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五大名窯——哥窯,它的窯址仍是千古之謎

雖然哥窯被人們定義為宋代五大窯之一,但實際它與其他四大窯相比,一直都有很多謎團等待著人們去解開,而哥窯實際地點就是其中重大問題之一。隨著人們對哥窯考察的深入,人們發現歷朝歷代中文獻資料中都有對其的相關描寫。

五大名窯——哥窯,它的窯址仍是千古之謎

直到今天,人們發現最早記載哥窯的相關文獻是相關元朝至正二十三年孔齊所寫的的《至正直記》,書中提到了“哥哥洞窯”,稱其“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而這裡指的哥哥洞窯就是哥窯。人們又在明代書籍《宣德鼎彝譜》中發現“仿宋哥窯款式”等內容,最終確定哥窯應該是宋代的名窯。

雖然說哥窯的產地成謎,但實際也有文獻對其地址進行一定的探究和猜測,但可惜的是,不少文獻資料互相矛盾。明清相較於元代,對哥窯的記載越來越多,但問題也越來越多,比如明代陸深的《春風堂隨筆》中就有記載:“哥窯,主龍泉之琉田窯,生二所陶青器純粹如美玉,為世所貴,即官窯之類,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窯。”這段文字明確說明了哥窯的產地是燒造龍泉的琉田。但是明萬曆十九年高濂的《遵生八箋》中卻記載為:“燒於宋修內司中,為官家造也,窯在杭之鳳凰山下。”,而這裡又將哥窯的產地確定為杭州。這兩段文字的發現將哥窯的產地謎團又推向了一個高潮。

五大名窯——哥窯,它的窯址仍是千古之謎

在哥窯瓷器的發掘中,考古學家發掘出了不少龍泉產的哥窯,本來人們都以為龍泉就是哥窯的產地了。但後來又發現了少量與龍泉哥窯不同的瓷器。這類器物黑胎開片,釉色有炒米黃和灰青兩種;紋線為黑黃相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金絲鐵線”。由於這類器物只是在個別博物館有少量收藏,卻不見於墓葬出土,因此稱其為“傳世哥窯”,而龍泉所產的哥窯稱為“龍泉哥窯”。因此現在我們所說的無法探尋產地的哥窯就是指“傳世哥窯”。

五大名窯——哥窯,它的窯址仍是千古之謎

目前正在故宮展出的哥窯特展主要以傳世哥窯為主,比如引人注目的南宋哥窯灰青釉膽式瓶,它被收藏於故宮博物館,高14.2釐米,口徑2.2釐米,足徑5.4釐米。瓶身為米黃色,瓶口為圓柱形,自上而下形成裂紋,從左往右的裂紋較為散亂,觸感細膩,表面泛有光澤,瓶口具有哥窯特有的“攢珠聚球”般的釉中氣泡,而這氣泡也是辨別真假哥窯器的一個傳統的方法。

五大名窯——哥窯,它的窯址仍是千古之謎

實際上,關於哥窯的記載都是出現在宋代以後得文獻資料中,而至今為止並沒有在同時期的文字中發現有哥窯的描述,因此哥窯的地址仍舊是一個歷史之謎,相信在考古的發掘中終有一天會為我們解開這個迷題。

如此神秘美麗的哥窯瓷器,相信有不少人都已經心動了吧!那就快去一睹眼福吧!歡迎來到故宮,這個能夠帶你走進歷史的地方,歡迎來到“金絲鐵線--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帶你穿越千年感受古人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