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圖解,何為“七佛” ?

所謂的七佛,其實就是佛教經典中所指的過去莊嚴劫中三佛,以及賢劫中四佛。(劫,梵語 kalpa,具雲劫波,華言分別時節。莊嚴劫者,謂此劫中,多所莊嚴。賢劫者,謂此劫中,皆為賢人。只是名稱而已,不必執著。就我所知的劫分為三大種分別為過去之大劫稱莊嚴劫,現在之大劫稱賢劫,未來之大劫稱星宿劫。)


圖解,何為“七佛” ?


雲岡石窟 11窟 過去七佛像

又稱過去七佛。指釋迦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現之佛,共有七位。即:毗婆尸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與釋迦牟尼佛。據景德傳燈錄卷一載,此過去七佛各舉之得法偈,稱七佛說偈。


圖解,何為“七佛” ?


北石窟寺 過去七佛像 北魏 時期

小乘經典只說四佛或七佛,並認為有未來成道的彌勒菩薩,而《增一阿含經》更述及師子、承柔順、光焰、無垢、寶光等諸佛。釋迦牟尼佛之化相,乃比照過去諸佛,而八相成道之始末,也與諸佛類似。如‘諸惡莫作’等偈頌,乃眾所周知之七佛通誡偈;依《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以及《四分》、《十誦》、《僧祇》、《五分律》等諸戒本所說,過去諸佛皆說此偈,並以此為略本之別解脫戒經。而‘諸惡莫作’之偈,或以為是迦葉佛所說,或以為是釋迦佛所說。


圖解,何為“七佛” ?



根據《大方等陀羅尼經》的記載世尊因文殊師利法王子的請求,而說過去七佛擁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一個人若造了四重五逆罪。不僅後世受極大苦報,現世也不得平安,但是祈求七佛加持便可以消滅罪障。而最祈請七佛的咒言便是過去七佛曾經誦讀過的“七佛滅罪真言:離巴離巴帝,估哈估哈帝,達拉尼帝,尼嘎拉帝,微嘛離帝,瑪哈噶地,(加母)(拉母)(扎母)帝,司哇哈。”

過去七佛的形象在喜馬拉雅藝術中同樣有所呈現,最著名的便是故宮博物院藏的乾隆四十二年所繪製的黑金七佛唐卡,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


圖解,何為“七佛” ?


【七佛——毗婆尸佛唐卡】

七佛——毗婆尸佛唐卡,18世紀,北京,紙本,墨拓描金,通高157cm,寬95cm,畫心縱106cm,橫66cm。清宮舊藏。

此幅唐卡主尊為毗婆尸佛,右手結觸地印,左手託缽,結跏趺坐於蓮座上。二神足弟子近侍左右,下方為佛之父母、執事等,每尊像下皆以藏文標示名姓,以利辨識。

毗婆尸佛是過去七佛之第一佛,毗婆屍意為觀勝、淨觀、勝見等,畫幅上方為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金書毗婆尸佛偈,其中漢文為:“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七佛偈哲理深邃,皆以佛教緣起性空之理念為基點。畫面邊括雙框,外框上下繪雙龍戲珠,兩側為升龍逐寶圖案,欄內四隅以漢滿蒙藏四體文字署“乾隆丁酉欽定”款,內框上下繪七珍,左右畫八寶。

唐卡背後有白綾籤,其上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籤記鍥石立碑事,其中漢文為:“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一日,欽命照班禪額爾德尼所貢番像佛七軸考定次序及七佛父母眷屬,並以佛偈譯成四體各書其上者,泐石摹搨,用廣流傳,永成勝果。”此幅墨拓為地,陰線處以金汁填描,為北海七佛塔碑刻石畫像傳拓本之一。


圖解,何為“七佛” ?

當代


【七佛——屍棄佛唐卡】

七佛——屍棄佛唐卡,18世紀,北京,紙本,墨拓,描金,通高157cm,寬95cm,畫心縱106cm,橫66cm。清宮舊藏。

畫中主尊屍棄佛右手施與願印,左手持缽,結跏趺坐。屍棄佛是過去七佛之第二佛,意為頂髻、火首、最上,於芬陀利(即白蓮花)下成正覺。佛左右二脅侍為阿毗浮與三婆婆,各以智慧、神通聞名。下方捧經比丘即執事弟子忍行,托缽僧人為佛子無量。左右角分別為佛父母明相和光曜,剎帝利種姓。

唐卡上端有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金書屍棄佛偈,其中漢文曰:“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畫面邊括雙框,外框上下繪雙龍戲珠,兩側為升龍逐寶圖案,欄內四隅以漢滿蒙藏四體文字屬“乾隆丁酉欽定”款,內框上下繪七珍,左右畫八寶。

唐卡背後有白綾籤,其上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題記,記鍥石立碑之事,其中漢文為:“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一日,欽命照班禪額爾德尼所貢番像佛七軸,考定次序及七佛父母眷屬,並以佛偈譯成四體各書其上者,泐石摹搨,用廣流傳,永成勝果。”此幅墨拓為地,陰線處以金汁填描,為北海七佛塔碑刻石畫像傳拓本之一。


圖解,何為“七佛” ?


