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百家姓各個姓氏名門望族的堂號考據,看看你的祖宗有什麼名望?

【瞭解各個堂號的典故和歷史源流,點擊關注,持續更新。】

歷史上很多名門望族多數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堂號,堂號的本意是懸掛在廳堂之上的牌匾,每逢節日便用來彰顯身份和富貴。久而久之,很多百姓在談論某一名門望族的時候通常以堂號代替,比如三讓堂吳家、八桂堂瞿家等等,這些堂號一可以牢記祖先的郡望,二可以彰顯祖宗功德,所以就流傳下來。

最初的堂號大多以地名為主,主要用於記住自己祖先源地,這就是總堂號,比如李氏隴西堂、張氏清河堂等。後來,隨著姓氏的分支增加,堂號開始逐漸演變為總堂號和自立堂號,自立堂號就是自己祖宗屬於歷史文化名人,然後為了將祖宗事蹟記錄下來形成的有故事內涵的堂號,

比如孟氏“三遷堂”出自孟母三遷,趙氏“半部堂”來源於北宋宰相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卞姓的“忠貞堂”,來源於卞氏第三世祖卞壼為國犧牲,晉明帝追封卞壼為忠貞公,旌表其居為“忠孝之門”,敕卞氏堂名為“忠貞堂”等等。

百家姓各個姓氏名門望族的堂號考據,看看你的祖宗有什麼名望?

堂號的幾種類型

除了上面講的地名形成的堂號之外,堂號還有以下幾種類型。

1、以先世的嘉言懿行為堂號

這一堂號主要是追尋先祖的嘉宗懿行,比如弘農楊氏“四知堂”、“清白堂”,來自於楊震拒收賄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

範氏“麥舟堂”則說范仲淹遣子純仁,至姑蘇運麥,舟至丹陽,遇石曼卿無資葬親,純仁即以麥船相贈。純仁回家後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許。故後世以此為典,以“麥舟堂”為堂號。

2、以祖宗的豐功偉績命名的堂號

這一類堂號主要是描述先祖的功績,紀念先祖而設立。

比如:如東漢名將馬援,戰功卓著,名聞遐邇,後因功封“伏波將軍”,馬氏後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為堂號。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閭大夫,屈氏遂以“三閭堂”為堂號。唐代宗時郭子儀,因平安史之亂,屢立戰功,出將入相二十餘年,是維繫李唐王朝的功勳大臣,被封為“汾陽王”。其後世子孫繁衍遍佈各地,多以“汾陽堂”為堂號。

3、以傳統倫理規範為堂號

在封建宗法社會,各個家族常以傳統的倫理道德規範為堂號,以勸戒訓勉後代子孫。

比如:唐代張公芝九世同居,唐高宗路過其家,問何以能九世同居,安然相處。張公芝於紙上連書百餘“忍”字,道出其中訣竅,全在於百事忍讓。故堂號名之為“百忍堂”。

4、以祥瑞吉兆為堂號

古人對祥符瑞兆十分重視,常認為是上天預示吉祥的徵兆,往往以之為本族堂號。如宋代王祐曾手植三槐於庭院,言其子孫必有位居三公者,其子王曰果然位列宰相。其後人便以“三槐堂”為堂號。明代騰衝衛寸慶是寸姓始祖,在騰衝縣城夢見城郊西南一地紫光照在荷塘。讚歎不已:“是泱泱大邑風也。“此處可以卜居矣。寸氏於是人才輩出。其後人便以“紫照堂”為堂號。

5、以家族中科舉功名為堂號

古代一些名門望族人才輩出,科第連綿,為世人稱羨,遂以之為堂號。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為其堂號。宋人臨湘人徐偉事蹟至孝,隱居教授於龍潭山中,有子八人,後皆知名,時稱“徐氏八龍”,後人即以“八龍堂”為其堂號。

百家姓各個姓氏名門望族的堂號考據,看看你的祖宗有什麼名望?

安徽承志堂

各個姓氏的主要堂號(總堂號)

總堂號是一個姓氏發祥的本源,後世深以源遠流長,懼有所失,因此立“堂號”而為信。各個姓氏的總堂號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根據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邀請專家研究整理,查考得到的共有八十堂,二百六十七姓,各堂的代表姓氏及其居住地點如下

1、濟陽堂:丁、卞、江、柯、卻、陶、庾、蔡。後漢設濟陰國,晉改濟陽郡,在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

2、西河堂:卜、林、卓、宰、靳。漢時的郡名,今綏遠鄂爾多斯地方,即山西離石縣。

3、河南堂:於、山、方、毛、元、平、向、利、邱、俞、陸、褚、廉、種。今河南陽縣。

4、東魯堂:孔。孔子生於魯,地因人而名,故叫東魯。

5、雁門堂:文、田、童、農。戰國時為趙地,漢為郡,地當山西舊代州,寧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帶。

6、隴西堂:牛、辛、李、時、彭、董。秦郡名,地當甘肅舊蘭州、鞏昌、秦州諸府。

7、天水堂:尹、皮、艾、狄、桂、秦、莊、趙、嚴、上官。漢時郡名,在甘肅渭縣境,即今伏羌地。

8、平陽堂:仇、汪、巫、來、常、鳳、管、衛、歐、饒。三國魏郡名,在山西臨汾縣境。

9、吳興堂:水、尤、沈、明、姚、施。三國吳郡名,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地。

10、太原堂:王、羊、祁、易、武、祝、宮、溫、霍、閻、尉遲。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

11、高平堂:巴、範。漢時國名,今安徽省盱貽縣境。

12、南陽堂:白、束、呼、姬、許、隆、葉、翟、韓、樂、鄧,岑。秦時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陽及湖北襄陽一帶。

13、京兆堂:申、史、宋、別、冷、杜、車、宗、段、計、韋、晁、郜、浦、象、康、舒、雍、壽、酆、黎、皇甫。漢三輔之一,地轄長安以東至華縣一帶。

14、渤海堂:甘、封、高、歐陽。漢郡名,地領河北省河間、滄縣、安次各地,南至山東吳棣境。

15、汝南堂: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藍。漢郡名,地轄河南舊汝寧、陳州二府及安徽潁州府。

