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生活在天津,有哪些不能錯過的土特產?

用戶105347207651


天津人傑地靈,緊挨著渤海灣,海產品豐富,天津晃蝦,紫蟹,天津特產銀魚。天津青蘿蔔,炸鐵雀,都是天津十分有名的特產。今天重點介紹的茶澱玫瑰香葡,其產地漢沽就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素有‘’千年鹽城‘’之名,退海之地。漢沽物產豐富 海鮮 水產品 葡萄大規模種植,茶澱牌玫瑰香葡萄曾在1994年中國農學會舉辦的全國評比獲得第一名。漢沽的 “ 茶澱 ” 牌玫瑰香葡萄,多次在全國優質葡萄評比中獲第一名,是通過國家認證的 “ 綠色食品 ” ,也是天津市名牌產。歡迎全國有意投資者發展農業觀光區,漢沽農漁業是農林牧漁綜合發展的城郊型經濟。水果,水產品是漢沽農漁產品突出的特色。漢沽的葡萄含糖量高,為優質釀酒原料,食用口感更好。漢沽是城鄉結合、工農業兼備的綜合區域,土地資源充裕,基礎設施完善,水陸交通暢達,發展前景廣闊,是國內外實業家投資辦實業的理想區域,交通便利。

茶澱玫瑰香葡萄,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英文名稱:

所屬區域:天津市漢沽區(今濱海新區)

公告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2007年第181號

公告時間:2007年12月10日

公告時間:2007年12月10日

產地範圍:天津市漢沽區(今濱海新區)茶澱鎮、大田鎮、楊家泊鎮、營成鎮等4個鎮現轄行政區域。茶澱玫瑰香齁甜,應季水果每年10月1日----11月1日口感最佳,歡迎

全國各地客商前來採購,來電諮詢,對於自駕遊遊客也是不錯的選擇。


迴歸8940


土特產不一定好吃,好吃的不一定有名氣,有名氣的不一定好吃。小編填志願時填了天津的學校,畢業後在天津工作過一段日子,因此有幸體驗了幾年在天津的生活。

來天津的第一個中秋節,和室友們一起去了天津的南市食品街,但是逛了一圈,沒有發現什麼有食慾的東西。中午在裡面一個飯店吃飯,感覺也是一般般,菜單上有狗不理包子,3塊錢一個(當時老家那邊市裡附近的包子是5毛一個),也沒吃出什麼區別,這家店的狗不理明顯不正宗,後來天津本地的同學說本地人都不會特地去吃狗不理,吃的大多是外地人。

還有一個是“鍋巴菜”,或者叫“嘎巴菜”,這個應該是綠豆煎成薄餅,在放點醬香菜啥的,小編表示無法接收,實在吃不下去,但是有愛吃的很喜歡吃,口味差異吧。


但是有幾個菜特別好吃,比如鐵板老爆三,濃油重醬,吃起來那叫一個爽啊!鐵板老爆三顧名思義就是將三樣食材爆炒,瘦肉豬腰子和豬肝,吃飯來一盤美滋滋。

還有一個應該不是菜了,是天津辦喜事時吃的面,天津吃麵是將麵條白水煮熟,再將另外做的滷子澆上去拌著吃,吃過一個滷子應該是海鮮滷,裡面有貝殼肉,那還是我第一次吃貝殼肉,開始看著不好吃覺得噁心,我同學說你嘗一下,絕對好吃,我吃了一個貝殼肉,我擦,好好吃,口感倍兒棒,好滿足。現在回南方了,再也吃不到這麼好吃的滷子面了。





