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安徽鳳陽明中都鼓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鼓樓



安徽鳳陽明中都鼓樓


一般人只知道明朝在南京、北京建過都城,不知道朱元璋還在他的家鄉安徽鳳陽建過一座都城,鳳陽的都城稱為“明中都”。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即位稱帝,國號大明,改元洪武。洪武二年九月,下詔以鳳陽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明中都選址在臨濠(府名,治鍾離縣,今鳳陽臨淮鎮)西20華里的鳳凰山之陽。朱元璋派韓國公李善長、中山侯湯和築城並“董建臨濠宮殿”,下設行工部,集全國各地名材和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移民、罪犯等近百萬人,營建7年之久。後以“勞費”為由,於洪武八年(1375年)“罷中都役作”。此時,明中都已經基本形成。

明中都城的設計方案,並不是朱元璋憑空臆想的,無論城池佈局、廟壇規格、宮門坐落、殿堂結構,以及宮殿的名稱、制度都依據《周禮·考工記》。明中都的建設,直接為明朝後來的南、北兩京提供了藍本。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城建築史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2012年11月17日,國家文物局更新《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明中都皇城城牆與南京城牆、西安城牆、荊州城牆、襄陽城牆、浙江臨海城牆、安徽壽縣城牆、遼寧興城城牆等8處古城牆,被聯合打包為“中國明清古城牆”列入申遺名單。


安徽鳳陽明中都鼓樓


明中都殘存城牆(網上下載)

10月15日用過早餐,駕車來到鳳陽縣老城,此行要去看一看明中都遺存的一座鼓樓。鼓樓建於明洪武八年,當時它是中都城重要的附屬建築,它與西邊的鐘樓相距6華里,遙遙相對於中都城中軸線兩側。鳳陽鼓樓周圍,已發展成繁華的商業區,“口”字形商業街將鼓樓圍在中央。我們駕車從樓東街駛入,街道狹窄,商業繁華。慢慢駛近鼓樓時,見路邊有個空檔,便停下車來搶拍了一張鼓樓後景。高大的臺基猶如一道城牆,下面設有三個拱門,上面是兩層城樓,中間的城門洞上方鑲著一塊石匾,刻“萬世根本”四個楷書大字。


安徽鳳陽明中都鼓樓


明中都鼓樓朝東面

對著鼓樓的東面拍過照,上車繼續向前,慢慢繞到鼓樓的西面。西面是鼓樓的正面,門前是一片開闊的廣場。停好車,站在廣場上欣賞。鳳陽鼓樓確是非常雄偉,高大的臺基,下寬上窄,梯形結構,顯得非常堅固。上面兩層樓宇,三層重簷,歇山式屋頂,雄偉而兼具玲瓏,莊嚴而不失大氣。據說,樓額“萬世根本”四個字是明太祖朱元璋御筆。


安徽鳳陽明中都鼓樓


明中都鼓樓朝西面

有介紹說,鳳陽鼓樓臺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由大型城磚砌築而成。臺基下面有東西向的三個拱門,門洞外側鑲有10釐米厚的漢白玉門邊。鳳陽鼓樓是我國最大的一座鼓樓,它的朝向與別的鼓樓不同,坐東朝西,與相距6華里的鐘樓遙遙相對。明中都鼓樓命運多舛,崇禎八年(1635年),中都鼓樓被張獻忠農民軍焚燬,唯剩臺基,崇禎十二年修復。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又修繕過一次。清咸豐三年(1853年)二月,農民軍李開芳、林鳳翔率領北伐軍經過鳳陽,攻佔府城,中都鼓樓被焚燬。“文革”期間,鼓樓遭到再次毀壞。1998年,鳳陽縣政府按舊制在遺存的臺基上重建樓宇,基本恢復了明代的原貌。


安徽鳳陽明中都鼓樓


鼓樓周圍都是商業區

1982年,明中都鼓樓臺基,以及皇城午門臺基、西華門臺基、明中都城牆等明中都遺蹟,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到國內外歷史愛好者有考古工作者的關注。

明中都城的建築,雖然大部已湮沒了,但是人們只要看到這座雄偉的鼓樓,便可以想象明中都城當年是何等的規模。

安徽鳳陽明中都鼓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