16、武陵堂:冉、華、龍、龔、顧。漢時郡名,今湖南省常德縣地。

17、上黨堂:樊、包、尚、連、鮑。秦時郡名,在山西東南部,今長子縣境。

18、陳留堂:伊、阮、虞、謝。漢時郡名,晉為國,今河南陳留縣,後移至開封。

19、上谷堂:成、侯、冠、榮。秦郡名,地轄保定、易州、宣化、順天諸府,均在河北省。

20、沛國堂:朱。漢時設郡,後漢改國,在安徽宿縣境。

21、晉陽堂:匡、唐、景。秦漢時縣名,今山西太原地。

22、新安堂:古。三國吳郡名,在浙江省淳安縣。

23、武威堂:石、安、賈。漢武帝時郡名,即甘肅省武威縣地。

24、樂安堂:任。南朝宋郡名,隋廢,在山東廣饒縣。

25、馮翊堂:吉、雷。漢時郡名,為左馮翊轄地,即陜西大荔縣地。

26、中山堂:仲、湯、藺。春秋時國名,屬北狄鮮虞國地,今河北省正定縣境。

27、西平堂:池。東漢郡,今甘肅西寧縣。

28、安定堂:伍、胡、席、梁、程。漢時郡名,在甘肅舊平涼、固原、涇州境。

29、東海堂:有、茅、徐。漢時置郡,地當山東兗州東南,江蘇邳縣以東。

30、河東堂:旅、薛、裴、儲、聶。秦時郡名,即山西西夏縣地。

31、下邳堂:闕。後漢時國名,即江蘇邳縣地。

32、延陵堂:吳。春秋時吳邑,季札受封延陵,今將蘇武進縣地。

33、廬江堂:河。漢時郡名,在安徽廬江縣境。

34、北海堂:邢、郎。漢郡名,東漢改國,地領山東益都以東至掖縣一帶。

35、平陵堂:孟。春秋時齊邑,今山東歷城縣境。

36、彭城堂:金、劉、錢。漢郡名,今江蘇銅山縣地。

37、清河堂:房、傅、張。漢時郡名,地當河北清河、故城、棗強、南宮諸縣及山東清平、恩縣、冠縣、高唐、臨清、武城一帶。

38、東平堂:花。漢國名,即山東省東平縣。

39、博陵堂:邵。晉國名,後改郡,今河北省安平縣境。

40、山陽堂:嶽。漢郡名,故城在河南修武縣,曹丕篡漢,廢獻帝為山陽公。

41、滎陽堂:昌、潘、鄭。戰國時韓地,今河南省滎陽、成皋一帶。

42、臨海堂:屈。三國吳,分會稽東部置臨海,在浙江省,舊稱台州。

43、范陽堂:鄒、簡、燕。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縣地。

44、齊郡堂:查、晏、覃、富、譚。漢時郡名,後改為國,今山東臨淄地。

45、高陽堂:紀、耿。漢時縣名,今河北省高陽縣地。

46、敦煌堂:洪。漢時郡名,今甘肅西部敦煌縣。

47、魏郡堂:柏。春秋時國名,在山西芮城縣境。

48、扶風堂:馬、班、祿、萬、魯。隋時置郡名,今陜西省扶風、鳳翔一帶。

49、千乘堂:倪。漢時郡名,在山東地城、益都一帶。

50、會稽堂:夏。秦郡名,地當江蘇東部、浙江西部,即今紹興。

51、河內堂:荀、司馬。漢郡名,地當河南省黃河與太行山之間,今武陵、沁陽一帶。

52、廣陵堂:貢、盛。漢國名,後改郡,今江蘇都縣地。

53、薛郡堂:海。秦時郡名,地轄山東西南部、江蘇東北部。

54、河間堂:凌章詹。漢國名,後魏改郡,在河北獻縣及河間一帶。

55、南昌堂:塗。漢縣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塗氏為豫章望族。

56、豫章堂:羅。漢郡名,在江西南昌縣地。

57、潁川堂:陳、鄔、賴、鍾。秦郡名,地轄河南舊許州、陳州、汝寶、汝州諸府,蓋指潁水流域。

58、護國堂:逢、邊、戴、稽。春秋時陳焦邑,今安徽省亳縣地。

59、餘杭堂:隗。隋郡名,唐復為杭州,今浙江杭縣。

60、汾陽堂:郭。漢地名,唐併入陽曲,在山西省,唐將郭子儀受封於此,因而名傳。

61、琅瑜堂:符、雲、諸葛。秦郡名,地轄舊山東兗、音、沂、萊四府,後漢為國,在臨沂縣境。

62、廣平堂:遊、賀、談。漢郡名,後改為國,今河北雞澤縣地。

63、江夏堂:費、黃。漢郡名,在湖北雲夢境。

64、遼西堂:項。秦郡名,地轄永平、承德、朝陽、錦州、新民一帶,在遼寧與河北間。

65、平原堂:東方。漢郡名,在山東舊武定、濟南二府之西,及樂陵、長清一帶,即平原縣地。

66、頓邱堂:葛、司空。春秋衛邑,在河南省浚縣。

67、弘農堂:楊。漢時郡名,在河南省靈寶縣境。

68、百濟堂:福。春秋時國名,在今朝鮮半島。

69、內黃堂:駱。漢時縣名,今河南省內黃縣地。

70、江陵堂:熊。春秋時楚郢都,漢置縣,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

71、鉅鹿堂:魏。秦郡名,晉為國,今河北鉅鹿、寧晉一帶。

72、蘭陵堂:蘭。晉時郡名,在山東嶧縣,南朝宋移昌盧,在滕縣境。

73、解梁堂:關。春秋時晉邑,地領山西解縣、臨晉、虞鄉諸地,後漢關羽,即解人也。

74、燕山堂:竇。遼時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領河北省北部及東北部。

75、武功堂:蘇。漢郡名,在陜西郿縣境,今設武功縣。

76、始平堂:翁、馮、龐。晉郡名,三國魏改始平,在咸陽附近。

77、梁國堂:墨、橋。漢時梁國,後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縣境。

78、濟南堂:伏、寧。漢初置郡名,即今山東歷城縣境。

79、平昌堂:紅、孟、管、離。三國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東安丘縣地。

80、朋來堂:饒姓。饒魯後代,今江西撫州、上饒一帶

81、濮陽堂:爰。漢縣名,後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陽縣及山東濮縣一帶。

82、噤李堂:崔姓。郡望清河崔氏,今河北省清河一帶崔

83、俊逸堂;鮑姓。

84、惠風堂:饒姓,惠風就是春風,溫暖宜人。朝時饒威為魯陽太守,推行政事像和暖的春風,深得民心。

85、臨川堂:饒姓。

86、三沙堂:江西省修水縣有三沙,即白沙、高沙、黃沙。相傳三兄弟鑑、錡、鎮,避兵於分寧,各居一沙。原為“雍睦堂”。

87、雙峰堂:湖北省赤壁市饒氏為三沙後裔,堂號為雙峰堂。 還有湖北江夏、咸寧、武昌、鄂州等三沙後裔原來也用此堂號,在2011年聯合修譜時改為平陽堂。

88、漢裡堂:劉姓。漢皇祖陵所在地的江蘇豐縣金劉寨劉氏裔孫乃漢高祖劉邦後裔,世世代代為漢皇祖陵填墳祭祀,為表明自己是劉邦後裔又是在漢皇故里,故所建家祠是“漢裡祠”,所以堂號是漢裡堂。

百家姓各個姓氏名門望族的堂號考據,看看你的祖宗有什麼名望?

