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評價日本新年號「令和」?

迷路的安然


我對日本的年號本來不太關心,剛剛在一篇相關文章中“批評”人家炒作吸粉,也不好再說什麼了。我想說,還是以平常心對待本次日本為新天皇選擇的新年號。

不過討論討論年號知識還是挺有意思的。

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為紀年起的名號,漢武帝即位後公元前140年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建元。此後歷代大小帝王效仿沿襲,遇到祥瑞兆頭或天災人禍內憂外患時可能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用了14個年號。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所以後世用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萬曆、乾隆、道光。

年號制也被受中國影響的國家使用:朝鮮新羅從6世紀、日本從7世紀後期、越南從10世紀開始使用年號,蒙古國建國初年也曾使用過年號。君主制終結,年號紀年也終結了。因日本仍保持君主制,所以年號制也沿襲了下來。

中國有年號的時間持續了2050年,大大小小皇帝,大大小小年號還真不知道有多少。

日本出現年號開始至今1374年時間,已經出了247個年號,出處全部來自於中國典籍。新年號“令和”雖然出自日本古典詩集《萬葉集》,但還未“脫中”,有人從《文選》漢代張衡的《歸田賦》中找到了“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可看做是《萬葉集·梅花歌序》的借用。我估計,翻檢中國文化大庫,在同一篇文字中出現“令”“和”字樣的還能有。

下面拆解一下“令和”二字。

令,吉也,美也,皆善也。

和,平和,中和,和諧,和睦,和平也。

日本人特別鍾情“和”字,連服裝都稱“和服”,最突出的是日本民族稱為“大和民族”。

不管怎樣,我認為日本為新天皇確定的年號寄託了美好的願望。當然,我也希望大和民族能真正以令和的態度面對世界。

不知日本的天皇制還能持續多久。


陳廣逵


跟咱中國有屁關係哦?人家門口貼副對聯,人家沒咋地,你這整天堵人家門口,研究來研究去。最後驚呼狂叫,這幅對聯我家以前貼過!然後恨不得讓全小區的人都知道,咱小區有頭有臉的人家貼著的對聯我家以前就貼過!我他媽的臉上真有光!別傻逼了!中國人的臉都快讓你們這群人渣丟光了!你分析個屁呀!說穿了不就是想嘛玩意兒都往中國文化這裡圈唄!他日本要是連口飯都吃不起,又有多少人會關注他用啥年號呢!從骨子裡透出來的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自卑和意淫。中國典籍有多少?恐怕只要是人嘴裡說出來的話你都能找到出處吧?不要生拉硬拽了!誰造的,誰解釋,跟你麼關係!


夜雨老巷


說實話,第一感覺就是非常彆扭、不倫不類,小家子氣。

年號這種東西,是時代精神的反映,也是人民追求的反映,應該大氣從容一些。

比如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年號,漢武帝時期的“建元”,體現了開創新紀元的強烈我願望和宏大氣魄。


再比如,漢復、龍興、建武、建安、章武、延熙、龍飛、太初、嘉興、大統等等。寓意深刻而又大氣厚重。多好。

還有以神獸為年號的,神龍、青龍、黑龍、白雀、神龜。


此外,還有很多獨具特色的年號。

最低調的年號,叫做“普通”,從520年正月—527年三月,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二個年號,共6年餘。

