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阿里巴巴重返港股 成為市值最大公司

阿里巴巴重返港股 成为市值最大公司

阿里巴巴上市,其全球客戶代表齊聚港交所“敲鑼”。企業供圖

成立二十年後,阿里巴巴重返港股上市。11月26日,阿里巴巴掛牌港交所,在主板正式上市交易,股票代碼為“9988”。阿里巴巴-SW開盤價為187港元,較發行價176港元上漲6.25%。11月26日港股收盤,阿里巴巴-SW股價鎖定在187.7港元,當日漲幅6.65%。當日換手率為0.34%,成交量為7275萬股,總市值為40143億港元。

以此計算,阿里巴巴市值超越騰訊控股,成為港股第一大市值公司。

根據招股書披露,阿里巴巴此次發行5億股新股,另有7500萬股超額認購權,按照176港元的定價,阿里巴巴最多在港集資1012億港元(約合130億美元)。

當日,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未出席上市儀式,由該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副主席蔡崇信主持敲鑼儀式,後由10位阿里巴巴經濟體全球生態合作伙伴敲響了上市鑼。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對媒體表示,現在整個港股的流通性已經有很大改變,並且會越來越活躍,阿里巴巴的迴歸,特別是新經濟龍頭的迴歸,加上騰訊,一定會為香港的資本市場增添色彩,阿里巴巴這麼大的公司,有一天應該能夠通過港股通來買賣。

對於阿里巴巴是否會迴歸A股,張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香港是一個新起點,但絕對不是終點。

張勇:阿里成立二十年,回家,回香港上市

此前阿里巴巴曾承諾“如果條件允許,香港,我們一定會回來。”如今,阿里巴巴順利重返港股。敲響上市鑼之前,張勇發表致辭。他談道,今年是阿里巴巴成立20週年,迎來了一個重要里程碑,“就是回家,回香港上市”。

2007年10月23日,港交所披露阿里巴巴提交的招股書,其當時以中國領先的B2B電子商務公司在港交所申請上市。作為運營附屬公司阿里巴巴中國成立於1999年9月,其主要經營B2B業務。然而,阿里巴巴在港股上市後股價一路暴跌。上市後在觸及41.8港元的高位後一落千丈,2008年10月,跌至3.46港元。這背後一方面是美國次貸危機導致全球性金融危機,另一方面是市場認為其面向B端業務要不斷供血虧損的面向C端的業務。

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披露全年業績的後兩個小時,首次發佈了和私有化有關的公告。如今看來,阿里巴巴港股退市的主要原因包括,2011年開始阿里巴巴將業務重點從增加會員數轉移到提升買家在阿里網上交易平臺上的使用體驗,另一方面去雅虎化更有利於阿里進行自身的戰略規劃。

在港股上市期間,張勇推出了“雙11”的概念,這成為日後線上交易開始拉動中國內需的主要標誌,並且開始全面倒逼傳統零售業態升級;阿里雲業務誕生,其不僅為阿里各項業務提供基礎設施和技術架構,而且開始通過對外提供雲計算服務。

王者歸來:早非當年港股阿里

這次迴歸時,阿里已非當年港股阿里。由於當年在港上市資產與這次不同,其當年從港股退市前的2010財年和2011財年的營收分別為55.57億元和64.16億元。

B2B業務退市後一個月,阿里巴巴隨即宣佈將子公司業務升級為淘寶網等七個事業部,以數據為核心的多元化大生態正在形成。當時馬雲通過郵件稱,我們需要加速推進OneCompany的目標,實現真正的開放、協同和分享機制。全面提升集團對企業用戶和消費者的服務能力,並最終促進一個開放、協同、繁榮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

2013年,阿里巴巴曾嘗試在港股整體上市,但當時港交所尚不接納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所以阿里巴巴只得轉道美股。2014年5月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SEC”)首次披露了阿里巴巴集團遞交的招股書文件。該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已將自身定義為全球最大的在線和移動商務公司。

這一次招股書披露時,阿里巴巴2014財年的營收已達525.04億元人民幣,與2013財年相比增長52.1%,而上市後的2015財年,其營收為762.04億元人民幣,增長45.1%。

在港股退市後和美股上市前期,阿里巴巴完成了一系列的自建和收購,這些業務組成了今天阿里巴巴的數字經濟體的絕大部分內容,由國際和中國交易七三開,演變為核心商務、雲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以及創新業務組成的新版圖。

2019年11月公佈的截至9月底的2020財年第二季度業績顯示,該季度營收為1190.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其中,核心商業收入佔比為85%,雲計算佔比為8%,數字媒體和娛樂佔比為6%,創新業務和其他佔比為1%。