中國姓氏文化名都,廣東南雄

各個姓氏的其他堂號

1、李氏:隴西堂、趙郡堂、忠武堂、九如堂、存德堂、青蓮堂、雍睦堂、衍慶堂、樹萱堂、敦倫堂、寧華堂、厚世堂、饗誠堂、西平堂、世德堂、樂文堂、義興堂、餘慶堂、函道堂、積厚堂、芳慶堂、敘倫堂、太白堂、致和堂、永思堂、孝思堂等。

2、王氏:太原、琅邪、北海、陳留、東海、高平、京兆、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金城、廣漢、長沙、堂邑、河南、三槐、槐陰。

3、張氏:清河、南陽、吳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陽、太原、京兆、鍵為、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修武、上谷、滎陽、平原、河東、始興、馮翊、魏郡、鄭州﹝郡號﹞、百忍、 金鑑、孝友、親睦、冠英、燕貽、敦睦、宗嶽、敬誼、源流。

4、劉氏:彭城、沛國、弘農、河間、中山、梁郡、頓丘、南陽、東平、高密、竟陵、長沙、河南、廣平、丹陽、廣陵、臨淮、藜照、藜閣、德馨、豢龍、蒲編、漢裡。

5、陳氏:穎川、汝南、下邳、廣陵、河南、武當、馮翊、京兆、東海、新安、廬江、渤海、德星、德聚、繩武、三恪、四勿、建業、映山、忠節、延慶、餘慶、報本、星聚、三義、樹本、燕貽、官梅、篤慶、光裕、崇義、崇本、世德、衍慶、敦睦、敘倫、地心、重華、仁恥、毓慶、世德、敦厚、奉先、聚原、傳義、三和、培德、三相、義門、道榮、惇庸、雙桂、徽五、紹德、懷忠、聚星、三益、存誠、澠武、三堯。

6、楊氏:弘農、天水、河內﹝郡號﹞、關西、四知、棲霞、光裕、賜書、崇本、清白。

7、趙氏:天水、涿郡、南陽、金城、下邳、穎川﹝郡號﹞、半部、琴鶴、孝思、谷治、萃渙、愛日。

8、黃氏:江陵、江夏、會稽、濮陽、安定、零陵、巴東、西郡、晉安、洛陽、東陽、松陽、上谷、譙郡、固始﹝郡號﹞、紫雲、種德、燕山、寬和、思敬、逸敦、敦睦、熾昌、孝友、四士、千頃、檀樾。

9、周氏:汝南、廬江、尋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武功(元朝前姓蘇)﹝郡號﹞、細柳、篤佑、愛蓮。

10、吳氏:延陵、渤海、濮陽、陳留、長沙、吳興、汝南﹝郡號﹞、讓德、種德、三讓。

11、徐氏:東海、高平、東莞、琅琊、高宛、滌陽、濮陽﹝郡號﹞、東尾、東隴、元溫、一本、二廟、三賢、三水、三益、三和、四明、五桂、五全、五雲、五福、五瑞、五鳳、六吉、六順、八龍、九橋、文苑、文敬、大坪、寧壽、玉嶼、玉井、玉安、正倫、正誼、立本、聖交、麥飯、敦睦、世德、存桂、垂裕、追遠、崇雅、禮耕、惇王、懷德、雍肅、南陵、崇本、偃王、永恩、鴻績、敘倫。

12、孫氏:汲郡、樂安、東莞、吳郡、富春、陳留、太原﹝郡號﹞、平治、映雪。

13、胡氏:安定、新蔡、弋陽、定城、義陽、中州、洛陽、恆山、河東〔郡號﹞、澹庵。

14、朱氏:沛國、吳郡、錢塘、義陽、丹陽、太康、河南(郡號)、鳳陽、紫陽。

15、高氏:京兆、渤海、漁陽、遼東、廣陵、河南﹝郡號﹞、有繼、厚餘、供侯、聚慶。

16、林氏:西河、濟南、下邳、南安、晉安﹝郡號﹞、問禮、忠孝、永澤、林本、善慶、崇本、九龍、十德、九牧、松卜、紹閩、敦本、雙闕、青龍、林平。

17、何(河)氏:廬江、東海、陳郡、扶風﹝郡號﹞、水部、虞江、天衢、三高、儒雅。

18、郭氏:太原、華陰、馮翊、汾陽、昌樂、西平、敦煌、中山﹝郡號﹞、尊賢。

19、馬氏:扶風﹝郡號﹞、銅柱、絳紗、駟德、回升、孝後、睇眩、寶善、體仁、志誠唏眩、聚未、忠孝、樹德、裕本、誠忍、刻鵠、善述、書誠、惇遠、存德、文英、監茲、公明、衍慶、樂真、敦悅、靜業、藏拙、青雲、絳帳、伏波。

