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蘋果完成收購英特爾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曠視科技或將推遲IPO至明年;RISC-V芯片複合增長率達146%︱新聞速遞

三分鐘瞭解產業大事

1

【報告:蘋果谷歌6巨頭過去10年全球避稅1000億美元】

據國外媒體報道,最新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的10年間,包括谷歌和蘋果在內的硅谷6大科技巨頭的“稅收缺口”總計超過1000億美元。

Fair Tax Mark是一家為企業提供良好稅收行為認證的英國機構,該機構評估了2010年至2019年間Facebook、蘋果、亞馬遜、Netflix、谷歌和微軟的全球納稅情況。研究人員發現,在過去的10年裡,這6家科技巨頭的稅收準備金與他們實際繳納的稅款之間的差距達到了1002億美元。

報告顯示,亞馬遜是這6家科技公司中“最嚴重的違規者”,Facebook過去10年間的“稅收缺口”位居第二,谷歌的“稅收缺口”排名第三,Netflix位居第四,而微軟第六。

2

【RISC-V芯片複合增長率達146%,有望成為ARM的強勁對手】

據臺灣媒體引述市場調研機構Semico Research的最新報告,預計到2025年,採用RISC-V架構的芯片數量將增至624億顆,2018年至2025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146%。這些芯片將主要應用在工業市場,其他PC、消費電子和通訊市場也會大力導入RISC-V架構。

據瞭解,在芯片架構領域,ARM公司的IP佔據絕對壟斷地位,x86架構則壟斷細分的PC芯片市場,MIPS、Aphla、SPARC、安騰、PA-RISC各據一小塊市場。但缺乏競爭導致ARM IP授權越來越貴,已有公司公開吐槽。ARM的鐵桿支持者華為、高通、Google等,紛紛加入了開源架構RlSC-V的陣營,以分散風險,目前全球已有上百家知名科技公司加入。

3

【蘋果已完成對英特爾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的收購】

據品玩援引Engadget消息,蘋果已經完成了對英特爾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的收購。交易完成後,蘋果將擁有更多的技術堆棧和供應鏈,在設計和製造移動設備的一些最關鍵的組件時,也將減少對第三方供應商的依賴。

英特爾聲稱,高通的反競爭專利策略迫使其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出售給蘋果。今年7月, 蘋果宣佈同意收購英特爾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部門的多數股權,作價10億美元。根據聲明,2200名英特爾員工將加入蘋果。

4

【華米CEO黃汪:自主研發的黃山2號芯片2020年量產】

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汪在華米科技2019年度戰略媒體溝通會上宣佈華米自研芯片“黃山2號”已經完成整體設計,將於2020年量產,該芯片將支持更多的智能、健康功能,也會應用在更多的智能手錶上。

黃汪在會上分享了2019年華米的成績:截至2019年8月27日,華米全球智能設備出貨量突破了一億臺。在芯片方面,由華米科技自主研發的“黃山1號”也在今年量產應用到了多款Amazfit品牌手錶、手環中,包括目前的旗艦級產品Amazfit智能手錶2 ECG版。

5

【消息稱曠視科技推遲IPO至2020年】

據IFR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曠視科技決定將其5至10億美元的香港IPO計劃推遲至2020年。

對此消息,曠視科技方面暫無回應。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曠視科技今日未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曠視科技回應報道不實。

據悉,曠視科技於8月25日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如果曠視能夠成功上市,將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人工智能企業。

6

【任正非:華為計劃將位於美國的研發中心遷往加拿大】

12月2日,加拿大《環球郵報》刊登了其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專訪。

《環球郵報》報道稱,任正非表示,華為正在提升加拿大對華為的重要性。華為計劃將研發中心從美國轉移到加拿大,並在中國之外製造部分移動網絡設備。

此前,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透露,華為全球現有超過8萬研發人員,佔總人數45%左右。2018年華為研發投入超過150億美元。近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瑞銀和日本技術實驗室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的報告稱,華為Mate 30 Pro手機裡已經不包含美國製造的零件。《華爾街日報》指出,華為在擺脫美國零件和芯片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

