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2020省兩會丨代表委員走基層:一家科創型中小企業的真實“喜憂”

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等,過去一年,支持民企發展的舉措密集落地。身處其中的企業主感受如何,又有哪些問題還需要各方繼續發力?省兩會召開前夕,記者跟隨省人大代表、南京銀行新街口支行副行長郝春蕾一起來到江蘇信源達科技有限公司,實地聽取企業心聲。

2020省两会丨代表委员走基层:一家科创型中小企业的真实“喜忧”

位於南京建鄴區新城科創園的江蘇信源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科創型中小企業,現有員工30多人,著重打造工業級別的三防加防爆類的產品,目前擁有8項專利、21項軟件著作權、三件註冊商標等。

公司董事長林忠偉介紹,過去兩年,他們切實感受到了各項政策利好,尤其是金融方面,享受著5%的研發費用補貼、普通金融、軟件退稅等:

以我們園區為例,融資的種類增加了,以前都是我們去找銀行,現在銀行主動來找我們,這個也有園區的推介,另外我們擔保的形式多樣化,去年明顯感覺到知識產權能抵押,我們也成功貸了2筆。

不過,林忠偉仍然不時處於“斷貸”的擔心中,由於不少貸款週期都是一年甚至半年,到時間必須要“先還再貸”,這中間往往有時間“斷檔”,企業會面臨被迫借高利貸還貸或被欠款拖垮的風險。儘管近年來南京設立了應急互助基金,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還不足以解決實際問題:

郝:那就是續貸的問題?


林:不僅是續貸的問題。


郝:還有一個長期合作?


林:對,我們考慮,是不是說可以放長,2年或者3年。倒不是說資金成本,就是整個的我們的資金規劃、使用效率會有一些影響。


郝:銀行是考慮到整個企業的資信狀況包括後面資金流的問題。去年中央出臺的民營企業“28條”裡面中央也有指示,要是長期合作的客戶,還是要保證客戶的續貸問題。

在法治保障方面,公司總經理卓鄭立提出,技術迭代日益快速,產權保護需要跟上“節奏”,他向郝春蕾代表舉了自己的案例,2017年他們發起了一起專利訴訟,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審判決,而被告的那家公司因為沒有跟上新的一波技術,已經名存實亡,即使判決下來,對他們也無太大意義:

我們開庭開了起碼七八回了,打到現在那個企業都倒了,我們以前打的那個技術沒有了,法院現在想測試一下都沒有辦法測了。法院的公平性比以前好多了,但是這個時效,第一個把企業拖垮了,第二個你技術過時了。

卓鄭立還為身邊的中小企業主提出了一個問題:政策傳達不到位。他直言,自己多年和政府打交道,對各項政策算比較瞭解,而他身邊很多和他一樣的企業主,並不知道“科技項目申報”、“研發費用補貼”等,甚至誤會,他是不是靠的“關係”:

這些科技政策相當一些企業不瞭解,他們也沒有渠道去了解,普通人不會去看政府網站。就是好的政策怎麼一個有效的途徑讓企業知道。第二個,政策的系統性我們也不瞭解,我們就是撞,比如說研發費用補貼,每年都要出文件,我也不知道今年出不出,也不知道什麼出,就是政策的規律性也不是很清楚,它這個應該很規範。

郝春蕾代表以自己所在的行業為例,認為政府打通“最後一公里”,還要切實做好“穿針引線”的工作,讓好政策能第一時間傳達到企業、群眾身邊,另一方面,企業也要加強主動性:

2020省两会丨代表委员走基层:一家科创型中小企业的真实“喜忧”

像我們“百行進萬企”,還有普惠金融,都是我們一家一家打電話,類似客戶經理。坐在那等客戶上門找我們不可能,我們只能管轄所轄內的開戶機構,然後一家一家打電話,甚至這個客戶跟我們沒有信貸關係。你像一些企業,又不跑銀行,如果這條途徑又沒有,那是沒辦法。

郝春蕾代表將這些問題一一記錄了下來,整理後形成具體建議,提交大會。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 丁鳳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