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歷史上郟縣與陝縣有什麼關係嗎?

三輔客


並沒有什麼關係。

題主可能是覺得這兩個字從今天的字形上看,長得很像,所以認為兩個字之間有著什麼聯繫。但其實並沒什麼關係。

陝,《說文·𨸏部》載:“陝,弘農陝也,古虢國王季之子所封也。從𨸏,夾聲。”

郟,《說文·邑部》載:“郟,潁川縣,從邑,夾聲。”

可見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中的部首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從𨸏(阜),一個從邑,只不過他們的聲符都是一樣的,都從夾。但是在漢字隸化的過程中,兩個部首都寫成了阝形。因而導致題主誤以為這兩個字可能是存在著某些聯繫,其實並沒有。

陝,為古地名,就在今天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陝縣。郟亦是古地名,春秋時期為鄭國之地,後來又被楚國吞併,在今天河南省平頂山市的郟縣。

建議題主在以後碰到類似的問題時,可以首先從字源上分析兩個字的異同,看看他們在古文字中是否相同,因為古文字中確實存在一種情況,即一個字的兩個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可以調換的,比如峰也可以寫作峰。但是這兩個字的部件顯然並不相同,因此並不屬於這種情況,他們也不能視為同一個字。


識小錄


是兩個地方。

先看古書是怎麼記載的:

一、陝(shăn):《說文解字·𨸏部》卷十四:“弘農陝也。古虢國,王季之子所封也。從𨸏㚒聲。”反切:失冉切

二、陜(xiá):《說文解字·𨸏部》卷十四:“隘也。從𨸏夾聲。”反切:矦夾切。徐鉉注釋說:“今俗從山,非是。”

三、郟(jiá):《說文解字·邑部》卷六:“潁川縣。從邑夾聲。” 反切:工洽切

先解釋一下《說文解字》記載的一些信息。

首先,左右包耳旁,雖然都寫成⻖,但是來源和意義是不同的。

在左邊的,就是𨸏部的𨸏,今天寫成阜,和這個偏旁有關的字,一般和土山、丘陵、登降、高下有關。

在右邊的,就是邑部的邑字。和這個偏旁有關的字,一般和城邑、地名有關。

最後要說的是,陝的繁體字陝,右邊那個偏旁依然讀shăn,和夾的繁體字夾,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而陜今天寫成狹,或者峽。不過,魏晉時期以後,人們就開始把陝和陜混同起來,都寫作陝。

陝所表示的地名在今天河南省陝縣;而郟既可以表示周朝的東都,即今河南省洛陽市,也可以表示春秋時候的鄭邑,當然後來歸屬於楚,故地在今河南省郟縣。


因此,沒啥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