還有一個是蝦醬,這也是我第一次吃用蝦做成的醬,以前只在《舌尖上的中國》上看過用螃蟹做醬的,給我饞的口水直流,奈何我們內陸不產也吃不到啊



許奇樂實驗室


作為一個在外地上學的天津娃娃來回答這個問題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外地人一提天津美食可能想得到的也就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天津本地人耐吃的煎餅果子,嘎巴菜,卷圈兒等等,可這些帶去外地不太現實,麻花我發現外地的超市會有賣,已經不新鮮了,每次開學前我都會想給外地同學帶嘛特產呢,直到有一天,外地同學喝過了介個之後我才知道最適合帶去外地能代表天津的特產:海河奶。都說天津人是喝著海河水長大的,其實不然,倒不如說我們天津人是喝著海河奶長大的,海河奶最經典的可可味兒,在外地喝不到的味道,就咱天津衛獨一份



在下武小清


  生活在天津,有哪些不能錯過的土特產?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傳統名點。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傳統名點。天津市的百年老字號麻花店,與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並稱的“天津三絕”。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在全國首屆名小吃認定會上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1996年被中國國內貿易部命名為“中華老字號”,曾榮獲國家部優金鼎獎、亞太地區博覽會金獎,並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天津市名牌產品及天津市著名商標。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英文名:Erduoyan fried rice cake)為天津三絕食品之一,始創於清朝光緒年間(1900年),舊時因店鋪緊靠耳朵眼衚衕而得名。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號之一。

  崩豆張

  崩豆張是一種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傳統小吃。崩豆外形黑黃油亮猶如虎皮,膨鼓有裂紋,但不進砂,不牙磣,嚼在嘴裡脆而不硬,五香味濃郁,久嚼成漿,清香滿口,餘味綿長。並含有多種營養成分。

  楊柳青年畫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年畫之一,不僅歷史悠久(約16世紀末、17世紀初),而且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富有獨特藝術風慄和強烈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深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其取材內容極為廣泛,諸如歷史故事、神話傳奇、戲曲人物、世俗風情以及山水花鳥等,特別是那些與人民生活密切關聯的題材,例如《農家忙》、《慶賞元宵》、《秋江晚渡》、《新年多吉慶,閤家樂安然》、《漁婦》等,以及帶有時事新聞特色的《女子求學》、《文明娶親》、《搶當鋪》等,不僅富有藝術欣富性,而且旦有珍貴的史料研究價值。這些優秀作品所代表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良傳統,形成了楊柳青年畫藝術的主流,一直延續發展至今。

  風箏魏

  天津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製作的風箏稱“風箏魏”。1872年魏元泰生於天津,自幼在一家扎 彩鋪當學徒,他對製作風箏產生濃厚興趣。為了提高扎風箏的造詣,他反覆研究飛禽和飛蟲 的飛翔姿態以及它們的身軀各部位的比例關係,並應用於風箏的製作。以前的風箏,以硬翅 為主,造型簡單,色彩單調,為整體式。他扎的風箏可以拆展摺疊,一尺多長的大風箏,折 疊後可放在一個小信封裡,便於收藏和攜帶。

  泥人張彩塑

  泥人張彩塑可以說是天津的一絕。泥人張彩塑從第一代張明山(公元1826一1906)至今已傳了五代,140多年來,泥人張的名字在群眾當中如同神話般地傳誦著。傳說,張明山袖裡 常藏泥去看戲,一邊看一邊在寬大的袖裡捏頭像,一曲未終,便捏出了各個角色,活靈活現,各具特色,他善塑肖像,曾給不少的名人塑過像。現在藝術博物館陳列的第二代張玉亭塑的 梅蘭芳像是梅先生演出黛玉葬花的藝術再現。看著這件藝術作品,猶如見到梅先生的婆娑舞姿,難怪人們說,泥人張把泥人都捏活了,就缺一口氣。

  薊縣紫砂壺

  紫砂礦是上乘的陶瓷原料。用薊縣紫砂礦燒製的紫砂壺,外觀高雅光澤,透氣不透水,壺內泡茶,數日不餿,具有觀富和收藏價值,可與全國聞名的宜興紫泥陶器、景德鎮瓷器相媲美。

