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宇航員無法返回空間站,死後屍體會怎麼樣?孕育出延續的新生命

人類自從開展載人航天活動以來,迄今已經有21名宇航員因此獻出生命,這些宇航員大多犧牲在飛船飛出大氣層以及返回大氣層的過程中。當然也有各種內部原因,比如飛船返回地球時降落傘未能打開、返回地球時未穿宇航服而死。還有最為悲劇的事件,即在訓練過程中因純氧艙起火遭到活活燒死。有的死去的宇航員漂泊在太空中,其屍體殘缺且難以被帶到地球。

宇航員無法返回空間站,死後屍體會怎麼樣?孕育出延續的新生命

獨自一人執行任務或者漂泊的太遠難以被救援的宇航員如果回不去空間站,一般宇航服的氧氣含量可以使宇航員存活一天多的時間。在氧氣逐漸耗盡後,宇航員將進入昏迷狀態,徹底耗盡氧氣後宇航員將出現腦死亡,屍體就會漫無目的地漂流在太空。當然,如果死亡的宇航員有其他同伴時,同伴或許能採取某些手段將屍體帶回空間站,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通過飛船將屍體送回地球。

宇航員無法返回空間站,死後屍體會怎麼樣?孕育出延續的新生命

也有人猜測,在外太空漂泊太久的宇航員屍體在某天可能被某個星球的引力所吸引,並墜落到這個星球上去,屆時其屍體可能會給星球上帶來全新的生命。這種條件是,屍體上的微生物依然存活。還有,屍體上的有機分子足夠提供生物所需的必備材料,進而催生新的生命誕生。

宇航員無法返回空間站,死後屍體會怎麼樣?孕育出延續的新生命

對此,美國微生物學家加里•金認為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大。他指出,影響屍體能否順利將微生物傳播到另一星球上取決於屍體在何地存儲、存儲地環境怎樣和屍體漂泊了多久。第一,如果宇航員屍體若直接暴露在充滿輻射的太空中,微生物極難生存。再加上屍體在墜落星球的過程中勢必會同大氣摩擦,屆時屍體和微生物將被燃燒殆盡。因此,屍體存在飛船等封閉環境裡才有可能讓微生物存活。而且這種環境還能保證微生物可以“逃出去”,否則其很難在星球上擴散;其次,微生物在處於寒冷寒冷乾燥的環境中將進入休眠狀態,存活時間更長,因此飛船等封閉環境內的溫度即便在0度以下,微生物也可以更好存儲;最後,如果裝著屍體的飛船的飛行速度同現今大多數航天器一樣,抵達據地球最近的比鄰星也要花費數萬年時間,在漫長的星際旅行中,宇宙射線的影響將不斷施加在飛船和屍體上。

宇航員無法返回空間站,死後屍體會怎麼樣?孕育出延續的新生命

換言之,在充滿輻射的太空中漂流的時間越久,屍體就能吸收越多的宇宙射線。射線可以逐漸破壞生物的DNA以及RNA並使兩者突變。要麼這些突變能被及時修復,要麼突變積累並降低生物體的存活率。

宇航員無法返回空間站,死後屍體會怎麼樣?孕育出延續的新生命

然而屍體在太空中漂流過久,微生物全部死亡,而屍體僅存的氨基酸、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無生命物質會給其他星球帶來新生命的誕生過程嗎?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傑克•紹斯塔克強調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的。他稱,星球的環境應該十分適合新生命的誕生,該星球正巧出現生命的某些關鍵生物分子缺失現象,宇航員的屍體可以補充這些關鍵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