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鷹擊18和鷹擊12哪個突防能力更強?

荼蘼未盡


咱們先把兩款導彈的參數列出來比較一下:

鷹擊18:巡航速度0.8馬赫,突防速度2.5-3倍音速,巡航高度5米,彈長8米,射程400-500公里。

鷹擊12:巡航速度1.5馬赫,突防速度2-3倍音速,巡航高度12-15米,彈長6-7米,射程180-400公里。

咱們粗略的看一下,在最後突防上,速度,這兩款導彈基本差不多,是個平手。但是,鷹擊18的巡航高度更低,可以降到5米,鷹擊12則達到了12-15米。鷹擊18被探測到的概率要低於鷹擊12。飛的高自然更容易被雷達探測到。

另外這兩款導彈還有一個本質的區別:鷹擊12是單級火箭發動機,鷹擊18是兩級火箭發動機。

簡單的講,鷹擊12從發射出去開始一直到擊中敵艦之前,它的外形是保持不變的。它發射的時候長度是6-7米,擊中敵艦的前一瞬間,還是6-7米。

鷹擊18則不是這樣,它在飛行的階段多了一個一二級火箭分離的步驟,在突防加速之前,它是要甩掉一級火箭發動機的,而這個一級火箭發動機佔了整個彈體的很大比重。

鷹擊18發射的時候彈長是8米,但是,甩掉一級火箭之後,它的長度就只剩下4米了。而且我們看它的彈體前端,有個明顯的收縮變細。

鷹擊18在發射階段,它的體積大於鷹擊12,但分離了一級火箭到了突防階段,它的體積實際上遠小於鷹擊12。

在突防階段,這兩款導彈的速度差不多,但鷹擊18的彈道低於鷹擊12,體積也小於鷹擊12,被探測、攔截的概率肯定要小於鷹擊12。

而且這兩款導彈都具備末端機動能力,也就是在最後突防階段,走蛇形路線,讓對方無法判斷突擊的路線。由於鷹擊18的彈體更小,所以它進行機動飛行也更加靈活。

鷹擊18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點就是:它發射出去的時候是一枚大導彈,但在末端,它已經變成了一枚小導彈,非常不容易攔截。

綜合來看,鷹擊18的突防能力要高於鷹擊12。

如果不對比參數,咱們光看武器名字上的數字,裝備的時間以及神秘程度,咱們也能腹黑的推論出:鷹擊18要優於鷹擊12。


銳度何老師


說到反艦導彈不得不說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展出了.由中國航天工科工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和中國海鷹機電枝術研究院聯合研製的鷹擊12反艦導彈模型首次亮相,經過幾年努力於2014年公開正式亮相,並於2015年投入服役裝備部隊。開發研製鷹擊超音速反艦導彈也是為了著眼未來戰爭和填補這方面空白。我國生產的鷹擊12反艦導彈可以飛機空中發射,也可以搭載在其他水面艦艇上具備了“.兩高一大一低”的作戰能力,即高機動高速度,大射程低空火力猛突防特點,是中國空基和海上反艦導彈的核心力量和反擊航母利器。鷹擊18是一款新研製的超音速巡航反艦導彈,它以獨特的打擊方式令美國頭疼和忌憚。鷹擊18當巡航結束後,會自動分離出攜帶戰鬥部彈頭打開獨立固體火箭發動機。以3倍音速超低空5米高度飛行甚至以蛇形軌跡或垂直或機動令敵人艦艇無反應時間突防成功率非常高,這好象等發現導彈襲來再去攔截已經遲了轟的一聲巨響葬身海底了。因此鷹擊18反艦導彈比鷹擊12反艦導彈突防能力更強已被美國證實。






喀秋莎61589681


如果從攔截方角度來看。

全射程之內,攔截18號彈的機會理論上最多有3次,攔截12號彈的機會理論上最多有2次。

考慮到實際情況和各種因素,可用的攔截次數也就是18號彈2次,12號彈1次。

不過有個因素要考慮進去,18號彈末段提速至m=1.5左右,12號彈的末段速度據稱可以超過m=3。那麼,12號彈的末段機動能力必然受到過載限制的程度會更大。就是說,12號彈在末段的機動變軌能力(如果有這樣的能力的話),會弱於18號彈。

同時,全程超音速的12號彈在射程與紅外特徵的方面也要比18號彈差一些,也就是說,12號彈更容易被發現和鎖定,並且12號彈的運載發射平臺受到傷害的風險也更大。

歐美海軍遲遲不裝備超音速反艦彈,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如果距離比較近,12號彈的突防概率會大一些。但是如果考慮到航路規劃,多彈多方向發射卻要求同時到達的話,18號彈應當更合適。


吃甜筒的樹懶


各有千秋。

首先,鷹擊12是一款,全程超音速飛行的導彈,鷹擊12的最大飛行速度是3馬赫,目前空射型,最大射程接近400公里,而艦載版的最大射程約280公里。

鷹擊18是一種雙速制導彈,也就是說結合了亞音速導彈射程遠、飛行高度低、紅外輻射低的特點,又結合了超音速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強的特點。

