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殉職消防員的朋友圈:每一條具體的生命都與我們有關

殉職消防員的朋友圈:每一條具體的生命都與我們有關 | 沸騰

這次殉職的救火隊員與幹部群眾不是“抽象”的,他們是一個個無比具體的生命,他們是英雄,也是凡人。

涼山救火隊員講述林火爆燃瞬間:大火譁一下衝上來 不得已跳崖逃生。我們視頻

文 | 張豐

這不是愚人節的杜撰,這是令人哀痛的新聞。

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的火災,造成30名撲火人員死亡。其中包括27名年輕的消防員和當地林業局的局長。

人員失聯的消息在朋友圈傳播的時候,人們都希望這是一條愚人節假新聞,但是最終的結果讓人無比心痛。大多數是90後,還有兩個00後,他們尚未充分展開的人生,就這樣終止。

今日凌晨,30名火災殉職英雄的遺體運抵西昌。網上的視頻顯示,在深夜,有車輛排成長隊緩緩前行。部分路面擺上了菊花,一些市民走上街頭送別,“英雄一路走好”,他們的哭喊在深夜飄蕩,也迴盪在朋友圈中。

4月1日下午,救火隊員失聯的消息傳出時,社交媒體上就有了火災的視頻。3900米的海拔,以及爆燃的大火,都顯示出這次火災的嚴重性。在短視頻時代,人們對火災前所未有地感同身受。

殉职消防员的朋友圈:每一条具体的生命都与我们有关 | 沸腾

楊瑞倫之前發給家人的救火現場。圖片來自新京報。

前兩天,我所在的小區群裡,就有河南商丘一個樓盤樓道起火和成都某地一個火災的視頻,都只有兩三分鐘,卻能成為業主們討論的焦點。

視頻中,火災看上去異常可怕,人們驚慌失措地呼喊,也有人說“已經打了119了”“再打”——這種對危險身臨其境地體認,正在重塑公眾對火災的感知和認識。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那些在火災中殉職的英雄。

有媒體在第一時間找到了幾位消防隊員的朋友圈。他們像普通人一樣發朋友圈,展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軌跡。

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他們的工作本身就具備危險性:有消防員剛下來,衣服還沒洗,就又被召喚上陣。

殉职消防员的朋友圈:每一条具体的生命都与我们有关 | 沸腾

殉職消防員楊瑞倫生前照片。圖片來自新京報。

一個消防員在朋友圈寫道,“兄弟們太想我了,帶上我的撲火服,直接把車開到家門口來接我。”接下來,他發了三個“壞笑”的表情。

現在,這些還有溫度的表情讓人看著只想哭,那是多麼鮮活的生命。“壞笑”這個表情,對都市白領和消防員來說,意義是多麼不同。

他的“壞笑”,既表達出對戰友的兄弟情,又有一種對生命的樂觀。對前方的危險,他並非無知,但這就是自己的“日常工作”。他們是英雄,也是平凡人。

24歲代晉愷是救火隊中的通訊員,除了和戰友們一起滅火之外,他還和成都幾家媒體有聯繫,通報一些火災和救援的消息。

他最近的朋友圈,有14次救火的“動態”。在挺進火災的路上,他和成都的記者聊天,最後一句話是“我拍了火線照片後就發給您”——這次他食言了。

某種意義上,他承擔了一個記者的職責。我們在大城市的辦公室,經常能夠看到那些來自偏遠地區的視頻或者報道,很少想到它們是怎麼來的。

這也能夠讓喝著咖啡玩著手機的我們反思,平靜的生活其實來之不易,有時候正是一些人的殉職換來的。

社交媒體上的這些信息,讓這次殉職的消防隊員不再“抽象”。他們是一個個無比具體的生命。

在送別他們的時候,我們也前所未有地認識到,受到火災威脅的人,救火的英雄,以及大城市寫字間忙碌的人,都處在同一個世界。

木裡縣海拔3900米的火場,和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比接近。

編輯 王言虎 實習生 王洋 校對 劉軍

豪華活人墓:為信仰而建,還是為虛榮而建? | 沸騰

不完美的蘇大強才是我們父母的本來面貌 | 沸騰

網紅老師陳果讀錯“耄耋”沒什麼,但大學課堂盛不下那麼多雞湯 | 沸騰

支教女、賣茶女、蟲草姑娘,博同情式詐騙還沒玩沒了了? | 沸騰

別把媒體報道埃航遇難女生,輕易歸結為“消費熱點”| 沸騰

更多新聞請下載新京報APP

殉职消防员的朋友圈:每一条具体的生命都与我们有关 | 沸腾殉职消防员的朋友圈:每一条具体的生命都与我们有关 | 沸腾
殉职消防员的朋友圈:每一条具体的生命都与我们有关 | 沸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