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阿里、麥當勞、星巴克,都想跟“幣”沾上關係

最近麥當勞在其一則聲明中表示,為紀念公司成立50週年,將在全球50多個國家或地區發佈620萬通證MacCoins,其中包括美國的14000家餐廳。從8月2日開始,用戶可通過購買巨無霸(Big Mac)獲得通證MacCoin,用戶亦可通過已有的MacCoin兌換巨無霸(Big Mac)。

阿里、麥當勞、星巴克,都想跟“幣”沾上關係

“發佈”、“通證”、“兌換”,這些詞是不是聽著有點耳熟?是不是很像幣圈中的某種操作?全世界也是這樣認為的,都以為麥當勞開啟了“吃漢堡即挖礦”的節奏。

然而很快,麥當勞就出來澄清了,自己的MacCoins與加密貨幣無關,只是物理實體紀念幣。雖然外媒從一開始的報道中就已指明MacCoin只是一種類似於積分的紀念幣,但在國內輿論的報道中,“麥當勞發幣”比“麥當勞發紀念幣”更有看點。正是在這一段時間,在國內具有極高知名度的星巴克也宣佈進軍區塊鏈,甚至曾出現過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傳聞。

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以及輿論追求眼球的雙重作用下,名字與各種代幣極為相似的MacCoin在消費者的潛意識裡似乎與區塊鏈、虛擬幣有或多或少的聯繫。

麥當勞究竟是真心試探還是假意蹭熱度,這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不止麥當勞一家巨頭想跟“幣”沾上關係。面對消息爆出,有的如麥當勞般堅決否定,有的曖昧不明,有的卻躍躍欲試。

阿里、麥當勞、星巴克,都想跟“幣”沾上關係

7月29日,從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官網顯示的信息中,就有人發現騰訊已經申請infcoin、波洞星球、波洞星、波幣、Qbanking、LinkBanking等商標,有媒體猜測騰訊或許會效仿網易星球、百度度宇宙等推出類似的區塊鏈遊戲平臺,併發行數字貨幣。

騰訊緊張地立即予以了回應,稱“波洞星球”系列商標與發幣無關,並明確表示騰訊區塊鏈不發行數字貨幣。

無獨有偶,阿里也曾發佈“麻吉寶”價值共享數字營銷平臺,並開啟內測。

據稱,麻吉寶是阿里生態權益通證,未來將打通阿里系權益,實現阿里系權益之間的兌換和價值流轉,獲得麻吉寶的方法就是完成社區活動“任務”,麻吉寶總量210億。一些詞彙聽起來頗為“耳熟”,這被解讀為阿里涉足發幣領域。

但同樣,阿里很快否認了這一說法,針對阿里推出“麻吉寶”涉足區塊鏈和發幣的報道,阿里方面回應稱,麻吉寶只是測試後已經下線的淘寶任務分發產品,與區塊鏈和發幣沒有關係,雖然否認了,但看得出來對幣圈也是有想法的。

阿里、麥當勞、星巴克,都想跟“幣”沾上關係

上週五,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運營商洲際交易所(ICE)宣佈,計劃創建新的名為“Bakkt”的“數字資產全球平臺和生態系統”,參與者還包括一些大型企業如星巴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和微軟。

星巴克早前宣佈,與洲際證券交易所、BCG和微軟等公司聯合成立一家名為Bakkt的加密貨幣合資企業,新公司的目標是為比特幣等數字資產創造一個“無縫連接的全球網絡”。外媒據此推測,星巴克很快就能接受比特幣支付。

星巴克在8月1日表示,Bakkt將成為一個“受監管的數字資產全球生態系統”,使消費者和機構能夠“在無縫的全球網絡上買賣、存儲和消費數字資產”。但Bakkt最初將只允許用戶將比特幣轉換為美元,這樣就可以在星巴克使用。

而無論最後支付方式是比特幣還是法幣,星巴克還是向幣圈邁出了這一步。

除此之外,還有試圖推出加密貨幣的Facebook,想借“發幣”翻身的迅雷,要發“人人幣”但被迫叫停的人人網……看得出來,巨頭們盯上區塊鏈已經是趨勢。一些根大葉大的企業談“幣”謹慎,一些頹勢明顯的企業想借“幣”翻身,但無論是哪種態度,跟區塊鏈的深度結合應該都是大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