁有多個樹突,又與其它神經元相連,如此複雜的網絡形成了思想的複雜性,所以,人類表現得比其它動物更加的富有智慧。

當然,大腦也並不是越大越聰明,大腦應該是越精密越精巧越好,在晚期智人時期,腦容量甚至比現代人還要高50毫升,但也沒見得他們有多聰明。

而現代的理論還認為,即便是空間、時間也是具有客觀存在的物質性的,即便空間空無一物,也存在最低的能量態,人類終有一天會搞明白這個宇宙的基本組成的。


科學船塢


這個問題讓人感覺非常奇怪,提問者似乎想用這個問題反駁思維是基於物質的觀點。對於唯物主義者而言,“思維不是基於物質”才讓人感到奇怪和苦惱的。因為唯心主義者只需要自己相信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證據。而唯物主義者會去尋找證據來證明這個觀點,但根本就找不到任何可以通過驗證的嚴肅證據可以支持思維基於靈魂的這種假設。

大腦是由物質構成,這點是毋容置疑的事實。現代生物學通過大量的實驗驗證了思維是發生在大腦之中的電化學反應。


圖:大腦的各個功能區

在比較宏觀的層面上,大腦的主要運轉模式以不是什麼秘密。大腦的各個功能區受損就會導致病人失去部分能力,這點在中風病人的症狀上就能清楚的表現出來。現在甚至能利用藥物和“洗腦”這類心理學工具影響人類的思維、情緒和記憶等。這些種種都表明了思維的基礎是物質的,改變物質基礎就能影響到人的思維。

當然,如果要控制人的思維現在還辦不到,這也是醫學倫理所不允許的,但控制動物的思維已經能夠實現。在2007年山東科大機器人研究中心就在幾隻鴿子的大腦內植入了控制芯片、電極和刺激發射器,可以根據電腦指令完成各種簡單的飛行動作,這完全可以使用在國家安全和軍事領域。
圖:被芯片控制的鴿子




實際上,在自然界,大腦控制也不是罕見的事情,鐵線蟲可以控制螳螂進入水中淹死,使自己可以繁殖下一代。弓形蟲可以控制齧齒動物動物,讓它們膽子變大,並且喜歡上貓尿,以便讓老鼠被貓吃掉,完成弓形蟲的繁殖流程。

圖:被鐵線蟲控制淹死的螳螂

動物和人的大腦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也會受到這些影響,這些都證明了思維是物質的,而不是受到超越物質的所謂“靈魂”的控制,人的記憶也儲存於組成大腦的物質之中。當然,有的人肯定會說,科學沒有證據證明靈魂不存在,是的,科學不能證明一個事物不存在,它只能證明一個事物是存在的。事實上,根本就沒有辦法證明一個事物不存在,證明一個事物不存在只能採用窮舉法,而宇宙物質的數量和空間的廣闊都不適用於採用這種方法。我們只能說靈魂的說法是不科學的,或者說,靈魂的說法是迷信的。

相信科學,拒絕迷信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養。


講科學堂


不打算說的太專業,太複雜,我們從前就學過,世界是粒子的世界,大千萬物,都是由粒子組成的,三種粒子組成物質,所以我們又可以說,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當然,人類的思想也離不開物質,小編覺得,唯物主義堅持的是真理啊。

emmm,簡單來說吧,人們為什麼會對一件事情做出判斷來表現出自己的心情?小編覺得這就是因為大腦中存在的化學物質所決定的,當一件事情發生時,大腦中的物質產生了反應,由此導致出最後的心情,這一過程,看似漫長,其實不然,十分迅速,所以迅速的做出了反應。雖然這還沒有被發現是什麼物質,但是目前看來確實是這樣。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為什麼國家禁止吸毒呢?因為毒品給人的感覺是夢幻的,幸福的,爽快的,吸了毒品的人表面看起來一蹶不振,但是他們的內心覺得非常的暢快,甚至感到從未有過的幸福,麻木得判斷不清是非,只知道毒品二字。其實這就是毒品中的化學物質刺激到了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兩者之間產生了化學反應,從而左右著人的想法和行為。這個之前也被報道出來的,所以才嚴禁吸毒啊。

我們的思想一定是由物質構成的,至於是什麼物質,還待進一步的挖掘和探索,物質往下分,電子,質子,中子,除了三種基本的之外,還有太多的太多的粒子,可以還會存在我們無法或者難以發現的暗物質。


鎂客網


世界是由粒子構成,與我們為什麼有思想有關麼?

