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言恭達:書畫重在境界

“白鷺立雪,愚人看鷺,聰者觀雪,智者見白。”此乃臺灣作家林清玄先生寫的一首禪詩,道出愛的三層境界,值得玩味。在“白鷺立雪”的圖景下,愚人只看“鷺”,僅相愛而已;聰者見到“雪”,便是相契;唯智者觀“白”,達到“相印”無間,此是愛的最高境界。

書畫重在境界,非可以形似論之。六法中最要緊的是“氣韻生動”。一靠創作意境,二是筆墨情韻,方可下筆落墨,輒饒奇趣,蒼古高逸。創作意境,以意為主,意造境生,書法相對易得。

——言恭達《抱雲堂藝思錄》

言恭達:書畫重在境界

言恭達 草書自作聯 釋文:許國弘書道;靜心壯畫風

言恭達先生以臺灣作家林清玄先生的一首禪詩為例,道出愛的三層境界,此“境界”應該是指人的修為和人生感悟。其義同清王國維 在《人間詞話 》裡所談到的“境界”:“古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更多的時候,“境界”在不同的領域中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見解,所以“境界”有時是一種微妙的感覺。在文學藝術中,“境界”特指其傳統美學中具有辯證關係的基本概念“意境”,“意”是情與理的統一,“境”是形與神的統一。在二者統一過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了“意境”,這是中國傳統藝術論的核心。畫家講“目盡尺幅,神馳千里”,詩人講“言有盡而意無窮”,音樂家講“此時無聲勝有聲”,這都是各自藝術形象的深化和活化。這在書法藝術中都可以表現出來,雖然書法的形象有限,可以說就是一根線條的藝術,但卻特別富有啟發性,能誘使聯想、想象和思維活動的活躍與生髮,體現出悠遠的“意境”。

言恭達:書畫重在境界

言恭達 草書自作聯 釋文:輝煌大地;美麗中華

言恭達先生認為“創造意境,以意為主,意造境生,書法相對易得”。書法之意境,古人早有描述,如世人稱王羲之書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這都是借書法藝術意境和自然意象相妙合的描述手法,雖然無法直接指導我們的書法學習和創作,卻有助於我們對書法的審美和感悟。可以說,有意境的書法才是高格的藝術,也是書者所追求的最高藝術目標。書法中意境美的體現以神采氣韻為重,自南朝梁庾肩吾以上、中、下三類九等定“書品”,到唐張懷瓘的的神、妙、能“三品”,無不是以書法的神韻、氣韻即書法境界論定高下。王僧虔《筆意贊》雲:“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明確地指出了神采高於形質。南朝齊謝赫提出的繪畫“六法”也是將“氣韻生動”作為最高標準。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雲:“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可以說影響書法藝術境界高低的因素很多,比如學養的厚薄、功力的深淺、眼界的寬窄等,而最根本的還是書者的心境、情懷和品格。

言恭達:書畫重在境界

言恭達 草書自作聯釋文: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