【七佛——毗舍浮佛唐卡】

七佛——毗舍浮佛唐卡,18世紀,北京,紙本,墨拓描金,通高157cm,寬95cm,畫心縱106cm,橫66cm。清宮舊藏。

毗舍浮佛是過去七佛中第三佛,其名意為一切勝、一切自在、廣生之意,經中記其為過去莊嚴劫千佛中最後出現的一尊。據《長阿含》卷一《大本經》等所載,此佛出於過去三十一大劫中,時人壽六萬歲。

畫中毗舍浮佛左手託缽,右手掌心下按結拔濟眾生印,結跏趺坐。毗舍浮佛於娑羅樹下成道,二神足名扶遊、鬱多摩,侍佛兩側。執事弟子名寂滅,即右下冼足持經之比丘。與寂滅對坐者,據章嘉國師考證為佛子“妙意”,諸經所記略有不同。畫左下角為佛父,名善燈,剎帝利種姓,右下角為佛母,名稱戒。畫上方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書寫毗舍浮佛偈,其中漢文為:“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畫面邊括雙框,外框上下繪雙龍戲珠,兩側為升龍逐寶圖案,欄內四隅以漢滿蒙藏四體文字屬“乾隆丁酉欽定”款,內框上下繪七珍,左右畫八寶。

唐卡背後有白綾籤,其上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記載鍥石立碑之事,其中漢文為:“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一日,欽命照班禪額爾德尼所貢番像佛七軸,考定次序及七佛父母眷屬,並以佛偈譯成四體各書其上者,泐石摹搨,用廣流傳,永成勝果。” 此幅墨拓為地,陰線處以金汁填描,為北海七佛塔碑刻石畫像傳拓本之一。


圖解,何為“七佛” ?


【七佛——拘留孫佛唐卡】

七佛——拘留孫佛唐卡,18世紀,北京,紙本,墨拓描金,通高157cm,寬95cm,畫心縱106cm,橫66cm。清宮舊藏。

拘留孫佛為過去七佛之第四佛,亦為現在賢劫千佛之第一佛,其名意譯為領持、應斷已斷、成就美妙等。《長阿含經》卷一等記拘留孫佛出現於賢劫時,人壽四萬歲。據說阿育王時印度仍有此佛之舍利塔。

畫中拘留孫佛現禪定相,雙手託缽居中安坐,於尸利沙樹下成道。二上首弟子名薩尼、毗樓,各以智慧、神通名聞,分立佛之左右。佛子名上勝,繪於佛陀右下,雙手合掌而坐。執事弟子名善覺,坐佛子對面。佛父母為婆羅門種姓,父為記得,母名善枝,身著王者衣冠。畫上部有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金書佛偈,書刻精美,其中漢文為:“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畫面邊括雙框,外框上下繪雙龍戲珠,兩側為升龍逐寶圖案,欄內四隅以漢滿蒙藏四體文字署“乾隆丁酉欽定”款,內框上下繪七珍,左右畫八寶。

唐卡背後有漢滿蒙藏四體文墨書白綾籤記鍥石立碑事,漢文為:“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一日,欽命照班禪額爾德尼所貢番像佛七軸,考定次序及七佛父母眷屬,並以佛偈譯成四體各書其上者,泐石摹搨,用廣流傳,永成勝果。” 此幅以墨拓為地,陰線處以金汁填描,為北海七佛塔碑刻石畫像傳拓本之一。


圖解,何為“七佛” ?


