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歷史上的孝莊三姐妹真的存在嗎?有什麼歷史記載嗎?

用戶65292723


歷史上沒有沒有孝莊三姐妹,只有一個姑姑帶著兩個親侄女共同嫁給了皇太極。

孝莊,歷史上稱之為“孝莊文皇后”,本名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部落貝勒莽古思的孫女、布和的女兒。孝莊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12歲的孝莊嫁給了努爾哈赤第八子,同時也是當時“四大貝勒”之四貝勒的皇太極為側福晉。

而在孝莊嫁給皇太極之前,孝莊的親姑姑,莽古思的女兒,博爾濟吉特·哲哲,早在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的時候,就已經嫁給了皇太極,並且直接就是皇太極的正室福晉,也是第三任正福晉。

在孝莊嫁給皇太極的九年之後,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布和的大女兒、孝莊的親姐姐,時年二十六歲博爾濟吉特·海蘭珠也嫁給了皇太極,並且成為了皇太極最為寵愛的妃子。

當時,“滿蒙和親”是滿清政權的“國策”,來自科爾沁蒙古的三位貴族女子先後嫁給了皇太極都是基於政治聯姻的目的,旨在鞏固滿洲與科爾沁蒙古之間的同盟關係,而哲哲、海蘭珠、布木布泰都出自於科爾沁貝勒莽古思家,是一個姑姑帶著兩個親侄女共同嫁給了皇太極。

所以,他們之間還是差著輩分的,並不是所謂的“孝莊三姐妹”,況且,孝莊的父親布和貝勒除了孝莊和海蘭珠,只剩下一個兒子吳克善了,也不存在有“三姐妹”的說法。



皇太極稱帝之後,三人共同位列皇太極的“五宮后妃”之列,地位非常的尊崇。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改元稱帝,正式建立大清王朝,隨後對后妃們進行了冊封,其中最為尊貴的便是“五宮后妃”,即正宮皇后哲哲、關雎宮宸妃海蘭珠、麟趾宮貴妃娜木鐘、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以及永福宮莊妃布木布泰。

實際上,皇太極的這“五宮后妃”都是來自於蒙古,其中也僅僅是出自兩家:哲哲是海蘭珠和孝莊的親姑姑,他們都來自於蒙古科爾沁部落,娜木鐘和巴特瑪璪是蒙古察哈爾部首領林丹汗的遺孀,林丹汗去世後,皇太極納這二人為妃,也是為了進一步穩定和控制察哈爾蒙古的勢力。

而在這皇太極的“五宮后妃”之中,尤以孝莊的親姐姐,關雎宮宸妃海蘭珠最受皇太極的寵愛,特別是在海蘭珠為皇太極生下兒子後,皇太極還想要立為繼位人,只是海蘭珠的兒子不滿週歲便去世了,如果海蘭珠的兒子能到皇太極去世,將有很大的幾率繼承皇位。


皇太極死後,孝莊和自己的姑姑哲哲成為兩宮皇太后,共同輔佐年幼的福臨。

崇德六年(1641年),海蘭珠去世,諡號敏惠恭和元妃,“元妃”即為原配夫人的意思,足可見皇太極對其的寵愛。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去世,孝莊為皇太極所生的福臨繼位,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哲哲成為了母后皇太后,而孝莊也成為了聖母皇太后,清朝第一次進入了兩宮太后共同輔佐幼主的時期。期間,順治還迎娶了吳克善的女兒、也是孝莊的親侄女為皇后,繼續著“滿蒙和親”的“國策”。

順治六年(1649年)哲哲去世,諡號“孝端文皇后”,而孝莊則先後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帝王,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同時也成為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孝莊去世,諡號“孝莊文皇后”。


雍親王府


此說法違背歷史事實。

回答問題前我們先回顧下歷史上圍繞在孝莊身邊的兩個女人:

——姑姑,孝莊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即博爾濟吉特氏-哲哲,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皇后,孝莊文皇后之親姑姑。先於孝莊文皇后嫁與皇太極。