20、羅氏:豫章、長沙、齊郡、襄陽、河東〔郡號﹞、尊堯。

21、梁氏:安定、天水、扶風、河南﹝郡號﹞、儀國、保善、梅鏡。

22、宋氏:京兆、西河、廣平、敦煌、河南、扶風、弘農、樂陵、江夏﹝郡號﹞、玉德。

23、鄭氏:滎陽、高密、隴西、南陽﹝郡號﹞、博經、著經、通德、安遠、玉麟。

24、謝氏:陳留、陳郡、會稽、馮翊﹝郡號﹞、威懷、安晉、東山、寶樹。

25、韓氏:穎川、南陽﹝郡號﹞、晝錦。

26、唐氏:晉昌、晉陽、北海、魯國﹝郡號﹞、移風。

27、馮氏:始平、杜陵、長樂、信都、穎川、上黨、京兆、弘農、河間、魏郡、 新平﹝郡號﹞、同輿、三同、善德。

28、於氏:河南、東海(郡號)、忠肅。

29、董氏:隴西、濟陰﹝郡號﹞、直筆、良史、豢龍。

30、蕭(肖)氏:蘭陵、廣陵、河南﹝郡號﹞、芳遠、定漢。

31、程氏:安平、廣平、京兆、東阿、新安、河南、安定﹝郡號)、明道、伊川、立雪。

32、曹氏:礁國、彭城、高平、鉅野﹝郡號﹞、譙縣、清靖、無為。

33、袁氏:汝南、陳留、陳郡、彭城、襄陽、河南、東光、華陰、太原、濮陽、宜春〔郡號〕、臥雪、守正、懷楚、維則、介禳、介江、介祉。

34、鄧氏:南陽、安定、平陽、長沙、陳郡、洛陽、高密﹝郡號﹞、平壽、謙恕、南雄。

35、許氏:高陽、汝南、河南、太原、會稽﹝郡號﹞、長興、洗耳、德仁、訓詁。

36、傅(付)氏:清河、北地﹝郡號﹞、雙鳳、興商。

37、沈氏:吳興、汝南﹝郡號﹞、夢溪。

38、曾氏:魯國、廬陵、武城、天水﹝郡號﹞、三省、魯陽。

39、彭氏:淮陽、隴西、宜春(郡號)、可祖、長壽、述古。

40、呂氏:河東、東平、京兆、馮翊、淮南﹝郡號﹞、渭濱、東萊、著存。

41、蘇氏:武功、扶風、武邑、藍田、洛陽、河南、河內﹝郡號﹞。

42、盧(蘆)氏:范陽、河南、河間﹝郡號﹞、專經。

43、蔣氏:樂安、東萊﹝郡號﹞、鐘山、九侯、居易、亦政、慎樞。

44、蔡氏:濟陽﹝郡號)、九峰、龍亭。

45、賈氏:臨汾、武威、武陵、河南、長樂(郡號)、至言、積善。

46、丁氏:濟陽〔郡號〕、鍾德、夢松、雙桂、留餘、承德、五果、御書。

47、魏氏:鉅鹿、任城〔郡號〕、九合、敬愛、治禮、十思。

48、薛氏:河東、新蔡、沛國、高平﹝郡號﹞、忠諫。

49、葉氏:南陽、下邳﹝郡號﹞、崇信、敦睦、點易、續古、繼美、百妨、天敘、永思。

50、閻(閆)氏:天水、河南、太原(郡號)、丹青、右相、日月。

51、餘氏:新安、下邳、吳興、高陽(郡號﹞、清嚴、忠惠、風采、武溪、八賢、敬義。

52、潘氏:滎陽、廣宗、河南、豫章﹝郡號﹞、黃門。

53、杜氏:京兆、漢陽、南陽、襄陽、濮陽﹝郡號﹞、詩聖、少陵、寶田、寶蓮。

54、戴(代)氏:礁國、廣陵、濟會、清河〔郡號〕、注禮。

55、夏氏:會稽、譙郡、高陽、魯郡〔郡號﹞、平水、正德、務本、源遠、尚忠、思孝、明德、聚奎、遺愛、鶴來、秘書、餘慶、孝恩、德遠、孝思、永存、三餘、六凰、登茅、集慶、彝敘、龍耳、崇本、敦本、淳敘、敦睦、敬承、光裕、衍慶、報本、匯泉、植本、篤厚、墨莊、清廉 。

56、鍾(鍾)氏:會稽、穎川、竟陵(郡號)、鍾祥、石門、四德。

57、汪氏:平陽、新安﹝郡號﹞、六桂、越國、忠勤。

58、田氏:北平、雁門、京兆、河南、平涼、天水、太原﹝郡號﹞、紫荊、貧驕、風翔、風鳴、荊茂、荊樹、德蔚、鷹門、五豐、耕餘、守正、三盛、耕裕、聚書、燭照、武侯。

59、任氏:樂安、東安、南陽、廬江、陳留(郡號)、水薤、玉知、敘倫、吏部、節武。

60、姜氏:天水、廣漢〔郡號﹞、龍泰、稼檣、渭水、孝友、敬義、寅清、表海、孝思、敬睦、敬勝、敬德、三孝、森蔭、森陽、雲磬、瀚靜、渭璜、寶璜、崇本、經草、松柏、餘慶、敦本、敦睦、孰樂、敦倫、致遠、享典、貽安、聚儀、東海、仁德、忠儀、貴三、善慶、獲勝、養拙、璜瑛、峝支、壽世、飛熊、敘倫、樂顏、追遠、魯文盛。

61、範氏:南陽、高平、錢塘、敦煌、汝南、河內、山陽、外黃(郡號)、後樂、芝本、雞黍、永思、崇本、敦本、積善、忠恕、經義、逵道。

62、方氏:河南﹝郡號﹞、六桂、立本、倫敘、榴耕、聚樂、敦義、永思、大訓、友慶、永錫、白雲、發祥、世恩、壯猷、觀禮、陽牧、光遠、光啟、正學。

63、石氏:武威、渤海、平原、上黨、河南﹝郡號﹞、三典。

64、姚氏:吳興、南安(郡號﹞、仁聖。

65、譚氏:濟陽、齊郡、弘農、平陵(郡號)、善斷、濟南。

66、廖氏:汝南、鉅鹿、武威﹝郡號﹞、清武、崇遠、垂裕、承佑、果烈、紫桂、萬石、中鄉、世彩、馨德、知本、本思、五桂、武城、慕維。

67、鄒氏:范陽、太原、廣陵、南陽、渤海、丹陽﹝郡號﹞、碣石、諷諫、回春、古經、敦睦、顯忠、中和、敦本、元愷。

68、熊氏:江陵、南昌(郡號)、鍾陵、射石、謙益、孝友、典裕、思孝、雨錢。

69、金氏:彭城、京兆〔郡號﹞、麗澤、鴻文、懷德、追遠、世耕。

70、陸氏:河南、平原、穎川、河內、吳郡〔郡號﹞、忠烈、黜霸、翰英。

71、郝氏:太原、京兆、安陸(郡號)、曬書。

72、孔氏:魯郡、京兆、河南、會稽、常山、南陽(郡號)、闋裡、至聖。

73、白氏:南陽、太原﹝郡號﹞、香山、治生。

74、崔氏:清河、博陵、汞陽、遼東、陽丘(郡號)、譚國、章丘、扶余、襄平、凌東、清陽、甘陵、冀南、南宮、邯鄣、世德、噤李、德星、敦敘、默陰、鐵嶺、樂善、三戟、德聚、玉心、敦本、敦耕、敦五、慎德、承緒、永思、崇志、默蔭、了善、石永、仁本、八行。