7

【愛立信CEO警告歐洲5G發展滯後,呼籲解決監管及投資環境問題】

12月3日,愛立信首席執行官鮑毅康(Borje Ekholm)發出警告,稱歐洲需要解決有關監管政策和投資環境不確定性的問題,以免在5G上落後。

這位高管在博文中敦促歐洲加快部署下一代技術,認為這方面的滯後更多與“一系列結構性問題”有關,而非涉及供應商選擇問題。

“最大的障礙主要與監管註冊有關。5G必須被視為歐洲國家基礎設施的關鍵部分。但今天的情況並非如此。”鮑毅康說。

他強調說,“歐洲服務提供商的投資環境不佳”是歐洲落後於北美、東北亞和澳大利亞等市場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並補充稱對新技術的資本支出和投資是“很難證明”的。

8

【美國運營商T-Mobile宣佈啟用全國性5G網絡 覆蓋2億人】

12月3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運營商T-Mobile US Inc.週一表示,該公司已在美國啟用全國性5G網絡,覆蓋5000個城鎮共2億人。T-Mobile表示,該公司5G服務覆蓋面積超過100萬平方英里中的約60%人口。

外媒表示,雖然T-Mobile已開啟服務,但用戶還用不了,因為支持該服務的兩款手機週五才開賣。

T-Mobile表示,OnePlus 7T Pro 5G McLaren和三星Galaxy Note 10+ 5G兩款新手機已開放預定,週五開賣。該公司預計明年還將推出超過15款新的5G智能手機。

9

【Japan Display開發1.6英寸Micro LED顯示模塊】

日本顯示公司(JDI)本週宣佈了首個 Micro LED 模塊的開發,作為下一代顯示器和電視的基礎,其達成了 265 PPI 的像素密度、以及 3000 尼特的最大亮度。其採用了 1.6 英寸的方形設計、分辨率 300×300像素,公司計劃在本週晚些時候的 Fintech Japan 2019 展會上演示該原型裝置。

據悉,該原型基於 glo(Micro LED 先驅之一)的氮化鎵 LED 芯片,以及 JDI 自己的 LTPS 背板來開發。作為 Micro-LED 顯示器開發過程的一部分,其希望通過單個模塊來組裝全尺寸的顯示器。

10

【工信部:擬到2025年新能源車新車銷售佔比達到25%左右】

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力、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規劃》中要求,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降至2.0升/百公里。

《規劃》中提出要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其中包括要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融合發展,加強標準對接與數據共享。要完善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加大公共服務、共享出行等領域車輛運營支持力度,給予新能源汽車通行、使用等優惠政策。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用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制定將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納入國有企業考核體系的具體辦法。

11

【摩根大通:蘋果明年將推4款新手機,後年起一年將推兩次新機】

摩根大通分析師Samik Chatterjee表示,“基於供應鏈方面的確認,我們預計蘋果在發佈新手機的節奏上有策略性的轉變,蘋果將在2021年上半年發佈兩款新iPhone,在下半年發佈另外兩款。”Samik Chatterjee預計2020年9月將有4款新iPhone發佈,蘋果還會在春季發佈一款與iPhone 8類似的低價產品。這4款明年發佈的新iPhone將支持5G網絡,配備OLED屏幕。

12

【調查顯示共享汽車在德推行10年效果未達預期】

新華社,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2日發佈研究報告說,共享汽車在德國推行10年來,未取得減少私家車數量的預期效果。報告說,自2009年共享汽車業務在德國啟動以來,德國載客汽車數量增加了580萬輛,目前達到4710萬輛,增幅為10.4%。10年來,德國“汽車密度”從每千人504輛增至567輛。報告還說,雖然德國大城市是共享汽車的主要市場,但調查表明大城市私家車數量自2009年以來也高速增長。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