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氣溫驟降、心梗猝死高發,冬天預防心梗需注意什麼?

養生曉助手


你好,首先你已經看到重點了,冬天室內外的溫差大,所以平時需要做的保護工作,現在更要注意一點。

下面是我的幾點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1、早上不要太早晨練,早上晨練是很對人的習慣,這裡建議大家天矇矇亮的時候,最好還是等一等,上午8、9點至後再出門遛彎。

2、脖頸、腳踝等部位需要保暖,大衣不要敞開。

3、避免暴飲暴食,如果一下子攝入過多的高油脂高熱量食物,很容易造成血液的濃稠度增加,增加心梗發生的可能。

4、作息規律,熬夜拋棄睡眠是不可取的,一定要養成到點睡覺的好習慣。晚上十一點是身體排毒的好時間。





白博士聊慢病


氣溫驟降、心梗猝死高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管腔因硬化等原因較狹窄,天一變冷,血管更容易收縮或者痙攣,使血管變得更細,造成心臟供血不足而發病。70%-80%的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前數日有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急、煩躁、心絞痛等前驅症狀,其中以新發生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加重最為突出。

1、天氣原因

冬季的寒冷刺激使人體血管收縮,動脈平均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有時僅僅是腳底受涼,也會因反射區末梢血管收縮,引起一次性的冠狀動脈血管痙攣。

2、睡眠影響

寒冷還會影響睡眠,造成焦慮,又能使體內兒茶酚胺類血管活性物質升高,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寒冷會誘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心肌梗死。

3、抵抗力降低

冬天由於氣溫突變,人體抵抗力薄弱,尤其老年人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氣管肺炎等病症,而這些感染性疾病又極易誘發心肌梗死的發生。

4、其他疾病影響

突然降溫容易使人出現鼻塞、發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呼吸道疾病和肺部感染通常是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因此,為減輕呼吸道刺激,在大風降溫天氣出門時最好戴口罩。

心梗出現有什麼預兆嗎?

70%-80%的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前數日有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急、煩躁、心絞痛等前驅症狀,其中以新發生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加重最為突出。

心肌梗死患者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胸悶或有瀕死感,少數患者無疼痛。部分患者疼痛位於上腹部,被誤認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顎、頸部、背部上方,被誤認為骨關節痛。

如果患者認識到上面的這些先兆並及時處理,有的患者可以免於急性心肌梗死;即使發生心肌梗死,梗死的生理範圍也較小,症狀較輕併發症少,比較容易康復,存活率也明顯提高。而如果不重視這些信號,搶救不及時,甚至有猝死的可能性。

冬天預防心梗需注意什麼?

1、飲食注意

冬天人們為了抵禦寒冷,更偏愛高脂食物,而運動又減少。所以更需保持低鹽,低熱量,低動物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嚴格控制熱量,脂肪的攝入,以防身體發胖及血脂升高。

2、多喝水,常飲茶

人,是生命之源,研究表明,每天喝6~7杯水,比喝2~3杯水,發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更低。

在寒冷的冬季,保護心臟健康,宜選擇溫開水和淡茶水。

溫開水,35-40℃之間為宜,不要太熱,也不要喝冷水。淡茶水可以選擇含硒量高的紫陽富硒茶,對預防心梗有積極的作用。

硒元素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在維持心血管系統正常結構和功能上起重要的作用,主要通過抗氧化和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來維持心血管細胞的正常功能。適當補硒,可以有效預防腦梗,心梗,冠心病等疾病。

而但我國70%的人都屬於缺硒人群,所以日常補硒還是很有必要的。紫陽富硒茶產自“中國硒谷”之稱的陝西紫陽縣硒谷生態區,每一公斤茶葉中富含150ug硒元素,是一般綠茶的6倍還多,每天沖泡1-2倍,人體可有效吸收茶葉中的天然硒元素,養護血管,預防心梗的發生。

3、適當的鍛鍊身體

適當的從事體力活動,比如慢跑,打太極拳等,

可舒筋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改善心功能。

但不能夠劇烈運動,因為運動過快,

有些會導致出現心跳加快,胸悶,同時也避免清晨因為冷空氣刺激物也會導致出現這種現象。

4、保持大便通暢

保持大便通暢,可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便秘患者在用力排便時,腹腔內壓力會突然升高,