此時,以集團整體再次掛牌港交所,阿里巴巴已經變成一個完整的經濟體。在敲鑼現場,阿里巴巴展示了其經濟體的豐富度。張勇表示,創業之初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因數字經濟的發展,接下來阿里巴巴會用數字技術幫助客戶和合作夥伴,共同走向數字經濟時代。

阿里離開港股七年佈局兇猛

11月26日,掛牌交易開市後,阿里巴巴股價飆升,市值直超4萬億港元,此舉也超越了騰訊控股,成為港股市值第一的公司。騰訊控股當日開盤小幅上漲後,股價即開始下挫,截至收盤,股價已下跌0.94%,市值約為32100億港元。

過去幾年,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業務皆不斷擴大,對用戶的爭奪早已白熱化。最新財報顯示,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移動月活躍用戶為7.85億,而騰訊QQ月活躍用戶為6.534億,微信及WeChat合併月活躍用戶為11.51億。隨著人口紅利見頂,賽道佈局顯得尤為重要。阿里巴巴離開港股的這七年,恰恰是其佈局最為兇猛的階段。

2012年11月,馬雲、張勇、童文紅以及集團置業部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童文紅是當時集團置業部的負責人,負責拿地、建倉庫。銀泰的沈國軍和陳曉東也參與了討論。2013年5月,最終菜鳥網絡成立,阿里巴巴期望和合作夥伴打造智慧物流骨幹網,併成為打通線上線下的關鍵。菜鳥曾被視為阿里第三大業務板塊。

2014年,螞蟻金服成立,這標誌著阿里巴巴金融生態閉環完成,不再只是單一的第三方擔保業務,而是包括移動支付、個人信貸、基金管理、徵信、保險等多個業務的綜合體。2016年,新零售孕育而生,盒馬鮮生開始打造線上線下消費閉環,成為阿里巴巴自營模式的試驗田。

硬幣的另一面是:阿里巴巴通過多筆先投資後併購的模式,快速圈地。2014年2月,阿里巴巴以11億美元收購高德剩餘股份,後者成為其全資子公司,並且將與阿里巴巴共建大數據服務體系,以及卡位防禦騰訊和百度的挑戰,此時O2O戰火正濃。同年6月,阿里收購UC優視,組建移動事業群,整合多項移動業務。

2015年,阿里巴巴對優酷土豆提出了全面收購計劃,該交易最終在2016年完成。在這之前,2014年,阿里巴巴已經將香港上市的文化中國傳播集團收購,更名為阿里影業。阿里影業、優酷土豆以及2013年阿里收購的蝦米網等業務組建了現在的大文娛體系。2018年,阿里巴巴收購了餓了麼、復活口碑網,切入本地生活服務。

2019年11月13日,港交所披露阿里巴巴集團提交的聆訊後資料。在這份資料中,關於近期發展,阿里巴巴集團列舉了四項交易,分別是:9月,以18.25億美元收購進口電商平臺考拉;同月,獲得螞蟻金服新發行的33%股份,終止利潤分成安排;10月,與螞蟻金服以67億元人民幣購入美年大健康新增及現有股份;11月,以33.25億元人民幣,認購菜鳥網絡新發行普通股和購買一名現有股東若干股權,使得其股權提升至63%。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開拓下沉市場,東信證券研報稱,這是互聯網行業最後的流量紅利,淘系電商“造節”加速滲透,同時戰略性轉向聚划算,對消費者和商家同時賦能;還不斷加碼阿里雲,作為互聯網下半場的主戰場,截至2019財年,阿里雲共擁有140多萬付費客戶,覆蓋約50%的“財富”排名中國500強公司以及一半以上的中國A股公司。

與七年前相比,重返香港的阿里巴巴已經是一個全新的阿里巴巴。因此與目前的市值相比,多家券商給出了阿里巴巴更高的估值。天風證券認為,阿里巴巴的合理市值為5500億美元,仍有超過10%的增長空間。不過,2019年4月,騰訊股價盤中迴歸400港元,市值曾一度超過阿里巴巴。過去幾年時間裡,兩家位置已有多次變換,分析人士認為,兩家公司未來或在此消彼長之間,共同做大市值。

阿里巴巴和騰訊競爭的下一階段已經開始。有分析師表示,阿里二次赴港上市,核心訴求仍然是增加融資。雖然從目前看,阿里巴巴並不缺錢,但阿里增加融資之後有可能加大併購力度。阿里早已不再把目光限定在電商和零售領域,迴歸港股上市將是阿里帝國與騰訊帝國新一輪圈地的開始。(記者 梁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