最科幻的年號,叫天啟,是北魏時期元法僧年號。天啟坦克的威名,震爍古今。

最不謙虛的年號,天授。武則天的第一個年號。

最吉祥的年號,如意。武則天的第二個年號。

最長壽的年號,長壽。武則天的第三個年號。

最笑傲江湖的年號,神功。還是武則天的年號。


最霸氣的年號,萬歲通天!還是武則天的年號。不得不承認,武則天真的很會起年號啊。

看看我們中國歷史上的年號,再看看小日本的這個“令和”,這他媽是個什麼玩意啊。

令與和這兩個字,完全風馬牛不相及。非要生拉硬拽,捏在一起,不倫不類,狗屁不通!非常彆扭。

一般人看到令和,首先想到的就是“命令和平”,或者令國家和平安寧/使國家和平安寧。但是再美好的寓意,都讓一個生硬的“令”字給破壞了。


令字,如果做吉祥美好解釋,與和湊在一塊,還能解釋。美好平和的意思。

但是絕大多數的人,看到令和,首先想到的是冰冷的“命令”,而不是吉祥。

所以說,這個令和,實在是不怎麼樣。


上將噯福斯


新的年號,將於今年5月1日新天皇即位時使用,“平成”年號也就再使用1個月就壽終正寢;我不認為此舉措出於“去中國化”的革新考慮。


但,這屬於天皇因“生前退位”而變革的年號,是彰顯皇位交接和平而美好吧?而新天皇還沒有即位,就史無前例地公佈新年號,是預示將來政策走向嗎?現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新年號公佈前,高深莫測地表示“希望聽從各方意見後,再進行決定”。

安倍晉三的謹小慎微,是寄希望新年號帶來新氣象嗎?我個人不認為新年號會給日本朝野帶來新的政治方面的轉機;日本史固然是天皇繼往開來的歷史,新的天皇命由天定,世襲制的客觀存在無需國民來投票選舉,“令和”期間會有什麼新變化?我們拭目以待!


希望星晨58298869


日本的新年號是“令和”,是其第248個年號。這個年號同時也開創了日本歷史上的多個首次:

第一,是首次出自日本古籍的年號,過去日本的247個年號都出自中國古籍,而此次則出自日本自己的古籍《萬葉集》,其去中國化意圖還是比較明顯的。



第二,是首次在新天皇即位前,即由現任天皇簽署政令公佈新年號。

第三,是首次因天皇“生前退位”而進行的改元。

第四,則是首先通過網絡進行現場直播……



雖然,日本的新年號似乎富含了更多的日本本土氣息。但這年號的意境卻是很一般,畢竟日本古籍本身就是中國古籍的山寨,其水平自然也不高,所以得出這樣的年號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令和”這年號,聽起來的質感,其實和我們過去的一些農民軍政權所取的年號差不多,比如唐中期的農民軍政權年號“寶勝”、宋初農民軍政權年號“應運”等等



再說,“令和”這年號讀起來也非常不好,和“零和”的讀音一樣,這就相當的不吉利了。而且還是選在愚人節那天公佈,這就尷尬了。

須知道,年號往往關係著國運,應該要換成一些比較吉祥如意,比較富含底蘊的年號才好。比如我國過去的:延康、天佑、靖康、祥興、至正、崇禎、永曆、宣統、洪憲……這些年都是非常好的嘛,日本可以從中挑選!



這些歷史要讀


為什麼會引起各方的討論呢?我覺得是因為在此之前日本使用的年號都是從中國古籍中選取的,截止到今天,他們已經使用了248個年號了,基本上都取自中國古籍。

而這次的“令和”則沒有從中國古籍中選取,這是不是意味著日本在這方面釋放出什麼信息呢?我想大家的關注點在這裡。


眾所周知,日本與我們一衣帶水,日本的很多文明都是從我們這裡學過去的,包括語言文字,而選取年號日本方面都是比較謹慎的,他們選取的年號和我們平時取名稱是一樣的,就是要有含義,不能隨便取,例如當前正在使用的“平成”年號來自中國《史記》“內平外成”及《尚書》“地平天成”之說,此前的“昭和”則來自於《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之語。


而現在的新年號“令和”年號取自日本古代詩集《萬葉集》中“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時に初春の令月、気淑く風和ぐ)一語,該書成書於8世紀後期,彙集了當時各階層人士創作的4千餘首和歌。

從“令和”這個年號的字面意思來看,也很平淡,據我猜測可能有兩個原因:

第一,之所以選擇“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很可能是因為明仁天皇的退位,而這個新的年號也將在新的天皇繼位時使用,而日本早就規定,一個天皇只能使用一個年號,不能隨意頻繁地更改年號。

第二,有了上面的主要原因,我覺得第二個原因就是為了應景了,新的天皇繼位,意味著新的開始,目下又值春天來臨,所以選了這個“令和”來作為新的年號。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只是我的一些猜測,具體是什麼原因,我覺得那就只有日本內閣知道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存希齋書法!


