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FC-31為何沒買家,尚未研發完成或成其最大問題

FC-31是由中航工業沈飛研製的我國第二款五代隱身戰鬥機,於我國第一款隱身戰機殲-20首飛一年後的2012年10月31日首飛。在FC-31戰機現身的當年,各路軍迷和網友對其關注的程度一點也不亞於殲-20戰機,這是因為第一款五代機殲-20的出現使得我國成為在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研製第五代戰機的國家,而隨後FC-31的現身,則使得我國成為除美國之外第二個有能力研製兩款第五代戰機的國家。

FC-31為何沒買家,尚未研發完成或成其最大問題

FC-31戰機

FC-31在發動機方面不同於殲20的雙大推,而是採用了兩臺中等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在氣動佈局方面也不同於殲20,所以在FC-31現身後大家對其未來的裝備思路也是有著頗多的討論,比如其作為一款中型五代機未來可能當做殲-20戰機的補充大量裝備海空軍部隊,也可能登上航空母艦成為我國下一代艦載戰鬥機等等。

但是隨著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我國的第一款五代機殲-20已經完成全部試飛科目開始列裝部隊了,FC-31戰機的進展非常緩慢,完全沒有朝著當初人們預想的方向發展;今年已經是殲-20戰機入役的第二個年頭,目前殲20戰機數量已經達到了30架左右,而FC-31戰機到目前為止仍然只有兩架驗證機,相當於殲-20研製時的2001、2002號兩架驗證機,還未進入到原型機階段,那麼作為我國研製的第二款五代機其進度為何如此之慢?

FC-31為何沒買家,尚未研發完成或成其最大問題

FC-31第二架驗證機

原因從其編號就可以看出,不同於國家立項的殲-20戰機是以"殲"字開頭,FC-31是中航工業沈飛集團內部自籌資金進行研發,目的用於外銷所以以FC字樣開頭,很多人習慣將FC-31稱作殲-31其實是不準確的叫法,類似的項目還有我國研製的梟龍輕型戰機代號FC-1,殲-10戰機的外銷型號FC-20等等;所以FC-31並不是國家立項的項目,我國的海空軍是否採購裝備該型戰機,還要看該型戰機的設計思路和各項性能是否能達到海空軍用戶的需求,如果考慮採購才會投入資金支持其後續研製試飛工作。

而在外銷領域, FC-31曾經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進行過公開飛行表演,也公佈了FC-31的各項性能指標,從公開展示的數據來看,FC-31的性能並不差,靠機內燃油就擁有1250千米的作戰半徑,最大掛載能力達到8噸,內置彈倉中可掛載4枚中距彈或者6枚新中距彈和其他各種對地對海和反輻射武器。

FC-31為何沒買家,尚未研發完成或成其最大問題

航展上公開的FC-31戰機數據


FC-31為何沒買家,尚未研發完成或成其最大問題

FC-31戰機武器掛載方案

從這些數據來看,FC-31的性能並不是很平庸,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買家,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其宣傳的這些性能指標都是理論上的,因為目前FC-31通過自籌資金只生產了兩架驗證機用於試飛,距離成為能夠裝備部隊承擔作戰任務的飛機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想要達到裝備部隊的水平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來研發、製造新機和試飛定型後才能量產。

所以說FC-31戰機並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飛機的買賣,而是尋找合作伙伴投入資金進行合作研發,眾所周知軍用戰鬥機的研發花費是非常巨大的,作為最先進的第五代隱身戰機更是如此,美國的F22和F35戰機研發花費都是以百億美元計算。

FC-31為何沒買家,尚未研發完成或成其最大問題

FC-31第三架驗證機模型

目前市場上的已有的成熟五代機只有兩款,分別是美國F35和俄羅斯的蘇57,這兩型相比FC-31來說都已經非常成熟,美國F-35目前已經大批量生產交付全球各國用戶,價格也是隨著批量生產一路降低,有望成為F-16戰機之後另一款暢銷全球的戰鬥機。俄羅斯的蘇-57雖然由於資金問題入役速度緩慢,但其已經完成基本研發,年內首架量產型就將進入俄羅斯空軍服役。

而拉合作伙伴投入資金合作研發的例子也不是沒有,最早的F-35戰機就是多國合作項目,俄羅斯的蘇57研發階段也拉過印度入夥,在近幾年也出現了像韓國的KF-X和法國的NGF等這樣的合作項目,這些雖然也都是合作研發項目,但不同的是在這些項目中合作發起國最終都是要大量裝備合作研發出來的戰機,反觀FC-31戰機本國並未裝備,反而去尋找合作伙伴投入資金,未免很難有說服力。

綜合來看FC-31目前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由於是自行投資研製的項目只完成了初步的研發,由於沒有被國內用戶看上導致外銷前景也非常不樂觀,總的來看當下還是應該立足改進思路以滿足國內用戶需求為主,從而可以得到資金支持才能進行進一步研發工作,如果能大量裝備我國海空軍部隊,作為我國的第二款五代機其外銷的前景應當不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