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巴育是否順利連任?泰國政局走勢如何?專家這樣解讀泰國大選

3月24日,泰國舉行大選。這場泰國2014年軍事政變後的首次大選在短時間之內,可謂是聲浪迭起,賺足眼球。其中,關於投票結果、統計方式、泰國未來大局走勢、中泰關係等話題也是屢屢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

日前在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的“東盟快閃”學術沙龍中,針對近期熱議的泰國大選話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周方冶為我們做出了詳盡的分析和解答。

巴育是否順利連任?泰國政局走勢如何?專家這樣解讀泰國大選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周方冶

問:自2014年軍方政變推翻為泰黨政府以來,為何泰國大選多次推遲?

周方冶:關於為什麼多次推遲大選,實際上通常的一個看法是,本來2014年的政變就是為了給拉瑪十世繼位做鋪墊和制度保障。

從2006年開始,泰國就一直陷入到紅黃大戰之中,這使得泰國的政局變得相當的複雜和混亂。那麼這種混亂的局面,對於泰國王位更迭是相當不利,王位更迭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局勢。所以,從2014年政變到2019年還政於民的大選,整個過程,就是為了保證泰國王室權力更迭能夠順利進行,維護泰國半個多世紀以來政治穩定性。

問:為什麼大選沒有公佈正式結果?

周方冶:從制度規則來說,3月24號大選之後,是要保留一段時間給選舉委員會進行審核選票以及核定候選人的真實名單。根據2017年憲法規定,這個過程是在60天以上。那麼根據規則,大選結果會到5月9日才公佈。

其次,大選沒有公佈正式結果很大的原因是在於泰國目前的政治格局是缺少互信。對於選舉委員會來說,儘可能用足夠的時間來保證,到目前為止,上千條的申訴情況能夠得到逐一解決並且做到讓申訴人滿意的答覆,實際上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另外,這也是為泰國政治的討價還價,留下充裕的空間和時間。空出來的時間能夠為保守陣營進一步跟中間派系進行協商與討論利益交換,達成一個多元的聯合政府。所以說,不公佈正式結果,留下這些時間對於保守陣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問:目前,初步統計結果如何,是否在意料之中?

周方冶:這個初步統計的結果應該說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意料之中的是若巴育總理連任要面對聯合執政所帶來政府權力弱化的困境。

那麼意料之外,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意外是這次的投票率明顯偏低,只有65.9%。

從這個較低的投票率來看,目前泰國的政治社會基本還是人心思定。也就是說,現在的泰國社會大多數民眾還並不希望通過民主選舉的投票方式,來改變現有的泰國政治格局。換句話說,保持巴育連任對現在大多數的民眾是可以接受的政治結果;

巴育是否順利連任?泰國政局走勢如何?專家這樣解讀泰國大選

圖自:聯合早報

第二個意外是民主黨的慘敗。從大選前的民意調研以及阿披實的表態來說,無論是民主黨本身,還是國際上政治觀察家對民主黨能夠拿到100多議席,是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但是最後的結果,民主黨拿到的議席比預計少了一半多。

從這個意外的結果,可以看出民主黨的政治形象相對來說已經比較老舊,已經趕不上泰國現在政治社會發展的需求,需要改革。其次是,阿披實在大選前夕表達出了一種他不會跟巴育連任總理後進行政治合作的明確態度,也跟泰國民心思定這種狀態不符,導致民眾放棄了民主黨。那麼總體來說,泰國的兩極化政治依然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數的中間人是還是希望穩定,更支持巴育連任;

第三個意外是未來前進黨的得票率明顯高出預期。未來前進黨的這種網紅新銳的政治思想吸引了不少新興政治家和新生代選民的支持。現在的社交媒體傳播對未來前進黨擴大聲勢,吸引選民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那麼這對我們的啟示就是,在東南亞或者在其他國家大選之中,社交平臺將會發揮怎樣的作用,可能現在就是我們要重新抬高對社交媒體對大選影響的一個評估參數的時候。

巴育是否順利連任?泰國政局走勢如何?專家這樣解讀泰國大選

圖自:聯合早報

問:此次大選,事前預期民眾的投票熱情高漲,投票率高達九成,但事實上投票率偏低,說明了什麼呢?

周方冶:實際上現在的泰國社會相對於以前而言,對政治的感興趣程度已經下降了。而不像在十年前對於誰執政或者誰掌權表現得分外敏感。

現在這麼低的投票率顯示出泰國現在人心思定,他們更重視的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更重視是如何能夠改善民生,能夠讓口袋裡的錢更多一點。

實際上在過去的五年裡面,泰國的經濟總體增長態勢還是相對溫和的,但是老百姓的獲得感並不高。而巴育從2018年下半年以來實行了大量的“發紅包”執政方式,也的確打動了不少的泰國民眾。但是目前來看,泰國這種“發紅包”的政治格局,佔用了大量的政府財政預算,可持續性相當低。那麼未來怎樣才能夠繼續保持巴育政府的這種執政吸引力,或許是巴育政府需要仔細考慮的一個問題。

問:泰國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國家,此前泰國政府還宣佈要打造東部經濟走廊,並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對接。此次大選,是否會對“一帶一路”的相關合作產生潛在影響?

周方冶:此次大選後,巴育連任基本定局,這將有利於中泰合作的延續性,特別是四月下旬,巴育也將應邀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從而有利於進一步提高中泰合作,對接“一帶一路”的高層互動。

當然,巴育連任後的多黨聯合執政也會產生不少摩擦。特別是巴育再連任之後,也會失去2014年臨時憲法第44條賦予的絕對權力。這或許將使得在中泰合作中間出現的法律問題、慣例問題、社會不滿情緒,巴育再難以強制手段進行跨越,這會對中泰合作的具體落實產生一些不利。

不過巴育政府目前已經頒佈了國家20年戰略發展規劃,並且通過了東部經濟特區的法案。這就意味著,推動東部經濟走廊對接“一帶一路”的這個方案將會得到從法律上面和國家戰略規劃上面的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隨著泰國軍方還政於民的政權順利交接,國際投資也將迎來一個新的增長週期。中日泰的第三方市場合作,有可能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率先在泰國的東部經濟走廊建設中間取得成效。所以就我個人來看,中泰合作對接“一帶一路”將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週期。

問:美國對此次大選的態度如何,對泰國和中國合作有何具體政策?特別是中國的華為等高科技企業與泰國的技術合作有何具體抵制政策?

周方冶:美國對於泰國的大選是樂見其成的。

特朗普在2017年4月與巴育通話時,邀請他訪美。這項邀請被視為是泰美雙方關係的一個突破。實際上巴育在2017年會晤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過程中,特朗普都沒有明確要求泰國趕緊舉行大選。對於特朗普現在的國際戰略趨勢來說,泰國只要在形式上面舉行了大選,這對美國來說就有一個臺階下,這有助於泰美關係的回暖。對於美國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推動印太戰略的在東南亞的落實,那麼泰國則是該戰略中的一個重要支點國家。

此外,泰國大選之後基本不會改變大國平衡戰略,所以華為問題,或者說在技術合作方面,應該說不會改變現有的慣性發展,中泰的貿易合作應該還是能夠看好。

值班校對:雷藝翎

審定:黎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