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從李世民角度重新審視“玄武門之變”必然性,體會秦王當時之憂慮

研究唐朝歷史,“玄武門之變”是一個永遠也無法繞開的話題,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都能沒真正能擺脫的心理陰影。而出於各種原因,後世對“玄武門之變”的細節有很大爭議,為何此次政變一定會發生呢?對於這個問題,許多人指責是因為李世民心狠手辣所致,殺兄逼父,有違正道。

那麼,事情真相如何呢?在此,我從李世民角度重新審視“玄武門之變”必然性,體會秦王當時之憂慮。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計劃利用突厥犯邊之機會,利用手中軍權,將秦王府諸將全部調離;如果計劃成功,那麼李世民手中最後的一點自衛的力量就沒有了,只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已經到了絕境,這才逼得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憂慮之一:政治上,李淵支持李建成,李世民處處被動,絕對弱勢。

“玄武門之變”前期,李世民的政治處境相當惡劣。

①公元624年的楊文幹事件,李淵已經察覺到了李世民的野心,並在接下來的對決中處處支持李建成,李世民處於絕對的弱勢。

②李建成、李元吉兄弟與李淵後宮的嬪妃們關係處的極好,嬪妃們日夜向李淵吹枕邊風,希望將李世民廢黜,李淵雖為一代明主並未廢黜李世民,但也對李世民意見越來越大。

③李元吉在政變前夕,曾經暗中請求李淵殺掉李世民,李淵顧及到李世民畢竟打下了大半個唐朝,功勞顯著。而李淵最大的希望是皇位能夠傳承給李建成,同時他的兒子們可以不像以往王朝那樣為皇位爭鬥的你死我活,可以和平共處,於是就否決了李元吉的建議。

這種情況下,李世民在政治上已經弱勢盡顯,保不準哪一天李淵就經不起後宮和太子黨的建言,廢黜自己,甚至危及生命。

憂慮之二:軍事上,李世民在長安毫無優勢,僅僅控制八百人;而李建成直接擁有軍權。

李建成利用李淵的支持和手中的軍權,逐漸削弱李世民勢力。他將很多李世民的心腹謀士和武將調離秦王府。比如那時候房玄齡和杜如晦被直接趕回了老家養老。而尉遲敬德先是送一車金銀珠寶收買,尉遲敬德不接受李建成的收買,於是李元吉就晚上派人準備暗殺不成;於是,李元吉向高祖誣陷尉遲恭,把他關進奉詔命特設的監獄裡審問處治,準備將他殺掉,由於李世民再三請求保全他的生命,這才得以倖免。李元吉又誣陷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高祖將他外放為康州刺史。此類事件多如牛毛,秦王府被抽離和打壓的逐漸勢力衰退。

到李世民參加玄武門之變時候,能集結的兵力是800精兵,以及手下的幾名謀士及武將,這已經是他能掌握的全部兵力。

而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計劃利用突厥犯邊之機會,利用手中軍權,將秦王府諸將全部調離。如果計劃成功,那麼李世民手中最後的一點自衛的力量就沒有了,只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已經到了絕境。

而李建成擁有馮立和薛萬徹帶領東宮府兵與謝叔方帶領齊王府府兵匯2000精兵;另外,李建成招募了2000多名兵駐紮在東宮長林門,稱為長林軍。皇宮內的如此多兵力,進則可以對李世民進行斬首行動,退則可以防止李世民突然發難進行政變。在“玄武門之變”時,包括李世民在內的秦王府幾乎所有能拿武器的人都參加了政變,長孫皇后的舅舅高士廉甚至跑到大牢裡去發動囚徒參戰。

而後來的事件也證明了如果不是李世民快速進行政變控制皇宮,被殺害的只能是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時,馮立和薛萬徹帶著東宮府兵與謝叔方的齊王府府兵匯合,集結了2000精兵圍攻玄武門。敬君弘和呂世衡所帶的玄武門護衛隊以及張公謹奮力阻擊東宮和齊王府精兵。

就在東宮將要攻進玄武門時,李世民和尉遲敬德很快將二李的人頭割下來,尉遲敬德向眾人展示了二李的人頭並從李淵那裡得到了詔令,兩府的兵力這才退去。至於長林軍至始至終為何一直沒有出現在玄武門,一直是歷史的謎團,真相早就隨著歷史隨風而去了。

憂慮之三:輿論上,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制度約束使李建成具有天然優勢。

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這條制度看似無情無義,實際上經過數千年傳承,已成為皇位傳承最重要的制度。古代中國帝王承繼制度,自西周以來就確立了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

這套制度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這個可以預防王室內部為爭奪大位而骨肉相殘,導致王室秩序混亂,從而影響江山穩定。李淵因為前朝隋文帝廢掉太子的教訓,不會輕易廢掉太子,李世民處於天然劣勢。

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這條制度在民間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天下百姓支持李建成的為數眾多,這也是李世民的天然劣勢。

憂慮之四:封賞上,李世民已經功高震主早已經封無可封,李建成當皇帝后已經無法駕馭。

李世民在洛陽戰役以後,他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主管所有的軍事。

李世民有自己的府邸,這個府邸還可以自行招募命官,另開府邸招募人員,這裡全部都是屬於他自己的心腹,和皇帝等於是另一套平行的系統。

李世民身兼尚書令,唐朝三省的宰相中地位最高的一個,主管六部,掌控了巨大的行政權力。

李世民在陝東道擁有巨大的自治權,幾乎等於獨立王國。你要以為陝東道地方很小,那就錯了,這裡囊括了大部分的江南地區,還有河北京津一代,哪怕沒有那場變故,他也有唐朝的大半壁江山。

綜上所述,“玄武門之變”是唐王朝成立初期高層權力鬥爭的最高表現形式,李世民在政變中擊殺了李建成、李元吉,並逼迫李淵退位。

可以說政變前夕,李世民處處被動,處處受制,已經到了危機存亡的關頭,李世民只能先下手為強,才不得已弒兄逼父,爭奪皇位。各位如何評價呢?

一個善於忘記的民族,註定是沒有前途的,請關注公眾號燕園讀史,與您一起記錄中華民族的繁榮與苦難,銘記每一天。

從李世民角度重新審視“玄武門之變”必然性,體會秦王當時之憂慮

從李世民角度重新審視“玄武門之變”必然性,體會秦王當時之憂慮

從李世民角度重新審視“玄武門之變”必然性,體會秦王當時之憂慮

從李世民角度重新審視“玄武門之變”必然性,體會秦王當時之憂慮

從李世民角度重新審視“玄武門之變”必然性,體會秦王當時之憂慮

從李世民角度重新審視“玄武門之變”必然性,體會秦王當時之憂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