存希齋書法


公園元645年日本啟用首個年號“大化”。此後的247個年號均出自中國唐代之前的古籍。比如“昭和”出自《尚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一方面說明,唐之前的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巨大;另一方面也說明,日本是一個沒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

甲午海戰之後,清朝戰敗。日本頂禮膜拜的天朝,被輕而易舉的踩在腳下。那時的日本之所以打著大東亞共榮圈的旗號,無非想證明:日本才是中華文化的衣缽傳人。

從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與中國關係匪淺。但隨著日本的不斷崛起,中國在日本國民心目中的形象,漸漸從景仰尊重到平等鄙視。這一點我們無可厚非,畢竟日本這個小跟班,曾經變得異常強大。

但是不管日本多麼得瑟,文化的根依然在中國。特別是新天皇年號“令和”一出,就顯示出日本文化是多麼薄弱和鄙陋。

據說“令和”一詞出自日本典籍《萬葉集》。這本類似於中國《詩經》的書,集結了當時王公貴族文人騷客的文字。但那時的日本,怎能與萬朝來拜的唐朝相比。其中的詩詞多是附庸模仿抄襲。文學藝術價值可見一斑。所以“令和”的年號,的確沒啥文化含量。

如果非得評價一下,“令和”倒讓我想起兩個人:令狐沖和林平之。日本想成為令狐沖,卻無奈成了林平之。如此而已。


Fandy


2019年4月1日,日本公佈了新年號-令和,但仔細分析,實在不是什麼好年號,因為日本新年號犯了三個大忌諱。第一;年內改元。在以前的中國,改元一般不發生在年內,不論是皇帝駕崩還是讓位,新皇帝繼位後只宣佈新年號,但當年仍使用舊年號,新的年號要等到明年的正月初一才使用。這樣做既是為了表示對舊皇帝的尊重與還念,也是為了減少年號突然更替對社會的影響。而年內改元,同一年雙年號,往往都是伴隨著叛變與竄位等中大事變而出現的,不是什麼好事,所以後來成了大忌。日本這次年內改元,實在是沒文化。最好的做法應該是天皇5月1日退位後新天皇登基後再公佈新年號,當年仍然使用老天皇的年號,等到2020年1月1日在實施新年號紀元。第二;三代重字。我們知道,新天皇年號叫令和,與他爺爺昭和重了個和字,這也犯了忌諱。因為新天皇是昭和時代出生的,與他爺爺同處過一段昭和的時間。而他即位後使用的年號也有個和字,比如說,令和天皇出生於昭和三十五年,這句話感覺兩個和子天皇像兄弟倆,這樣就犯了字的忌諱,實在有礙觀瞻。第三;出處不對。我們都知道,年號出現於西漢,漢武帝時期,是華夏文化的產物。最好的正統年號應該出自四書五經。退一步來說也應該是出自先秦時代的古籍中。再退一步也應該是兩漢兩晉時代,南北朝時代的南朝古籍已經是最後底線了。包括隋朝之後的古籍是絕對不能用作年號的,因為隋唐大統一後,華夏文化就進入了全面的民族融合文化時期,雖然文化更加多元了豐富了,但也不那麼純粹了,不是純粹的華夏文化了,像年號這種關乎國運的事,正統性與純粹性是至關重要的,絕不可兒戲。而日本的新年號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也就是奈良時代(相當於唐朝中期)的日本古籍,這已經完全喪失了年號的精髓。這就像一群中國人用漢語演繹哈姆雷特一樣,故事差不多,但精髓已經完全沒了。此們一開,以後的日本年號就完全隨意了,就是個記年工具而已,以後它可以出自漫畫,也可以出自其他小說,什麼阿貓阿狗,小K,貝吉塔,弗利薩,都能成為日本年號了,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冰山一角cmc


