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網絡劇《慶餘年》炒的熱火朝天,其實書中內容更精彩!

經數千萬的網民點爆,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慶餘年》劇火啦!火得鋪天蓋地!火得一塌糊塗!把網絡小說推到了歷史的最高潮!

網絡劇《慶餘年》炒的熱火朝天,其實書中內容更精彩!

得益於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獨具慧眼,與時俱進重磅推出了《慶餘年》第一卷《遠來是客》和第二卷《人在京都》,我才有緣親睹貓膩先生這部封神之作。快哉!快哉!

《慶餘年》這部網絡小說,人物眾多,情結錯綜複雜,有《紅樓夢》式的兒女情長,有金庸筆下高手雲集的武林江湖打鬥,有二月河筆下皇家後院子嗣的權謀傾軋,有諸侯各國紛爭風起雲湧《三國演義》之筆調,更是把中華歷朝歷代的詩詞翻炒了個熱火朝天,將《詩經》、李白、杜甫、辛棄疾、孟浩然、白居易、曹操、李清照、蘇軾、毛澤東………歷史上各朝代的大文豪、大名人的詩詞、原話搬入其中,統歸在書中主人公範閒一人之才華,更甚者是把歷史人物的名字直接用之,改都懶得改,例如書中太子叫“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的哥,當時就是唐太子太保)、靖王叫李治(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等等。這不僅是一部架空歷史小說,更像是一部要“架空”中華上下幾千年文化之大說。

網絡劇《慶餘年》炒的熱火朝天,其實書中內容更精彩!


當我大快朵頤,又反芻細嚼《慶餘年》這書後,我徹底被這種創作架構顛覆了我以往對常規通俗文學創作的理解:拿來各家所長,聽任想象馳聘,不受時間、空間的束縛,隨心所欲的架空歷史、攛構詩詞歌賦。看似紊亂無章、沒有黏合性的這些構思和回鍋材料,卻被奇思妙想的貓膩搭建成了一座奇光異彩、獨具匠心的“特型建築物”,不可不讓人歎為觀止!也應了在《慶餘年》第二冊的第一章“大劈棺與小手段”中的一個景:正宗七品高手,又得到四大宗師之一葉流雲真傳的葉靈兒同範閒比武,卻敗給了在武功方面還沒有嶄露頭角的範閒。比試過後,葉靈兒問範閒:“你用的什麼招數?”範閒的回答是:“只是些小手段,登不得大雅之堂。”精彩的是書中文字對“小手段”的解構,原文字如下:

“這些手段是五竹教授他的殺人技,費介教授他的識人術,再加上牛欄街時初次運用的心得,雜合而成的一套技法。範閒將這取名為“小手段”,確實名如其實。後來範閒的“小手段”也在京都出了名,成了某種能夠上武道必修書的名目,這可是此時的範閒無法想到的。不然他一定會取個“澹州折梅手”“司南六陽掌”之類風花雪月的名字

不過今天的“小手段”總算是勝了大劈棺。”

讀完這段文字後,我更加深入的探視到貓膩創作的精髓:集各家所長,往這碩大無朋的鍋裡使勁放各種食材、調料,這種大雜燴的炮製,一不小心就會熬成一鍋豬食。但在貓膩的一收一放的匠心編織下,造成了文學的更大張力,讓小說編故事的自由的創作空間更廣、語境變化更大、故事情節更曲折無常。這可能是貓膩的網絡小說可以吸引眾多網友的實質吧!這也是他立於網絡小說山巔的本錢。

網絡劇《慶餘年》炒的熱火朝天,其實書中內容更精彩!