我們的思想存儲在哪裡,與我們的思想由什麼構成,有關麼?


而且最關鍵的是,不建議這種問題從神秘學角度思考(儘管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有往這個方向引導的傾向)。


首先,由粒子構成的不同物質,本來在宏觀上就有不同屬性,就像糖是甜的,食鹽是鹹的,狗會汪汪叫,花兒是香的的,這本身就是微觀粒子構成宏觀世界的不同屬性,這本身沒有什麼奇怪的。

不僅沒什麼奇怪的,我也不見得討論我們為什麼有思想的時候,從相同微觀粒子的微觀粒子入手,因為如果一旦自不量力,就會得出偏“神學”的結論——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大腦其實是一種非常懶的器官,但凡它想不明白的問題,它都喜歡用某種“神秘學”來解釋,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好糊弄我們自己啊!


其次,如果非要問這個我們的思想意識的問題,我可以簡單說一下:大腦的眾多的神經突觸的微觀運動(包括生物電等)產生了宏觀意識,這是一個從微觀到宏觀的過程,同時由於神經突觸的微觀運動很有可能被量子力學影響,所以我們的思想和意識會出現多種不確定狀態,最經典的不確定狀態是:我們很可能下一秒都不知道自己會做什麼,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心是最難預測的。


當然,有些人本能的從情感上拒絕這麼機械的理解人類自以為獨一無二的思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對於還沒有徹底研究清楚的事情,各人自然有自己的理解方式。


至於第二個問題,思想是有什麼構成,儲存在哪裡。


在這個問題裡,其實需要定義思想是什麼,是記憶?是知識?是意識?是思考過程?想法?還是別的什麼?

一般說來,思想的結果是認識,這種認識包括符合客觀規律的認識,和不符合客觀規律的認識。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思想其實是一個時空概念,他是在某個時空中存在的產物,他的結果是某些記憶,結論或者某種東西,這些東西按照咱們今天的發現,自然是存儲在我們的大腦中,至於存儲在哪些模塊,用什麼方式存儲,這是需要研究的部分。


不論如何,我傾向的方式是:儘可能的符合客觀的解釋這些,而不是否定所有的已知客觀,而重新生造一個所謂的理論。


儘管我在自己的小說裡也是架構了一個世界觀,但正因為如此,我知道以小說的角度代替現實是不可取的。


我是江南沐雨,《眾神聊齋》作者。


沐雨縱橫眾神聊齋


心靈和心臟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按照佛教說,心和心臟是兩回事,因為心是根本找不到的,如果你找到心了,那麼你就開悟了(參見達摩祖師與二祖慧可的對話)。但是能知能覺的心與撲通撲通的心有無法隔斷的聯繫。如果把電腦與人比較,電腦“能知能覺”的功能來自軟件。軟件在哪裡?軟件究竟在硬盤裡,還是在內存裡,或是在CPU裡,可以說都在又都不在。不過大家都知道,軟件運行在CPU裡,CPU相當於人的什麼器官,當然是心臟。CPU的運行是由一個頻率發生器驅動,一步一步運行的。和心臟的跳動異曲同工。當然,內存和硬盤同樣也由這個頻率驅動,但是人的心臟是跳動源,所以,人的心靈這個軟件是運行在心臟的。大腦只是存儲器和信息轉發中心。由於唯物論的錯誤引導,認為意識產生於物質。把大腦作為意識源。雖然反對大腦產生意識,但也只好將錯就錯,使用洗腦,腦殘,腦子瓦特了等詞

先別問思想意識究竟是什麼?先問一下軟件是什麼,軟件是磁盤嗎?當然不是,磁盤是軟件的載體,是磁盤產生了軟件嗎,更不可能了。去看磁盤上的軟件,其實是0和1,但是0和1是經過幾層翻譯出來的結果。它本身毫無意義,要使它有意義,必須依順序讀進CPU,按步驟用解讀程序對0和1的串進行解讀。0和1只是代碼,代碼所表達的是程序,程序本身是運算規則構成的。運算規則是人定的。電腦這種無生命的機器都要用純虛的規則來驅動。有生命的人用什麼軟件來驅動呢?

