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体坛偶像效应如何“可持续发展”?

前几天,中国体坛又迎来一个让人兴奋的消息:徐灿在美国加州历经12回合鏖战,以点数优势击败主场作战的对手曼尼·罗伯斯三世,成功卫冕WBA羽量级拳王金腰带,他也就此成为中国第三位世界拳王。

消息传来,立刻引发热议,徐灿这个此前并不被太多人所熟知的名字,不仅成为热门搜索词,更跻身新一代体坛偶像行列,就连拳击这个让不少人敬而远之的运动,也再次“热”了起来。不过在为此高兴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随之浮现:如何更好地通过体坛偶像效应,将这股热潮保持下去,从而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体坛偶像效应如何“可持续发展”?

图说:徐灿成功卫冕WBA羽量级拳王金腰带 新华社图

明星效应需传承


中国体育从不缺少偶像,姚明、李娜、丁俊晖等都是代表,他们为各自项目在中国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过略有遗憾的是,在这些光辉的名字渐渐淡出一线后,相关运动项目都经历了一段低潮期。由此可见,若想告别“过山车”式发展,明星效应的传承十分关键。

在世界足坛叱咤多年的劲旅阿根廷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梅西就曾在回忆自己的足球历程时透露,老马启发了他对足球的热爱。“那是在1993年,马拉多纳从西班牙回到阿根廷联赛,随后帮助国家队晋级美国世界杯,这对我有很深的影响。”而在马拉多纳淡出后,阿根廷队又先后涌现了巴蒂斯图塔、贝隆和奥特加等多位足球偶像,如今在俱乐部和国家队担当主力的伊卡尔迪和阿奎罗等球星,就是看着他们的比赛长大的。2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追星族”又成了下一代球员的“领路人”。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体坛偶像效应如何“可持续发展”?

图说:徐灿在比赛中 新华社图

正如徐灿的前辈,两届奥运会拳击冠军邹市明在出席活动时反复提到的:“比起奖杯和荣誉,我更希望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和参与到拳击运动中,因为只有基础足够坚实,精神得到传承,才有可能走出更多个世界冠军。”

影响不止在场上


偶像对所在领域的影响,从来都不该仅仅停留在业务领域。对于体坛偶像来源,在场外对项目产生积极影响,有时甚至比在场上得成绩更重要。

徐灿年少时,就曾因家乡的训练场地稀缺,不得不前往云南昆明。可即便如此,他依然只能与其他选手挤在狭小的空间内,共享有限的教练资源。这也是他在卫冕成功后坦言“希望国内能有更多训练场所和教练资源,让拳手们练习”的原因,毕竟若是连这最基本的要求都无法保证,拳击运动在国内的发展,恐怕就无从谈起了。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体坛偶像效应如何“可持续发展”?

图说:徐灿在比赛中 新华社图

其实放眼国际体坛,偶像带头提升项目“软实力”的例子不在少数。温哥华冬奥会冠军,韩国花样滑冰名将金妍儿就曾在自传中披露,小时候曾因找不到可供训练的场地,而默默哭泣,“当时定下的目标,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冠军,让更多人重视花样滑冰,从而在国内建起一个可供专业训练冰场。”伴随金妍儿连战连捷,成为全民偶像,韩国国内冰场及其他配套设置日趋完善,近年来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的崔多彬和刘永等小将,自然成为了“偶像效应”的直接受益者。这种“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或许能给目前的国内体坛,带来一定的启迪。

拿着金腰带走下拳台的徐灿说自己是“全村的希望”,其中包含了胜利者的骄傲,也透着几分孤独与无奈。或许只有当“一枝独秀”真正演变成“百花齐放”时,武磊、徐灿和苏炳添们的压力才会减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国内的体坛偶像们,就需要扮演好项目“领头人”的角色。(新民晚报记者 陆玮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