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肖浩輝:從舊社會學徒到新時期專家

從舊社會學徒到新時期專家

肖浩輝:從舊社會學徒到新時期專家

肖浩輝(1934-),湖北武漢人,中共黨員,湖南省社科聯研究員。曾任中共湖南省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室主任、副教育長,湖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執行主席,湖南省政協第五、六、七屆委員,第七屆常務委員。現為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顧問、湖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名譽會長。1955年榮獲“湖南省先進工作者”,1993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理論工作者”,1998年被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首屆榮譽社會科學專家稱號。

歲月如流,轉眼間已過八十年。我如何將匆匆而過的時光挽留?我如何將波濤起伏的情感抒發?回首過去,幾經滄桑變幻,幾經風雨洗滌。當諸事已成過往,我只期盼能夠“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我祈願,可以站在歷史的長河中,盡到一粒砂石應有的本分。

從學徒到教授

人無法決定出生,但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

1934年11月,我出生在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13歲那年,因家境困難,初中尚未讀完就輟學了,到漢口漢正街德泰油行當學徒。名曰學徒,實則是勤雜工,日復一日地做著掃地、抹桌子、倒痰盂、倒茶、拿煙等諸種瑣碎而髒累的工作,一旦老闆不如意,輕則破口大罵,重則拳腳相加。捱到晚上10點,我才能拖著疲憊的身軀關上店門,搬來八個骨牌凳,在店堂裡拼接成床,鋪上行李,解決睡眠問題。早上天還沒亮,我又得收起“床鋪”,準備新一天的開門營業。沒有工資,老闆只給我們發一塊錢作為洗澡、剃頭之用。雖然不甘心這種奴役般的生活,但為了生存,我只得忍氣吞聲。然而,在內心深處我卻時刻想著怎樣擺脫這個地方。沒有人教我“知識改變命運”,但從日常生活中,我意識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一邊應付工作,一邊發狠學習,利用一切機會讀書看報,獲取知識,為改變命運創造條件。

1949年5月16日,那是我一生難忘的日子。打開油行大門時,我被滿街席地而臥的軍人驚呆了。解放軍進軍武漢後,為了不驚擾百姓,全部露宿街頭。他們和善安詳的面容讓我畢生銘記。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好的軍隊,後來才知道,他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軍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為中國人民重啟一片天的英雄。這是我對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的第一印象,也是我決定跟隨黨、忠於黨、為黨的事業奉獻終生的第一緣由。武漢解放後,雖然還是學徒,但我的生活已悄然發生了變化。老闆的態度完全不同了,我能夠自由地參加各種社會政治活動。不久,我被髮展為第一批工會會員,憑著自己的幹勁和工作中自學的知識,還被選為行業工會的宣傳委員。我積極宣傳工會的作用和意義,創辦店員工人夜校,既履行了作為一個宣傳委員的職責,也為自己的學習創造了一個平臺。我認真聽課、做筆記、寫作業,同時還擠時間自學毛主席的著作,反覆閱讀了《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書籍。我的思想開拓了,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有了新的飛躍,革命的自覺性提高了,革命的信念增強了。

這時,我認識了一位年長的新同事,他以前當過小公務員,喜歡給各種報社寫點“明日黃花”之類的小“豆腐塊”。他常對我說起寫作的技巧和看到鉛字排出自己文章時的激動。我萌發了寫作興趣,不時練習寫點小東西自我欣賞。有一次觀看大型新聞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之後,感慨萬千,聯想到抗美援朝戰士們拼死殺敵的情景,心潮澎湃,當晚乘興寫了《從中國人民的勝利看朝鮮人民的勝利》一篇短文,發表在《武漢店員》雜誌的顯著位置。拿到刊物的那一霎那,我熱淚盈眶,欣喜若狂。這是我公開發表的處女作,它燃起了一個油行小學徒的思想火花,催發了寫作夢想,成為我一輩子同筆桿子打交道、做理論研究的起點。