  天津木雕

  天津木雕始於清代,是名揚海內外的民間工藝品。當時,雲、肩、趙是三家較大的木雕作坊。雲家善雕鳳,房家善雕獅,故有"房獅雲鳳"之說。木雕業以劉杏林(1879一1972)最為著名,人稱"木雕劉"。天津的木雕經過諸家名師的努力探索和實踐,集南北特色於一身,又將中國畫的構圖與木雕相結合,逐步形成木雕精美秀麗、淳樸粗獷的獨有風韻。天津廣東會館的戲臺木雕,堪為天津木雕技藝的代表作。1960年,"木雕劉"普為人民大會堂精製了巨幅木雕,使天津木雕榮登大雅之堂 。

  天津剪紙

  天津剪紙工藝,歷史悠久,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很貼近,是一種廣泛普及的群眾藝術。剪紙常常被人們用來作節日室內外門窗裝飾,服裝、鞋面繡花圖案等。清代剪紙藝人伊德元,繼承和發展傳統剪紙技藝,棄剪採刀,專用刀雕刻,把剪紙藝術與皮影、彩繪藝術相結合,使其具有新的風格和藝術特點。在內容上,他創作了許多以傳說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使剪紙從民間手工工藝發展為藝術創作。天津的剪紙,紙條流暢,紋理清晰,刻畫精細,畫面情景交融,花鳥人物栩栩如生,是具有較高藝術欣賞價值的裝飾品。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出來共同討論這個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大家!



男神搭配館


1.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Go Believe/Goubuli steamed bun)是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至今有100多年曆史的它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號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

2.泥人張彩塑

泥人張彩塑為天津市的一種民間文化,著名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作為北方流傳的一派民間彩塑,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是天津藝人張明山於19世紀中葉創造的彩繪泥塑藝術品,現為天津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張彩塑被公認為是天津的一絕,早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就已經享有很大聲譽。泥人張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3.風箏魏

風箏魏是天津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製作的風箏,傳統手工藝術珍品,民間傳統節日文化習俗。故稱風箏魏。魏元泰生於清同治十一年,父親魏長清是鞋行手藝,當過店員,做過攤販。他生有三個兒子, 魏元泰是老三,曾讀書於私塾,因家計困難退學,十六歲到蔣記扎採鋪當學徒,學做風箏,四年期滿,由他父親給他張羅開設了一個扎採鋪,起名叫長清齋,從此他就以製做風箏為業。

4.桂發祥十八街麻花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傳統名點。天津市的百年老字號麻花店,與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並稱的“天津三絕”。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在全國首屆名小吃認定會上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1996年被中國國內貿易部命名為“中華老字號”,曾榮獲國家部優金鼎獎、亞太地區博覽會金獎,並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天津市名牌產品及天津市著名商標。

5.蹦豆張

崩豆張是一種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傳統小吃。崩豆外形黑黃油亮猶如虎皮,膨鼓有裂紋,但不進砂,不牙磣,嚼在嘴裡脆而不硬,五香味濃郁,久嚼成漿,清香滿口,餘味綿長。並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是天津的一家專門製作和銷售各種豆類乾貨小吃食品的私營企業。公司由總店和一個分店、一個加工廠共三部分組成有職工六十餘人,總店設在南市食品街。崩豆張傳統產品始源於嘉慶年間,有二百四十多年曆史。1993年被國家內貿部命名為“中華老字號”。1990年曾作為第十一界北京亞運會指定產品。

6.貼餑餑熬小魚

貼餑餑熬小魚是天津一道傳統特色風味的地方美食,也馳名中國各地。其實它的做法也很簡單,隨著時代變遷和環境的變化也有些改進。熬小魚已經不是麥穗小魚,而是鮮活的鯽魚,掏淨內臟洗淨後,貼面用油煎透;然後用蔥、姜、蒜、腐乳、醋、醬油略放些糖配製的作料放鍋一烹,再用溫水火靠一下即可食用。餑餑用玉米麵再摻上點用黃豆磨細的面和好,放到鐺上貼好,金黃色的嘎兒均勻吃起來香脆。也有的用鍋蒸,形狀像個小金字塔,叫窩頭。香噴噴的餑餑,鮮美的熬魚吃起來香甜爽口,越吃越想吃。