構成電腦程序的規則來自數學和邏輯,恰好它們都不是科學。軟件與磁盤的關係看,軟件可以獨立存在不依靠磁盤嗎?當然可以,沒有磁盤的時候,數學和邏輯已經存在。所以軟件先於磁盤,磁盤是由軟件決定的嗎?是的,先有了軟件,然後人根據軟件的要求去尋找軟件的表達方式,先用紙帶,後用磁帶,鋼絲等等存儲軟件並保證可讀可寫。然後用磁盤光盤半導體等等。

對比人和電腦,我們不可能得出是大腦產生了意識。也不可能得出物質的大腦先於“心靈軟件”存在。結果極有可能與電腦一樣。

電腦由人制造,人比電腦高級不知道多少倍,那麼人是不是由比人高級不知道多少倍的某種存在所製造出來的呢?比如說神。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可以複製人,按照奧卡姆剃刀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既然人可以造人,就沒有必要讓其他什麼來瞎摻和。至於怎麼造人,那當然是啪啪啪咯。

附送小文,讓你明白物質與意識的關係

首先得理解什麼是形而上。形而上是相對形而下而言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陰一陽之謂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形而上挺神秘,老百姓天天用卻不知道形而上存在。

一切事物,都是形而上和形而下一起構成的完整存在。形而上是隱含的,不能直觀的存在。舉例說明,一個杯子,它的形而上是什麼?其實就是杯子的容貯物質的功能性。正是因為杯子有這個功能性,杯子才被製造出來。如果杯子是實心的,就不會被製造出來,製造出來也沒人買,因為沒有用。

事物的形而上不止一個。杯子這個名稱,就是杯子這個實體的形而上。名稱是用來區別物品的作用。不同物品的功能性是不同的,所以有不同的名稱。通常,簡單的事物形而上多,高級的事物形而上少。

事物的形而上才是事物的本質或本性。形而上是內在的。所以不容易發現。事物的區別就在於形而上不同。比如白馬非馬。一般人都覺得白馬非馬是詭辯論,但是對形而上這個概念比較清楚的,就知道白馬非馬是成立的。

所謂形而上學,就是研究形而上的學問。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形而上的學問,理就是形而上。那麼形而上本身還有什麼可研究的?因為形而上面還有形而上。理是形而上,那麼理學就是形而上學。心學也是形而上學。

前面說了,簡單事物的形而上數量多,高級事物形而上數量少,層層疊疊。像個金字塔。那麼人的形而上是什麼呢?人的本質是什麼?是生命,還有一個說法叫靈魂。反正不管叫什麼,肯定有一個。人要是沒有了這個“形而上”,人就變成死人,死人非人。死人與人的區別,就是形而上的區別。前面說過,一切事物,都是形而上和形而下一起構成的完整存在。現在可以體會一下。

形而上學就是研究這些的,很明顯,形而上的層層疊疊形成的金字塔,有個唯一的,至高無上形而上。這個東西是什麼?中國人稱為道,西方人稱為上帝,哲學家稱為第一因,佛教稱為佛性。這個至高無上的形而上,用邏輯推理可知道它一定存在。

可以說人類的一切學說都是形而上學。比如數學,本來是由於統計和丈量等需要產生的,比如一堆蘋果,為了統計,給每一個蘋果賦予代號1,2,3,4,5,6。這個時候,數字沒有大小的意義,只有區別的意義。如果有大小的意義,那麼6號蘋果就相當於6個1號蘋果。當然就荒唐了。數學是把具象的事物化為抽象的數字。然後再割裂抽象與具象之間的紐帶關係。獨立成為一門學科。然後數學就發展出了零,負數有理數,無理數,虛數等等,這些數看起來已經與自然界不搭嘎,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是不可缺失的。假如一個蘋果被咬了一口,又怎麼去抽象?這就不是數學範疇的事,是分配學的事。分配學其實就是政治學,誰來管分配,分配政策誰定,政策怎麼制定等都是政治。如果是三個蘋果兩隻雞,又怎麼抽象?那也不是數學的事,是分科學的事,也就是科學的事。因為必須把它們分開來抽象,故稱分科學,簡稱科學。