1950年的春夏之際,中央貿易幹部學校在全國招生,我報考了這個學校的油脂專業,幸運地被錄取。但遺憾的是,學校招收人員太多,北京總校容納不下,決定在武漢籌辦中南分校。分校正在籌辦中,還需半年時間才能開學,中南貿易部給錄取人員二選一:等待或分配工作。我選擇了後者。1950年11月,年僅16歲的我,隻身一人乘火車離開武漢,踏上了三湘大地,走進了中國油脂公司長沙分公司(後改名湖南省公司)。正是這片神奇的熱土,讓我的人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在這裡,我完全從僱傭關係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來到一個革命大家庭。我感到十分溫暖,特別激動。那時機關節奏緊張,學習氛圍很濃,每天早上七到八點,一個小時的政治學習雷打不動,學毛主席著作、學時事、學政策,這對於我這個新參加工作的青年來說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的理論水平、政策水平、業務水平有所提高,學習自覺性進一步加強。我早起晚睡、看書學習的習慣,就是從這時開始逐漸養成的。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一切機會,抓住所有時間,孜孜不倦地自學,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第一需要。我利用當機要員的便利,認真學習黨和政府以及上級機關的機要文電,包括政策、指示、規章、條例以及國情省情的通報。我從這個豐富的知識寶庫中,增強了對黨的政策和國內外形勢的瞭解,拓寬了知識面。學而知不足,我強烈地感覺到學習理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於是聚精會神地閱讀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以及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初步懂得了用唯物主義的觀點、辯證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判斷形勢,認識問題,處理工作。我還閱讀了呂叔湘、朱德熙的語法修辭講話,不斷提高語法修辭水平;博覽了包括魯迅的小說、雜文和唐詩三百首在內的大量文學作品,不僅豐富了文學知識,而且給予我精神動力。特別是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給我印象最深,保爾•柯察金身殘志堅的精神、頑強的毅力,一直鼓勵我、鞭策我朝著夢想的目標前進!

我在擔任省油脂公司秘書科副科長期間,創辦了《湘油簡報》,負責文字主編,對提高自我理論水平和文字能力,推動公司業務發展,提高職工素質,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1961年12月,我擔任省供銷社辦公室副主任後,主持重要文稿和總結報告的起草以及文書處理等工作。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各項水平,我報名參加湖北大學貿易經濟專業學習,遺憾的是因為工作太忙,工學矛盾無法調和,只學了一年半就終止了。這是我這一輩子唯一沒有善始善終、堅持到底的事。但讓我欣慰的是,這時候我比較自覺地把日常工作同理論研究結合起來,寫了一些研究經濟理論的文章,還組織秘書班子寫了一本《基層供銷社工作問答》的小冊子,於1963年8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我第一次主持編纂的公開出版物,也是我大批著作出版的起點,為我後來成為專業理論工作者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和業務技術基礎。從此,堅定了我追求社會科學理論研究的夢想。

