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閒不住的“李大姐”邢臺市新興南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朝英的一天

長城網訊(記者 劉瀾瀾)李朝英是邢臺橋東區新興南社區的黨支部書記,從1996年參加工作開始,已經在社區工作三十多年了。她嗓門洪亮,說話熱情,誰見到她都跟見到自家大姐一樣親切。

11月21日,記者跟著李朝英感受了這個社區書記的一天……

闲不住的“李大姐”邢台市新兴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朝英的一天

工作中的李朝英(右二)。長城新媒體記者 劉瀾瀾 攝

“有事您就來找我”

早上八點半,邢臺市橋東區新興南社區的一站式服務大廳就已經熱鬧起來了。

“李主任,我們房產證的事兒到底怎麼解決呢?住進來三年了開發商還不給辦證……”

“李主任,今天該交居民醫保了,在哪交呢?”

李朝英穿梭在人群中,解答問題、安撫因為著急而情緒激動的居民,忙碌而又熱情,每回答一個問題,她總是很習慣的跟居民說一句,“有事你就來找我。”

“您就這麼敢跟群眾承諾,不怕遇到您解決不了的事情嗎?”

“咱們在社區就是為了群眾服務的,”李朝英笑笑說,“老百姓就是我們的親人,他們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再難的事也得幫大家想辦法。”

李朝英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邢臺市橋東區新興南社區屬於老城區,轄區內的老舊小區多,問題也多。轄區內的豐倉街69號院,建於80年代末,道路坑窪不平,下水道年久失修,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居民找李朝英反映情況,她二話不說,馬上召開社區工作人員和69號院道路兩邊的單位和居民代表座談會,又向上級申請資金,把小區內近500平方米的路面重新修好,下水道也重新鋪好,小區環境煥然一新。

醫藥公司家屬院王秀文與一樓阮順彩因蓋陽臺發生矛盾,兩家反目。李朝英知道後馬上到他們家做思想工作,調解說合,最後兩家和好。

……

轄區居民王榮琴說:“李書記真是特別好,只要有事跟她說,她準給盡力辦!”

闲不住的“李大姐”邢台市新兴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朝英的一天

李朝英(左一)在和社區居民交流。長城新媒體記者 劉瀾瀾 攝

“社區群眾的困難,每天都裝在我心裡”

忙完上午的工作,李朝英騎上電動車,來到了居民張玉珍的家中,這是她心心念唸的一家人。

張玉珍今年73歲,老伴鍾仁英今年72歲,有個兒子是一等殘疾,還有個孫子正在上學,一家人的生活開銷全靠著鍾仁英的退休金支撐,李朝英瞭解情況後幫他們辦了低保,還幫他們兒子申請了殘疾人補貼,沒事就會來看看。

“這樣的好書記真是哪也遇不到了,沒事就來看看我們,噓寒問暖的,有什麼政策都想著我們,是真正的好書記!”張玉珍說。

“社區群眾的困難,每天都裝在我心中,幫助他們不僅僅是幫他們辦個低保、廉租房,還要在生活上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李朝英說。

轄區居民尹軍(化名)夫婦雙雙下崗,上有70多歲的老母,下有上學的兒子,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難,李朝英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經過多方協調,把社區一間門市低價租給他,辦起了鞋店,解決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外來戶李芳(化名),老伴得癌症去世,3個月後兒媳又患癌症住院治療,兒子在監獄判11年,小孫女上小學,為使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重新鼓起勇氣,李朝英為她辦理了低保、關愛救助和廉租房,還把她家裡的情況向她孫女的學校反映,得到了學校的捐款和關心,又為她孫女找了一位“愛心媽媽”。李朝英還到監獄去看望她兒子,讓他好好改造,爭取減刑。如今,李芳(化名)的兒子已經減刑出獄,在家裡悉心照顧母親和妻子。

“我的手機號碼這麼多年從來沒有換過,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有時候我晚上跟居民在微信上聊天,大家有什麼困難都願意跟我說,大家也把我當成了親人了。”李朝英說。

“社區群眾的小事,在我這裡都是大事”

下午三點,李朝英在新興南社區召集居民代表開會,就新興南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聽取居民的意見。

會議進行了兩個小時,等到結束,時間已經臨近五點,從早晨到下午,李朝英的各種工作“無縫銜接”。

“社區裡的工作就是這樣,工作到七八點是常有的事,有時候遇到棘手的問題也會覺得累,但是給他們解決好了以後,我感覺特別欣慰,就把累全忘了。”李朝英說。

30年來,新興南社區矛盾糾紛排除率達100%。沒有一起越級上訪和集體上訪,社區治安穩定,居民安居樂業。

“我的初心就是為人民服務,大家住在我們社區有幸福感就是我工作的動力,我已經把居民都當做親人了。社區群眾的小事,在我這裡都是大事,要幫大家辦好。”李朝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