孝端文皇后,出生於明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是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斯和科爾沁大妃之女。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年僅16歲的博爾濟吉特氏-哲哲遠嫁後金皇太極為妻。此時的皇太極也僅有22;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皇太極繼承其父努爾哈赤汗位,晉封哲哲為“大福晉”。負責統設管理後宮一切事物,包括對其它側福晉等人的管理,職位等同於我們所熟悉的皇后;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天的瀋陽)稱帝,將國號由後金改為“清”。依照中國古代漢人分封制,要外封朝臣,內封嬪妃。而哲哲是皇太極的原配,加之兩人感情深厚,皇太極自然而然便封大福晉哲哲為中宮皇后,賜居清寧宮。


(影視劇中 皇后哲哲)

自皇太極繼承汗位、稱帝17年間。孝端文皇后哲哲始終默默無聞相助丈夫皇太極。而且她為人品性正直無私,做事有章有度,深的皇太極賞識敬重。終其一生孝端文皇后始終恪守婦道,盡到了為人妻、為帝后的本分,職則。受到清朝後代皇室的尊敬與愛戴。

——姐姐,海蘭珠(即我們影視劇中所熟悉的宸妃)

海蘭珠,即博爾濟吉特氏-哈日珠拉,漢譯海蘭珠。明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生於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家。她是孝端文皇后哲哲的親侄女,孝莊文皇后的親姐姐。年齡上比孝莊文皇后大4歲。


(影視劇中 宸妃海蘭珠)

天聰八年(公元1634年),海蘭珠在其哥哥,科爾沁吳克善王爺陪同下遠嫁盛京。此時的海蘭珠已經26歲,比其妹妹孝莊文皇后嫁與皇太極晚了9年整。海蘭珠長相秀麗,肌膚如玉。有一種成熟女人之美,性格淑女溫雅。深的皇太極喜愛。入嫁皇太極之後,皇太極冊封其為“宸妃”,賜居關雎宮。關於關雎宮的來歷有一段佳話。其名稱是取自春秋時期《詩經》中的一段名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此可見皇太極對這位妃子格外的喜歡,而且宸妃在後宮中的排位僅次於上面所提到的其姑姑哲哲皇后。加上之前其姑姑,妹妹都已嫁給皇太極,這便在後宮中出現了姑侄三人同侍一夫的奇景。自從宸妃嫁給皇太極之後,便寵冠後宮,所受待遇皆在其她嬪妃之上,而皇太極對她的感情也是一往情深,恩愛有加。

後來宸妃為皇太極生下了個男嬰,可惜天有陰晴月缺,人有悲歡離合。好景不長,這孩子不到兩歲就夭折了。幼子的死對宸妃打擊巨大,悲痛欲絕。從此她整日鬱鬱寡歡,最終鬱悶成疾。年僅33歲便離開皇太極撒手西去。宸妃的去世對皇太極的打擊是巨大的,從此他也寢食難安,加之清朝初年,國事初穩,戰事繁多,導致皇太極身體每況愈下。就在宸妃去世僅過兩年,皇太極便也盛年崩逝!

由於孝莊姑姑哲哲,自己,及其姐姐海蘭珠三人皆嫁與皇太極,由此給後世造成一部分迷惑,以為是孝莊姐們三人都嫁給了皇太極,事實並非如此,而是姑侄三人。而且從另一個側面講,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孝莊文皇后有姐妹三人。故此種說法不可信。


小司馬說


有位答友提到(這一問題中的)此說法違背歷史事實,是出於誤解的無的放矢,孝莊三姐妹當然存在。

所謂「孝莊三姐妹」並不包括孝端文皇后哲哲,而是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關雎宮宸妃海蘭珠和多爾袞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

孝莊文皇后通過野史演義以及寧靜老師的飾演和斯琴高娃老師的一口一個「我孝莊」(雖然這是肥腸文盲的)為人們所熟知,無需贅述,只是指出一點,她的名字叫「布木布泰」,「大玉兒」這個名字在史書中並沒有依據。