這場追夢活動一追就是二十年,直到1970年才夢想成真。這一年,湖南省縣以上領導幹部學習班成立,這是恢復黨校的前奏,我調任該班政工組長,搞教學管理,也講點課。這標誌著我已經由業餘理論愛好者轉為專業理論工作者了。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恢復後,我先後擔任教育處副處長、科學社會主義教研室主任、副教育長,被評聘為副教授,成為一位雙肩挑的學者。我決心在新的舞臺上敢為人先、大展宏圖。但我學歷不夠,理論功底先天不足,就笨鳥先飛,比別人早起點、晚睡點、勤學點、多問點、深鑽點,從浩瀚的書刊海洋獲取知識,夯實理論功底,努力以寬闊的視野、創新的思維,尋覓學科建設新亮點,開創學科建設新局面。科學社會主義是黨校新開的一門課程,一切需從零開始。從這個實際出發,我致力於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從1978年開始主編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教材,經過內部試用,反覆修改,定名《科學社會主義讀本》,於1984年2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我轉為專業理論工作者後第一部公開出版的著作。隨後,我主持編寫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國家與革命》等六本原著解說,形成了省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學的系統教材。1987年受省委宣傳部的委託,我主編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作為全省幹部讀本。同時還先後主編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簡明讀本》、《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公開出版,作為黨校教材。1979年發起成立了湖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我被選為副會長兼秘書長,隨後任會長,現在是名譽會長。學會誕生34個春秋,對團結全省科學社會主義學者開展科學研究,交流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83年,我參與並見證了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的成立,在這次會議上我當選為第一屆學會理事會理事,後來成為常務理事,晚年被聘為學會顧問。在三十年的歷程中,我積極參加全國學術交流活動,與全國各地的科學社會主義研究專家在學術上相互助益,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我在事業取得了一些成績,除了自身努力,還得益於有一個純樸幸福的家庭作堅強後盾。

妻子是我的同事,我們1952年相識,相互愛慕,經過三年的互相瞭解,走到了一起。結婚時,我們一無所有,在單位借了一間房子,花三十塊錢買了一張床,搬著各自的被子拼在一起,就算是新房了。結婚那天,妻子沒有穿新衣裳,當時還鬧了個笑話。來祝賀的朋友,問我新娘子去哪裡了。我指著穿著舊衣服的妻子說:“就是她呀!”當時妻子也沒介意,還博得大家的讚賞。那個年代結婚,不需要優厚的物質條件,也不用父母之命,更不用媒妁之言。形式也樸素簡單,親朋好友來到我們的新房,在一條毛巾大的紅綢上籤個名,講幾句祝福的話,吃幾粒喜糖,就算是舉行婚禮儀式了。人情也簡單,同事們湊點錢買個臉盆、熱水瓶、茶壺茶杯之類的日用品送來,就算是禮品了。當然,也有一份特殊禮物,那就是我當時的科長送的一本精裝版的《論列寧主義的問題》,這個禮物很珍貴,我愛不釋手。

婚後的我們相處融洽。家務事以她為主,共同分擔。有矛盾和分歧,兩人就互相讓一讓,矛盾就化解了。我們婚後工資收入還算可以,但是我們各自弟妹多,家境困難,我和她都是家裡的老大,不僅要負擔自己小家的生活,還要支援兩個大家庭的弟妹們讀書,我們只能省吃儉用,從工資中拿出很大一部分給他們。我們互相諒解、互相支持,幾十年如一日。1955年底我的大兒子出生之際,當時我一心投在工作上,妻子產期接近,我被派出差外地,沒有跟領導請假。生大兒子那天,她一個人走到醫院。可是醫生說還沒到生的時辰,讓她先回去,她只好忍著劇痛回家。眼看就要生了,她又孤零零地走到醫院生下了孩子。半個世紀過去,她都沒有抱怨過。她是一個寬容無私的同志,一直都支持著我的事業,這也是我敬重她的原因之一。

幾十年來,我們沒有耽於當年的物質匱乏,也沒有困於此後的生活艱辛,更沒有惑於往後的繁華誘惑,只想著如何扶持到老。我們相濡以沫,坦誠相待,共度靚麗人生,能夠一生一世攜手白頭,就是我們最幸福的事。

