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 逍遙遊:金庸小說裡的道家風骨!

中國武俠小說著重於塑造豐富且個性化的人物形象。而這些形象身上多具有鮮明的個體特徵。他們或頗具愛國情懷、為國為民;或崇尚慈悲為懷、性格平和。然而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他以道家文化為基礎,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道俠形象。他筆下的道俠身上頗具道家風骨。這樣的創新描寫,使“道化”人格成為金庸小說中一道不容忽視的奇特風景。

逍遙遊:金庸小說裡的道家風骨!

1、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在道家的哲學中,有種類似於理想的人格,而這種人格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他們的身上既擁有著神的特性,又擁著人的先天特徵。他們主張無為而治、道法自然。他們認為世間萬物皆由於道。他們在精神上與道家仙人完全一致,齊物生死,提倡萬物與我同生,天地與我共體,在思想上他們主張自由無拘束。

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多具有“神人”的特徵。作者描寫了諸多形態各異的人物,他們或是容顏美好、美若天仙;或是眉清目秀、風姿雋爽;或是氣質淡然、蕭疏軒舉。總之是氣質超群,恍如神明。

一是超乎常人的不俗之姿,《神鵰俠侶》中曾經這樣描寫小龍女:“她面色白淨如雪,嬌弱似有病態,即使是在燭光映照之下,依然面色蒼白,因而襯托的她更加氣質脫俗,花容月貌。世人通常喜好用美若天仙來描述女子的美麗,然而仙女的美到底為何種模樣,卻誰也無法道出一二,只知道一見到這少女,眾人便覺得心中的仙女大抵就該是這般美麗。她身上彷彿籠罩著一層薄霧輕煙,如夢如幻,好像仙人一般。”

逍遙遊:金庸小說裡的道家風骨!

在《書劍恩仇錄》中金庸對香香公主的描寫更是清新脫俗,陳家洛首先被香香公主的歌聲吸引,於是便看到了一個容貌絕美的女子,湖邊的紅花樹下,坐著一位白衣如雪的少女,正用梳子梳著她垂肩的長髮,她悠然地坐在湖邊,聖潔而美麗,儀態好似仙女,湖水中映著她俏麗的身影,花瓣一片一片地落在她的身上。除此之外,更有阿九公主、“神仙姐姐”王語嫣、凌霜華等等,她們具有著超然脫俗的仙人之姿,幾乎達到了道家的至高境界。

金庸將她們描寫地飄然若仙,她們不僅擁有美麗的容顏,同樣擁有純潔的心靈。在《笑傲江湖》中,金庸塑造了一名美麗善良的女子—任盈盈。令狐沖初見任盈盈便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他認為任盈盈生得有如仙女一般,凡間少有這樣的女子。此外最難能可貴的是,她對於愛情的堅定執著。

任盈盈在綠竹林中對令狐沖一見傾心,就是因為在他的身上找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精神歸宿。令狐沖超然脫俗於名利之外,重情重義,這種個體內深藏的價值觀深深地吸引了任盈盈。換句話來說,他們兩者的結合,實際上是由於志同道合。

逍遙遊:金庸小說裡的道家風骨!

其實,從名字的設定就不難看出金庸對任盈盈的喜愛之情,“盈”有柔弱、溫和的意思,這與任盈盈的個性特徵十分吻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老子》中“盈”和“衝”是兩個密切相關的概念。“盈”取豐盈、充實之意,而“衝”取虛靜、空無之意,兩者相得益彰、相互共存,組成完美的“大道”。

任盈盈與令狐沖本人也是如此,一個內斂安靜,一個奔放灑脫。似乎完全相反的性格背後,卻有著一樣乾淨純潔的心靈,有著一樣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他們隱於山林之中,笑看風雲變幻,真可謂神仙眷侶。金庸借任盈盈與令狐沖之名,表達了自己對道家神人的仰慕之情。

其次是類於仙人的居住之所,金庸小說在對於人物所居之處的描寫,幽靜典雅,好似仙人居住的地方,如《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黃藥師居住的桃花島是金庸筆下第一個桃花源,那裡桃花常年盛開,美好地彷彿仙境一般。桃花島與柏拉圖筆下的鳥託邦十分相似,在陶淵明筆下桃花源是人們心中理想社會的原型。

逍遙遊:金庸小說裡的道家風骨!

此外桃花島也有著深刻的道家淵源,桃花島在古代被稱為白雲山,秦代時安期生違抗聖旨向南逃奔到桃花島隱居,修身養性,直到白髮蒼蒼,人們稱他為“千歲翁”,一天酒醉墨汁灑在山中的石頭之上,變成桃花的圖案,凹凸不平,因此將這塊石頭命名為“桃花石”,山命名為“桃花山”,而石頭所在的島則命名為“桃花島”,被人們譽為“海上仙山”。

這些描述和莊子想象中仙人的處所十分相似。莊子認為真正的神人不僅居住在猶如仙境一般的地方,同時也要兼具嚮往自由的靈魂。在《笑傲江湖》中,金庸為我們描述了一個人間聖地。令狐沖在遭受冤屈時,眾人去找懂得音律的綠竹翁評理。於是來到了綠竹巷。

書中對那裡的風景有所描述:“令狐沖沿著小街,進入了一條不那麼寬的巷弄,在巷弄的終點處,有一大片綠竹叢,隨風擺動,清新別緻。琴聲悠揚,巷弄之中幽靜涼爽,彷彿將俗世的喧囂隔絕在外。當真是俗世陋巷,盡顯風流。”正是這樣寧靜的環境,使得令狐沖心神俱靜,而且遇見了自己的人生伴侶任盈盈,後來經歷了世態種種,兩人決定歸隱山林,笑傲江湖。這與莊子的思想不謀而合。

逍遙遊:金庸小說裡的道家風骨!