中國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就是比較純粹的形而上學,它抽象於自然,然後進行理論的演繹,它有三個基本的演繹規則,同性相吸,物極而反,三生萬物。中國人用形而上的理論去指導形而下的行為,但是割裂了與具體事物紐帶的形而上學,明顯是無依無著懸空不接地氣的東西,怎麼來指導實踐的?其實就是“取象比類”的辦法。比如中醫,中醫認為,人的病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外感風寒溼邪,內則為七情六慾所傷。人有七情六慾,這也是人的形而上。中醫先將人的五臟六腑進行分類,然後再找七情六慾與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主要是根據中醫的理論來具體的分析的,中醫上說肝主木,肝的在志為怒,心主火,在志為喜,脾主土,在志為思,肺主金,在志為憂,腎主水,在志為恐。外感風寒看起來是外來的入侵,其實還是有內在原因。外感風寒關鍵是感字,感是感應,外面的風寒與體內的風寒發生感應,感應在物理學上叫諧振。能夠發生感應還是因為七情六慾多度,貪涼就會受寒,貪爽就會受風。從根本上說,善良是健康的保證,不善是疾病的原因。由此可知,中醫是哲學指導下產生的醫術,把中醫與西醫對比,西醫把人作為物看,從這個特別的“物”上尋找形而上的“理”,從而建立起來的學說。因此中醫和西醫是分別以不同角度去尋找形而上,形成不同的理論體系。

形而上學還是一種思維模式,與之所對立的思維模式叫辯證法。作為不同的兩種思想,辯證法是否定形而上學的,形而上學卻不否定辯證法,只是否定辯證法的結論。辯證法認為形而上學是孤立,靜止,片面的去觀察事物,辯證法注重事物的聯繫,運動,對立統一。辯證法的思維模式有個致命弱點,就像是一個人要逮兩隻兔子,左顧右盼,結果一隻都逮不著。形而上學則認準一隻兔子,窮追不捨,終有所獲。當然,形而上學也有缺陷,導致死鑽牛角尖,辯證法則會搗漿糊。前面說過,形而上學是割裂了抽象與具象的紐帶,必須是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舉個例子,飛矢不動是古老的悖論,中國同樣有相同的觀點。人類長久陷在這個迷思裡,這是形而上學思維帶來的困擾,但卻無法反駁或解釋,直到六祖慧能解開了迷思。六祖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什麼意思?對運動的物體進行高速拍照,無論怎麼快,每張照片都是靜止的,只有連續不斷的觀察照片,才會動起來。之所以看到動,是因為心在動,心在指揮眼睛從一張照片移動到下一張照片。所以,動與不動,完全取決於心。當然,沒有形而上學思維的人,是不能理解慧能的。形而上學與辯證法其實左右腳的關係。老子的道德經,是形而上學與辯證法的完美結合運用。

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關係是很明顯的,形而上是主導者,形而下是從動者。形而上是事物的本真本質本性,形而下是事物的具象外表直觀。由此可見,唯物論是根本錯誤的。

看懂了嗎?物質的肉體與精神意識,誰才是形而上?當然是精神意識為形而上。

形而上是如此重要,完全可以說形而下是因為形而上而存在的。比如一件藝術品,無論是雕刻藝術還是繪畫藝術,它的形而上是什麼,首先是美,美這個形而上不需要用複雜的表達,直接就顯示出來,好的藝術品,即使沒有任何閱歷的人也能感受美。這種美來自藝術家的心裡,這個美是先存在於藝術品完成之前的。否則就不可能。也許在一些人的眼裡,馬上感受到的形而上是藝術品的經濟價值。這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小人見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