我的大兒子出生後,又有兩個小的來到人間。我們面臨如何撫養教育孩子,使他們茁壯成長的問題。教育孩子,既要言傳,更要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響他們;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大膽放手,讓他們在游泳中學會游泳。1966年發生的這麼一件事情記憶猶新。當時全國開始掀起“串聯”之風。我們也試圖用這種方式鍛鍊孩子獨立生活與處世應變的能力。那一年,我的大兒子11歲,二兒子9歲,小女兒6歲,我們決定由大兒子帶領其弟妹坐火車去武漢探視祖父母。當時我們有擔心,也放心。擔心是處於為人父母的本能,放心是出於對孩子的信任。我和妻子去火車站送他們上車,看到人山人海,好多帶著袖章的紅衛兵,我們的擔心立刻升級了,生怕他們走失。但是既然決定了,就不能改變初衷。那時上火車的門被擠得水洩不通,我大兒子鑽進了車箱,兩個小的進不去,裡面的人幫忙打開窗戶,我們把兩個小的塞進了車箱。轉眼間大兒子又不見蹤影。我和妻子趕緊請乘務員幫忙找,他很熱情地應允了。幸好大兒子很快又出現了,並跟我們招手,我們囑咐他務必找到弟妹,照顧好他們。火車開動後,我們立即去郵電局打長途電話,告訴在武漢的父母,三個小傢伙已經出發了,請孩子叔叔去火車站接人。他叔叔在人潮洶湧中費力地接到了三個小傢伙,但是坐公共汽車去住地時又出了問題。因為汽車站也是人擠人,他叔叔光顧著兩個小的,把大的丟掉了,只好在到達站等候。幸喜大兒子知道要去的地方是“辛加地”,他就上了下一班車,聽到“辛加地到了”的報站聲,他就迅速下車,順利地跟叔叔會合了。現在想想孩子們的這次歷險,我還心有餘悸,但他們確實得到了鍛鍊,證明他們是好樣的。

我們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也很明顯。大兒子繼承了愛好學習的傳統。他下放當知青的時候,不抽菸不打牌,而是刻苦通讀了馬克思的《資本論》,做了十來本學習筆記,後來他就是靠那些厚厚的筆記本,進入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的科研殿堂的。二兒子正直、善良、勤勞的性格,也有著父母的遺傳基因。

家庭生活最讓我感到幸福的是四世同堂。我的大兒子是湖南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二級教授。二兒子在一個企業供職。大孫子和孫媳婦在北京工作。小孫子在新西蘭讀研究生。小女和外孫都在省委黨校工作。2012年,我的重孫女在北京誕生了,我們實現了傳統家庭幸福中的極致——四世同堂。這讓我既感恩,又無比快樂。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在她出世四個月的時候,孫子孫媳帶她回長沙探親,我們非常高興,當時將她的照片選了一組,發到我的博客上,並根據照片內容寫了一首小詩,表達四世同堂的歡樂:

喜笑顏開盼回長,首次夢遊在機場;

宴會席上兩眼忙,一家兩代親情享。

祖孫三代好舒暢,四世同堂樂洋洋;

太爺太奶重孫望,閤家歡樂心情爽。

後來我去北京參加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年會,在京逗留期間,孫子帶我遊覽了北京的名勝古蹟。然而最快樂、最開心的事情,還是和重孫女球球再次相會,看著小重孫健康成長,我無比興奮。回長之後,我將同她的合影發到博客,又配了一首小詩表達我的心情,詩曰:

八十老翁赴京城,滿懷激情看重孫。

進門就把曾孫抱,依偎太爺情意深。

膝上獻舞英姿呈,太爺曾孫信步行。

老小並坐同歡笑,幸福綿綿樂倍增。

待人以誠多摯友

處理好同事、同行以及各方面的關係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與人為善、以誠待人是我處世的宗旨,它貫穿於我待人、用人和人際交往的各個方面。

嚴格要求。這是以誠待人的一種形式。對同事,我既關心愛護,又嚴格要求。我批評人是比較嚴厲的,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對,我都會當面指出。有一位同志開會經常遲到,經過多次批評幫助,他改正了。後來他也當了領導,有一次相會時,他說:“非常感謝當年你對我的批評幫助,現在我也按照你的辦法嚴格要求工作人員。”

