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小時候吃過哪些傳統糕點?


金果條。在我們那裡,金果條分為大金果和小金果。大金果表白粘滿了砂糖,咬下一口,鬆軟酥脆,滿嘴都是糖的甜味和麵炸泡發之後的香味。小金果則細長細長的,有的炸得很直,有的彎彎曲曲,吃進嘴裡,香脆無比。

蜜三刀。人們都說,蜜三刀是江蘇徐州地區特色傳統的風味小吃之一,其實,在皖北、河南,甚至山東等地區,人們都愛吃蜜三刀。蜜糖是大麥經過發酵而成,粘在面塊上,顏色透亮,香甜綿軟,後味是濃濃的芝麻香味。因為蜜三刀很軟糯,所以非常適宜老年人吃。

麻糖杆。麻糖的歷史始於明朝,主料是糯米、芝麻和麥芽糖。先把糯米和麥芽糖製成飴糖,然後把芝麻仁和飴糖匯聚在一起,切片的成為麻糖片,也有凝結成細長的桿狀,便是麻糖杆。

羊角蜜。羊角蜜很有趣,小時候一直不知道它是怎麼做出來的。薄薄的一層羊角形狀的面殼,裡面包裹著糖漿。把面殼要破,糖漿慢慢地溢出來,十分有趣。小時候吃羊角蜜,很容易把手和衣服搞的粘粘的,卻仍然停不下來,抓起羊角蜜繼續往嘴巴里塞。

蘇式月餅。小時候每到中秋,母親總要買一些蘇式月餅回來。相較於廣式月餅,我更愛吃蘇式月餅。餅皮好似千層酥,一層一層剝開,裡面是豐富的餡料。常見的有青紅絲、五仁、砂糖的餡料,配合著外面香脆的餅皮,常常連吃兩塊月餅,晚上就吃不下飯了。

你們小時候都吃過哪些有特色的糕點呢?


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您覺得回答得還不錯,歡迎點贊和轉發~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蝦吃


看到這個問題,味蕾都受不了了,隨著回憶,口水已經湧了出來。。。

1.第一個想到的是豌豆糕

小時候,這個東西只有在去趕會的時候才能吃到,平時是找不到賣的地方的,所以如果跟著大人去趕會,看到這個,大人一般都會買一塊給小孩子解解饞,味道是有點甜但是不膩,又軟軟沙沙的,總之,已經好多年沒吃到過了,也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人賣了。。。

2.蜜角

彎彎的像小月亮,咬一口,會流出很甜的蜜來,外面還裹了一層白糖,總之小時候真的對這些東西沒有一點抵抗力,好甜好甜卻也吃不膩。。。

3.蜜三刀

這個東西和蜜角是比較類似的,對它的喜歡程度和蜜角不相上下。只是中間沒有蜜,但是也是甜的,酥酥的,加上芝麻的香,真的現在想想也流口水。。。。

4.米花糕

脆脆的,甜甜的,裡面有花生、瓜子,咬一口嘎嘣響~~~~

5.小金桔幹

這個東西我是隻有在姥姥家才能吃到的,因為姥爺好像喜歡吃這個,所以每次舅舅回來都會給他帶,然後放在抽屜裡,我小時候在姥姥家上小學,所以沒事的時候我也拿一兩個來吃,味道有點酸又有點甜,很耐嚼,吃完嘴裡感覺挺好的,現在回想,應該是因為姥爺那時候愛抽菸,吃這個對肺也有好處吧,所以舅舅會一直給他買。

6.柿餅

感覺柿餅和小金桔幹有點類似的口感,只是柿餅好像會更甜一些,而且更耐吃,所以一次最多吃一兩個就夠了。

7.龍鬚酥

這個是舅舅從北京回來帶的,因為我在姥姥家上學,所以才有機會吃到(這就叫近水樓臺先得月,哈哈)印象中吃到嘴裡感覺乾乾的,但是又甜,細細的須每一絲都是甜的,真的是欲罷不能~~~

8.綠豆糕

這個其實不是小時候吃的,是我上大學才吃到的,河南開封的特產之一吧,也是甜食,中間是綠豆沙,甜但是不膩,我也很喜歡,回家還帶了一些給家人吃。現在好像到處都有賣的了,只是,可能沒有那麼正宗吧

9.麻餅

這個也是甜食。。。哈哈,印象中小時候吃的沒有這麼厚,但是中間也有餡的,好像是豆沙餡比較多。。。

10.灶糖

這個東西是春節前家裡都會買的,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要吃灶糖,很粘牙,很甜,很酥,一碰就斷一碰就碎,哈哈

11.芋頭酥

這個名字都快想不起來了,費勁找了一下才想起來,大個子的甜食,有點硬,中間好像不是實心的。。。

12.馬蹄酥

不知道吃的時候叫什麼了,反正好像老家不叫這個名字,只記得樣子了,還是甜的,軟的,哈哈

13.桃酥

這個也是小時候很奢侈的一種東西,能吃到不容易的。。。通常是有親戚送了才有的吃的。。。


發現這麼多全都是甜食啊。。。天哪我居然現在還有一口好牙,只能感謝我家小時候比較窮,能吃的機會比較少把。。。現在也很想吃。。。可惜妊娠糖尿病什麼甜的都不敢吃了。。。