它目前以艦載為主的反艦導彈,最大射程超過鷹擊12,達到了400公里甚至更多。它在巡航段採用亞音速飛行,並且保持很低的高度,在接近至目標40公里的時候,會拋棄渦噴發動機,利用火箭發動機爬升,爬升到高空之後,打開制導雷達搜索目標,然後俯衝速度會增加至3馬赫。

目前主要裝備於052D與055型驅逐艦,因為巡航段鷹擊12超音速飛行,紅外輻射大容易暴露,而鷹擊18巡航段是亞音速,並且使用渦噴發動機,紅外輻射小,飛行高度更低。

如果就末端突防來說,二者都是差不多的,巡航段的鷹擊12飛行高度高、紅外輻射大,容易被發現,但是飛行速度快,不容易被攔截。巡航段的鷹擊18,由於飛行高度低、紅外輻射小,不容易被發現,但是由於飛行高度、低速度慢容易被攔截。


李曉偉


鷹擊-12和鷹擊-18均是我國最新研發的先進反艦導彈,整體技術水平也都處於世界最先進行列,要說二者到底誰厲害,“威吶”認為二者只是適用範圍不同,性能上並沒有太多差異,只是從個人喜好上更傾向於鷹擊-12罷了!


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效果圖052D驅逐艦發射鷹擊-18反艦導彈

鷹擊-12導彈的研發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於2014年前後正式加入現役,是一款採用衝壓發動機技術的全程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彈長與7米、彈徑約0.5米、發射重量約2.5噸,可搭載200公斤左右半穿甲戰鬥部,最大射程超過400公里,主要針對地方大中型水面艦艇設計,萬噸以下水面艦艇一發基本可以解決問題。鷹擊-12最大的特點是全程超音速飛行,在巡航段飛行速度約為1.5馬赫、攻擊段速度可達3馬赫以上。由於速度快、威力大,鷹擊-12反艦導彈對於現役任何水面艦艇的攔截系統,都是十分巨大的壓力!


外形彪悍的鷹擊-12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
鷹擊-12(上二)與其他反艦導彈對比

鷹擊-18反艦導彈同樣也是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發的一款重型反艦導彈,自2014年左右開始服役。鷹擊-18彈長約8米、彈重約2噸、戰鬥部約200公斤,最大射程也超高400公里,從結構參數上來講與鷹擊-12十分接近。但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鷹擊-18採用“亞超結合”的飛行方式,即包括亞音速巡航段和超音速突防段兩種飛行模式,採用小口徑渦噴發動機與固體火箭發動機串聯的動力方式,巡航階段速度約0.8馬赫、突擊階段速度可達2.5馬赫以上。由於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鷹擊-18彈體結構相對於鷹擊-12更緊湊,部署靈活。
鷹擊-18發射測試


鷹擊-18攻擊彈道

從裝備平臺上來講,鷹擊-12與鷹擊-18也是“各有分工”。鷹擊-12目前已經裝備到167“深圳艦”,而據稱已經完成改造的現代級驅逐艦136“杭州艦”也裝備了鷹擊-12以替代老舊的“白蛉”導彈,後續其他各艘現代級驅逐艦也將逐步換裝鷹擊-12;而鷹擊-18裝備範圍更廣,在052D驅逐艦、093改進新核潛艇及新型號常規潛艇上均已裝備,後續055萬噸大驅也將裝備鷹擊-18,可以預見的是鷹擊-18將會是後續一段時期內我國主戰艦艇的“標配”之一!除裝備各型艦艇外,鷹擊-12和鷹擊-8還可以有轟-6攜帶,具有空中發射模式!


未來052B驅逐艦也可以換裝鷹擊-12反艦導彈
鷹擊-18已成為052D和055的標配之一

綜合以上介紹可以看出鷹擊-12與鷹擊-18性能先進、差異不大,只是由於各自結構特點在應用範圍上有所不同。不過,雖然鷹擊-12顯得更加“笨重”,但是“威吶”更加喜歡鷹擊-12的彪悍外形和全程超音速飛行的方式!各位以為呢?
雖然二者都十分優秀,但個人就是喜歡鷹擊-12的霸氣造型!😂


威吶解析


這其實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反艦導彈,並不好作直接比較。

鷹擊-12反艦導彈

鷹擊-12是我國已經裝備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外媒推測其大致性能數據為,長約6.3米,直徑約0.75米,重約2~2.5噸,可搭載200~500千克的戰鬥部,有效射程約200~400公里;鷹擊-12使用了四進氣口的衝壓發動機,速度約為2~4馬赫(這主要取決於發射高度,高空空氣稀薄速度就相對較高);其制導方式為慣性、北斗、終端主動制導等,還可通過數據鏈接受衛星、無人機、艦艇等提供的目標節點信息。

閱兵儀式上出現的鷹擊-12反艦導彈

據悉,鷹擊-12目前已可由殲轟-7、蘇-30、轟-6等戰鬥機、轟炸機進行發射,亦可通過移動發射車或艦艇發射,是否已經存在潛射版還無法確認。

鷹擊-18則是屬於亞超結合的反艦導彈,也就在巡航階段使用亞音速,突防階段使用超音速。據媒體消息顯示,鷹擊-18在2013年正式定型,可艦載發射及潛射。且今年1月8日頒發給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的“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被外界認為是獎勵鷹擊-18潛射型導彈項目,從此推測也能看出鷹擊-18優秀的綜合能力。