莊子認為,逍遙遊是靈魂迴歸自由的旅程,其願望是通過體道完成淨化心靈的過程,實現徹底自由的精神境界,這是將身體與道家思想完美結合的理想狀態,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必須通過一系列否定,實現超越自我的理想。道是自然之道,天是自然之天,人是自然之人,天人合一並非是以天合人,也並非以人合天,而是天人與自然相融合,最終達到道的理想境界。“道通合一”,人原本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與自然萬物同根同源,都是由道化生而來的,人越是接近於自然便越是有機會體會道的真諦。

再次是不拘世俗的處事之法,金庸小說中的主人公多蔑視封建習俗禮教。莊子在《齊物論》中表達了這一觀點,他認為,獨自與天地的精神來交往,不以傲慢的眼光來看待世間萬物,也不會搬弄是非,與俗世中人和諧相處,這便是最理想的生活狀態,這種境界在金庸小說中有各種體現。

《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品格清高、無拘無束,在徒弟張翠山糾結於自己與邪教之女殷素素成親之事的時候,他不但不責怪徒弟,反而以豁然的態度安慰徒弟,他認為世間正邪本來就沒有確切的劃分標準,人應該胸懷寬廣,不該以名門正派自居而輕視別人。面對人間的凡塵俗事,他看得十分通透。道家以一種獨特的態度來肯定這些“神人”。在道家看來,人的行為應該遵從本心,不應該過多的考慮世俗的影響。

逍遙遊:金庸小說裡的道家風骨!

周伯通雖然年過百歲,武功高強,卻仍然不諳世事,天真無邪,行為舉止好似孩童一般,在他心中功名利祿毫無價值;令狐沖順從天性,隨性而為,心中毫無門派觀念,雖然被名門正派所拋棄,卻不失為一個心胸坦蕩的君子;黃藥師看似不遵從禮法,性情怪誕,實則至情至性,豁達灑脫;峨眉派的開山祖師郭襄雖為一女子,然而其做派氣概卻不輸男兒,她性格爽朗,不看重門第,與各路英雄把酒言歡。

道家通過對神人的認同,表現了自己獨特的信仰。道家認為人不應該為世俗所束縛,應該活出自我,做到天人合一。恰如《神鵰俠侶》中的楊過、老頑童、黃老邪他們看似與封建禮教相違和,也並沒有兼濟天下的偉大胸懷,可是其身上高貴的獨善其身的氣質,恰恰順應了天道,在天人合一的修煉中,獲得了無與倫比的精神享受。

逍遙遊:金庸小說裡的道家風骨!

2、隨性自然的人生態度

道家認為,人性即是人的自然屬性。道家認為人的自然屬性,不是今天我們對人本質特徵的歸納,而是人類對樸素生活狀態的追求。道家認為,按照自己的本性,從事自己真心熱愛的事,走一條自己喜歡的路,而其在“為人”、“本性”上均表現出性情之美,這就是所謂的“率性隨緣”、“其心長樂”。金庸的小說中就塑造了很多這樣的人物形象,他們遵循本性,用隨性自然的人生態度書寫了一曲恬淡的詩篇。

1957年金庸離開帶有左派性質的《大公報》,而選擇了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同年,金庸先生再次選擇離開這個同樣具有左派性質的機構。金庸認為那裡太過拘束,為了更好地傳播自由思想,他創辦了《民報》。起初金庸與沈寶新註冊為野馬出版社,而野馬就是民報的前身,金庸道:“以野馬命名,靈感來自於莊子的《逍遙遊》,取其嚮往自由之意。”這份對於自由的嚮往之情也表現在金庸同年的作品《神鵰俠侶》之中。

《神鵰俠侶》是金庸小說中道家觀念的巔峰之作。其間道家思想的存在屢屢可見,而楊過身上道家觀念則表現得最為明顯。楊過,字改之,此名為郭靖所賜。郭靖希望楊過在未來的口子裡可以知錯就改,成為一個有擔當的英雄。然而楊過辜負了郭靖的一片好心,在生存環境極度惡劣的情況下,順應自己的本性,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終他成為了為人所敬仰的神鵰大俠。

逍遙遊:金庸小說裡的道家風骨!