小聖魚魚


小的時候愛吃的糕點可多了,其中最愛吃的還是要數蜜三刀,也是很多地方的人們都喜歡吃的美食,而且蜜三刀在北方還和月餅一樣都成為了走親戚時必帶的禮物之一,每到八月十五的時候,除了自己和家人一起吃月餅以外,就是給自己的長輩送月餅了。

八月十五吃月餅,走親戚還興送月餅,那對於蜜三刀來說就是過年時候的禮品了,過了大年初一,我們就該開始走親戚了,七大姑八大姨哪一家都要來上一斤蜜三刀,蜜三刀在我們老家叫做“果子”,過年除了一些成箱的禮品以外還有一封果子。



除了我們最常見的蜜三刀和月餅以外,小時候我們還經常吃大京果,也是一個甜的糕點,小時候的集市上還有好多賣麻糖棍的,麻糖棍兒可以說是小時候孩子們最愛吃的零食了,還有開封地區人們愛吃的花生酥也是挺好吃的,不知道你們都吃過沒?


商丘身邊事兒


老婆餅,最喜歡糯米餡,甜而不膩,滿口留香,吃了一個還想再來一個。

粽子,粽葉的清香味是真的很喜歡,就是太黏了。

涼糕,這好像是我們家鄉獨有的,是和粽子一樣的米制食品,我們家鄉不吃粽子,端午節吃涼糕。

蛋黃酥,外表金黃酥脆,餡料是甜甜的豆沙包裹著一整個鹹蛋黃,但是我並不喜歡。

沙琪瑪,這個大家都吃過,是我從小的零食。

驢打滾,是東北地區、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麵,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綠豆糕,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為京式,製作時不加任何油脂,入口雖鬆軟,但無油潤感;南包括蘇式和揚式,製作時需添放油脂,口感鬆軟、細膩。

茯苓餅,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市出產的一種滋補性傳統名點。因皮薄如紙,且顏色雪白,很象中藥裡的雲茯苓片,故稱為“茯苓餅”。是北京的一種滋補性傳統名點,此餅當推稻香村最佳。

春捲,薄薄的麵皮夾著紅豆沙,炸至金黃酥脆,一口下去,滿嘴留香。

糖葫蘆,酸甜的山楂裹上一層薄薄的糖漿,寒冷的冬天裡,非常有滋味。

豌豆黃,豌豆黃也稱為豌豆黃兒,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春季的一種應時佳品。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餈粑,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餈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裡用石錘或者蘆竹(因地方差異,有的也用竹來代替)搗成泥狀製作而成,一般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餈粑。

月餅,雖然大家每年都要為五仁月餅爭吵,但我最喜歡的事一種和肉餅一樣大,沒有餡料的烤餅,淡淡的甜味,很好吃。


HarrisAlan


這個傳統糕點恐怕是很多人兒時的回憶吧,現在做起來也是回憶滿滿呢,是記憶裡熟悉的味道。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每天更新超多美食!@DIY美食工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8e83b1bdad5d66bfe7758f51c4bd0044\

DIY美食工坊


蜜三刀,小時候最美好的回憶,甚至前些日子特意去買了吃,好像沒那麼好吃了。



噼吧梗,我們這兒的叫法,細條狀,油炸的外面裹著糖,這個在網上沒找到圖片

看到其它答友的回答我說的噼吧梗應該是小金果,我接下來說的是大金果,我們這兒叫什麼我忘了,很好吃,也是油炸的,不過皮很薄,外面也裹了白砂糖,很穌很脆,現在好像找不到了


哇涼852


以下是我小時候會經常吃的我們那邊的傳統糕點。

炒米糖


用炒熟的小米做的,和傳統花生糖做法差不多,米粒嘎嘣脆,在過年的時候會經常吃,用大米做也可以。

黃豆酥


黃豆很脆,不粘牙,感覺黃豆用油炸過,這個離開了家之後就沒吃過了,應該是荊州的特產。


DoubleS藍胖紙


南京桂花年糕和豬油年糕,那個年代,經濟不富裕,每月每天定量定食,我特別喜歡體育運動,在中學田徑隊、籃球隊、游泳隊,整天餓得慌!無比想念豬油年糕,哈哈哈哈,現在還有嗎?都過去四十多年了…


高友峰1


豆包算不算,在東北小時候冬天過年前,媽媽就會忙著做粘豆包。粘豆包,我們又稱黃豆包或豆包。它是我們東北人最為喜歡的粘性的食品,在中國北方許多地區非常的普遍,是人們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在農村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開始的時候製作,然後放入戶外的缸中保存過冬。他製作的原料不同,傳統制作是用大黃米,但小時候家裡條件有限都是用玉米麵做,裡面包的是紅小豆餡,蒸熟了放到外面一會就凍硬了。隨著條件的改善現在都是用粘大米做的,做好後下面粘上蘇子葉,口感比以前要好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