7.大福來鍋巴菜

鍋巴菜是天津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小吃,創於清光緒年間,其特點是色香味型俱佳,以大福來字號製作的最有名氣。

鍋巴菜以綠豆、小米水磨成漿,攤成薄厚均勻的煎餅,用刀切成柳葉狀,澆上用十幾種調料製成的滷汁,再灑上辣椒油、芝麻醬、醬豆腐汁、香菜葉,輕輕攪拌後即可食用。鍋巴菜柔軟滑潤,清素芳香,既可當菜,又可作早點或正餐,同芝麻燒餅一起食用,味美適口。

8.石頭門坎素包

石頭門坎素包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其製作方法是以綠豆芽菜、粉皮、香乾、香菜、麵筋、餜子、腐乳、芝麻醬、香油等調拌成餡,用精麵粉作皮,加工成包子蒸熟而成。石頭門坎素包具有濃郁的獨特風味,食之素香,回味無窮,很受老年人喜愛。  天津傳統風味小吃。

9.小站稻米

天津特產小站稻是我國著名的優質水稻之一,原產於天津南郊小站地區,始於宋遼時期,成名於清朝末年,曾作為宮庭御膳米。當年軍事重鎮“小站”位於此地,故名為小站稻。“白裡透青,油光發亮、粘香適口,回味甘醇”是小站稻的特有風味。小站位於天津南郊,距市中心大約30公里。據記載,為了讓南方的水稻也能在北方安家,以減少“南糧北運”對各方面所造成的負擔,1600年,明朝保定巡撫汪應蛟在小站一帶墾種水稻5000畝,這是最早的小站稻。清朝,天津防軍提督周盛傳引南運河水種植水稻,因灌溉用水中含有較多的淤泥和腐植質,所以小站稻米品質優良。

10.州河鯽魚

州河鯉產於天津薊縣於橋水庫。於橋水庫的水生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有多種浮游植物和底棲生物。.

  州河鯉在生長過程中無需人工投放餌料,完全依靠水庫中這些天然餌料自然生長。水庫特殊的地理地貌,優越的水源環境,持續的生態和人文保護,形成了州河鯉獨特的外形和肉質緊實、咀嚼滑韌、味道鮮香的口感。深秋時節,州河鯉最為豐腴肥美,並已經成為薊縣一道遠近聞名的招牌菜,吸引大批京津冀等周邊地區遊客前來品嚐。


京津冀交通圈兒那些事


18街麻花,嘎巴菜,煎餅果子,肉包子。崩豆張,磳蹦鯉魚,打滷撈麵


老馮73088056


天津有很多好吃的,薊縣柿子,紅果就是山楂,鴨梨,板栗。張家窩的沙窩蘿蔔。寧河七里海河蟹。武清的豆腐絲。太多了一時想不起來了。哈哈哈


張悠明


作為土生土長天津本土選手

榮耀介紹你四個大字

煎餅果子



小胖一家去旅行


天津讓人垂涎的東西,大致分為:特色小吃有嘎巴菜,麵茶,高湯餛飩,五香烏豆,糕乾等;本地特色瓜果有張窩青蘿蔔,薊州板栗,天津鴨梨,青麻葉大白菜,天津冬菜;地方風味飯菜有爆三樣兒,篤麵筋,八珍豆腐,罾蹦鯉魚,紅燒牛舌尾,果木烤鴨等,


雪原68187542


天津有一句話: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所以海貨對於我們大塘沽的人那是一個爽字都不能解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