75、康氏:京兆、東平、會稽、華山、江夏﹝郡號﹞、京北。

76、毛氏:西河、滎陽、河陽、北地(郡號)、舌師。

77、丘(邱)氏:河南、吳興、扶風﹝郡號﹞、敦睦、硯耕、思敬、忠實。

78、秦氏:天水、太原、齊郡、河內(郡號)、三賢、樂善、養真、忠孝、淮海、五禮、敦餘。

79、江氏:濟陽、淮陽﹝郡號﹞、六桂、忠廉。

80、史氏:高密、京兆、桂陽、建康、宣城、陳留、河南、溧陽(郡號)、忠烈、懷溧。

81、顧氏:會稽、武陵(郡號)、三絕、懷遠、裕昆、永思、格思、凝薇、忠考、惇敘。

82、侯氏:上谷、丹徒、三水、絳郡、河南﹝郡號﹞、卻幣、救趙。

83、邵氏:博陵、汝南、安陽﹝郡號﹞、安樂。

84、孟氏:洛陽、平陸、東海、鉅鹿、武康、安平、江夏(郡號)、三遷。

85、龍氏:武陵、天水、武陽、太原、武昌、南陽(郡號)、八德、敦厚、經德、世師、納言。

86、萬氏:扶風、河南、槐裡(郡號)、隰西、成孝、滋樹、永思、孝思、敦睦、世德、藹吉、孝裡、萬成、敦厚、思誠、辨志。

87、段氏:京兆、武威、扶風、天水(郡號)、君軾、錦綢、餘慶、多壽、集鳳。

88、雷氏:豫章、馮翊(郡號)、謙讓。

89、錢氏:彭城、下邳、吳興﹝郡號﹞、吳越、錦城、惇彝、燕詒、錦樹、萬選、丹桂。

90、湯氏:中山、范陽﹝郡號﹞、掬星、吞星、玉茗。

91、尹氏:天水、河間(郡號)、和靖、一經、文和。

92、黎氏:京兆、九真、宋城﹝郡號﹞、載酒、新安、敦本、禮序。

93、易氏:太原、濟陽(郡號)、忠裔、忠思、重桂、純孝、植慄、慶源、瑞芝、玉芝。

94、常氏:太原、平原、河內、武威、河南(郡號)、知人。

95、武氏:太原、沛國、馮翊(郡號)、鬻薪。

96、喬(橋)氏:梁國、頓丘、馮翊(郡號)、文惠、純潔、在中、三肆、善益、金陵。

97、賀氏:會稽、河南、廣平、陳留、濟南(郡號)、四明、百歲、賜曲、詩文。

98、賴氏:穎川、松陽、西川、南康、河南、河內﹝郡號﹞、秘書、四川。

99、龔氏:武陵〔郡號﹞、六桂、中隱、楚仙、耕讀、渤海。

100、文氏:雁門(郡號)、信國、正氣、久大、崇本、六義、三山、三芝、玉蘭。

101、衛氏:河東、陳留、遼東(郡號)、永世、敦本、樂善、傳懷、友順、一部、追遠、慶源、羽音、興善、崇德、光大、功德、敦倫、麻孝、後樂。

102、陶氏:濟陽、丹陽、潯陽(郡號)、愛菊、五柳、寸陰。

103、喻氏:蒼梧、南昌、江夏、嚴州、錢塘、桐廬、豫章(郡號)。

104、柏氏:平陽、魏郡、濟陽、咸陽(郡號)、忠恕、碧山。

104、水氏:吳興、臨安(郡號)。

105、竇氏:扶風、河南、清河(郡號)、世和、承恩。

106、雲氏:琅琊、河南(郡號)。

107、奚氏:譙國、北海(郡號)。

108、郎氏:中山、魏郡(郡號)。

109、魯氏:扶風(郡號)、三異。

110、昌氏:汝南、東海(郡號)、雙芝、茂蔭、高勳、敦倫、嚴昌、禹拜、瑞應、餘慶。

111、苗氏:上黨、濟陰、東陽(郡號)、惠化。

112、鳳氏:平陽、邰陽(郡號)、勵眾。

113、花氏:東平、開封(郡號)、汴梁、大梁、汴京、含英、銀銅、紫雲、珠樹、昆陵。

114、俞氏:河間、河東(郡號)、流水。

115、酆氏:京兆(郡號)。

116、鮑氏:上黨、泰山、東海、河南(郡號)、清懿。

117、費氏:江夏、琅琊(郡號)、衍慶、念本、源述、職思、尚志、承志、地遠、敦睦。

118、廉氏:河東(郡號)。

119、岑氏:南陽(郡號)、合山、三山、繩武、章慶。

120、洪氏:敦煌、豫章、宣城﹝郡號﹞、平山、雙忠、三瑞、義居、招隱、積德、聽彝、務本、懷本、敦本、本立、楚寶、和順、敬愛、洪福、著存、永錫、六桂。

121、畢氏:河內、東平、太原(郡號)、經訓、廉介。

122、安氏:涼州、姑臧、武陵、河內(郡號)、濟世。

123、時氏:隴西、陳留、鉅鹿(郡號)、仁恕、壽春、留犢。

124、皮氏:天水、下邳(郡號)、鹿門、吉安。

125、卞氏:濟陰、濟陽(郡號)。

126、齊氏:汝南、高陽、中山(郡號)、簡禮。

127、伍氏:梁國(郡號)。

128、元氏:河南(郡號)。

129、卜氏:西河(郡號)。

130、平氏:河內(郡號)。

131、和氏:代國、汝南、西陵(郡號)。

132、穆氏:河南、河內、汝南(郡號)、明經。

133、湛氏:豫章、新淦(郡號)。

134、祁氏:太原、扶風(郡號)、澹生。

135、禹氏:隴西、琅琊(郡號)、惜陰、十起。

136、狄氏:天水、太原(郡號)、梁公。

137、米氏:京兆、隴西、高平(郡號)、鹿門、寶晉、海嶽。

138、貝氏:清河(郡號)、留任、修史、豐谷、東武、光裕。

139、明氏:吳興、平原(郡號)、廉慎、集慶、助月。

140、臧氏:東海、穎川、東莞、天水(郡號)。

141、計氏:京兆、齊郡(郡號)、晉鑑。

142、伏氏:太原、高陽、平昌(郡號)、鳴琴、藏授。

143、成氏:弘農、上谷(郡號)、永敬。

144、談氏:梁郡(郡號)。

145、茅氏:東海、陳留、晉陵(郡號)。

146、盛氏:汝南、梁國(郡號)。

147、屈氏:臨海、河南(郡號)、三閭、汨羅。

148、項氏:遼西(郡號)、師聖。

149、祝氏:河南、太原(郡號)、懷星。

150、梅氏:汝南、宣城、文山、北海(郡號)、苑陵、漢中、內江、麻城、績學、慰仙。

151、閔氏:太原、隴西、東魯(郡號)、江舟、流芳、純孝、育嬰、孝悌。

152、席氏:安定(郡號)、嘉會。

153、季氏:魯國、壽春(郡號)、三思。

154、麻氏:上谷(郡號)、金紫。

155、強氏:天水、丹陽(郡號)、浚渠。

156、路氏:陽平、陳留、襄城、安定、東陽、河南、京兆、穎川、內黃(郡號)、道平、五金。

157、婁氏:譙郡、東陽(郡號)。

158、危氏:汝南、臨川(郡號)、太史、晉昌、三苗、鑑賞、敦本、仁義。

159、刁氏:弘農、渤海、河西(郡號)、藏春。

160、莊氏:天水、會稽、東海﹝郡號﹞、錦繡。

161、童氏:雁門、渤海、建昌﹝郡號﹞。

162、阮氏:陳留、太原〔郡號﹞、常興、竹林、三斯、敦倫、文煥、敦善、餘慶、世懋、敬思、名賢、勺湖草。 163、柯氏:濟陽、錢塘、齊郡﹝郡號﹞、瑞鵲。

164、倪氏:千乘﹝郡號﹞、經鋤、鋤經、帶經、怡德、世德、本源、天寵、忠孝、承德、合一、貞一、建本、報本、崇本、愛日、寧遠、永思、集義、繼善、樂善、雍睦、遺安、培德、種德、敬業。

