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社論:新股破發倒逼投資理性化

隨著A股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成熟市場運行特徵接連出現,最近頗受關注的就是新股相繼破發。

12月4日再度出現兩則與新股相關的熱點,一是科創板新股建龍微納上市首日即破發,全天大部分時間綠盤運行,截至收盤下跌逾2%。換句話說,如果投資者打新中籤建龍微納,本指望上市小賺一筆,結果卻大概率招致虧損。另一則是郵儲銀行發行結果出爐,棄購金額約6.53億元,絕大部分為網上投資者。而郵儲銀行剛剛因打新中籤率超過1%,創下近年新高。

從單個事件看,科創板新股建龍微納以及之前的昊海生科、久日新材破發,與公司自身問題和大幅高於可比價格的發行價有關。其中久日新材上市之前即負面新聞頻傳,公司及子公司多次因違法違規行為受到行政處罰,昊海生科的科創板發行價則定在了H股股價近兩倍的位置。郵儲銀行的棄購,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近期銀行股新股表現不佳及銀行板塊估值影響。

而從全局來看,種種跡象表明,“新股不敗”的神話正在破滅。其中科創板新股上市就破發,對熱衷打新的投資者而言教育意義重大,也最直接。曾幾何時,在首日25只科創板股票全天平均漲幅140%的刺激下,投資者對科創板的新股申購熱度,一點不亞於主板。但不同的是,主板新股設置了23倍的市盈率紅線,科創板新股定價則按照市場化模式進行。

事實上,試行註冊制的科創板,從新股定價到發行一開始就是市場化。根據科創板新股發行制度設計,監管層不對上市公司本身財務質量和營運能力把關,定價權則充分賦予市場機構,既取消了直接定價方式,也不再設市盈率紅線,將詢價對象限定在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七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允許這些機構為其管理的不同配售對象填報不超過3檔的擬申購價格,與境外成熟資本市場的發行上市規定相一致。

不過,即便在市場化定價、業內普遍認為新股很難大幅上漲,以及存在跟投機制及長期資金抽籤限售等制度安排的背景下,一開始還是出現了爆炒,甚至出現中一簽最高賺十萬元的財富“盛宴”,投資者於是義無反顧地申購,中籤率也一再走低。所以,新股破發對科創板而言是一種健康的現象,類似於一劑疫苗,倒逼市場參與者走出迷夢,從“新股不敗”的舊夢中醒來,激發投資者主動尋找股票價值、發現價值的能力。

主板市場何嘗不是如此。根據2014年新股發行新規,為限制新股“三高”現象,監管層設立了23倍的市盈率紅線。自此,除銀行股外,絕大多數新股發行估值都逼近23倍,在市場交投熱情高漲時曾出現數十個漲停的“盛宴”。且不說曾經大幅上漲的新股如暴風集團、全通教育等早已跌回本來面目,目前部分新股參照23倍市盈率,估值也偏高,所以也接連出現先上漲而後連續下跌甚至破發的主板新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熟市場,新股破發是一種正常現象,以港股市場為例,2019年上半年破發率為38.10%,11月13日登陸港交所的飛鶴奶粉,首日即破發。因此,需要全面看待新股破發,隨著A股日益市場化,成熟市場特徵將越來越明顯,破發將成為一件十分常見的事。而對於投資者來說,虧損將是最好的老師,要讓投資者適應和接受成熟市場的規則,“新股不敗”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希望新股破發能加深投資者對於A股市場化改革的理解,早日調整和改善投資理念,以價值投資適應資本市場新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