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這五位刺客《史記》留名,而你只知道有荊軻?

李白一首《俠客行》寫盡了古之俠客的仗義與血性。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在《史記 刺客列傳》中記錄了春秋齊桓公時期(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在位)直到秦始皇時代的五位俠義刺客。

這五位刺客《史記》留名,而你只知道有荊軻?

曹沫劫齊桓公(漢代石畫)

曹沫,魯國人,具體生年不詳,只知魯莊公(公元前706年-公元前662年)時在魯國任將軍一職。魯國與齊交戰,三次敗北,魯莊公無奈,割遂邑之地以求和。在齊桓公與魯國會盟的祭壇上,曹沫用匕首劫持了齊桓公,齊桓公只好承諾將侵地奉還。曹沫扔掉匕首,從容下壇,仍坐回位置,面無懼色,言辭如初。

曹沫之後一百六十七年,吳國發生了刺客專諸刺吳王一事。

這五位刺客《史記》留名,而你只知道有荊軻?

專諸刺吳王僚

專諸,吳國堂邑人。當初伍子胥從楚國逃亡去了吳國,極力鼓動吳王僚攻打楚國。吳公子光認為伍子胥並不是為了吳國的利益著想,而是為了報私仇。是以吳王僚聽從了公子光的建議,拒絕了伍子胥的出兵請求。但是當伍子胥聽說公子光要殺吳王僚取而代之的時候,他又把專諸推薦給了公子光。《史記》上說:“光既得專諸,善客待之”,可見公子光把專諸當做利器而珍視。

專諸果然不負使命,在吳王僚去公子光府上赴宴時,他偽裝成侍者,將匕首藏在烤好的魚的肚子裡呈給吳王,並乘機殺了吳王僚,當然他自己也被吳王侍衛砍死了。公子光即位,就是吳王闔閭。闔閭感念專諸的義舉,依諾封專諸之子為上卿。

這五位刺客《史記》留名,而你只知道有荊軻?

豫讓刺趙襄子衣

專諸之後七十餘年,晉國發生了刺客豫讓刺趙子襄一事。

豫讓,晉國人。姬姓,畢氏。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當時的晉國有四大家族,即趙氏、魏氏、韓氏和智氏。公元前453年,趙、魏、韓聯手在晉陽之戰中大敗智氏,智伯瑤兵敗身死。其中以趙襄子為主,故而豫讓認定是趙襄子殺了他的主人。

豫讓的刺殺行為很是執著,也很是奇葩。

《史記》中寫道:“及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但是,被機警的趙襄子發現了。豫讓說:“欲為智伯報仇!”趙襄子贊他:“彼義人也。”把他放了。

沒過多久,豫讓又以漆塗身,吞炭為啞,趁趙襄子過橋時再次行刺。趙襄子過橋時,他的馬驚了,豫讓又一次被發現了。趙襄子問豫讓:“你以前為範氏、中行氏效力時,沒有為他們去效死。為什麼對智伯瑤就以死相報,一心刺殺我?”豫讓回答:“範氏、中行氏以對待眾人的方式對我,我就以對待眾人的方式對他們;但智伯卻以對待國士的方式對我,我就應以對待國士的方式對他。”趙襄子嘆道:“嗟 乎豫子!子之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為計,寡人不復釋子!”——趙襄子雖是感慨,但終不能以自己的性命為兒戲,這次“使兵圍之”,定是不能放他了。

豫讓見事以至此,請求趙襄子將衣服給他刺殺,以致報仇之意,趙襄子更是感動了。《史記》上記載豫讓三次跳起刺衣,然後自殺了。

這五位刺客《史記》留名,而你只知道有荊軻?

聶政刺俠累

豫讓之後四十餘年韓國發生了刺客聶政刺俠累一事。

聶政

,韓國軹縣深井裡人。

聶政因殺人避禍,帶著母親和姐姐荌躲到了齊國,以殺豬賣肉為生。韓國的大夫嚴仲子與韓國丞相俠累因政事起紛爭結仇,逃到了濮陽。聽聞聶政的俠義之名,遂以為聶政母親祝壽為名,獻重金結為好友,求為其報仇。聶政沒有答應他,理由是:“臣幸有老母,......親供養備,不敢當仲子之賜。”待母親去世後,聶政單槍匹馬,刺殺俠累,為嚴仲子報仇。繼而又怕連累與自己容貌相似的姐姐荌,遂自毀其面,挖眼、剖腹自殺。聶政的姐姐荌在認屍後,痛哭說:“妾其奈何畏歿身之誅,終滅弟之名!”“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其姊亦為烈女也。

聶政之後二百二十餘年秦國發生了刺客荊軻刺秦王一事。(不綴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