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內地REITs破局維艱:第3家繞道香港,5項物業估值67.8億元

內地REITs破局維艱:第3家繞道香港,5項物業估值67.8億元

◎ 來源 | 地產密探(ID:real-estate-spy)

上週五,招商蛇口公告控股子公司“招商局置地”(主打商業地產平臺)設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並在港交所上市的消息。而近期,國內最大的互聯網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也即將登陸港交所。

如今,內地大型央企、超級互聯網巨無霸等密集赴港上市,對於依靠房地產與金融強力支撐的香港來說,無疑是對其最強有力的支持。

招商局置地REITs一旦上市,將是內地在港發行的第3只REITs產品,而此前兩隻就是越秀REITs、開元產業REITs。截至目前,在香港掛牌交易的REITs產品一共12只。

內地REITs破局維艱:第3家繞道香港,5項物業估值67.8億元

9月以來,越秀REITs先以11億元出售新都會大廈物業,最近斥資1.1億港幣收購城建大廈、財富廣場兩個物業停車位。作為REITs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優化資產組合,穩步提高收益率。

從交易構架看,招商局置地REITs通過境外子公司(即REITs管理人)收購招商局置地間接持有深圳南山區蛇口區域的5項商業物業即新時代廣場、科技大廈、科技大廈二期、數碼大廈及一項商場物業即蛇口花園城中心作為底層資產公開發行REITs基金單位。

內地REITs破局維艱:第3家繞道香港,5項物業估值67.8億元

上述5項物業,截止9月底的總評估值約67.8億元。保障廣大REITs基金投資人的利益,招商蛇口還披露了該REITs未來4年業績分紅承諾的重要事項。

內地REITs破局維艱:第3家繞道香港,5項物業估值67.8億元

就招商局置地REITs赴港上市而言,其實也是無奈之舉。3年前,國家就曾出臺相關文件鼓勵發展資產證券化,包括REITs試點等政策利好,尤其是住房租賃市場的資產證券化,一度成為資本市場熱議的焦點。

據相關統計,2018年全年中國境內共發行“類REITs”產品13只,發行額253.68億元。之所以叫“類REITs”,主要是因為標準化程度不夠高,所以帶來的致命問題就是流動性。

從交易結構看,類REITs通常是“股+債”架構,而絕大多數資質較優企業發行“類REITs”主要為資產出表,降低負債率。所以參與者主要是較大規模的機構投資者,而我們印象中所謂“REITs”主要是指公募REITs產品,就像投資股票一樣自由買賣,不同的是,REITs分派率為當年淨利潤的至少90%。

此外,“類REITs”產品內含的侷限性比如:首先是產品期限較短,開放期通常3年,一部分設計成“3+2”年,留出2年退出期,到期原始權益人通過回購、再融資或資產轉讓等讓投資人退出;其次,“類REITs”大多依賴於“強主體”,債性更強。

一週前,億翰智庫董事長陳嘯天在成都演講時解釋說,深圳豪宅之所以受熱捧,主要是社會資金沒去處,豪宅能火,也是必然的。“希望REITs工具早點放開!如此一來,商用物業就可以大量吸納社會富餘資金,成為獲取不錯收益的穩定投資渠道。”詳情,請看《思享家|陳嘯天:豪宅市場格局“生變”,未來不在一線城市》一文。

但遺憾的是,國家呼籲REITs試點至今依然仍未在大家最為關心的稅收、信用與風險真隔離等關鍵性問題上實現大的突破。這導致很多大型房企之前喊了很久卻無下文,或出走海外。

內地REITs破局維艱:第3家繞道香港,5項物業估值67.8億元

比如大連萬達,2015年曾以旗下萬達廣場新項目藉助萬達塊錢推出過“穩賺1號”理財投資產品,在設計退出方式時除在快錢交易平臺轉讓外,還考慮過REITS方式上市退出等,但目前更多項目融資則依託集合信託計劃“滾雪球”。

2017年,綠地集團曾公告擬將旗下價值210億元的酒店資產設立REITs,計劃上市地是新加坡,但遺憾的是,這一重大動作也至今杳無音訊,不了了之。

當前國家嚴格控制銀行等資金流向房地產,對於內地涉購物中心、酒店等大型商業房企而言,資金壓力不言而喻,資產出表迫在眉睫,但隱形剛兌依然存在,所以金融監管層對內地REITs依然頗為謹慎。

內地REITs破局維艱:第3家繞道香港,5項物業估值67.8億元

但問題是,受電商衝擊,新消費崛起,中國經濟放緩,大眾消費受影響,你的物業運營能力和經營成效又到底如何,收益率又怎麼樣,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已絕不僅僅仍停留於一個金融方案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