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2020年金融科技怎麼走?經濟學家和Fintech企業各有話說

即將過去的2019年,稱得上金融科技承上啟下的一年。

8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首個金融科技發展三年規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金融科技應守正創新、行穩致遠,以成為推動金融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途徑。

事實上,業界在整個2019年,圍繞金融科技未來走向的討論均和規劃精神一脈相承:強監管繼續帶來壓力和挑戰、與傳統金融業深度融合,助力實體經濟蘊含著新機會。

12月1日,在新華社瞭望智庫、財經國家週刊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上,政、企、學屆相關人士熱議“新形勢下金融業的變革與開放”。

其中,度小滿金融CEO朱光對金融科技在2020年的走向做出了判斷,他認為,金融機構將面臨空前挑戰:一方面,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同時面對經濟下行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壓力;另一方面,多項監管政策出臺,在促進金融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也給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帶來壓力,面臨著“去偽存真”的考驗。

朱光大膽預言:“到2020年第四季度,仍然能夠保持健康增長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包括BAT在內,將不會超過10家。”這一觀點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經濟學家易憲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國互金平臺在短期內爆炸性增長,政府或是看重其快速擴張,如何為實體經濟服務,而國內投資者看到卻是,如何通過P2P網絡平臺能夠一夜暴富或人性貪婪。

易憲容認為,儘管在三年規劃的指引下,未來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會逐漸地走向健康持續發展之路。但目前看,整個社會,無論政府還是企業及個人,對金融科技大潮到來就沒有準備好。知識、信用、法律法規、技術、理念等方面都沒做好準備。尤其是P2P風險在近年內持續爆發,金融科技難免受其影響,其發展勢頭可能會減弱。

但朱光和易憲容都認為金融科技應繼續加大發展力度。在朱光看來,“金融機構面臨的困難,將成為2020年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個大機遇。”他的理由是:銀行的資產結構正發生變化,過去在資產端以國企、優質民營企業為主,現在小微、零售類資產比例會增加。眾所周知,服務小微是世界性難題,傳統金融業唯有從戰略高度擁抱金融科技,全面轉型升級;同時,由於互聯網金融將在2020年繼續“去偽存真”,真正以以風險管理為核心、以金融實踐為基礎的金融科技企業將在助力金融業賦能實體經濟的大勢下,呈現自身真正的價值。

易憲容認為,受到前階段中國金融科技所爆發P2P風險的衝擊與影響,金融科技其思路不是應該太謹慎,而應該在前階段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深入反思的基礎上更加開放,以便為未來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至於目前市場上具備金融機構血統和非金融機構血統的不同金融科技公司今後的發展態勢,銀行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更瞭解金融機構,會融合的更強更緊密,但是體制機制可能還不夠靈活,對員工的激勵可能不夠市場化,而市場上的金融科技公司,沒有金融牌照,對金融的理解相對會弱,但是體制機制會更加靈活。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