用人唯賢。這是以誠待人的一個方面。我在用人的問題上,始終堅持德才兼備原則,主張能者上、庸者讓。我及時地將一些品德好、年輕有為的優秀人才提拔到領導崗位。經過一段時期的觀察,覺得其中有些同志很不錯,我建議加以重用,放在擔子更重的崗位。在討論中有不同聲音:“他們還年輕”,“提得太快了”。我認為:“提拔任用幹部,絕不能搞論資排輩,只要有德有才,能腳踏實地的幹事,能辦成事,就是有用之才,就要及時地把他們提到重要的崗位上,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最後大家認同了。現在他們都成了單位的頂樑柱。有的人工作不怎麼好,還伸手要官,沒有達到目的,又請有關領導幫他說情。我回復領導說:“他能否提拔,問題在於他自己,不在於我們。”領導當場表示:“明白你們的意思,按你們的意見辦。”以誠待人,任人為賢,有人欣賞,也有人不滿,但必須堅持原則,弘揚正氣。

君子之交。這是以誠待人的交往行為。我在全國和省內的學術交流活動中,結識了一些摯友。比如我與孫瑕教授的君子之交。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共同參加籌建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一道與全國學會同行三十年,無論是在理論觀念還是在人生志趣上我們都志同道合。他種了很多君子蘭,知道我也喜歡種花,多次就參加全國學會會議之便,從長春給我帶來君子蘭。我養了多年,2012年君子蘭盛開了,觀花思友,我拍下了怒放的鮮花,並賦詩一首:

植株端莊君子風,劍葉蒼翠挺拔形;

花容豔麗妙絕倫,花中鑽石壓群芳。

吸碳吐氧益健康,除塵降噪淨環境;

賞心悅目精神爽,觀花不忘送花人。

還有一位老友是著名消費經濟學家尹世傑先生,他是消費經濟學的開創者,我們在長期的學術交流中結成了深厚的友誼。我不是消費經濟學研究者,但每一次消費經濟學研討會,他不僅給我發會議邀請函,還親自打電話,希望我能參加會議並發表意見。所以我每次參加會議,都要事先做點研究,寫篇發言稿,發言後刊登在《消費經濟》雜誌上。他出版的新書都要送一本給我,我都認真閱讀,寫一篇書評。這樣一來二去,我也在各種報刊雜誌上發表了二十多篇關於消費經濟學方面的文章,可以編輯成一本研究消費經濟學的小冊子了。惜乎,老友已逝,同堂論道的機會不再有了。

我認為真正的友誼,應該是真誠相待,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既要有高山流水的相互知音,也需要在事業和學術上的志同道合,尤其重要的是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老驥伏櫪志千里

退休只是給我擔負的公職畫了個句號。但是,共產黨員的重任沒有退,學術研究活動不能退,與時俱進的精神不能退,美好的生活不能退。在有些方面,還是新的開始,要老驥伏櫪,勇開新河啊!這就是我退休後的信條。

老有所為。1998年退休以後,我依然筆耕不輟。許多重量級的著作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省重點課題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於 2001年5月出版,70萬字。許多高校將其作為研究生的教材。省重點課題成果《繼承與創新》於2006年12月出版,47萬字。國家重點課題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於2008年8月出版,75.5萬字。該書首次在一本書裡集中闡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次飛躍的四大成果,完整地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北京、山東、湖南的二十多位知名學者、專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湖南日報》、《科學社會主義》、《湖南大學學報》等報刊著文,進行了高度評價,指出這是一部具有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的精品力作,獲得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從1988年到2012年,我在報刊發表文章87篇,平均每年5.8篇。在我耄耋之年後經營的這個百花園,可謂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琳琅滿目。

如果加上我在職期間的成果,我至今共出版著作30本,1056萬字,發表文章220篇,約132萬字。這些東西就是我生命旅程最好的見證,也是我留給後人最好的名片。我一輩子在幹著自己喜歡的職業,安身立命,獲得了大家的認可,這是對我價值的最大肯定。現在,我要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繼續勤奮耕耘,使這塊園地更加繁華茂盛!