網絡流傳的鷹擊-18反艦導彈發射圖

照外媒推測,鷹擊-18射程約220~540公里,戰鬥部載荷約140~300千克,巡航速度為0.8馬赫,超音速飛行階段可達到2~3馬赫,可由052D型、055型驅逐艦的垂髮系統進行發射,亦可搭載於093型核攻擊潛艇及039型常規動力潛艇上。

此外,據媒體報道,鷹擊-18反艦導彈使用的新技術高達70%,其中還具有世界首創的自適應超低空掠海飛行技術,使掠海飛行高度變得更低,更難以被發覺。


鼎盛成寧


鷹擊18其實很好識別,外形與俄製俱樂部反艦導彈相似,這也是中印分別發展300公里射程反艦導彈的經典案例。印度則以寶石反艦導彈為基礎型號,發展出布拉莫斯反艦導彈。

鷹擊18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射程超過300公里,達到400公里以上,但也有分析認為最大射程可達到500公里以上,達到航母防空圈的邊緣。

末速突防為3馬赫,與俱樂部反艦導彈比較相似。鷹擊12是巡航段也能超音速飛行的反艦導彈,巡航速度1.5馬赫,末端突防3馬赫,射程在300至400公里。

如果說兩者突防能力誰更強,這個只能說鷹擊18可能突防概率更大,巡航段亞音速飛行,末速與鷹擊12相當,都能夠達到3馬赫,隱蔽性較強,射程也夠遠。

但鷹擊12可機載發射,較為靈活,可構成多批次、多方向飽和攻擊,這又是鷹擊18所不具備的。


兵器瞭望臺


通過簡單學習本章,灑家認為空基或岸防用鷹擊12足矣,艦基或偷襲鷹擊18好用。現代戰爭是系統對系統,體系對體系。更為要害的是在戰爭中,誰能做到多系統甚至多體系複合準備。小戰要捨得用防禦好裝備誘敵深入;大戰應直接打掉衛星系統,使用小型核武器針對戰區司令部級單位進行全覆蓋。不能再寫了,現代戰爭太殘酷了,想想都後怕。





琴簧汗舞


當然是鷹擊-18突防能力更強。體現在以下三點:

1,巡航高度。18的巡航高度最低5米,易被海平面雜波遮掩便於隱蔽。12的巡航高度則在12米以上,被雷達發現概率大得多。

2,18在巡航過程中可以通過數據鏈改變攻擊彈道和目標,機動靈活。而12只能按既定方案航行。

3,末端攻擊時,18甩掉渦扇發動機,彈體雷達反射截面突然變小,速度也急速增加到近3倍音速,容易造成防禦雷達失去目標,而且小彈體能以10g的機動過載(超過戰鬥機)大空域複雜彈道高機動突擊。18還有亞音速版本,可以通過混合發射數枚不同速度的導彈攻擊同一目標,計算好導彈到達目標的時間,使不同速度的導彈在相同的時間到達目標,以不同速度、不同方向、不同彈道同時攻向目標,使防禦系統難以應付。12的末端突防手段就比較單一,主要依靠超音速突防。

因此,鷹擊-18的突防能力更強。


沙場狼煙


▲YJ18反艦導彈發射瞬間(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我們要明白,鷹擊18和鷹擊12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反艦導彈,而就技術複雜程度以及通用性而言,鷹擊18是要更勝一籌的。

▲“9.3”閱兵彩排時的鷹擊12反艦導彈(圖片來源:網絡)

鷹擊18和鷹擊12最大的區別就是其自身“速度”的區別,鷹擊18首先是一種“亞超”結合的“雙速”制反艦導彈,而所謂“亞超”結合,就是指導彈本身在巡航階段的時候用亞音速狀態飛行,而到了末段才變成超音速,但鷹擊12卻是一種全程超音速的反艦導彈,然而,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大弱點或者說弊端就是紅外特徵明顯,容易被偵查,不過鷹擊18卻可以避免這個缺陷,畢竟其巡航中段是亞音速飛行,飛行時的紅外特徵小,因此不容易被偵測,除此之外,二者都具備相似的制導方式,且都具有強大的末段機動變軌突防能力。

▲潛射型YJ18出水瞬間(圖片來源:網絡)

因此,綜上所述,不管是鷹擊18還是鷹擊12,本身都具有較強的突防能力,但從目前的世界各國的攔截手段的不斷進步來看,明顯具備“亞超”結合能力的鷹擊18反艦導彈的突防優勢將更加明顯,且鷹擊18的的射程方面也比鷹擊12要來得遠,另外,在通用性方面,鷹擊18的優勢也較為明顯,所以,如果要真的來評價這兩個導彈的突防優劣來說,那明顯是鷹擊18更加強勢,不過不管是鷹擊18還是鷹擊12都不是代表未來的反艦導彈,畢竟“咻一下”的玩意,才是我們國家的終極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