關雎宮宸妃海蘭珠(1609-1641)也是博爾濟吉特氏,她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妹妹,孝端文皇后哲哲的侄女,孝莊文皇后的姐姐。天聰八年(1634),時年26歲的海蘭珠入清宮,成為皇太極的妃子。而早在之前的天命十年(1625),她年僅13歲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莊文皇后)就已嫁給了皇太極。從當時普遍早婚的情形以及其出嫁時候的年齡推斷,海蘭珠在此之前可能已曾婚配,但前夫究系何人無考。崇德元年(1636),皇太極冊封五大福晉時,海蘭珠被封為關雎宮宸妃,位居四妃之首,僅次於姑母孝端文皇后。她寵冠後宮,生下兒子后皇太極為此特意下旨大赦,實際上給予了太子的待遇,但此子未命名即殤,去世時尚且不滿週歲。崇德六年,年僅33歲的關雎宮宸妃逝世,陪葬清昭陵,諡號“敏惠恭和元妃”。

關雎宮宸妃後來居上、專寵後宮,或許是讓親妹妹永福宮莊妃(孝莊文皇后)很難堪的,孝莊後來不願意葬於昭陵,有一個原因或許就是因為姑母、姐姐已經佔據有利位置,自己沒有合適的地方可以落葬。

多爾袞正妃(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也是蒙古科爾沁部落出身,吉桑阿爾寨之女,她是孝端文皇后的從侄女,孝莊文皇后的從姐(孝莊的祖父莽古斯是她的祖父明安的兄長)。與演義故事和影視劇本中她是孝莊的妹妹不同,她比孝莊年長,天命九年(1624)她與多爾袞成婚時,多爾袞只有13歲,她比多爾袞還大1歲。

順治六年(1649),博爾濟吉特氏逝世。多爾袞和她共同生活了25年,雖然多爾袞可謂好色無厭,見於記載的繼妃、側妃就是10來個,但對元妃還算是相濡以沫,關係比較好的,在她去世後,多爾袞追封她為敬孝忠恭正宮元妃,多爾袞去世,被追尊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博爾濟吉特氏也被追尊為敬孝忠恭靜簡慈惠助德佐道義皇后,次月因多爾袞得罪,尊號被罷,乾隆年間因為多爾袞被平反昭雪,博爾濟吉特氏也恢復了睿親王元妃(嫡福晉)身份。

睿親王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比海蘭珠小,比布木布泰大,但和她倆不是親姐妹,也沒有「小玉兒」這個名字。


談古論金


傳說中的所謂孝莊三姐妹實際上指的是清朝初年中孝端文皇后、莊妃以及宸妃三人同時嫁給皇太極的故事,實際上這三個人的關係也並非姐妹關係,而是姑侄關係,孝端文皇后是莊妃以及宸妃的親姑姑。可能在漢族傳統文化中姑侄同侍一夫的現象是非常可恥的,但是清朝初期,滿洲人仍然殘存著濃厚的原始奴隸制社會風俗,所以這種事情在當時的滿洲人眼中,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實際上這種現象直到清朝末年仍舊存在,同治皇帝的孝哲毅皇后和恭肅皇貴妃也是姑侄關係。那麼皇太極的這三位后妃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這三人在皇太極的後宮之中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崇德元年,大封六宮:

大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後金大汗皇太極於盛京公開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與此同時,皇太極對後宮的嬪妃們進行了大封,中宮大福晉博爾濟吉特氏被封為皇后,居清寧宮,博爾濟吉特氏海蘭珠被封為宸妃,居關雎宮,博爾濟吉特氏被封為貴妃,居驎趾宮,博爾濟吉特氏封淑妃,居衍慶宮,博爾濟吉特氏被封為莊妃,居永福宮。大家仔細閱讀不難發現,皇太極的這幾位后妃全部都來自蒙古,也全部都出身於博爾濟吉特氏,皇太極的這一後四妃便是歷史上的“崇德五宮”。這五宮嬪妃是當時皇太極後宮中地位最高,身份最尊貴的五位嬪妃,宮中其餘諸妃是無法與之相比的。就拿為皇太極生下長子的豪格之母烏拉那拉氏來說吧,崇德元年的大封六宮並沒有她的份。由此可見,在當時的皇太極後宮之中,蒙古嬪妃是佔據了絕對的數量和地位上的優勢的。

