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曾大力提拔過張作霖的增韞是誰?他是怎樣一個人?最終結局如何?

文史磚家


張作霖之所以能轉型成為雄據東北的軍閥這個增韞對他的幫助很大。


增韞是張作霖的伯樂,他在早年收編了還是馬賊的張作霖,讓他的武裝自此成了“正規軍”。增韞對張作霖十分看重,張作霖得以有機會嶄露頭角,之後步步高昇,這讓之後張作霖慢慢走向人生巔峰奠定了基礎。

增韞是張作霖的大恩人無疑了。那他到底是一個怎麼的人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他的一生。

增韞是蒙古鑲黃旗人,早年曾擔任新民府知府,他也就是在這個職位上對張作霖崛給予提攜的,之後於1905年因鎮壓土匪有功,被破格提升為奉天府府尹,品級從四品提升到二品。

不過沒多久,奉天府尹因被撤掉,他轉擔直隸按察使,在當時的直隸總督袁世凱手下辦事,因為人安分守己,勤快清廉,受到袁世凱賞識,在一年後升直隸布政使。1908年,他再次被提升,當上了浙江巡撫,他也是清朝最後一位浙江巡撫。


增韞為人善良,比如他曾用心良苦的保護辛亥革命先烈秋瑾女士的靈柩。早些年,秋瑾因起義反清事洩被殺,由於秋瑾生前“埋骨西泠”的心願,她的好友們把她的遺體埋葬於杭州西湖西泠橋畔。秋瑾埋葬地相當於屬增韞管轄地帶。

一天,清廷御史來到杭州巡遊西湖,偶然之間發現了這個秋瑾墓。御史認為秋瑾屬於亂黨,不應該安葬於此,於是回到北京後將此事上奏清廷,清廷得知後,立馬向增韞施壓,要求剷平秋瑾墓。

增韞幹不了這種毀人陵墓的缺德事,他自認為這樣太缺德了,良心過不去,但不幹無法交代,自己可能人頭不保。於是他給老上級張之洞寫信,張之洞給他的建議是:“墓可平,碑可鏟,人可不拿。”這意思就是說毀掉墓地即可,秋瑾遺體可以提前想辦法送走。增韞會意,立馬聯繫來秋瑾的家人,通知他們秘密來遷墳。


按照設計好的程序,他先讓秋瑾家人以秋瑾家屬的名義給增韞提交了一份自行遷葬秋瑾屍棺到紹興埋葬的請示報告,上面的日期故意寫得早於朝廷平墳命令下達時間。為避免出現意外事故,增韞囑咐其家人僱人挖開秋瑾墳墓,快速起出靈柩,運往紹興。待秋瑾靈柩一遷走,增韞就帶領下屬官員和差役,到西泠橋畔把秋瑾墓全部剷平。

而後他向朝廷奏報了平墳經過,在不傷害秋瑾遺體的情況下,較好的完成了朝廷交辦的任務。他雖然做了好事,而且相當用心良苦,但卻在當時被不知真相的革命黨所誤解,而他自己也是由於在清廷手下做事,不敢說出真相。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他的性格也有比較猶豫的一面,本來他完全可以成為革命領袖之一的,但他卻因為自己的猶豫而錯過了。

在武昌起義爆發後不久,與增韞交善的浙江諮議局副議長沈鈞儒曾勸說增韞倒戈反清,而增韞對沈說,先考慮考慮再說。而在他考慮的幾天內,清朝就亡了。若當時增韞能聽從沈鈞儒建議當機立斷,也許出任“民國”第一任浙江都督的就不是湯壽潛而是他增韞。有些東西錯過就是錯過了。



不過總的來說增韞這個人還是相當不錯的,因為為人熱情善良,幫助過不少人,因此朋友緣很好,幾乎哪裡都有朋友。他也因自己朋友多,在後來撿了一條命。

武昌起義爆發後,蔣介石組織起敢死隊攻打杭州城,敢死隊不久攻入增韞的巡撫衙門,增韞被迫逃到衙門馬棚裡,躲在馬槽中,不過被起義官兵搜查出來,增韞被蔣介石活捉了。

蔣介石本來想將其處決,但曾任浙江官辦鐵路負責人的湯壽潛站了出來,力保增韞,他在當時剛被推舉成為浙江都督,並且在當地很有身望。他的話革命黨不得不聽,於是將增韞放了。被釋放後,增韞家財因全部充公,湯還送了五百塊大洋作路費,派人將他護送到上海。