165、宰氏:西河(郡號)、臨淄。

166、簡氏:范陽、涿郡(郡號)、追來、溯源、孝思。

167、遊氏:馮翊、廣平﹝郡號﹞、立雪、盛蘭、東興、追思、聚輝、聚順、美秀。

168、塗氏:豫章、南昌﹝郡號﹞、五桂。

169、龐氏:始平、和郡、南安、南陽(郡號)。

170、耿氏:高陽、河東、扶風(郡號)、美陽、懷遠。

171、甄氏:中山(郡號)、還金。

172、簷氏:河間、渤海﹝郡號﹞、繼述。

173、都氏:黎陽(郡號)、鴻臚。

174、顏氏:魯國、琅琊﹝郡號﹞、復聖。

175、裘氏:渤海(郡號)、敦睦。

176、連氏:上黨、武功(元朝前原姓蘇)﹝郡號﹞、清凍、瞻依、武功、三賢。

177、韋氏:京兆(郡號)、扶陽。

178、尤氏:吳興〔郡號〕、樹德、志清、歸閒、鶴棲、遂初、卿田。

179、管氏:平原、晉陽(郡號)、匡世。

180、杭氏:餘杭、丹陽(郡號)、東鄉、一韋。

181、鄺(曠)氏:廬江(郡號)、宣城、三忠。

182、句(勾)氏:平陽、渤海(郡號)。

183、辜氏:豫章、晉安、惠安、彰化(郡號)、白礁。

184、葛氏:梁國、頓邱(郡號)。

185、單氏:河南、南安(郡號)。

186、鄔氏:太原(郡號)、穎川。

187、牟氏:鉅鹿、平陽、滎陽(郡號)、三弄、清風。

188、黨氏:馮翊(郡號)、忠武。

189、古氏:新安、新平、河內﹝郡號﹞、國寶。

190、甘氏:渤海、丹陽(郡號)、舊學、五城。

191、左氏:濟陽(郡號)、傳經。

192、柳氏:河東﹝郡號﹞、仰峰、遺經。

193、貢氏:廣平(郡號)、秀野、南湖、明潔。

194、章氏:河間、豫章(郡號)。

195、樂氏:南陽、河內(郡號)。

196、巫氏:平陽﹝郡號﹞、忠孝。

197、施氏:吳興﹝郡號﹞、臨濮、錢江、潯海。

198、宗氏:京兆、河東(郡號)、忠簡、安西。

199、戚氏:東海(郡號)、享倫、三禮、景文、積善、止止、雙溪、七候、體仁。

200、樊氏:上黨、南陽(郡號)、崇德、文魁、鑑真、三陽、忠烈、檻真、聽命。

201、舒氏:京兆、鉅鹿(郡號)、閬風。

202、向氏:河南(郡號)、中和、淑均。

203、翁氏:鹽官、臨川、錢塘(郡號)、資善、賜魚、六桂、得生。

204、解氏:平陽(郡號)、梁都。

205、晁氏:京兆、南陽、穎川(郡號)、智囊、學書。

206、滕氏:北海、南陽、東陽(郡號)。

207、覃氏:會稽、南海、弘農、齊郡(郡號)、務滋、普舍。

208、嚴氏:天水、馮翊、華陰﹝郡號﹞、富春、調山、古秋、鈐山、宜雅、四錄、尺五、海雲。

209、敖氏:譙國、魯國(郡號)、寀庵。

210、饒氏:平陽、臨川(郡號)、惠風、朋來。

211、單氏:河南、南安(郡號)、仁孝、孝友、忠孝、燕詒。

212、苟氏:河內、河南、西河(郡號)。

213、殷氏:陳國、汝南、琅琊、東海、雁門、弘農、馮翊(郡號)。

214、陰氏:始平(郡號)。

215、鐵氏:淮南(郡號)。

216、佘氏:新蔡、新鄭(郡號)、慰忠、佑啟。

217、權氏:天水(郡號)、貞孝。

218、晏氏:齊郡(郡號)、廉儉、久敬。

219、溫氏:太原、汲郡、清河﹝郡號﹞、忠武。

220、豐氏:松陽(郡號)、尚義。

221、卓氏:西河、南陽〔郡號﹞、褒德、忠孝、傳經、近青、清壹、挽車。

222、關氏:隴西、東海(郡號)、忠義。

223、岳氏:山陽、馮翊、鄴郡(郡號)、臨漳、鄴邑、彰德、蘭雪、賜葛、純孝、精忠、報本、全倫。

224、牛氏:隴西(郡號)、太史、大雅、惟明。

225、壽氏:京兆(郡號)、潔素。

226、通氏:西河(郡號)、直忠。

227、濮氏:魯郡(郡號)、尚忠。

228、英氏:晉陽(郡號)。

229、空氏:宮邱、營邱、頓邱(郡號)、平昌、易水。

230、裴氏:河東(郡號)、綠野、督國。

231、習氏:東陽、襄陽(郡號)、忠烈。

232、陽氏:沂水、隴西、陽都(郡號)、啟胤。

233、羊氏:河上、泰山、京兆(郡號)、峴山、松遐、遺直、鍾愛、追遠。

234、胥氏:太原、吳興、琅琊(郡號)、名節、眘琊、敦睦、清節。

235、蒙氏:安定(郡號)、獻典。

236、福氏:百濟、遼東、平陵(郡號)、武興、文水。

237、蘭氏:汝南、中山、東莞(郡號)。

238、冷氏:京兆、新蔡、臨安(郡號)、化民。

239、屠氏:陳留、廣平(郡號)。

240、褚氏:河南(郡號)。

241、楚氏:江陵、新平(郡號)、秉德、剛介、紫芝、聽雪。

242、申氏:魏郡、琅琊、丹陽(郡號)、魯詩、忠孝。

243、莫氏:鉅鹿、江陵、河間(郡號)、敦本、德蔭、威遠、思濟、安定。

244、駱氏:內黃、會稽、河南、譙陽、遼東(郡號)、相土、殷城、山陰、紹興、三川、河內、洛陽、白馬、東都、成周、扶余、襄平、遼陽、凌東。

245、封氏:渤海(郡號)、平盧。

246、邊氏:陳留、金城、隴西(郡號)、腹笥。

247、查氏:齊郡、海陵、濟陽(郡號)、清容。

248、巴氏:高平、渤海(郡號)、雙卿。

249、桑氏:河南、黎陽(郡號)、淮翼、樞密、鐵硯、四知、啟後、一本。

250、商氏:汝南、京兆、濮陽(郡號)、追遠、衎烈、三元、兩賢、敬愛、好易、續志。

251、容氏:敦煌(郡號)、律歷。

252、庹氏:洛陽、南陽(郡號)。

253、全氏:京兆、錢塘(郡號)、綏南、錢侯。