宸妃躥紅,寵冠六宮:

雖然最終繼承皇太極皇位的是莊妃之子福臨,但是這並不代表莊妃在皇太極生前深的寵愛,事實的真相正相反,皇太極生前對於莊妃的寵愛很有限,而真正讓皇太極痴迷了一生的則是住在關雎宮的宸妃海蘭珠。崇德元年的皇太極大封六宮中,海蘭珠獲封宸妃,為崇德四妃之首,地位僅次於清寧宮皇后,皇太極與海蘭珠兩人感情非常親密,他們之間的感情已經超越了皇帝與嬪妃之間的感情,崇德二年,海蘭珠誕下了皇太極的第八子,已經擁有了七個兒子的皇太極因此大喜過望,甚至於實行了只有冊封太子時才會有的大赦天下來慶祝自己的這個庶子的出生。宸妃母子深受寵愛,但是天不作美,這個孩子還未來得及命名,便因病夭折了,如果宸妃的這個兒子能夠順利的長大成人,我敢肯定,皇太極是一定會將其立為繼承人的,那樣的話歷史將會改寫,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孝莊太后順治皇帝的歷史了。海蘭珠死了兒子之後,整個人的精神也大不如前了,終日裡鬱鬱寡歡,以至於最終一病不起,四年後,33歲的宸妃便香消玉殞,皇太極至此失去了最愛之人,精神深受打擊。

兩宮入關,並尊太后:

公元1643年,大清王朝第二任皇帝、在位十七年的皇太極暴卒於盛京皇宮清寧宮,年僅52歲。皇太極去世的突然,以至於生前還未來得及公佈繼承人,御史圍繞著皇太極留下的皇位,各方勢力便展開了博弈,爭的最厲害的就是皇太極額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由於雙方都沒有絕對的勢力鬥倒對方,所以一時間皇位的繼承陷入了僵持之中,最終雙方經過妥協,決定雙雙放棄皇位,轉而擁立皇太極第九子,也就是莊妃的兒子福臨繼承皇位,而多爾袞則晉位攝政王,在皇帝年幼無法理政時暫代朝政,成為了順治初年清廷的實際當家人。


順治皇帝即位後,其嫡母博爾濟吉特氏晉位母后皇太后,順治皇帝生母莊妃晉位聖母皇太后,由於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朝沒有皇太后,所以這兩位皇太后實際上是清朝開國以來的第一任皇太后,也是清朝三對兩宮並尊皇太后中的第一對。順治皇帝的嫡母孝端太后於順治流年病逝,享壽五十一歲,孝端太后病逝後,棺槨被運回盛京昭陵,與皇太極合葬。而順治皇帝的生母則異常的長壽,她歷經順治一朝十八年,又在順治駕崩後扶立自己的孫子康熙繼位,孝莊太后也得以晉位太皇太后,成為了康熙初年朝廷事務的實際決策者。康熙二十六年,75歲的清初傑出女政治家太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病逝,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皇太極後宮中這三位女性,孝端文皇后的地位最高,但是沒有兒子,宸妃最受寵,但是早早去世,而孝莊文皇后,雖然生前不被丈夫所重視,但是卻因為兒子、孫子先後成為皇帝而青史留名。


歷史課課代表


清史稿上是孝莊和姑姑哲哲,姐姐海蘭珠同嫁給皇太極,海蘭珠去世之後,皇太極不久便死了,沒有留下詔書讓誰即位,哲哲和孝莊說服多爾袞讓福臨即位是為順治帝


瀟蕭歷史文社


孝莊存在,但三姐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