這可影響心肌的血液供應,誘發心肌梗塞。


養生小事


大雪要防心、腦病

這是因為,冬天氣溫陡降,冠狀動脈在“寒冷”的刺激下,易痙攣收縮,併發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就很大。氣溫越低,急性心肌梗死與腦卒中的發病率就越高。尤其在下雪、化雪的時候,天氣格外寒冷,心腦血管病人應減少外出。

大雪養生圍繞“藏”,大雪要藏“形與神”

中醫講養生,形神共養是最高境界。包括兩方面:一個是形意動,要運動,但不能過勞,沒必要每天非得跑一萬步。一個是神欲靜,最重要的是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質量的好壞決定養神的程度。

除了睡眠,還包括三個方面:清心寡慾養神、怡情養性安神、修身養德寧神。一個品德高尚、修養良好的人,自然會保持心境的寧靜,從而保持身心健康而延年益壽,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仁者壽”。如何做到形神共養,總結有三個方面:首先養形,其次養神,最後是形神共養。

養形包括飲食調養、中藥調理和形體鍛鍊。在飲食調養上,中醫強調飲食要多樣化,要有節制,黃帝內經:“謹和五味”、“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不能偏食,五味都不能太過。中藥調理是中醫養神的核心方法,把握起來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調理陰陽臟腑的失調;另一個就是扶正祛邪。

一般來說,女性過了35歲、男性過了40歲,腎氣自然衰退,就需要注重養生了,要做到順應四時、飲食有節、起居有常等,以調節陰陽的偏頗。形體鍛鍊不是單純的體育運動,而是形神合一的運動,這是運動的最高境界,如太極拳、八段錦、瑜伽、游泳等。

中醫養生認為,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但要因人、因時、因地進補。說到進補,不能不提參。那我們藥食同源話“參類”。

冬天進補話參類

中醫認為,參類是大補元氣的最好的中藥。心主血脈,血脈要靠氣的推動,因此,補氣是首選。藥食同源說人參: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是“補氣之聖藥,活人之靈苗”。野生者為“山參”,大補元氣,為參中之上品,但資源少,價值昂貴。

栽培者為“園參”,園參經曬乾或烘乾,稱“生曬參”,其性較平和,不溫不燥,既可補氣,又可生津,適用於扶正祛邪,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園參蒸制後,乾燥,稱“紅參”。紅參具有溫補的作用,補氣中帶有剛健溫燥之性,長於振奮陽氣,適用於急救回陽。還有一種人參叫高麗參,出產於朝鮮半島,其參味較一般人參要濃,氣香濃郁。

總的來說,人參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益血、安神增智之功效。

運動養生要分人,體育鍛煉要因人而異

散步:每日慢步,講規律,講持久,民諺曰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持之以恆,方可見功,適合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跑步:提倡以適當的速度跑適當的距離,太短、太慢難於起到健身作用,太快、太長則以競賽為目的而非健身了,須量力而行,要持之以恆,一般人選擇跑步距離在800~3000米之間較為好,適宜年輕人或體質好的人士。

健身操和健美操:徒手操如早操、工間操、課間操,均屬健身操類,目的在於全民健身,人人可行。

年青人還可進行打球、跑步等,在鍛鍊前要做好準備活動,防意外受傷。做到三十歲之前走路上班、不坐電梯,四十歲後做電梯,每天散步一小時或走10000步。年紀大的可選擇打太極拳、散步等,要注意保暖。中醫認為,冬季對應人體的腎臟,所以,養腎保腎非常重要,在此季節房事不可過頻。

總之,“大雪”節氣養生要動靜結合、形神共養,進補因人而異。

食療:栗子人參燉母雞

【製法】板栗去外殼;蔥、姜洗淨,姜拍破,蔥打結;雞去內臟,洗淨切塊。將鍋置火上,加清水,放入雞燒沸,撇淨浮沫,加生曬參30克、紹酒、姜塊、蔥結、板栗,燉至板栗、雞肉熟透,加精鹽調味。

【功效】該菜補益氣血,強壯身體,健腦益智,適用於身弱乏力、記憶力不佳者及腦力勞動者。

總結:大雪節氣到,冬藏別忘了,形神要共養,藥食同補到。


艾灸儀艾灸床


心梗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其發病急劇,致死率高,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誘因。對於心梗高危人群而言,必須時刻提高警惕,以防心梗發生。

氣溫驟降、心梗猝死高發,冬天預防心梗需注意什麼?

