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先拆“心牆”再拆違建

先拆“心牆”再拆違建

閩豐工藝品廠違建啟動拆除。本報記者 張人峰攝

昨日上午,閩侯縣甘蔗街道閩豐工藝品加工廠兩棟歷史違建啟動拆除。這是閩侯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紮實化解難題積案的案例之一。

經營者違法建起單元房

記者瞭解到,閩豐工藝品加工廠於2001年取得用地審批,規劃建設2座建築物,南側為5層辦公綜合樓、北側為3層工業廠房。

“2013年4月,加工廠經營者陳某在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前提下,擅自在該廠北側原規劃為綠地和3層工業廠房的地塊,建起2座框架結構建築物。”在拆違現場,閩侯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蔡坤光告訴記者,這2座違法建築在2014年6月建至7層封頂,總建築面積近6000平方米。

記者看到,這2棟建築物結構、層數、面積相同,1層為架空層,2層至7層分別為2梯4戶的住房,共有48套單元房。經查,陳某將單元房非法賣給47戶居民,共裝修入住45套。

2014年6月,閩侯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加工廠未取得許可擅自建設的行為立案查處,並對當事人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其自行拆除違法建築。

然而直至當年10月催告書發出後,當事人仍拒絕拆除。加上違法建築涉及40多戶居民,多為閩侯山區村民,還有部分閩清等外地群眾,協調拆除難度極大,這處違法建築成了歷史積案。

成立專案組決心化解積案

問題不解決不鬆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群眾不認可不罷休。為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閩侯紮實開展解難題、化積案行動,閩豐工藝品加工廠違建問題被擺上檯面。

為全面查清此違建問題、嚴厲打擊違法行為,閩侯縣委、縣政府成立專案組,由縣領導擔任組長。這邊精心部署、分類處置,那邊通力協作、快速行動: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加工廠非法改變土地用途、非法轉讓買賣土地等行為立案調查,縣公安局對加工廠法人以非法經營罪立案,甘蔗街道成立指揮部動員住戶搬離……

“住戶開始不理解,動員工作遇到很大阻礙。”甘蔗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林昌場告訴記者,面對難題,黨員幹部沒有退縮,而是加班加點一次次上門宣傳,在曉之以理之餘,給予住戶最大幫助。

住戶陳依伯是閩清人,患有尿毒症,幹部們上門幾十次,既幫他協調回鄉租房,又幫他找醫生看病。陳依伯被溫暖幫扶感動,首批簽署了搬離協議。“我們還協調法律援助部門,幫助住戶合理利用法律手段維護權益。”林昌場說。

在黨員幹部的努力下,截至11月15日,所有住戶都簽了搬離協議。搬離時,閩侯還給住戶提供搬家服務。

在全縣範圍收集難題積案

聚焦難題積案,全力落實整改。閩侯把推進主題教育與抓好改革發展和日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問題不隱瞞、不迴避、不護短、不遮掩,建立“問題清單”和“整改清單”,堅持一抓到底、分期分批整改到位。

“縣裡專門成立解難題化積案專項行動工作組,在全縣範圍開展難題積案收集工作。”閩侯縣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共收集到難題積案61件,堅持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縣委常委、副縣長分別牽頭負責,相關責任部門落實,以實際成效讓群眾看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氣象。

閩侯還把惠民生、解難題作為主題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突出便民利民惠民,確保主題教育贏得民心。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已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徵地拆遷等實際問題647個,收集到的188個各類民生問題已解決168個。

“各項行動的積極開展,進一步提升了廣大黨員幹部真學實學、以知促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聚焦百姓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努力在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化解矛盾、在一線送達關懷、在一線體現作風。

(福州日報 記者 謝星星 通訊員 張存金 陳建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