254、池氏:西平、陳留、西河(郡號)、同安。

255、遲氏:太原(郡號)、鏑餘、忠武。

256、荀氏:河南(郡號)、作冠、蘭令。

257、榮氏:樂安、上谷(郡號)、任城、三樂、霸州、六合。

258、藍(籃)氏:汝南、中山、東莞﹝郡號﹞、藍田、藍玉、戒君。

259、祖氏:涿郡、京兆、范陽(郡號)。

260、包氏:丹陽、上黨(郡號)、孝肅。

261、紀氏:平陽、高陽、天水、襄平﹝郡號﹞。

262、班氏:扶風、黎陽(郡號)、定遠、漢書。

263、吉氏:馮翊、洛陽(郡號)。

264、闕氏:下邳(郡號)、銓仙、三韓、邳州、荊州、敘倫、節高、思榮、追聖。

265、車氏:魯國、南平、河南、京兆、淮南(郡號)、螢照、玉峰、、還讀、高露。

266、寧氏:齊郡(郡號)、達孝、篤親、成德。

267、印氏:馮翊(郡號)、禦侮。

268、母氏:平昌、河東(郡號)。

269、竺氏:東海、東莞(郡號)、樅陽、化鄉、聽彝。

270、符氏:琅琊(郡號)、積善。

271、居氏:渤海、信都(郡號)、湘侯、瞻盦。

272、沙氏:汝南、東莞(郡號)、濟民。

273、鞏氏:山陽(郡號)、厚齋。

274、辛氏:隴西、雁門(郡號)、雙貞、環州、棗強、孝友、永思。

275、聞氏:吳興(郡號)、超卓、正氣、精彩。

276、柴氏:平陽、汝南、鉅鹿、長安、河南、信安(郡號)、壽聖、供侯、棘蒲、任城、霍國。

277、艾氏:隴西、河南、天水(郡號)、愛民、東山。

278、瞿氏:高平、京兆、松陽(郡號)。

279、惲氏:武進、鄱陽(郡號)、光裕、承蔭。

280、那氏:丹陽、京兆、天水(郡號)、循法。

281、霍氏:太原、河東、蜀郡(郡號)。

282、闞氏:天水、會稽(郡號)、齊魯、孝謹。

283、蓋氏:漁陽、安陽、洛陽、汝南(郡號)、崇賢、多士。

284、種氏:洛陽(郡號)、滕陽、雙洪。

285、谷氏:上谷(郡號)、恩威、經庫、築益。

286、帥氏:南陽、河南、范陽、平原、靈石(郡號)、授琴。

287、師氏:太原、琅琊、平原(郡號)、授琴。

288、應氏:汝南、穎川、淮陽(郡號)、擇善、燕翼、報本、徵德。

289、藺氏:中山、華陰(郡號)、完璧。

290、華氏:武陵、平原、沛國、西安(郡號)。

291、海氏:齊郡、薛郡、南海、珠崖(郡號)、臨淄、魯縣、瓊州。。

292、歐(區)氏:平陽、廬陵、渤海、鄱陽﹝郡號﹞、八劍、六一、畫荻、廷鑑、光六、篤親、文忠、餘山、敦本、本仁、光遠、餘慶、倫敘、忠厚、學士、立三。

293、焦氏:中山、廣平、馮翊(郡號)、三詔、飲仙。

294、勞氏:武陽、松陽、渤海(郡海)。

295、冉氏:東魯、武陵、魏郡(郡號)、南面、迎聖、忠孝。

296、蒲氏:河東(郡號)、揖讓、帝師。

297、薄氏:雁門、譙郡(郡號)、格物。

298、厲氏:范陽、南陽(郡號)、半樹、佛子。

299、利氏:河南(郡號)。

300、別氏:京兆、天水、巴郡(郡號)、巴州、閬中、巴中。

301、農氏:雁門(郡號)、稼穡。

302、翟氏:汝南、南陽(郡號)、傳詩、寵畏、忠孝、博古、語古、慶遠、世佐、篤誠。

303、越氏:晉陽(郡號)、伸知。

304、酈氏:新蔡(郡號)、廣野、長揖、枕湖、永思、明經、注經、積善。

305、匡氏:太原、晉陽、任城(郡號)、鑿壁、樂安、敦睦、解頤、佑啟、境本、太和、經畲、匡家、敦厚、結廬。

306、國氏:下邳(郡號)、恭儉。

307、經氏:滎陽、平陽(郡號)、賜宴。

308、索氏:敦煌、武成、武威、馮翊(郡號)、求索、五龍。

309、庾氏:穎川、濟陽、新野(郡號)。

310、仇氏:南陽、平陽(郡號)、方正、德化。

311、井氏:南陽、扶風(郡號)、五經。

312、蒯氏:襄陽(郡號)、輔國。

313、季氏:魯國、壽春(郡號)、三思。

314、寇氏;馮翊、河南、上谷、上黨、東海(郡號)。

315、景氏:晉陽(郡號)、念祖。

316、蒼(倉)氏:武陵、咸陽(郡號)、創文。

317、浦氏:京兆(郡號)、廣平。

318、平氏:河內(郡號)。

319、繆氏:蘭陵(郡號)、盡忠。

320、聶氏:河東、新安、清河(郡號)、憫農、垂裕、光裕、崇德、三禮、崇本、理學。

321、扈氏:京兆(郡號)。

322、靳氏:西河、遼東(郡號)、安陽、平定、離石、扶余、襄平、凌東、中書、敦睦。

323、詹氏:渤海、河間、南陽(郡號)、奎光、潔身、繼述、敦睦、敦復、永思、墩崇。

324、懷氏:河南(郡號)、湖南。

325、燕氏:上谷、范陽、吳興(郡號)、召賢。

326、邢氏:河間(郡號)、北彥。

327、宣氏:東郡、濮陽、始平、宣城(郡號)。

328、牧氏:弘農(郡號)、善治。

329、嵇氏:河南、譙國(郡號)、廣陵、竹林、宋遺。

330、秋氏:天水(郡號)、鑑湖。

331、宿氏:東平、河南、上黨(郡號)、太原。

332、姬氏:南陽(郡號)、壽丘、赤舄。

333、邰氏:平盧(郡號)、翼親、思源。

334、宮氏:河東、太原(郡號)、忠諫、敦本。

335、惠氏:琅琊、扶風(郡號)、景言、餘慶、百歲。

336、融氏:南康、高陽、融州(郡號)、融江、古皇。

337、薊氏:內黃(郡號)。

338、幹氏:滎陽、穎川、扶風(郡號)、良史。

339、松氏:東莞、泰山(郡號)。

340、伊氏:陳留、河南、山陽(郡號)、任聖。

341、相氏:西河、巴郡(郡號)、諷德。

