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男人只知道工作和陪伴家人,不愛交際,是心理疾病的表現嗎?

用戶73444662241


判斷心理疾病是有一定的標準的,根據描述來看,這個男人是沒有心理疾病的。不愛交際或者說不善於交際,只能說是性格使然,並不是在心理上出了問題。

在當今社會,人們對於心理健康越來越看重,因為我們生活中總會看到一些患有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朋友。

我們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當中,會承受著太多的壓力和痛苦,因此許多消極的情緒是排除和抒發不及時的。

因此許多人都處在心理亞健康的狀態,但是這個狀態並不代表是產生了心理疾病。

男人只知道陪伴家人和工作,我們知道他並不是失去了一切愛好和興趣。對於工作和生活,都可以正常的進行,並沒有消極情緒的困擾。

這說明這個人對於家庭和家人的重視程度很深,他很享受與家人相伴的時間,並且能夠努力的工作,並沒與對於自己有一種自罪自責的想法,也沒有因為一種無力感而對生活失去信心。

我們通常認為有心理疾病的人,會逃避社交的活動,意志力減退,不想與人交往。但是不愛交際,不代表是逃避社交,而可能是單純的不喜歡與人交往,也不代表不和別人交往。與人交往的狀態是正常的,不可根據不愛交際就判斷是心理疾病的表現。

人們都有個性的差異,我們不可根據某個特徵,就片面的給予他人下定義。大多數的時間,只要我們能夠積極的去看待事情,生活中遇到的小困難,就不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


心理學充電時間


心理疾病是有它自己的症狀標準來判斷的。比如社交恐懼症,它的症狀主要包括: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的過分緊張、擔心、害怕;在公眾場合進食、說話、聚會、演講時,害怕自己做出一些難堪的舉動而讓自己感到難堪、尷尬等;在公眾場合與人接觸害怕自己臉紅、害怕與他人的目光對視,或者害怕別人審視自己從而發現自己的不安、窘迫以及內心秘密等,為此表現出明顯的緊張、害怕,進一步影響了社會表現,比如儘可能迴避去商場、餐館等公共場所;不敢和老闆、同事或任何人進行爭論來捍衛自己的權利,等等,並形成惡性循環。同時可能還伴有軀體症狀:紅臉、口乾、口吃結巴、出汗、心跳劇烈、輕微戰抖、尿急等等。

由這個社交恐懼症的症狀標準舉例我們可以看出,心理疾病的判斷需要注意兩點:一是給個體帶來了痛苦的情緒體驗;二是明顯地影響了個體的社會功能。另外還有一點在判斷的時候需要注意,即症狀持續了一段時間未能緩解。

由此,我們來看題主所提供的信息—“男人只知道工作和陪伴家人,不愛交際”,如果這個男人自身感覺到工作或者陪伴家人或者不愛交際給他帶來了痛苦,影響了他的社會功能,比如社會歸屬感低、缺乏朋友等等,而且持續了一段時間不能通過自我調節改善,就是出現心理疾病了。


心理專家劉愛民


聽起來似乎點問題,但也都談不上心理疾病。


為什麼談不上心理疾病呢?


因為,從行為去推斷一個人的心理,很不靠譜。


讓你去挑水種菜做家務,跟禪寺裡的禪師挑水種菜做家務,是一回事麼?

你勞作的時候帶著煩躁和忿恨,禪師勞作的時候是修行。


又比如,一個人吃魚的時候,總要把魚眼睛吃掉。問這個人是不是覺得魚眼睛很美味?


我就是每次都挑魚眼睛吃,但並不覺得美味,只是一度錯誤地以為它有助於我的高度近視。


美味或者認為有助於治療,都不算心理疾病。但如果有個人莫名被魚眼睛吸引,吃下去就能獲得一種快感……這個人才是有病。


重點在於:你做或者不做這件事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


如果不愛交際,是因為對交際有莫名的恐懼。當然是有點問題的,也許就是者社交恐懼症。如果是因為你更看重其他東西,而放棄了一些認為無效的社交,當然是健康的,而且比常人更健康。


反過來,如果很愛交際,一天不去心裡就慌,恐怕也是有點心理問題的。


為什麼聽起來感覺有點問題呢?


讓我們變幻一下問題——


1、男人只知道工作和交際,不陪伴家人,是心理疾病的表現嗎?

2、男人只知道陪家人和交際,不好好工作,是心理疾病的表現嗎?


好像聽起來都有點問題。

原因一在於提問的方式。以這種方式問問題時,問題中加線的那一項特徵會被突出,而忽視了其他兩項。


原因二在於我們的期待。我們總希望自己的伴侶是完美的,在一起久了,就會越來越盯著對方的缺點看,而忽視了他的優點。


為什麼我們喜歡社交能力強的人?


