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建立自己的付費圈子,人均付費200元,半年建10萬個圈子

知名的科技博主馮大輝帶火了一個叫小密圈的App。2016年10 月,馮大輝在微博發了幾句小密圈的產品介紹和他自己的在小密圈上創辦的圈子信息,然後就陸陸續續地有大V在小密圈上開圈。

小密圈是做什麼的呢?對於像馮大輝這種大V來說,就是聚集和運營自己粉絲的工具。而對於其他加入圈子的人來說,就是獲取知識的渠道。一句話總結,小密圈就是一個擁有共同話題、目標和偶像的人一塊使用的朋友圈。所以,小密圈的呈現形式很像一個由圈主彙集起來的朋友圈,只不過在這個朋友圈裡,有發表狀態和提問的功能。這裡的社交是多對多,任何人都可以發佈狀態,也可以向任何人提問。如果你想加入圈子,尤其是像由馮大輝這種大V主導的圈子,就需要付費。

建立自己的付費圈子,人均付費200元,半年建10萬個圈子

2016年11月小密圈才轉型成社群工具,在此之前,它還只是個企業協同工作的工具。現在小密圈上已經有10萬個圈子了,而且每個月的增量還有1萬多,現在小密圈的人均付費額接近200塊,甚至有些高達3000塊。2014年底,小密圈的前身企業曾獲得騰訊數千萬元A輪投資。

從2016年開始,得到、知乎、在行、分答、喜馬拉雅FM等等知識付費平臺或產品相繼出現,整個知識付費市場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付費用戶的總數暴漲了10倍以上。用戶為和知識相關的付費習慣正在形成。在這樣的背景下,花錢進入自己喜歡,還有乾貨和優質內容沉澱的圈子,也就順理成章;

儘管現在有公眾號和微博來供大V沉澱自己的粉絲,但是這兩個渠道的變現能力都不強。

拿微信公眾號來說,2017年4月蘋果取消公眾號的讚賞功能,這下就讓很多公眾號削減了收入來源;微博方面,雖然也推出了問答,但是這個模式和在行分答一樣,都更偏向娛樂,一般以知識為主的大V根本賺不到多少錢。

除了大背景之外,從粉絲角度來說,他們也希望有一個既能交互又能沉澱優質內容的平臺。

之前,無論是在行分答還是得到,又或者是微信群,他們要麼是一對多,沒有交互;要麼是亂糟糟,剛發的消息一會就被湮沒,根本沉澱不了有價值的東西;

建立自己的付費圈子,人均付費200元,半年建10萬個圈子

小密圈能在半年之內就建立10萬個圈子,而且每個月還有1萬的增量,這說明它確實戳中了知識付費領域裡買家和賣家的一些痛點,解決了一些問題,我總結了三點:

首先,它有非常好的內容沉澱機制。

在小密圈沉澱的是信息流,而不是像微信群一樣,堆積的是一堆和自己無關的消息彈窗。另外,它給了每個入圈的人很大的權力,每個人都可以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粉絲也可以在這個封閉的圈子裡積攢自己的影響力;

其次,抓住大V的痛點,為他們提供一個可以運營自己粉絲的渠道,讓他們自發地往平臺帶人,小密圈自己提供基礎服務就行了,把模式做得非常輕。

大V都有變現的需求,而建立自己的圈子,並經常和自己優質的粉絲互動,顯然是個好辦法,所以像馮大輝這種大V都把自己在微博、微信上的粉絲搬到了小密圈,不需要小密圈怎麼操心。小密圈負責運營的只有3個人,真是一個非常輕的模式;

最後,和其他知識付費平臺相比,小密圈本質上販賣的不只是知識,而是圈子,它滿足了用戶獲取人脈資源需求的同時,也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

和知識需要長時間積累不同,加入一個平時自己混不進去的圈子,立馬就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當然能吸引粉絲買單。

小密圈的收入主要來自於5%的付費分成,而它的成本也主要是人員和租金成本,運營成本非常少,只有3個人。但對於小密圈來說,如果未來還是隻靠這5%的分成,可以說天花板就非常低了,所以後期它需要拓展自己變現渠道。

從2016年進入知識付費元年,有媒體根據各大運營平臺的付費情況,以及企鵝智庫、果殼網等多項報告,估算截止到2017年3月,用戶知識付費的總體經濟規模有100 - 150 億元左右。並且隨著用戶需求的增長、市場的下沉以及產業鏈的拓展,2017年的知識付費的總體經濟規模將達到300到500億元,知識付費成為了一個新風口。

小密圈創始人吳魯加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在創辦小密圈之前,他一直從事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2016年6月創辦小密圈,但是小密圈那時候只是一個企業協作工具,和知識付費沒有什麼關係,後來才轉到了知識付費這塊。所以,如果你也想做知識付費領域的工具,那麼你就需要懂技術,如果你想學羅輯思維,最好是會生產優質內容。

建立自己的付費圈子,人均付費200元,半年建10萬個圈子

別看現在小密圈風風火火,短短半年時間就聚集了10萬圈子,其實它也面臨一些問題,除了我前面說的盈利模式單一,天花板有點低之外,還有這兩個:

首先,小密圈是想入群就先交錢,這種方式本質上和得到一樣,都是一次性賺完未來的錢,但和得到的強運營不一樣,小密圈上的每個圈子都是圈主的產品,小密圈不會去運營,雖說模式輕了,但是如果小密圈對圈主沒有篩選和控制的話,那每個圈子的內容質量如何保證?會不會有圈主拿完錢就跑路的情況?

其次,圈子固化,信息少,用戶留存時間非常短。

小密圈沒有相互推薦機制,各個圈子也都是相對獨立和封閉的,這雖然隔絕了嘈雜,但會導致每個圈子固化,一些優質的圈子只限於一小部分人知道,所以現在小密圈出現了一種情況,也就是40%的用戶,在小密圈上停留的時間只有1分鐘;

最後,小密圈的輕運營和無為而治,確實節省了很多運營成本,但它把所有權力交給圈子創建者,自己啥都不幹,最後也可能會讓它離用戶越來越遠。而遠離用戶,對於一個互聯網產品來說,肯定是致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