在此後,增韞就沒有擔任過什麼有價值的官職了,在袁世凱稱帝后他曾到北京擔任過一段時間參政院參政。袁世凱垮臺後,他回到東北。

他在哈爾濱擔任佛教會會長,並多次開展組織慈善會,並在後來於哈爾濱終老,結局還算不錯。增韞在回到東北後養老日子還是不錯的,畢竟當時東北老大已是自己當年一手的張作霖,張作霖對增韞相當敬重,也曾想讓他在東北任高官,但晚年的增韞早已看破了官場,只想養老,也就沒有再出山為官了。


夏目歷史君


清末民初是個大亂世,與局勢動盪不安相伴隨的,是不斷湧現出的奇人異士,而“東北王”張作霖的恩人增韞,便是其中的代表。增韞是蒙古鑲黃旗人,附生出身,早年間經歷不詳,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之前,已經出任奉天省新民知府。增韞任職期間最大的成就,無疑是將土匪張作霖的隊伍改編為正規軍,並對他大力提拔。



張作霖是奉天省海城縣人,13歲因為其父張有財被賭徒打死,便與兄長一起替父報仇,事後因為畏懼追捕,便潛逃至營口。甲午戰爭爆發後,駐屯營口的奉天軍務會辦宋慶在當地招兵,張作霖為了餬口,便加入到“毅軍”當中,起初擔任宋慶的衛士,後來成為伍長。


清軍戰敗後,宋慶率“毅軍”撤回關內,張作霖因故土難遷,便脫離隊伍,不久後便加入大土匪馮德麟的陣營。張作霖為人講義氣、有膽有識,頗有梟雄之氣,所以沒多久便從匪幫中脫穎而出,與馮德麟合組“保險隊”,名義上是維持社會秩序的民團,實際上卻是打家劫舍、“黑吃黑”的匪幫。


張作霖、馮德麟的“保險隊”縱橫於遼河兩岸,勢力越來越強,逐漸引起清廷的注意。在此情況下,盛京將軍增祺奉命剿匪,但每每都以失敗告終。為此,增祺改而採取招安的手腕,希望能把“保險隊”改編為正規軍,讓他們為清廷效力。對於這個方案,張作霖很感興趣,並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接受招安。



張作霖雖然在增祺的招安下投誠,但具體的收編事宜,則由新民知府增韞來負責。增韞頗能識人鑑人,很欣賞張作霖身上的梟雄氣質,所以對其甚是看重。張作霖接受改編後,協助增韞鎮壓土匪、維持治安,起初擔任馬隊幫帶,後因功晉升為管帶。3年後,增韞因剿匪有功升任奉天府尹,並繼續大力提攜張作霖。


然而增韞在奉天府尹的位子上只坐了半年時間,便被清廷調往湖北擔任按察使,由此跟張作霖分開。然而增韞嫌湖北天氣潮熱不願赴任,便打通各種關節,得以改任直隸按察使。增韞在直隸任職期間,因為辦事幹練,深得前後兩任總督袁項城、楊士驤的器重,沒過多久便被晉升為布政使。


增韞在直隸任職3年時間,因為政績突出,被清廷拔擢為浙江巡撫。增韞為官清廉,並且對立憲事業頗為熱心,與“立憲派”首領湯壽潛等人關係融洽,因此在浙江的名聲甚佳。不僅如此,增韞在任上還做了一件不能為外人明說的大善事,即妥善保護秋瑾的靈柩。



原來秋瑾就義後,兩位好友遵照其遺願,把她的遺骨埋葬在西湖的西泠橋畔,沒想到數年後卻被御史常徽發覺,並上書奏報給清廷。清廷得到奏報後,下令增韞徹查此事,並剷平秋瑾的墳墓。增韞雖然是滿蒙貴族,屬於秋瑾主張驅逐的對象,但對她的人品卻很是敬佩,因此不想把事情做絕。


