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12月淨利環比上漲197%,中信建投要做牛市的“吹鼓手”?

12月淨利環比上漲197%,中信建投要做牛市的“吹鼓手”?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券商行業有一句口頭禪就是“靠天吃飯”,什麼意思呢?大概意思就是這個行業具有很強的週期性,業績好壞主要受證券市場成交活躍所影響,因為券商的自營、經紀和財富管理等業務,都和證券市場的成交活躍呈正相關。

2019年A股證券市場走勢雖說沒有暴漲,但放在全球主要指數里面,漲幅也是排名靠前的,尤其是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證券市場快速走強,券商公司最後一個月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中信建投(601066-CN;06066-HK)作為券商行業最搶眼(2019年股價漲了三倍)的一家公司,2019年12月實現營業收入19.1億元(人民幣,下同),環比上漲127.6%,同比上漲43.5%;淨利潤9.82億元,環比上漲197.2%,同比上漲110.3%。


12月淨利環比上漲197%,中信建投要做牛市的“吹鼓手”?


1月至12月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7.4億元,同比增長約17%;淨利潤53.9億元,同比增長約74%。

上面這組數據亮眼嗎?如果是一家穩定增長的消費類公司,上面那組數據絕對是非常亮眼,但如果是一家強週期性公司,上面的業績真算不上有多亮眼,因為它不可持續。

業績增長全靠“猜”?

為什麼財華社說他業績不可持續高增長,說它業績具有強週期性?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2010年至2013年四年中信建投的營收沒有增長,淨利潤還出現下滑;到了2014年、2015年,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均快速增長了三四倍;到了2016年至2019年三年間,營收和淨利潤又沒有增長且出現了下滑,原因呢?


12月淨利環比上漲197%,中信建投要做牛市的“吹鼓手”?


打開證券交易軟件,看看A股市場近十年的K線走勢圖,和成交量走勢圖就會明白。2010年至2013年四年間,A股市場成交清淡,股指止步不前;2014年和2015年市場走出大牛市,成交量破萬億;2016年至2019年三年間,股指又是止步不前。很明顯,中信建投的業績完全依賴市場活躍度,一點也不能通過自身因素來平滑業績。

那麼,2020年中信建投的業績可以增長嗎?這就相當於在問,2020年A股估值會上漲嗎?成交量會放大嗎?

誰能回答這個問題?估計沒人可以確定。但我們可以先來看看滬指的估值,根據WIND數據,近十年滬指的市盈率最低出現在2014年初9倍附近。截至2020年1月9日滬指市盈率13.27倍,近十年的滬指市盈率中位數為13.72倍。


12月淨利環比上漲197%,中信建投要做牛市的“吹鼓手”?


很明顯,現在滬指的估值並不是特別“便宜”,處於十年中位數可上可下,那是不是意味著中信建投的業績可上可下呢?

退一步講,就算2020年滬指可以進一步抬高,成交量可以進一步放大,那對應現在的估值如何呢?

A/H股差價近四倍,到底誰合理?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截至2020年1月9日,中信建投在A股收盤的股價為31元/股,在港股收盤股價為6.2元/股(換算成人民幣)。從這組數據來看,中信建投股價要不在港股低估的離譜,要不在A股高估的離譜,但不管怎麼說,同一家公司上市在兩個市場,價格出現這麼大的差距,投資者沒有理由選擇價格過高的那一家。

再來看它的估值。截至2020年1月9日,中信建投總市值2370億元,2019年公司的淨利潤為54億元,對應的靜態市盈率約為44倍,市淨率約5.2倍。

我們假設公司淨利潤還可以翻一倍,每年賺108億元(這在中信建投歷史業績中還沒有出現過呢),且一直可以持續保持,公司現在靜態的市盈率也高達22倍,意味著現在買入的投資者需要22年才可以回本,而公司的淨利潤想要從2020年開始,一直保持在100億以上,概率小的估計比中彩票還難。

一家次年業績有50%概率下跌的公司,市盈率竟然高達44倍;一家強週期性的券商公司,市淨率竟然高達5.2倍,這在全世界成熟市場估計找不出幾家。

到這裡,中信建投股價到底是在港股比較合理,還是在A股比較合理,讀者估計大概也都有了自己的判斷。

整體來看,整個券商行業業績具有很強的週期性,而中信建投2019年的業績隨著證券市場成交活躍而好轉,股價更是受市場樂觀情緒影響,大幅上漲約3倍,導致公司股價在A/H兩市差價高達近四倍,很顯然投資者沒必要去花費真金白銀,買股價更高的中信建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