《慶餘年》寫的是一個罹患“重症肌無力”無父無母、無用的叫範慎的好男人,在他死後,不知什麼原因,他的靈魂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重生到一個嬰兒的身體裡。這個嬰兒長大後,在這個世界裡叫範閒。故事以範閒的成長為明線,以他出世後就死了的母親葉輕眉(同範慎一個世界穿越到範閒這個世界的穿越者)為暗線,通過一明一暗兩條線,寫他們在慶國幾十年的血雨腥風、跌宕起伏、九死一生的故事。

故事一開場,簡短的幾段文字,就把在那個世界悲苦的、無助的、唯諾的苦逼青年範慎直接過渡到了自帶天脈者血統的範閒的這個世界。通過穿越獲得重生到這個世界,還是嬰兒的範閒,就浸潤在瀰漫著神秘味、廝殺味、血腥味的追殺途中………伏擊的高手、深不可測的瞎子少年、黑騎、跛子、………一個接一個的懸又玄的謎拋擲出來,讓還沒有在前世轉換角色的“範慎”方寸大亂,墜入懵逼。讀書之人更是驚悚不定。接謎定神後,只能一頁一頁去書中抽絲剝繭………

“範慎“重生到的這個新世界,是一個叫慶國的諸侯國。從此,他的名字也不再是範慎,而是範閒。雖然擺脫了“重症肌無力”病,但他在這個世界的成長也照常不容易。雖然不再愁吃、愁穿,起居飲食還有貼身丫鬟伺候。但是,出身並不光彩,在這個世界裡,他是戶部尚書範建的私生子,入不了家族家譜,自然低人一等。從小就遠離京都范家大院,放在慶國東面的一個靠海的澹州港,跟隨奶奶家長大。看來私生子在任何世界、任何朝代都不受待見,這是恆定的法則。

網絡劇《慶餘年》炒的熱火朝天,其實書中內容更精彩!


如果範閒只是慶國的一個司南伯的私生子,問題就簡單多了,可以衣食無憂的安然過一輩子。但,他的母親是一個天脈者,是慶國生死存亡之際力挽狂瀾之人,是慶國掌管財政內庫的和最有權的監察院的創立者。說範建是他的親父也是疑點重重:保護他、教授他武功的都是慶國一等一的高手,直接歸皇帝管轄、調配。一個司南伯的私生子有這麼大的權勢嗎?這一環扣一環的迷霧都指向範閒的背後還有更強大的背景!

在《慶餘年》這部小說中,作者蒐羅來的歷史劇、宮廷劇、武打劇、言情劇所需要的各路人物及情節如何安妥、銜接才是此書的最大看點。有跟《紅樓夢》中一樣的慈眉善眼的祖母、林妹妹、薛寶釵、襲人式的人物;有宮廷劇中心狠手辣的太后、皇后,學富五車的貴妃,香妃式的外族女才人,結黨營私的皇子黨和太子黨;有喜歡權利的變態的太平公主式的長公主人物;有金庸小說中武藝高超,性格、外觀迥異的各路武林高手………。總之,讀者好奇的、喜歡的、討厭的各類人物、情節都有。浩繁的各具特色的人物,千絲萬縷、交錯縱橫的盤絲般情節都要安排得相得益彰、不扭捏做作,這就需要“拿來主義”是極高的拼盤高手。恕我孤陋寡聞,目今,還只看到貓膩先生才具備這道行。

網絡劇《慶餘年》炒的熱火朝天,其實書中內容更精彩!


話說看文章要先了解文章的作者,才能更好的瞭解其創作思想。我這次是顛倒了順序,先讀完書後,才匆忙查閱了貓膩的個人簡介:曾就讀於四川大學,但沒有畢業就離校了。我覺得只需要瞭解這麼多就足夠了。回顧一下《慶餘年》的故事內容及書寫手法就不足為怪了。一個特性獨立、離經叛道、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他所寫的文章就該出其不意,就該離奇、怪誕、不經。只有讀者想不到的,沒有他不敢寫的,不敢拿來用。

蘇珊·桑塔格有句名言:“文學就是自由”。小說即是虛構遊戲,理應有更活力、更趣味、更變化、更延展的空間。

回頭看上面的文字,我已劇透太多。想要預知範閒和他媽,以及圍繞在他們身邊各路大神的命運,還是自己買書去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