為此,增韞在徵求老上級張之洞的建議後,暗中派人通知自己先前的同僚、時任黑龍江提法使的秋桐豫(秋瑾的堂叔),要求他火速回到杭州為秋瑾遷葬。秋桐豫聞訊後急匆匆地趕回杭州,並在行前以秋瑾親屬的名義,給增韞提交一份為侄女遷葬的請示,而且擬定的日期故意早於詔旨下達的日期。


增韞在見到秋桐豫的申請後,便裝模作樣地批覆同意,並故意透露給外界,以便營造出秋家已提前遷移秋瑾靈柩的假象。等到秋桐豫到底杭州的當天,增韞便囑咐他連夜遷走秋瑾的靈柩,在老家紹興重新安葬。等到秋桐豫辦妥此事,增韞才率人剷平西泠橋畔的秋瑾墓,隨即向朝廷報功。



由於此事極度機密,無論是增韞還是秋桐豫,都不能對外人明言此事,所以害得增韞被浙江士紳誤解,並被革命黨恨入骨髓。所以等到武昌起義爆發後,新軍軍官蔣某(即老蔣)為響應革命,便率敢死隊衝入巡撫衙門,將躲在馬槽中的增韞活捉,並準備就地正法。


在此危急關頭,被革命黨推舉為都督的湯壽潛站出來為增韞求情,並且聲稱若革命黨不答應他的請求,他便不肯做都督。由於湯壽潛在浙江極有威望,所以老蔣等人出於安定秩序、維護革命成果的目的,便答應了他的請求。就這樣,增韞死裡逃生,隨即被湯壽潛禮送到上海,時在1911年底。為了表達敬意,湯壽潛還贈送給增韞五百塊大洋作路費,實在是夠朋友。



經此一劫,增韞對仕途心灰意冷,除了在袁項城時期擔任過參政院參政外,再不肯出山任職。等到袁項城死後,增韞便回到東北養老,一度擔任過哈爾濱佛教會會長職務,並曾組織過慈善會。在此期間,張作霖曾多次力邀恩人出山任職,但均被增韞以年老體衰為由婉拒。增韞活到“九一八”事變後,最終在哈爾濱病逝。


史料來源:《清史稿》、《張作霖傳》、《北洋軍閥史話》等


文史磚家


首先,先說一下增韞的簡歷吧。增韞生卒年不詳,字子固,蒙古鑲黃旗人,滿清最後一任浙江巡撫。

1902年,時任盛京將軍的增祺收編了張作霖的‘保險隊’(也就是維持地方治安的小部隊),後時任知府的增韞成為了張作霖的直接領導。由於他們兩個在鎮壓土匪和維持治安方面表現不錯,增韞被提拔為奉天府府尹,而張作霖作為他的左膀右臂也隨之被提攜關照。

1905年,由於朝廷派系內鬥,奉天府尹一職被撤銷,增韞通過打通關係,做了直隸按察使,後得袁世凱的賞識,很快便升任直隸布政使。

1907年,在自己的權限範圍之內,最大限度的保護了秋瑾的靈柩,實現了秋瑾生前‘埋骨西泠’的願望。

1908年,增韞達到了事業的高峰,升任浙江巡撫一職。任職期間,用人不當,曾經遭到魯迅先生的聲討。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蔣介石組織了一直一百多人的敢死隊,進攻浙江巡撫府衙,增韞被蔣介石活捉,後由於自己的好人緣被放。在革命爆發前,增韞曾經收留過小鳳仙,也算是其好人緣的佐證之一吧。

後來,袁世凱稱帝,增韞曾到北京擔任過參政院參政。袁世凱倒臺後,增韞回到東北,當過哈爾濱的佛教會會長,也組織過慈善會,後來在哈爾濱終老。

其次,我們在說一下增韞的性格。從增韞的人生經歷中,我們不難發現,增韞是一個辦事幹練,性格沉穩,喜歡做事留一線的人。但是,從其後期跟張作霖的關係中,表明了他有些古板,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

最後’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用在增韞身上還是比較靠譜的。正是增韞身上的種種性格決定了其後來投身慈善事業,終老於哈爾濱的結局。