【七佛——拘那含牟尼佛唐卡】

七佛——拘那含牟尼佛唐卡,18世紀,北京,紙本,墨拓描金,通高157cm,寬95cm,畫心縱106cm,橫66cm。清宮舊藏。

拘那含牟尼佛是過去七佛中之第五佛,亦為賢劫千佛之第二佛,其名意為金色仙、金寂。依《長阿含經》卷一等所述,此佛生於清淨城,人壽三萬歲。畫中繪拘那含牟尼佛左手託缽於腹前,右手當胸結說法印,結跏趺坐,於烏暫婆羅樹下成佛。二神足弟子舒槃那多、鬱多羅持錫杖侍立兩側,右下為奉侍弟子安和,與之對坐者為佛子,譯名王軍。畫面左右下角繪佛父母形象,俱著世人裝,其父名大德,母名善勝,婆羅門種姓。幅面上端以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金書拘那含牟尼佛偈,其中漢文為:“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畫面邊括雙框,外框上下繪雙龍戲珠,兩側為升龍逐寶圖案,欄內四隅以漢滿蒙藏四體文字署“乾隆丁酉欽定”款,內框上下繪七珍,左右畫八寶。

唐卡背後有白綾籤,其上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記鍥石立碑事,其中漢文為:“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一日,欽命照班禪額爾德尼所貢番像佛七軸,考定次序及七佛父母眷屬,並以佛偈譯成四體各書其上者,泐石摹搨,用廣流傳,永成勝果。”此幅以墨拓為地,陰線處以金汁填描,為北海七佛塔碑刻石畫像傳拓本之一。


圖解,何為“七佛” ?


【七佛——迦葉佛唐卡】

七佛——迦葉佛唐卡,18世紀,北京,紙本,墨拓描金,通高157cm,寬95cm,畫心縱106cm,橫66cm。清宮舊藏。

迦葉佛意譯為飲光佛,為過去七佛中之第六佛,賢劫千佛之第三佛。《長阿含經》卷一等載此佛出世時人壽兩萬歲。

畫中迦葉佛左手握袈裟一角,右手外展施與願印,結跏趺坐,於尼拘律樹下成佛。以提舍、婆羅婆為二高足,常隨佛之左右。捧經比丘為迦葉佛之執事弟子善友,與之對坐者為佛子,譯名集軍。佛父母居左右角,其父名梵德,其母名財主,婆羅門種姓。畫幅上端以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金書迦葉佛偈,其中漢文為:“一切眾生性情淨,從本無生無所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畫面邊括雙框,外框上下繪雙龍戲珠,兩側為升龍逐寶圖案,欄內四隅以漢滿蒙藏四體文字署“乾隆丁酉欽定”款,內框上下繪七珍,左右畫八寶。

唐卡背後有白綾籤,其上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記鍥石立碑事,其中漢文為:“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一日,欽命照班禪額爾德尼所貢番像佛七軸,考定次序及七佛父母眷屬,並以佛偈譯成四體各書其上者,泐石摹搨,用廣流傳,永成勝果。” 此幅以墨拓為地,陰線處以金汁填描,為北海七佛塔碑刻石畫像傳拓本之一。


圖解,何為“七佛” ?



【七佛——釋迦牟尼佛唐卡】

七佛——釋迦牟尼佛唐卡,18世紀,北京,紙本,墨拓,描金,通高157cm,寬95cm,畫心縱106cm,橫66cm。清宮舊藏。

七佛之事在《雜阿含經》卷三十四、《長阿含經》卷一、《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賢劫經》卷七、《七佛父母姓字經》及《七佛經》等佛經中俱有記述。釋迦牟尼佛居於“過去七佛”之末,而以教法論則為現在佛,其名意為能仁、寂靜。

釋迦佛右手結說法印,左手託缽,結跏趺坐於蓮座上,蓮花生於水中。侍立佛陀左右的是“神通第一”之目犍連與“智慧第一”之舍利弗。執事弟子阿難是佛陀的堂弟,以“多聞第一”著稱,頂上生肉髻者是幼年便隨佛出家的佛子羅睺羅。畫面左下角為佛父淨飯王,剎帝利種姓,右下角為母親摩耶夫人。世尊之佛偈分別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題於畫幅頂端,其中漢文為:“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畫面邊括雙框,外框上下繪雙龍戲珠,兩側為升龍逐寶圖案,欄內四隅以漢滿蒙藏四體文字屬“乾隆丁酉欽定”款,內框上下繪七珍,左右畫八寶。

唐卡背後有白綾籤,其上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題記,其中漢文為:“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一日,欽命照班禪額爾德尼所貢番像佛七軸,考定次序及七佛父母眷屬,並以佛偈譯成四體各書其上者,泐石摹搨,用廣流傳,永成勝果。” 此幅墨拓為地,陰線處以金汁填描,為北海七佛塔碑刻石畫像傳拓本之一。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其中唐卡部分系出自故宮博物館。若有心儀佳作希望結緣當代復刻作品的師兄,可聯繫我獲得作品細節圖同時為您安排訂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