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心慈手軟秦始皇,不屠六國宗室埋下亡國隱患

要論千古一帝,排在筆者心目中的第一人當屬秦始皇無疑,關於秦始皇的功過是非歷史早有定論,或者是眾說紛紜,褒貶不一。

但是一個很顯著的事實,正是有了秦始皇大一統的亙古卓絕之功,才可能有後世華夏一統後的種種奇蹟和精彩。

心慈手軟秦始皇,不屠六國宗室埋下亡國隱患

一統天下

不論史書如何形容秦始皇的暴虐和殘忍,都無法掩蓋其卓絕的歷史眼光和治國方略。

秦始皇最大的貢獻在於統一文字進而統一思想,若非如此,中國大陸就會像歐洲一樣衍生出大大小小的很多城邦和諸侯國,進而演化出很多的民族,時間愈久,隔閡越深,再無統一的可能。

即使有武力強者短暫統一,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的征服,而被征服者是不會善罷甘休於自己的文化和信仰被撕裂和銷燬的,必然奮起反抗。等到武力強者死後,短暫統一的帝國就會馬上分崩離析各自獨立。

心慈手軟秦始皇,不屠六國宗室埋下亡國隱患

這也是諸如亞歷山大帝國等強國在強力統治者死後就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文化和信仰不同,人們沒有歸屬感,內部派系林立,矛盾眾多,好的時候自然花團錦簇,一旦稍遇挫折,便會各懷鬼胎,各自為政。

強如苻堅也是身死即國滅,就是因為內部各派各族各有心思,文化沒有統一,思想沒有一致,大家架起鍋一起吃飯自然千好萬好,可要是某天沒有柴火了,大家想著的就是砸鍋賣鐵而不是去想辦法延續煙火。

心慈手軟秦始皇,不屠六國宗室埋下亡國隱患

苻堅兵敗

而秦始皇最大的弱點就是過於心慈手軟滅六國卻不殺六國宗室貴族,導致十幾年後,昔日貴族一呼百應,全國狼煙四起,最後秦軍主力也是悉數亡於楚國貴族項羽之手。

有人會說,秦亡於暴政,秦律嚴苛,世人不忍,皆揭竿而起。

好吧,即便如此,真正能滅亡秦國的也不可能是幾個老百姓樹幾面大旗,砍幾根竹竿就能推翻的。陳勝吳廣之流只能是炮灰,他們的作用就好比一根火柴,是用來點燃貴族心中埋藏已久的仇恨種子。

因為只有貴族才有威望,有實力,也有影響力,更重要的是貴族有知識,是當時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心慈手軟秦始皇,不屠六國宗室埋下亡國隱患

貴族生活

推翻一個王朝,僅憑那些赤腳的老百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中華民族浩蕩兩千多年的封建史,真正能成功的農民起義屈指可數,朱元璋算一個,劉裕勉強算半個,朱溫也能勉強算一個。

歷數那些改朝換代的猛人們,劉邦純粹是撿漏項羽;劉秀是皇室後裔,也是撿漏其兄長;曹操父子祖上也是官宦;司馬家族更是幾代謀劃,累世高官;楊堅父親是北周柱國,手握雄兵;李淵父子也是柱國之後,世稱唐國公;趙氏兄弟的父親也是朝廷高官,至少是中上層的官宦人家出身;元朝bug不說;到了滿清,不一樣被明朝封爵給地?

心慈手軟秦始皇,不屠六國宗室埋下亡國隱患

皇帝

這些朝代的開創者,有誰是真正的赤貧或者農民出身?農民起義者在路上就被自己或者對手玩死了,這是吃了沒有文化沒有士林基礎的虧。黃巾如此,黃巢如此,方臘如此,李自成如此,洪秀全還是如此啊。

秦始皇大一統之後施行了很多有利於統治的措施和方針,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說是恩澤後世幾千年,正是他統一文字才讓各國官民人心慢慢匯攏,心中漸漸有了一國的概念,而劉邦建立西漢後經過休養生息到了漢武帝獨尊儒術,徹底統一的全國的思想,這才有了兩千年無論如何分裂終究會統一的分久必合的輝煌歷史。

可惜的是,對於六國遺貴,始皇帝沒有做到除寇務盡,這也為秦國最後二世而亡埋下了禍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