老有所進。事物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新事物層出不窮。我不是一個食古不化的人,要與時俱進,趕上時代啊!電腦已經成為時代的寵物,我也要學會使用電腦。於是就拜兒子、孫子為師,首先是學會用電腦寫文章,我退休後出的三本著作、在報刊發表的87篇文章都是在電腦中寫的。我還學會了上網、收信息、看新聞、發電郵、搞視頻對話,在光明社區、騰訊空間、新浪博客、網易博客、紅網博客等網絡平臺註冊了帳號,發表博文230篇。在手機上也開了微信。電腦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有一定的負面作用,特別是用電腦時間一久,眼睛就很不舒服。因此,老伴對我實施管制,只准上午用電腦。

老有所健。年齡大了,身體的機能自然會出現一些小問題,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骨質增生等老年病都有一點。我對待疾病的態度,是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在戰略上我不把這些放在心上,沒有病痛的煩惱;在戰術上堅持天天吃藥和體育鍛煉,促進身體健康。特別看中體育鍛煉,堅持每天做三個功:關節操、舒心平血功、少林達摩功。每天繞著烈士公園裡的年嘉湖和躍進湖快步走一小多時。我還愛好登山運動,長期堅持的結果是身體素質大大提升,以前上樓感覺腿腳不大靈便,現在好多了,以前出現的脂肪肝也慢慢消失了,身體一天天地硬朗起來,精神旺盛,聲音宏量,走路快速,出遠門可以不要人陪同。2013年8月,我一個人坐火車去北京參加全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學術討論會,同車廂的是一家三口,我們有過交流。回來時,又在車上遇到他們的兒子,他告訴同車人,有位老人80歲了,一個人外出不需人照顧。一個老太婆聽了感到好奇,到我們車廂看個究竟。她看後說:他哪有八十?

老有所樂。我晚年有五樂:一是心情樂。我始終不把自己當作老人看待,保持年輕人樂觀舒暢的心態。有一位老同志告訴我,老年健康長壽有四大秘訣,就是“笑”、“跳”、“俏”、“鬧”。“笑”就是要笑口常開,笑臉常在,心胸開闊;“跳”就是生命在於運動,要鍛鍊身體,活動筋骨;“俏”就是要穿戴漂亮,忘記自己的年齡,忘記心中的煩惱和痛苦;“鬧”就是當老頑童,嬉戲耍鬧,玩中取樂。根據我的體驗,這“四字經”對老年族很管用。二是賞花樂。我喜歡侍弄花草,也愛在拍攝花草照片的過程中自得其樂。我拍攝它們就是定格一個美麗的瞬間和留下一件美好的事物。我所拍攝的花草照片,一部分來自於自己所栽養的花草,一部分來自於湖南烈士公園的花草,我在散步時,帶著傻瓜相機隨機拍攝,並傳到博客供網友們賞鑑,自己也樂在其中。三是農家樂。我們單位每個季度組織老幹去農家樂活動,有時兒子媳婦邀請我和老伴去農家樂走走,觀賞田園風光,品嚐農家風味,打打衛生麻將,其樂無窮。四是親情樂。兒孫對我和老伴都很孝敬,經常打電話或回家問寒問暖,有時候請我們到他們家中改善生活,有什麼好東西都要送給我們分享。近時到北京,大孫子請假陪我逛京城,其樂融融。五是文娛樂。每天晚上看電視劇和各種文藝表演,有益身心健康,自得其樂!

最後用一首小詩結束我的回眸:

光陰電馳日月梭,八十春秋瞬間過。

發奮攻讀求知多,攀登高峰結碩果。

平凡人唱平凡歌,欣聞同行眾人和。

回首歲月未蹉跎,老驥伏櫪開先河。

本文轉自《名家故事——湖南優秀社會科學專家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