342、鬱氏:黎陽、魯郡、太原、高平、膠東、富陽(郡號)。

343、滑氏:下邳、京兆、安陸(郡號)、躋鵲。

344、曲(麴)氏:平陽、雁門、陝郡、晉昌、安康(郡號)、曲沃、金州、陝城。

345、虞氏:濟陽、會稽、陳留(郡號)、五絕。

346、糜氏:東海、汝南、南陽、汝陽(郡號)。

347、來氏:江都、平陽、洛陽、樂安(郡號)。

348、並氏:南陽(郡號)。

349、厙氏:松陽、南陽(郡號)、輔儀、金城。

350、年氏:懷遠(郡號)、恭定、兵嚴。

351、鮮氏:南安、太原、漁陽(郡號)、敦厚。

352、雙氏:天水(郡號)、和易。

353、荊氏:廣陵、江都(郡號)、邠慶、受祉、臨保、篤慶、保慶、留餘、垂裕、留青、裕後、永恩、啟佑、寶善、廣宗、培源、昌後、谷貽、留青。

354、殳氏:武功(郡號)、邰國、郿城。

355、紅氏:昌平、河內、河南(郡號)。

356、粟氏:江陵、長安(郡號)。

357、冼氏:南海、高興(郡號)。

358、汲氏:濮陽、清河、西河(郡號)、東海。

359、邴氏:魯國、平陽(郡號)、操尚。

360、富氏:齊郡、陳留(郡號)。

361、烏氏:穎川、汝南、鄱陽(郡號)、懿穆。

362、朋氏:廬郡、太湖(郡號)、廬江。

363、隗氏:餘杭(郡號)、江石。

364、山氏:河南、河內(郡號)、渾璞。

365、房氏:清河、濟南、河南(郡號)、十堰、中書、繼錦、敦倫、親睦、國器、孝友、懷德、滑石、文英、松茂、孝思、思本、世善、明禮、務本、樹德、聚賢、恆瑞、清和、禎槐、文定。

366、於氏:黎陽、京兆、廣陵(郡號)、救民。

367、法氏:扶風(郡號)。

368、況氏:九江(郡號)。

369、逢氏:譙國、北海(郡號)、計復。

370、隆氏:南陽(郡號)、翕然。

371、冒氏:滎陽、海陵、碭縣(郡號)、古邲、海陽、碭山。

372、劇氏:河南(郡號)、三川、雒陽。

373、木氏:吳興(郡號)。

374、沐氏:河間(郡號)。

375、北(邶)氏:玄菟、遼東(郡號)。

376、譙氏:北海、巴郡、巴西、譙國(郡號)、閬中、西充。

377、尚氏:京兆、汲郡、清河、上黨(郡號)、廉介。

378、禚氏:齊郡(郡號)、臨淄。

379、賓氏:大梁(郡號)。

380、裘氏:渤海(郡號)、敦睦、敦敘。

381、万俟氏:蘭陵、開封(郡號)、建昌。

382、宗政氏:京兆、彭城(郡號)、安西。

383、羊舌氏:弘農、京兆、河東(郡號)、種璧。

384、公良氏:陳留、東郡(郡號)。

385、夾谷氏:撫城(郡號)、撫州。

386、穀梁氏:下邳、西河(郡號)。

387、宰父氏:魯郡(郡號)、魯國。

388、段幹氏:扶風、魯郡(郡號)、魯國。

389、司空氏:頓丘(郡號)、耐辱。

390、仲孫氏:高陽(郡號)、乾禮。

391、太叔氏:東平(郡號)、明鑑。

392、單于氏:千乘、朔方(郡號)、馭民。

393、歐陽氏:渤海(郡號)、畫荻、六一。

394、申屠氏:京兆、西河(郡號)、固安、瓶隱。

395、司寇氏:頓丘、平昌、馮翊、河南(郡號)、澶州。

396、夏侯氏:譙國、魯郡(郡號)、毫州、魯國、任城、汶陽、汝陰。

397、公冶氏:魯國(郡號)、博通。

398、聞人氏:河南(郡號)、中山。

399、諸葛氏:琅琊(郡號)、三顧、臥龍、德生、滋樹、尚禮、觀音。

400、公羊氏:頓丘(郡號)、春秋。

401、司徒氏:趙郡(郡號)、藏名。

402、巫馬氏:單父、魯郡(郡號)。

403、赫連氏:盛樂、渤海(郡號)、樂川、仁恕。

404、濮陽氏:博陵、平陵、廣平(郡號)、相吳。

405、澹臺氏:太原、濮陽(郡號)、毀璧、斬蛟。

406、閭丘氏:頓丘、邾郡、邾國(郡號)。

407、宇文氏:趙郡、太原(郡號)、邯鄲。

408、東方氏:平原(郡號)、四何。

409、尉遲氏:太原(郡號)、鏑餘、忠武。

410、公西氏:頓丘(郡號)。

411、子車氏:天水(郡號)。

412、皇甫氏:京兆、安定(郡號)、威遠。

413、公孫氏:扶風、高陽(郡號)、白馬、忠義。

414、長孫氏:淄川、濟陽、河南(郡號)、青州、霹靂。

415、淳于氏:齊郡、河內(郡號)、德感。

416、令狐氏:太原、弘農(郡號)、泣墓、博施。

417、鍾離氏:穎川、會稽(郡號)、飛鴻。

418、西門氏:梁郡、魏郡(郡號)、梁國、臨漳。

419、軒轅氏:上黨、淮南、汝南、睢州、興平、鄢陵、鹿邑、術康、柘城、民權、寧陵、冠氏、嘉祥、靜海、漁陽、東平、開封、郃陽、扶溝(郡號)、東臨、太霞、榆西。

420、南宮氏:河南、魯國、南宮(郡號)、東魯、任城。

421、呼延氏:安定、新蔡、太原(郡號)。 422、樂正氏:天水(郡號)。

423、司馬氏:河內(郡號)、太史。 424、梁丘氏:馮翊(郡號)。

425、東郭氏:濟南(郡號)。 426、博絡氏:通遼(郡號)

427、慕容氏:敦煌、雁門、遼東(郡號)。 428、東門氏:濟陽(郡號)

429、端木氏:魯郡、廣平(郡號)。 430、獨孤氏:河南、高陽(郡號)。

431、拓跋氏:穎川、雁門(郡號)。 432、左丘氏:齊郡(郡號)。

433、上官氏:天水(郡號)、孝友。 434、百里氏:新蔡、京兆(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