這是一種錯覺,叫做「光環效應」。


一個交際能力強的人,在公開場合一定是很活躍的。活躍會讓大家的目光聚焦到他身上,於是我們很自然地認為,交際能力強的人,能力也很強。大家都認識他,他的朋友很多,一定會很成功。


我們把交際能力=能力=成功。


這個等式在以前可能有點道理,在當今已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


愛因斯坦、喬布斯、扎克伯格,都是內向型。實際上,如今內向型的人更加能夠貼合現代的風格,他們沉的下心去做一件事,更加容易做出成績。


所以,要那些無效社交幹嘛?世界變了,觀念也該變變了。


不正經心理學


這個沒有心理疾病一說。我認為這樣的男人挺不錯的。

但是應當結合現實情況來看,如果男人工作回報完全夠了家用,一家人吃穿不愁,各種花錢的地方都能應付妥當,能有這樣一個男人,女主兒一定很幸福。

可如果工作回報完全不夠家用,男人不願意出去見識,繼續賺錢,那便有問題了。畢竟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代表整個家庭以及家族的向上動力。這時候,也許會有自閉傾向,或者社交恐懼症,作為女主兒,你就要多鼓勵,實在不行,只能靠自己。

另外,我想說一點,社交的內容是很寬泛的。絕對不能只理解成與朋友喝酒聊天,給客戶送禮幫忙。現在這個社會正氣多一些,只要你有真本事幾乎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展現出來。做生意也一樣,有好的產品,團隊分工明確,也會有上市的一天。每天在外吃吃喝喝,一身酒氣,夜半不歸,還在攀關係的男人,整個家庭都會跟著很累,而且還會過早的消耗健康身體。反而這樣的人,更容易燈紅酒綠變壞。

所以,以家庭為第一的男人,必是有責任心的男人,在事業上也不會差。




簡文主義


社交聚會要求人們做出犧牲,而一個人越具備獨特的個性,那他就越難做出這樣的犧牲。因此,一個人逃避、忍受抑或喜愛獨處是和這一個人自身具備的價值恰成比例。因為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

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會首先尋求沒有痛苦、沒有煩惱的狀態,追求寧靜和閒暇,亦即爭取得到一種安靜、簡樸和儘量不受騷擾的生活。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就越不重要。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自由職業之旅


不是!因為他淸楚自己的邊界和責任!

與工作團隊共贏!與家人共幸福!本身亦是社交!需要負責任、有擔當!有愛!的人格品質!

他知道自己要什麼!什麼對他最重要!

並且內心有力量!自信!不會把生命浪費在無謂的社交上!去應酬交際!

工作!家人都做不好!

在外交際應酬只是逃避⋯

不是他不愛交際!是交際的圈子不要他要的!

女人到底要什麼呢?

顧家!顧工作!若有病⋯⋯

那整天以工作忙碌、交際應酬!估計女人要氣病⋯

學會去引領 伴侶一起成長⋯

去懂對方!欣賞對方⋯

找到彼此共贏的方式就好!

祝福❤️


鄭萍心理諮詢師


男人只知道工作和陪伴家人,不愛交際,是心理疾病的表現嗎?

是不是心理疾病,那要看他有沒有心理疾病的具體表現?例如不愛交際是不是社交恐懼症?或者社交恐懼心理?

社交恐懼症是害怕與人交往,或在早年生活的人際交往中受到過傷害,或者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而不喜歡與人交往;以及在與人交往中緊張、害怕、不敢說話等,他有這些表現嗎?

如果有,那就考慮有心理疾病,可以去醫院或社會上的心理諮詢機構,請心理諮詢師具體診斷,做出大致的判斷,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當然,還要了解,他為什麼不喜歡與人交往?找出原因,有的放矢的幫助他。


老左心理工作室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什麼樣才算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又稱精神障礙。精神障礙是指由各種因素引起的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異常,以致不能維持正常生活、工作、學習,甚至作出危害自身和社會集體的行為。

相信,看完這個定義,大多數人心中就有了答案。

男人知道工作和陪伴家人,說明他能知道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並願意為了最重要的事付出努力,這是積極的表現,跟疾病沒有關係。


心理醫生張世寧


如果沒有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就不是病,反而是太太的幸福。


這應該是一個對工作和家庭高度負責的人。對工作負責,時間長了會收穫事業的豐收。對家庭負責,會收穫幸福的生活。這樣的男人應該是精品。


我特別欣賞李健。他就是一個只對唱歌和家庭投入的人,很少社交。不僅口碑好,而且家庭和事業都經營的特別好。


人生應該追求體驗的深度,而不是追求社交的廣度。不善社交,會在工作和家庭方面更深入地投入,投入就產生專注,專注就會提高產出,也就是工作業績和生活的幸福。


日更達人


他開不開心呢?開心就是他願意這樣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