這種獨立的性格,無論別人如何規勸依然堅持己見的個性,與道家思想完全一致。楊過的性格就屬於隨心所欲的類型,這與他自小所生活的環境有關。從他逃出全真教,再到他無視世俗,與自己從小稱為姑姑的師傅相戀,再到他為了要殺郭靖,而與蒙古第一高手金輪法王聯合,都可以看出他的不羈。這一切都是道家逍遙隨性思想最直接的體現。

其次是小龍女這個人物的塑造。小龍女在古墓之中長大,很少出古墓,也很少見到外人,她的活動範圍與成長方式都很單調,這也是她如此淡泊名利、隨遇而安的原因。小龍女的一生從出世開始,經歷了入世,再出世,最終依然選擇入世。在選擇的過程中,無論面對怎樣的問題,她都遵循順其自然的處事方式,堅持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原則。當自己的師姐李莫愁要搶她的玉女心經時,她也只是一味的躲逃,並不想與其交戰。

其實在小說中,她的出手大多數是在自保和避無可避之時。從這裡便能夠看出道家觀念對她的深刻影響。顯然,從道家思想在此書的明顯表現,我們不難猜測出《神鵰俠侶》中楊過和小龍女的最後結局。在襄陽保衛戰之後,楊過與小龍女攜手離去,與雕為友,從此絕跡江湖。這與道家所提倡的“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觀念十分一致。

逍遙遊:金庸小說裡的道家風骨!

《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因為他任達不拘的性格而不被武林正派所接納,可當他發覺這些所謂的正派也常常幹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惡事之時,經過了艱難地心理鬥爭之後,他決定順其自然跟隨自己的心意。令狐沖這個人,聰明伶俐、灑脫不羈、本性善良,確實極為可愛。不同於楊過的心高氣傲,令狐沖在為人處事上顯得更加隨心所欲,從臭名遠揚的田伯光,到邪教中人向問天,再到以儀琳為首的恆山派尼姑,不管是富貴還是貧賤,是正義還是邪惡,只要情投意合,就是好友。

此外,令狐沖的超然還表現為他對酒的喜愛,只要瞧見酒便魂不守舍,雖然酒量不佳,卻實在嗜酒如命。然而對於令狐沖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金庸先生顯然是煞費苦心的,在令狐沖的身上存在著清醒與不清醒兩個層面,清醒之處是當令狐衝面對著名門正派和師父嶽不群的醜惡面目,他決定遵從本心絕不隨波逐流,當面對抉擇之時,他決定竭盡所能支持自己的好友。

而不清醒在於令狐沖的所有作為均是在被動的情況下作出的選擇,在看到了師父嶽不群偽君子的真實面目後,依然對師門有所希望,因此其內心無比的痛苦掙扎,處在無比煎熬的狀態。無論是恆山派掌門人還是眾人都為之眼熱的武林盟主的位置,這些均不是真心需要的。可是世事偏不如他所願,最終令狐沖選擇攜手任盈盈逍遙于山水之中。

逍遙遊:金庸小說裡的道家風骨!

《天龍八部》中的喬峰是一位率性而為的性情中人。他豪氣沖天,俠肝義膽。而喬峰的率性而為最初體現於其與段譽的縱情對飲,此外在杏子林中蕭峰在處理丐幫事物時顯現的大將風度。喬峰錯誤地將眼前的段譽認成了自己一直尋找的慕容復,而即使北喬峰和南慕容處於對立的地位,可是隻要兩人的脾氣秉性相合,無論是敵人還是朋友,喬峰都願意敞開心扉與對方暢飲烈酒。

而他的所作所為無不顯示了其慷慨不羈、豁達灑脫、不拘禮節的豪俠氣概。喬峰最初用自己的豪傑氣魄和寬闊胸懷解決了包不同等人與丐幫之間的矛盾,同時又解決了丐幫內部的鬥爭,真可謂是義薄雲天、英氣逼人。可是在與下屬對話的過程他無意間發現自己居然是契丹人。面對著如此突如其來的鉅變,他依然沉著冷靜、鎮定自若,他向丐幫長老交代了丐幫諸多事宜之後,便辭掉了丐幫幫主之位。

聚賢莊組織的英雄聚會,目的就是為了依靠眾人之力捉住喬峰,並以此來祭奠他無辜慘死的師父及養父母。可是喬峰念及對阿朱的承諾及其對於苦難者的同情,他義無反顧地請來了薛神醫為阿朱治療傷勢,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聚賢莊之役,面對著自己過去的手下,情同手足的故友,無比尊敬的武林前輩,都想要殺掉他以絕後患。

逍遙遊:金庸小說裡的道家風骨!

然而喬峰並不十分悲傷,反而用豪飲的方式來切斷與這些所謂“武林豪傑”之間的關係,金庸寫到此時也藉助眾人之口大發讚美之詞:“眾多豪傑認為即使他是契丹鞋子,殺人如麻,卻也不失為一個豪氣沖天的鐵血男兒。”

認真想來,金庸小說最吸引讀者的並非是武,也並非是俠,而是一種快意恩仇、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金庸小說在對於傳奇的書寫過程中,蘊含著人類對於自由生活的嚮往之情。而這些人物身上崇尚率性而為、不拘禮法的性格也體現了金庸對道化人格的追慕。

【未完待續】

運營/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