冬天是心血管事件高發季,這是因為冬天氣溫下降,使得血壓容易失控,加之人們冬天一些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如飲食熱量超標,久坐不動,飲酒吸菸等,這些也會導血脂異常,血液粘稠等,還會加重心臟負荷,而以上因素都是誘發急性心梗的高危因素。

1、冬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冬天最直觀和最大的變化就是氣溫下降,而溫度的變化不只是給人們帶來寒意,還會讓機體因為寒冷刺激而出現異常表現,如血壓升高,血液粘稠等等。如果是本身就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冬天的時候必然會面臨更大的風險,比如血壓急劇升高就會導致斑塊破裂,而誘發心梗。因此,對於中老年人群,三高症患者以及冠心病患者等,必須做好保暖,同時注意室內外溫差,出門戴好帽子、圍巾等,保護好頭部、頸部、手腳等部位,溫度極低的時候,最好不要出門。

2、冬天一定要健康生活:在寒冷的冬天裡,人們為了禦寒抗寒,飲食和生活方式也會有所變化,比如喜歡吃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不喜歡出門,在家一呆呆一天;喜歡喝點酒禦寒等,而這些不良習慣的養成對於健康的管理也是不利的。

因此,在冬天,人們也需管理好個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注意節制飲食,少吃肉食、油炸食物、動物脂肪等高熱量食物,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避免暴飲暴食、飲食過飽等不良習慣;加強鍛鍊,避免久坐不動,但要注意避免晨練,在太陽昇起時,出去多活動活動,在家裡時也可進行室內活動,或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戒菸限酒,儘量戒酒;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過度勞累;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不可有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不可有過激的情緒等。

3、冬天一定要管理好健康指標:對於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壓患者,冬天血壓會有所升高,患者應該注意定期監測血壓,若發現血壓異常波動,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並需警惕任何的身體異常表現。而對於冠心病患者而言,在堅持規律用藥的同時,需要提防身體異常症狀發生,若有持續發生的心絞痛,胸悶等,需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以防心梗發生。


鹽酸索他洛爾


11月6日有媒體報道,曾飾演《小魚兒與花無缺》中惡人李大嘴、《水滸傳》中朱富等形象的演員程思寒,因心梗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心梗」這種高危疾病再次引發關注。在此之前,侯耀文、馬季、高秀敏等名人都是被它奪走了生命。

入冬後天氣變化多端,早晚溫差較大,很多疾病也趁著這股冬日寒流大步而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心肌梗死,晝夜、室內外溫差大很容易使人體內環境失去平衡。寒冷會使人體的交感神經活性增強,使心率增快,血壓升高,血液粘稠度加大,並且寒冷還會使外周血管進行收縮,加劇心臟負擔。

冬天預防心梗需要注意什麼?

1,注意保暖,預防感染

秋冬季本是容易感冒或者被感染的季節,所以要特別注意保暖。心臟病患者冬天外出前,一定要穿上暖和的外套,可以穿件馬甲護好胸口,系圍巾、戴帽子和手套,以防熱量從領口、袖口跑掉。空氣汙染嚴重的霧霾天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如外出應戴上防霾口罩。

2,患者晨練應該注意

睡眠時,人體各神經系統處於抑制狀態,活力不足,晨起時突然大幅度鍛鍊,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能劇烈運動,要適當合理安排運動的時間和控制好運動量,冬季要等太陽出來後再去鍛鍊,此時可以避免機體突然受到寒冷的刺激誘發疾病。

3,選擇性飲食

飲食對於健康的心血管系統至關重要。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可預防高血壓、降低腦卒中風險。提倡多食用穀類食物、粗雜糧,限制糖和脂肪的攝入。

4,定期體檢

入冬後建議老年朋友每年做一次體檢,並對血壓、血脂等進行監測。因為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脂類、糖類的代謝紊亂易形成血栓,故要定期檢查,根據情況及時調整。

溫馨提示:可能成為心梗“候選人”的我們,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不僅要預防三高的出現,還應加強身體鍛鍊,提高疾病免疫力,給“心臟”一個安全的未來。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羅民教授


天氣寒冷會使人體的交感神經活性增強,使心率增快,血壓升高,血液粘稠度加大,並且寒冷還會使外周血管進行收縮,加劇心臟負擔。與此同時,在寒冷天氣的刺激下,體內分泌兒茶酚胺增多,容易引起血小板聚集、血管痙攣、血栓等。所以在冬季更要提防心梗的發生。

