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新股常態化發行:注重投融資平衡 市場化改革應有之義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多家媒體從權威渠道獲悉,證監會將堅持新股常態化發行,重視市場投融資平衡,推動發行、註冊和市場承受力的有機統一銜接,切實防控各類風險,不搞大躍進式的集中核發批文。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一直關注投融資的平衡狀態,關注市場流動性。

今年前11個月,共146家企業上會(不包括科創板),其中121家通過審核,通過率82.88%,較去年全年64.53%的通過率高出18.35個百分點。同時,今年前11個月,證監會核准了115家企業的IPO批文,平均每月核準約10家左右。在首發上市融資方面,

今年以來,IPO發行始終保持著平穩的節奏。截至11月28日,今年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共120家企業完成發行,平均每週發行2.7家,融資36.9億元,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下半年以來,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發行時間較為集中,但隨著審核註冊工作步入常態化,發行節奏也逐步趨於平穩,平均每週發行2家至3家,融資規模每家平均在10億元左右。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表示,新股發行常態化是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應有之義,也是更好地完善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必要條件。新股常態化發行,是“敬畏市場”、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必然含義和應有舉措。

中原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博指出,新一屆發審委的IPO審核政策基本延續此前方向,但更側重對上市公司質量的前端進行審核。一方面,審核重點維度多元化,問詢範圍更廣,將IPO候選企業的規範運行情況、公司治理情況和信息披露情況作為審核重點,問詢機制落實更到位;另一方面,從源頭上把關上市公司的質量,根據上市公司質量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審核進度,寧缺毋濫。

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付延平指出,從目前IPO排隊企業情況看,當前IPO排隊企業仍然數量較多,堅持新股發行常態化有助於緩解排隊公司的數量壓力。同時,新股發行常態化,有利於發揮資本市場融資作用,支持中國經濟轉型發展。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建議,一個繁榮的資本市場是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前提。監管層在IPO審核常態化的同時,也要加快完善退市制度,實現優勝劣汰。

新股發行常態化 不搞大躍進式的集中核發批文

據證券日報,有權威人士表示,目前A股IPO發行實現常態化,會根據市場情況,保持平穩的發行節奏,不搞大躍進式的集中核發批文。同時,更加註重市場投融資兩端的平衡,明確市場預期,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把握好新股發行的節奏和力度,切實防控各類風險,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

今年以來,A股IPO保持常態化發行,有效緩解了此前IPO在審企業“堰塞湖”現象。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IPO排隊企業有383家。

“歷史上IPO暫停過幾次,對於市場預期和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中信證券資本市場負責人、執行總經理張宗保表示,今年以來,新股發行常態化,證監會每週都會發放IPO批文,在當前經濟背景下,這對支持企業融資、服務實體經濟、穩定市場預期以及深化供給側改革,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張宗保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保持新股常態化發行,維持平穩的發行節奏,保持適當的融資規模,是非常必要的。

從對二級市場股價影響上來看,IPO融資並不會對市場產生明顯影響。“從A股市場發展歷史上的實際效果來看,在情緒偏弱的市場中控制新股發行未能對二級市場產生持續的提振作用,在情緒偏強的市場中加大新股發行力度也未能起到給市場降溫的作用。”王漢鋒如是說。

據記者統計,今年前11個月,A股共有176家企業上市,合計募資2028.6億元。

張宗保表示,無論是支持公司直接融資還是再融資,都是以優化上市公司質量和結構、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為導向。從監管機構來說,也是關注投融資兩端的平衡。在入口關,控制還是比較嚴格的,而且在發行節奏、力度和風險的防控上,也都做的非常好。從目前的市場容量和活力來看,較之前有所增強。嚴把入口關對於上市公司質量和結構的優化,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市場能夠支撐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的持續融資。”

王漢鋒認為,要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價值發現及資源配置的作用,也需要其他措施的協同推進。首先,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不斷優化機制吸引優質企業首選國內上市;其次,繼續大力培養機構投資者,加快中長線資金入市;再次,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披露完整性的要求;最後,加強監管,對違規造假者進行嚴厲打擊等。

不必擔心資金分流 A股市場增量資金可觀

據上海證券報,至於市場資金情況,記者從有關部門瞭解到,11月份股市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比較穩定,較今年1月份日均水平增加近2000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主要是券商經紀業務客戶資金賬戶的餘額,可隨時用於購買股票。

從股市資金來源結構看,一些資金來源的穩定性較高。例如,我國資管規模整體保持穩定,權益類基金規模正在持續增長。與此同時,外資也在“跑步”入場。今年以來,滬深股通淨流入A股市場的資金規模近2800億元,成為推動市場上漲的重要力量。從市場自身看,目前場內融資餘額為9524億元,較今年春節前增加了2000多億元,表明投資者看好股市的發展前景,參與交易的積極性有所提升。

