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10歲小女孩喚醒植物人爸爸 最大的心願“趕快長大”

10歲小女孩喚醒植物人爸爸 最大的心願“趕快長大”

陳得之喂父親喝水。莊文斌攝

10歲小女孩喚醒植物人爸爸 最大的心願“趕快長大”

陳得之為父親按摩。莊文斌攝

通訊員 江萱 本報記者 葛學濤 董鑫

“爸爸,我來幫你按按摩。”昨天,在江都區西苑小區內,10歲女孩陳得之坐在床邊,將父親陳如勇的手放在自己的腿上,熟練地按了起來。躺在床上的陳如勇睜大眼睛看著女兒,蒼白的臉龐露出平時難得一見的笑容,喉嚨裡擠出“嗚嗚嗚”的聲音。

按摩一個小時、說三十多句話,才可能換來父親這樣頗為簡單的“回應”。但對於小之來說,那股開心勁一點都不亞於考試得了滿分。因為,這離她埋藏心底許久的那個夢又近了一步。

這個夢,不是每個女孩都期盼的“公主夢”,而是“長大夢”。只有長大了,才能真正挑起照顧殘疾父親和年邁爺爺奶奶的重擔,她想快一點,再快一點。

“他們等不起,我怕來不及。”說這話時,小之的眼裡滿是堅定,稚嫩的臉上露出與年齡不相符的堅忍和成熟。

奇蹟

“爸爸,你醒醒呀!”一聲聲愛的呼喚,喚醒了植物人父親

2014年8月12日,是一個讓小之的奶奶梅順英提到就淚流滿面的日子。

那天晚上,陳如勇下班後騎摩托車回家,和一輛轎車相撞,頭部受重傷,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到了夜裡,小之依然沒有見到爸爸,後來她才知道爸爸出車禍了。小之當場呆住了,她用被子捂住頭,嚎啕大哭,通紅的小臉滿是淚痕,嘴裡不停地喊著:“我要爸爸,我要爸爸……”

第二天,奶奶帶小之去醫院看望父親。透過重症監護室冰冷的玻璃,小之看到父親躺在病床上一動也不動,身上插滿了導管。小之努力睜大眼睛,她怎麼也不相信,前些日子還帶她去釣魚、逛街的爸爸,現在卻閉著眼睛,靜靜地躺在床上。淚水,不經意間從眼角滑落。

經過3次開顱手術,陳如勇的命保住了,但身體卻完全失去了直覺,成了植物人。

陳如勇昏迷期間,學校正放寒假。每次奶奶去醫院看望陳如勇,小之總會央求帶上自己。趴在爸爸的病床前,她使出吃奶的勁,一遍遍呼喊著“爸爸”“爸爸,你醒醒呀”……稚嫩的聲音在病房久久迴盪,許多病人流下眼淚。

考慮到兩位老人長時間照顧兒子身體吃不消,陳如勇的表哥梅冬經常晚上來“換班”。每次,小之都會打電話過來,讓梅冬把電話放在陳如勇的耳邊。她說,以前睡覺前,爸爸都會跟自己說“悄悄話”,現在爸爸昏迷了,她想用“悄悄話”喚醒他。

愛,蘊含著巨大力量,演繹著人間奇蹟。半年後,陳如勇終於甦醒過來。

長大:“奶奶,你太辛苦了。你負責按腿,我力氣小,負責幫爸爸按手臂。”

家庭的頂樑柱倒了,生活一下陷入了困境,只能依靠爺爺陳學根打零工和陳如勇的重殘補貼、護理費維持生活。

兩年前,小之的母親離家出走。照顧陳如勇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奶奶梅順英的肩上。年近六旬的梅順英,除了照料癱瘓在床的兒子外,又在家門口的幼兒園找了一份保潔員工作,掙些零錢補貼家用。

畢竟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了,每天兩次幫兒子按摩腿腳,難免有些吃勁。每次按完,梅順英額頭上都會滲出汗珠,累得手都難以抬起。小之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主動上前,揉揉梅順英的肩和手臂說:“奶奶,你太辛苦了。以後我跟你一起幫爸爸按摩,你負責按腿,我力氣小,負責幫爸爸按手臂。”孫女的話,說得梅順英眼眶泛紅。每每回想起這刻,老人總會流著淚說:“兒子出了車禍,我是不幸的;但上天還是眷顧我的,我的孫女一天天長大了、懂事了,我知足了!”