早期識別和急救很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於冠狀動脈的急性閉塞引起的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從而導致局部供血區發生心肌細胞壞死的疾病,是最嚴重的冠心病之一,除了具有病情危重、進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點,還具有慢性遷延性和高複發性特點,所以發病前的預防和發病後的康復非常重要。

識別急性心肌梗死的這些症狀,發現問題及時就醫

1、 胸骨後或心前區劇烈的壓榨性疼痛(通常超過 10 ~20 分鐘),可向左上臂、下頜、頸部、背或肩部放射;

2、 常伴有煩躁不安、噁心、嘔吐、大汗、恐懼、呼吸困難或有瀕死感等;

3、 含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緩解。

4、 約有1/3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發病前沒有先兆,所以應注意不典型疼痛部位及無痛性心肌梗死(特別是女性、老年人、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少數無疼痛患者,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於上腹部,容易被誤診為急腹症。

二、一旦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應如何急救

自救:立即撥打120,保持手機暢通,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可以先深呼吸,然後用力咳嗽。

他救:一旦發現有人突發心梗,在撥打120的同時,應該讓患者就地臥下,不要貿然搬動,如條件允許,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發作的時候可以讓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如果患者出現胸痛,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也是可供選擇的藥物)。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突發心臟驟停,需要在2-4分鐘內對患者進行心肺復甦。

心梗康復·防復發

急性心肌梗死緊急處理技術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患者病死率,縮短了住院時間,也為二級預防提出了新的問題,心臟康復對於心肌梗死患者越來越重要。大量研究表明,心臟康復能夠降低心肌梗死後全因死亡率,改善心力衰竭症狀,降低急性缺血性冠脈事件的發生率和住院率。

心梗後的心臟康復治療是“私人訂製服務”

為什麼說是“私人訂製”呢?因為每位病人心梗程度不同,所處的康復階段也有差異,需要對心梗患者的既往病史、體格檢查、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運動系統、生活質量、危險因素等方面進行專業而全面的評估,然後對危險進行分層,制定相應的心臟康復方案。康復評估是安全、有效開展心臟康復的基礎,也是制定個體化心臟康復處方的必要條件。並且,在開展康復治療前和治療中都要對患者進行功能評估,以便實時掌握患者情況,及時調整和優化治療方案。

心臟康復的實施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心臟康復過程中最重要和最基礎的干預方法,在此期間應注重用藥規範化、個體化、合理性、安全性以及依從性,並關注不同藥物對運動耐量的影響。

運動療法

心臟康復中的運動療法可以改善冠狀動脈擴張能力, 增加儲備;延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有利於保持冠脈的通暢,改善冠脈再通;引起冠脈調節能力的適應性變化,降低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但是心梗患者的康復訓練應保證安全,降低運動相關不良事件的風險。

心臟康復的分期訓練

第1期

病情穩定後24小時內開始或根據病情酌情開始,需在心電監護下,循序漸進的開展。

目的:減緩病痛、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併發症。

可開展的訓練:被動運動、床邊站立、行走、病房內步行、固定腳踏車訓練等。

第2期

出院後1~6個月內進行,建議在門診心電監護下開展。

目的:改善心臟功能,控制危險因素,糾正不良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可開展的訓練:有氧運動(步行、慢跑、爬樓梯等)、抗阻訓練(站姿提踵訓練、臀橋等)、柔韌性訓練(建議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

第3期

心梗後6個月到1年內開始,中高危患者仍需醫學監護。

目的:維持健康生活方式和運動習慣。

健康生活方式:

1、 戒菸限酒

2、 控制體重

3、 調節血脂

4、 控制血糖

5、 注意營養均衡,限高鹽高糖

6、 堅持運動

7、 保持精神放鬆,心情愉悅

你會發現健康的生活方式看似很簡單,但是長久的堅持下來卻很難,這不僅是每一位心梗患者預防復發的基礎,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健康生活的開始。健康生活,遠離心梗~


小柏家護官方號


健康生活方式:

1、 戒菸限酒

2、 控制體重

3、 調節血脂

4、 控制血糖

5、 注意營養均衡,限高鹽高糖

6、 堅持運動

7、 保持精神放鬆,心情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