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無錫這個地方藏了20多幢徽派老宅,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樣的感慨,放在古建築、老宅上,真是恰如其分。

在無錫,偏偏有這樣一位企業家,傾盡財力搶救徽派老宅。他叫唐良恩。10多年來,他踏遍皖南地區,收藏當地的20多幢老房子,並搬運回無錫。不僅如此,他還將其中的18幢重新搭建,修舊如舊後,建成的民間博物館將免費對外開放

無錫這個地方藏了20多幢徽派老宅,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

無錫惠山區玉祁,一座徽派建築的民間博物館正在悄然建設中。佔地90多畝的工地上,從初步完成的幾棟建築來看,青磚、灰瓦、白牆,馬頭牆連接著天際線,彷彿來到古樸的徽州人家。

無錫這個地方藏了20多幢徽派老宅,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

徽派古建築民間博物館共有18幢老的徽派建築組成,是唐良恩10多年來的收藏成果。企業家出身的唐良恩1995年參加一個培訓班時接觸收藏,起初,他只是滿地找石雕、木雕等器具,後來慢慢發展到收藏傢俱、觀賞石等。

無錫這個地方藏了20多幢徽派老宅,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

直到2000年,唐良恩在安徽黃山地區看到了一處特別喜歡的老宅,隨後便一發而不可收,他用10餘年時間,購買20多幢徽派建築,並對其一磚一瓦地分拆,理清後運到了家鄉無錫,前後投入6000餘萬元人民幣。

無錫這個地方藏了20多幢徽派老宅,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

為了保存老建築原有的造型,唐良恩聘請了多名專業工程師對老建築進行了測繪、對每個零部件進行編號,確保異地恢復後的建築保持原汁原味的皖南民居風格。

“可惜的是,大多數老宅的飾件都被破壞或變賣了,只留下大概的框架。”唐良恩感慨,“這些房子我不買下來的話,可能就爛在那裡了,這太可惜。”

一起來看看唐良恩的保護成果——

無錫這個地方藏了20多幢徽派老宅,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

無錫這個地方藏了20多幢徽派老宅,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

在一座佔地面積70多平米的二層構造官廳,只見木製梁、柱子都保存得很好,樑上的木雕栩栩如生。目前這個官廳臨時用來堆放建築木構件。已經初具規模的幾座皖南民居面積雖各不相同,但都是清一色的馬頭牆,灰瓦、白牆的風格。

無錫這個地方藏了20多幢徽派老宅,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

無錫這個地方藏了20多幢徽派老宅,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

要異地再現18棟老房子原貌,必須請來能工巧匠。老房子的木頭柱子和屋樑以及所有構件的連接全靠榫頭組裝對接而成,除了簡單的手持器具斧子、鑿子、刨子、鋸子等,大型建築機械無法參與,為了讓18棟老建築修舊如舊,在無錫的土地上原汁原味再現皖南民居,唐良恩特地聘請了多名專業工程師。並從黃山地區找來了20多名老木匠參與工程建設。

無錫這個地方藏了20多幢徽派老宅,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

按唐良恩的計劃,這座徽派建築博物館完成復後將面對社會免費開放。博物館內除了將擺放唐良恩自己收藏的明清傢俱外,還將作為文化教育基地,引進適合青少年活動的傳統藝術表演。唐良恩希望通過這座博物館讓更多的百姓瞭解徽派建築,保護徽派建築,同時也希望博物館成為古建築愛好者的交流平臺,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具特色和影響力的徽派古建築研究基地。

無錫這個地方藏了20多幢徽派老宅,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

儘管囿於各種原因,這座露天徽派建築博物館尚未完工,其可持續性發展模式也在探討之中,但唐良恩堅信:文化是民族之根,保護好這些老宅子,就是為傳承出了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