在付延平看來,IPO節奏的變化,是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諸多政策調整的一部分,分析IPO節奏對未來市場走勢的影響,還需要關注再融資、減持及國家對資本市場發展的長期改革規劃方向等多方面的政策信息,來加以綜合判斷。

據中國證券報,值得關注的是,監管部門一直關注投融資的平衡狀態,關注市場流動性。在做好融資端改革同時,同步推進提升投資端活躍度。多家券商2020年策略展望報告指出,A股市場增量資金寬裕。

中信證券指出,2020年內外流動性全年趨松,產業資本迎來中期拐點,外資流入主動性增強,兩者有望成為A股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海通證券指出,2020年很可能將有大量資金流入助推市場加速上行,預計2020年股市資金淨流入超過1萬億元。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未來居民和機構的大類資產配置都將偏向權益。

招商證券表示,展望2020年,政策層面大力鼓勵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並引導外資、保險、社保基金、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增量資金仍有入市潛力。同時,在地產財富效應減弱、股市投資價值凸顯的階段,居民資金可能加快入市,並帶動公募基金規模持續擴張。安信證券預計,2020年A股有望迎來超過1.2萬億元以上長期增量資金,配置需求和政策支持是推動長期資金入市主因。

新股發行常態化是法治化、規範化重要舉措

據每日經濟新聞,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表示,中國經濟正處於向創新驅動型發展模式的轉型階段,因為科技創新本身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因此更加依賴於一個資源配置高效的資本市場。所謂資源配置高效,即通過市場的力量來更好地配置金融資源,從而達到市場“優勝劣汰”的目的。因此本次監管層強調新股常態化發行,旨在“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非簡單的調控股票供給數量。

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表示,在中國過去的股票市場發展歷史上存在一些時段通過調節股票發行節奏來影響市場。但是歷史證明這種調節方法並不科學,也並不有效,因為這種方法是假定股票市場資金的供給是固定的。但實際上,股票市場是好的資產引來新的資金,資金與股票供需滿足動態平衡的。調節股票發行節奏從長期來看,效果不會很明顯,資本市場改革方向就是逐步推動股票發行方式市場化和發行節奏正常化。但這並非完全均衡的發行股票,歸根到底是要逐步過渡到由上市企業和投資者自主選擇發行時機,如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企業抓住時機去多發股票,這樣就會對市場有一個平抑作用。市場表現差的時候上市企業就會選擇推遲發行,自然起到調節作用。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表示,IPO常態化,是資本市場法治化、規範化的一個重大舉措,對於市場投資者形成正向預期有重要作用,也是市場管理去行政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另外,劉鋒指出,審核批文不搞“大躍進”,這一表態非常重要。從根本上說,金融資產許多是跨期資產,包括新股發行在內,市場需要有正常的、長期的預期。資本市場必須規範化、法治化,而不能以行政需要進行人為調控。不搞“大躍進”本身有兩層含義:一是不會無故中止,二是不會無故突然加速,這就是向市場傳遞長期穩定預期,有利於樹立投資者信心。

新股發行常態化對投資會有哪些影響?

據央視財經,新股發行常態化對機構投資者有何利好?如何體現?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竇玉明表示,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我們希望能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主要有幾方面考量因素。

首先,不斷有新股發行,為證券市場增加了更多可投資品種,買東西的人總是希望選擇更多,種類越豐富越有利於挑到心儀的商品,可選擇的範圍廣了,它考驗的是投資者的眼力,能不能夠找出好公司,因此作為買方的機構投資者希望不斷地有新鮮血液加入。

其次,作為投資者希望新股發行常態化,而非“大躍進”,這樣會給機構投資者建立一個穩定的預期,突然叫停或重啟都會對市場造成短期衝擊,增加了基本面以外股價變化的不可預測性,我希望這個常態化的發行節奏由機構投資者、券商投行和上市公司共同找到一個平衡。

比如說,破發的公司多了,新股的發行價格就要下調,那麼有些上市公司認為股票賣得價格太低,達不到預期,就會選擇延後尋找合適時機發行,新股發行的數量就會放緩;相反,上市的公司不斷受到熱捧,開盤都是大漲,發行價也不斷提高,就會有更多的公司希望選擇這個時間窗口上市,發行的速度就會加快,供給多了,市場熱度又會自我調節下來,市場自我博弈,自我修復形成的平衡節奏是最理想的。

竇玉明認為,未來正常的情況是,即使股市整體指數表現不好,但有好的公司上市,依然會有大量的資金湧入認購;相反,即使股市指數表現好,但質地不佳的公司上市,也不會有人買。新股常態化發行,對於好的公司上市永遠敞開股市的大門,才能讓股市成為有源之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