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贫穷非我愿

贫穷非我愿,

富贵我不稀;

生在贫苦家,

自小多努力。

而今车马行,

回首感慨兮:

多谢少时贫,

百味皆尝尽。

让我懂感恩,

进步每欣喜;

善解他人意,

春风伴我行。

贫穷非我愿

写下这几句,源于近日听闻的两则故事。

一则,是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家庭贫困的她撰文“感谢贫穷”,感动了许多人。

另外一则,是几乎隔两年就得发生,而今再次发生在兴国的青春悲剧。

先说后一则。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兴国有两个家庭,同时陷入“一场欢喜一场悲”。

七月将尽,高考学子大学录取通知如期而至。本故事中的阿依家获得喜讯:阿依以高考590多分的好成绩,被某名牌大学录取。

与此同时,本故事另一家庭也接到喜讯:俊秀的独子阿阿,以630多分的优异成绩,被国内某名牌大学录取。

看似不相关的两个家庭,因为都有孩子今年高考,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很优秀,高考之后,便都对家庭的美好之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

如若孩子品学兼优,德智可赞,美好未来对于这些家庭自是指日可待。

然而,他们都忽略了孩子的立志、孩子的人生方向问题。

他们甚至根本不知,各自的孩子,都已陷入了爱河。

在学习之余,阿依和阿阿相互爱恋,并明确了恋人关系。

2018年暑假,高考后,两个高中毕业生北上江浙,来到鱼米之乡寻工,并在同一座城市落脚,成了暑假打工一族。

贫穷非我愿

仲夏夜茫,七月未央,躁动的季节,青春梦不断,异彩纷呈,夜夜不同。当获知自己被名牌大学录取的消息,阿依突然向阿阿提出分手。

一同考取了名牌大学,且都一起出来了在同一城市打工,怎么,怎么就无端地提出分手呢?

这是阿阿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他坚决不同意。

经电话、微信多次沟通,数日后,阿阿提出要见阿依最后一面,期待她能够回心转意。

约定时间是晚7点,见面地点某河边。那是个杨柳依依的美丽去处。

一同出来打工、同宿舍女同学说,阿依,我们同你一起去吧,今晚情况特殊,我们充当一下电灯泡,这样对你好。

不必了,没事的,万一有事,都有手机,阿依说。

出事的女孩,大都因为单纯,以为手机是救命的神器,只要手机在手,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多么幼稚的想法。

多么熟悉的画面,曾经,又何止一次两次上演?当今少年,怎么就从不引起警惕?

同学们在宿舍一直等到九点也不见阿依回来,拨她电话,却没有人接。便结伴而急急忙忙到阿依说的约会河边寻找,可是,悲剧早已经发生。

不知道生前的阿依有没有想过拨电话求救?或根本就容不得她拨动手机?总之,阿依死了,在河里;曾经的恋人阿阿也死了,在另一处。

乐极生悲,晴天霹雳。当两个不同的家庭接到这同一条消息,真不知年轻的父母们,承受得起承受不起?

贫穷非我愿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感谢贫穷,不是因为我们喜欢贫穷,将贫穷当成宝贝,而是因为,贫穷与生俱来,我们别无选择。因此上,感谢贫穷,这不是成功者成功后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不,绝不!

每一个从贫穷中挣扎、奋斗出来的人,不论是否归属于“成功”,都会有深深的感触、体悟:感谢生命!感谢这一片土地和命运给的贫穷!

贫穷,它只是一块磨刀石。意志坚强者,默默接受命运安排的磨试,每一次磨熬,只当作是锋利自己的历练。

一些人被磨钝,不再有用;一些人被磨灭,行尸走肉,直至消散无踪。

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将贫穷当作是上苍给予的一份礼物,一次次的锤炼自己,坚定自己的人生意志与信念,并最终在忍辱负重中爆发能量,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没有最后的绚烂与耀眼,贫穷只是贫穷本身,苦难的孪生兄弟而已。

只有在贫穷这块废墟上走过来,贫穷才有了升华的意义。

是的,只有明白生活的不易,方能自力更生,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只有真切地感受到被歧视,直面贫穷给我们造成的各种困难,各种无奈,各种艰辛,如此,我们才最能够接收到人间的温暖,也最懂得感恩与回报。

王心仪就是这样的代表,出生在农家,妈妈体弱多病,还常年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家中有俩弟弟,大弟弟即将升入高三,小弟弟还没有上小学,一家六口全靠家中五亩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补贴家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指的就是这一类家庭里走出来的踏实、聪明、优秀的孩子。

他们,或者她们,几乎其貌不扬。那是因为劳动的重压,生活的贫穷。

但他们或她们,却志存高远。王心仪的班主任这样评价心仪:乐观开朗,视野开阔,格局很大。

这三句话,是对一个从贫穷中走出来的孩子最高的评价!

踏踏实实于贫苦的家庭,不抱怨,不自暴自弃,心能够站在高处俯览生命,王心仪从小学起就主动帮助爸爸妈妈承担家务,喂鸡割草,放羊耕地,倒水喂药照顾照顾妈妈,无微不至关爱弟弟。

穷人家孩子各有不同,但只有有韧性的贫穷人家孩子,才能最终胜出。

贫穷非我愿

与王心仪这般的孩子不同,今天,大多数的孩子通过父母的努力,早已经走出了贫穷,走向了富裕。

贫穷不是我们愿意要的,富裕之后我们的精神、知识、心智、格局也要跟上。

而今天,许多人摆脱了经济的贫穷,却依然停留在精神、知识、心智和格局等等方面的贫穷阶段。

其中教育子女体现得最为抢眼。

为了早日摆脱物质的贫穷,今天的中青年一代,将全部的身心扑在挣钱上而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丢在脑后,抛至九霄云外。

孩子念书越读越差,这是许多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

即使成绩不错,但心智发育跟不上趟;

或有的过分“懂事”,社会上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懂,也很令父母担忧。

犹记得我们70、80生两代人,少年时都被父母好好管教着,多好!

贫穷非我愿

前几天,几个朋友聊起年幼时,父母对我们说得最多的是:好好吃饭,少吃菜多吃饭;出门看路,与人和气,多交朋友少斗闹。

哈哈,少斗闹,至今听来依然亲切!

只是,到了我们的孩子这一代,他们最大的缺失,不是别的,而是父母的谆谆教诲,言传身教,以及那份絮絮叨叨的关爱!

因此上,当孩子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挫折,他们和她们,没有建立起来正确的人生覌、社会覌,他们的选择是偏激的。

偏激的孩子行为,就如本文故事中的阿阿。而千万个阿阿,其实隐藏在我们许许多多的家庭。

问题没有暴露出来的时候,人们都在嘻嘻哈哈;问题暴露出来之后,人们只会愕然,却不会深入思考,为自己敲响警钟。

贫穷非我愿,富贵我不稀,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珍惜身边的致爱亲人,不要让亲者痛,或许,便是本文所要的基本,甚至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