成語百詞斬


增韞,蒙古鑲黃旗人,滿清最後一任浙江巡撫。曾收養過小鳳仙、保護秋瑾墳、提拔張作霖,陳獨秀的叔叔也是依靠他發家致富。

1902年,任新民府知府時,張作霖的“新民府巡警前營馬隊”直接歸其領導,鎮壓土匪、維持治安。

1905年4月,增韞為奉天府府尹,品級從四品提升到二品。在新的職位上繼續提攜關照著張作霖。

後擔任直隸按察使,深得袁世凱的器重,升任直隸布政使。袁世凱稱帝前,曾網羅了一批清朝遺老到北京擔任參政院參政,增韞也在其中。

1908年任浙江巡撫時,朝廷下令剷平秋瑾墳墓。增韞暗地裡通知秋瑾家人,連夜遷墳。

1911年辛亥革命,被蔣介石逮捕。在江浙著名士紳湯壽潛的干預下釋放。

袁世凱垮臺後,增韞回到東北,當過哈爾濱佛教會會長,組織過慈善會,張作霖一直“禮敬之”,且多次相邀他重新出山,被婉拒。後來在哈爾濱終老。


逸林迎月


想要成為一方大佬,是必須要有人賞識自己的,許多名人能夠成為權勢滔天的軍閥也都是靠著上級的賞識。

都知道張作霖是東北的頭號人物,但誰又知道早年的他只是一個土匪,連編制都沒有,這樣的他要想真正的成就一番事業,伯樂是必不可少的。

想歸想,不管有沒有能力的人都希望獲得伯樂的賞識,但有幾個能真的遇到賞識自己的人,張作霖無疑是個幸運兒,做土匪的時候,正是增韞十分賞識他,給了他機會才讓他可以做到東北的霸主,獨佔東北地區數十年。


那麼增韞到底是誰?靠著什麼能夠提拔張作霖的?

他是大清的舊臣,早年在地方做父母官,做新民府知府時,他認識了土匪首領張作霖,還將對方的土匪勢力收編了,本來只能拿著刀槍四處打劫的張作霖終於有了機會進入編制,其實朝廷收編土匪這樣的事是很常見的,同樣常見的是土匪被剿滅!

增韞看張作霖本性不錯,比起故意殘害百姓,他更像是受不了封建制度自發的成為了土匪,於是將對方收編了,還給了他一個不低的職位,可以說增韞在張作霖的發跡之路上為他鋪了第一塊磚。


增韞因為政績卓著,一度升任了二品官職,在袁世凱手下得到了杭州巡撫的職位,雖說他工作的勤勤懇懇,奈何站錯了隊,百姓也十分喜歡這個巡撫,但孫中山的革命軍已兵臨城下,無力抵擋的他只能被對方抓住。

其實他也是有機會投靠革命軍的,不過是一時的猶豫這個機會就從他的手中溜走了,被抓住時按理說他是應該被槍斃的,但他平時跟人家交往的不錯,對人很是寬厚,所以最後還是被人保了下來,沒有第一時間被槍斃,雖說沒受罰,但也從此成為了無業遊民。


後來袁世凱上臺,他也進入過新政府當過一段官,他平日裡待人的態度決定了不管是什麼時候,只要他有難都會有人來幫他,進入新政府做官對他來說自然也是很容易的。

在新政府裡他沒有做什麼重要的官職,這時候他的年紀也比較大了,也沒啥追求,當個小官他已經很滿足了,隨著國內時局的發展,袁世凱復闢,然後倒臺,這都是他親身經歷的事情,新政府垮臺以後他就從政府裡離開了,之後也沒再做過官。

晚年的他來到了東北,這時候東北已經是張作霖一手遮天的地方,靠著張作霖的照顧,他在東北過的倒也滋潤,張作霖一再請求他到自己的軍隊裡做官卻都被他委婉拒絕了,畢竟年紀也大了,他也沒了跟別人爭強好勝的心思,後來在哈爾濱幹起了佛教的行當。
可以說他是一個好官,一生中也做過不少好事,在清廷中擔任過高官要職,也在也在新政府做過小官,他的一生提拔過不少人,其中功績最大的,能力最突出的也是張作霖,若沒有他就沒有張作霖,就沒有東北那和平的許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