4月1日這天,日本宣佈,5月1日開始改元,年號從平成改為令和。這是個不大不小的新聞,年號這東西,已經好久沒進入大家的視線,如今又重新被提起,似乎有點熟悉又陌生。

日本是世界上最後一個還使用年號紀年的國家,日本哪裡來的年號呢?當然是受中國影響。不光日本,古代東南亞的越南、朝鮮、高麗、蒙古國等國家都由於中國影響而使用年號,隨著君主制廢除,現在當然也廢止了。

年號是中國首創,在漢武帝時期首次被起用。漢武帝十九年,立年號為“元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年號,從此年號紀年的方式就流傳下來,直到清朝滅亡,歷經2000多年,中國最後一個年號是溥儀的年號“宣統”。

年號當然不是亂起的,每一個年號都有著特定的含義,包含著許多意義。除了用來紀年,一般都表示祈福,歌頌,和改朝換代的意思。

日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年號的?

這個其實很容易猜到,中國盛唐時期,日本非常仰慕,當時日本還是個未全部開化的島國,日本的遣唐使和東渡日本的高僧鑑真大家都應該在歷史課本里學過,唐文化傳播到日本後,日本從645年開始使用第一個年號“大化”,記得“大化改新”也是歷史課的內容之一,而中國的645年這一年,是唐僧也就是玄奘取經歸來,名將李世勣攻滅令楊廣抱憾的高句麗這一年,當時唐朝是貞觀十九年,李世民已到了晚年。

日本受中國影響很大,大化這個年號也是來自中國古籍,《尚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

從大化開始,年號就在日本天皇中傳了下來。古代日本,許多人並不怎麼熟悉,只有文祿、慶長、明治等幾個年號,因為萬曆三大徵中的朝鮮之役和著名的明治維新,為大家所知。

日本年號由於基本出自中國古籍,難免會與中國皇帝的年號重複,比如日本中御門天皇的年號之一正德,跟明武宗朱厚照的年號重複,後奈良天皇的年號弘治跟明孝宗朱祐樘的年號弘治重複,二條天皇的年號永曆,又跟南明朱由榔的年號永曆重複。日本的天皇們還有一些我們看來奇葩的年號,比如白雉、朱鳥、靈龜、神龜、寶龜等以動物作為年號,甚至還有四個字的年號,如天平感寶、天平勝寶、神護景雲等。

到了近代,最著名的日本天航就是裕仁,他的年號是昭和,這個換號也是出自中國《尚書·堯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這個在中國古籍中翻年號的日本天皇卻支持發動了侵華戰爭,其心可誅。裕仁也是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天皇,執政長達62年零13天,超過了清朝的康熙。

裕仁死後,明仁繼位,改元平成,就是現在的日本年號,平成這個年號,也是出自中國的《史記》和《書經》兩部古籍。明仁天皇於1989年繼位,到現在已執政30年,他在2016年8月8日就正式宣佈自己將在2019年4月30日退位,由皇太子德仁繼位,新天皇登基,自然也要改元,新年號定為“令和”。

“令和”這個年號,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第五卷《梅花歌卅二首並序》中的“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這個年號也是首次出自日本古籍的年號,不過其實它歸根結底也與中國有著關係,“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這句話,化用的是東漢張衡《歸田賦》中的一句:“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2019年4月1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宣佈,“令和”被選為日本新年號。

2019年5月1日零時,日本將開始啟用“令和”為年號。


小院之觀


重複了無數遍的話,我就不說了。

令和這個年號區別以往,不再從中國的古籍中,而是從日本古籍中找出的文字。

所謂的去中國化並沒有理由。

與韓國不同,日本有自己偏執的文化自信。

如果要去中國化,乾脆用日文好了。這麼大的二個漢字舉在手上,怎麼看都離不開中國化。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佩後之香”。

安倍晉三解釋新年號“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併成長的意思”。(解釋的什麼狗屁玩意?)

從字面上來說:春暖花開,風和日麗。XXXXXX總之一派萬象更新,春歸大地的感覺。

從深層次來考慮。令:政令;和:和諧。令和又有政通人和的含義。

日本自民黨在此前的政府執政期間,多次遭遇政治醜聞,產生了多屆短命內閣,執政手腕受到了民眾的質疑。

此次的令和年號,個人認為是希望能‘重新開始,達到令通人和的政治新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