這以後,每天放學後,當其他同學結伴嬉戲玩耍時,小之總會抓緊時間寫完作業。因為她知道,時間對於她來說太重要了,她要留給躺在床上的爸爸,留給白髮漸多的奶奶。

陳如勇的雙手一直緊握著,掌心也被指尖摳出痕跡。幫爸爸按摩時,小之先將爸爸的手指一根根扒直,再挨個進行拉伸按摩。有時疼急了,陳如勇的嘴裡還會吐出一句髒話。這時,小之就會豎起大拇指,再轉向下面,示意“爸爸你太弱了”,逗得陳如勇咧嘴笑了。看著“不配合”的兒子,梅順英舉起手掌“嚇唬”陳如勇,每次都逗得小之笑得直捧腹。因為她知道,奶奶壓根就捨不得打爸爸,就像她也深深愛著爸爸一樣。

小之如今在江都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讀三年級,在老師和同學們眼中,身材柔弱的小之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力士”。每次班級組織大掃除,小之總有使不完的勁,甚至當男生都累得坐在操場上休息時,她還拿著掃帚幹活。熟知情況的數學老師程剛說,小之經常在家幫她爸爸按摩,手上的勁是練出來的。

36平方米的小屋只有一間臥室,裡面擺放了兩張床,其中一張是上下兩層,小之睡在上鋪,爺爺奶奶睡在下鋪。散落在上鋪的四五個毛絨玩偶,是小之僅有的玩具。她說,每晚臨睡前,自己都要看看爸爸,再看看爺爺奶奶,這樣才會抱著毛絨玩偶安心入睡。

感恩:“那麼多好心人幫我們,我也要回報社會。現在我還是小學生,就從幫助身邊的同學做起吧!”

陳如勇出事後,仙女鎮及時幫他申請了重殘補助和護理費,江都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給小之辦理了困難補助,一些好心人上門看望,社會各界播下的愛心種子,在年幼的小之心裡逐漸生根發芽。

“每次下課後,總會有一些學生拿著作業向她請教。”班主任陳豔說,小之各門成績都在班級名列前茅,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遇到同學前來請教,她總是耐心講解,一遍不會就講兩遍,從來都不嫌麻煩。”

有一次,班上一個調皮蛋跟同學吵架,被老師批評後拿起書包就往家跑。小之得知後,立即跑上去,指出該同學的不對之處,並將其勸了回來。老師誇獎她,她卻說:“那麼多好心人幫我們,我也要回報社會。現在我還是小學生,就從幫助身邊的同學做起吧!”

姑奶奶陳桂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小之在她家吃飯,看著滿桌的好菜不吃,卻拿出飯盒打包。陳桂蘭不解,問她原因。小之喃喃地說:“爸爸今天還沒吃中飯,我先給他送過去再回來吃。”陳桂蘭緊緊抱著小之,拿過她手中的飯盒說:“好孩子,你先吃,我去給你爸爸送飯。”

金玉香看著小之長大,對這個孩子打心眼裡喜歡。有一次,她遞給小之一個蘋果,看到小之只是用手擦了擦,卻沒有咬一口。“孩子,是不喜歡吃蘋果嗎?”金玉香問。“金奶奶,我想省下來帶回家和奶奶一起吃,她最喜歡吃蘋果啦!”一句話說得金玉香直點頭,她趕緊又拿出一個蘋果,塞到了小之手上。

有人問她:“你長大了想幹什麼?”

小之脫口而出:“長大了我想當按摩師,要讓爸爸站起來、能走路!”

短評

選擇相信 選擇努力

4年前的一場車禍,爸爸成了植物人。當同齡孩子們被父母抱在懷裡的時候,她卻開始給父親餵飯、按摩,當意外突然來襲時,這個小女孩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堅強。這兩天,江都10歲女孩陳得之的故事打動了許多人。

“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不幸中也有美好,悲苦中也有希望。當夜幕降臨這個不幸的家庭時,我們分明看到,小女孩微弱身軀散發的堅強、樂觀、擔當的光芒,沖淡了苦難的陰影。因為相信有愛、因為選擇努力,相信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新一輪朝陽會照亮小女孩和她的家人。

相信是一種能力,無論如何,都不要失去相信的能力。命運為你關上了門,還會給你留一扇窗。這個小女孩身上的堅強、樂觀、擔當,傳遞的“相信的力量”,是面對苦難最需要的,也是苦難能夠成為人生“墊腳石”的唯一原因。小女孩以及家人還選擇了努力,活成了讓我們尊敬和感動的模樣。

在這個小女孩背後,還有我們這個大時代的“溫柔以待”,這個社會的溫情四溢,這些會讓不幸的人充滿力量、滿懷希望、向陽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