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粵樂發展史:樂壇教父“顧嘉輝”,是他成就風華絕代“張國榮”!

今天我們跟著上一篇《粵語歌壇發展史:樂壇教父“顧嘉輝”和大時代的歌者“黃耀明”!》繼續往下說,最初宋詞元曲礙於當時沒有錄音技術,旋律已經失傳,留下的只是文字,但是如果作曲家嚴格按照五音寫歌,再用類似於宋詞方式去填詞,似乎也能夠最大程度上,還原出當年古代的絃音。

粵樂發展史:樂壇教父“顧嘉輝”,是他成就風華絕代“張國榮”!

顧嘉輝的五音式作曲在當時貼合大量的古裝片主題曲而寫,這種帶著古韻的創作和影視劇的內容不謀而合,再加上一眾填詞人精心書寫的歌詞,三管齊下,使得無形中粵語流行曲成為不可替代的產品—大眾已經從過去習慣聽國語歌、英文歌,逐漸轉換為聽粵語流行曲。這也是顧嘉輝為樂壇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粵樂發展史:樂壇教父“顧嘉輝”,是他成就風華絕代“張國榮”!

隨著70年代中旬電視劇的興起,在TvB供職的顧嘉輝譜寫了大量電視劇的主題曲。當時幾乎所有TVB重頭大戲、尤其是武俠劇的主題曲都由顧嘉輝撰寫,其事業也因此跨上巔峰。無論是《陸小鳳》還是《書劍恩仇錄》;無論是《近代豪俠傳》還是《倚天屠龍記》;《小李飛刀》《天龍八部》《神鵰俠這些TVB的第一批典武俠劇,主題曲全部出自顧嘉輝的筆下。

粵樂發展史:樂壇教父“顧嘉輝”,是他成就風華絕代“張國榮”!

而當中迄今為止仍被樂迷津津樂道的,當然少不了羅文甄妮演唱的《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曲;以及像《上海灘》這樣的粵語流行曲代表作。時至今日,只要一看到“浪奔浪流”四個字,相信大部分人心裡便會跟著哼起那段熟悉的旋律。這也是顧嘉輝厲害的地方所在,他的旋律具有較大的格局,民族性十足,例如像《上海灘》這樣的旋律,即便不用歌詞,純粹用樂器彈奏,其氣勢依然足夠磅礴。而顧嘉輝的多首歌曲後來都成為音樂學校的教材,乃至於各地的管弦樂團也曾經採用他的作品進行演奏。可惜的是顧嘉輝的這種作曲模式卻沒有得到傳承,隨著80年代電子樂開始氾濫,顧嘉輝所堅持的五音式創作也成為絕響,繼者寥寥,甚為遺憾顧嘉輝的高產,也是他成為70年代樂壇作曲代表人物的原因之一。

粵樂發展史:樂壇教父“顧嘉輝”,是他成就風華絕代“張國榮”!

他可以在成名後繼續於美國深造音樂期間,不看電視劇不去製作組參與討論,僅憑郵寄過來的劇集資料就可以寫出一首經典歌曲,甚至在上課的時候都可以一邊聽課一邊在筆記本上譜寫旋律,比如當時由關正傑主唱的《英雄出少年》就是這樣製作出來的。這幾乎與後來林夕一邊看日劇一邊寫歌詞如出一轍,這二位在填詞和作曲方面成為樂壇頂級大師的人物,在創作方式上亦有不同於常人的天才之處除開電視劇所締造的成就,顧嘉輝在80年代開始逐漸脫離影視劇的束縛,為歌手量身定做歌曲,如1982年寫給張國榮的《默默向上遊》就是代表作品。但是80年代開始,唱片公司已經傾向於直接購買歐美、日本已經成名的流行歌曲來翻唱,省時省力又穩妥,顧嘉輝雖然也已經開始吸收歐美流行音樂的長處,創作非武俠片格調的音樂,但在樂壇舶來之作氾濫的情形下,顧嘉輝獨木難支,再加上年過五十的他精力實在有限。

粵樂發展史:樂壇教父“顧嘉輝”,是他成就風華絕代“張國榮”!

從80年代中期起,顧嘉輝的作品數量開始下降。產量開始降低,但他的影響力卻沒有減弱,因為顧嘉輝所創作的歌曲生命力極其旺盛,與那些在流行榜上很快上來又很快消失的歌曲有天壤之別。例如1979年的《獅子山下》,當時只是香港電臺電視劇的同名主題曲,但隨著時光的變遷,這首歌曲卻遠遠超出了電視劇,影響力蔓延到整個80年代乃至今日,成為香港的標誌性歌曲,更被譽為“香港之歌”。而這首顧嘉輝的代表作品,作詞人就是與他合作最為親密無間的黃霑,兩人更被稱為“輝黃二聖”組合而被樂迷津津樂道。現在的給周杰倫填詞的方文山被譽為“黃沾二號”實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哈!

粵樂發展史:樂壇教父“顧嘉輝”,是他成就風華絕代“張國榮”!

顧嘉輝和黃霑的合作從70年代就已經開始,在80年代前期達到巔峰,兩人攜手製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如張國榮演唱的《英雄本色》主題曲《當年情》以及續集主題曲《奔向未來的日子》、張智霖版《射鵰英雄傳》主題曲《絕世絕招》等等,這種情誼一直到90年代乃至新世紀都未曾間斷,兩人一直在不停創作新歌。直到2003年,已經身患重病的黃霑,最後一次與顧嘉輝聯手,創作了電視劇《金牌冰人》的主題曲《美麗緣份》(馬浚偉演唱)顧嘉輝的成就之高,獎項就是一個典型的體現。關注小編了解更多有關粵語發展史,本素材來源於書籍《夜話港樂》,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