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與410+全國社友,構建工業互聯網認知框架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打通資訊→信息→知識→認知→見識的通路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與410+全國社友,構建工業互聯網認知框架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打通資訊→信息→知識→認知→見識的通路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風向觀察

“一年之計在於春”,實際上,很多的覆盤和提煉的成果是在上一年的年終進行的。每個人都有必要在某個階段進行梳理,這樣的深度思考能夠沉澱出更多精華,將平時所吸收的碎片化信息和知識進行結構化、系統化,生成新的知識和認知。

  • 很多看上去是新問題的,細究起來都是老問題,只是在新條件下以新的形式呈現出來;
  • 很多看上去是技術問題的,其實真正的問題被隱藏,需要從架構、組織和利益維度去解決;
  • 很多大的、長週期的問題,可以拆解為諸多小的、階段性短週期的事情,分而治之;
  • 很多看似是經驗和技能問題,實際上是認知問題,認知不到位,很多行動就無章法,無邏輯;
  • ……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初步計劃每年會組織年終風向觀察,邀請重磅嘉賓,穿透行為與經驗的表層,深挖知識和認知價值,抽象邏輯和模型化思考,把握時代性機會。

我們,一直奔波在認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征程上。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文 | 郭朝暉,上海優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優也科技致力於服務基礎工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為工業企業客戶提供工業數據操作系統(iDOS)平臺,基於新工業架構下的工業智能應用和運營轉型諮詢服務的一體化產品和綜合解決方案。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智能化問題的方法論

這個問題,針對的是戰術問題。也就是具體項目。我的基本思路是:人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機器解決人本身的問題。

很早之前,我就提出:“先做成後做好、先人做後機器”的原則。在大數據分析時,也提出過“利用人的知識、針對人的盲點”的觀點。今年的進步是把這個原則細化了,並用於解決各種智能化問題。


創造性的工作,都應該以人的知識為出發點。判斷哪些問題有價值、合理定義問題、給出初步的計劃、企業戰略如何制定、原因初步分析等,都要依靠人的知識。這種提法背後的原因是:明確人的責任。不要在人的責任沒有盡到之前,就盲目推智能化。在創新的時代,這些應該是管理者和OT人員的責任。

但人是有毛病和短處的,人做事的時候會有損失。機器的介入,就是為了解決人的這些問題、減少這些損失。比如,人有私心、人在重複勞動候容易犯錯、人的記憶有限、人的反應速度不夠快、人容易把數據描述與實際過程混淆、優秀的人才難得、人不喜歡單調危險勞累的工作、人一心不可二用,人在工作時難以記錄過程等。這些短處,是需要機器來彌補的。

這就是用機器解決人的問題。

機器解決人的問題,往往要在繼承(人的優點)基礎上進行優化。這就要知道人是怎麼做事的。人有很多好的辦法用來獲得知識、管理知識:如PDCA持續改進、6西格瑪、標準化體系、流程化方法、經驗實驗與理論的結合。人類應用知識的做法也意思:有智慧的決策,往往是感性與理性知識的統一。這些做法,都可以把人的優勢與數字化方法融合起來、又能避免人的弱點。於是,數字化方法可以做的比人更好——這樣就夠了。

總之,這一部分解決了針對一個具體的問題,“兩化融合”怎麼融的問題。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數字化轉型方法論

與前面的問題相比,企業的轉型升級,是個戰略問題

在何老的幫助下,我對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越來越清楚了。這就是:通過PDCA持續改進實現數字化轉型。

選擇這條路徑的原因是:在大多數企業,頂層設計的數字化轉型戰略是非常難做的;而漸近式的數字化轉型卻是可以達到目的。

我們首先論證了,中國企業在管理上的漏洞大,值得挖掘的價值非常多。看到了價值,就容易保證經濟成功。我們證明這樣的做法是可行的、有依據有根據的。包括日本的IVRA模型,CIMS的提法(雖然當時沒有成功);信息集成的實踐;計算機帶來的新機會;何老的觀點等。

我們指出:最大的困難之一是價值隱藏。由此可以提出一套解決價值隱藏的辦法,如KPI的動態和個性化設定等。還可以引出安筱鵬博士關於《重構》的認識:重構很大程度上就是解決利益問題。


我們提出了推行這個轉型的戰略構想:從可見、可追溯到透明化、智能化;遞進地解決管理中國的問題。要完成這一戰略,最好讓工業互聯網平臺先行。從而為每一次的持續改進(知識沉澱)創造載體、奠定基礎。載體奠定之後,就是一次次的持續改進了。

我們認識到具體每一個持續改進的方法論:全生命週期的思考、以終為始的邏輯、控制邏輯在智能化時代的引用等。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從需求出發認識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是戰略實施的支撐工具。

我們很早就意識到:工業互聯網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工具。與前面的認識結合在一起,那就是:工業互聯網是支撐持續改進優化的工具。當然,持續優化要發揮大尺度、實時性好的一些特點。

要弄清這個工具,關鍵是弄清對這個工具的需求。也就是在使用這個工具的時候,會遇到什麼問題。


今年認識到:按照“數字化轉型方法論”的邏輯,理想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支撐複雜系統持續改進的工具。從這個角度出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質量”體現在如何能夠幫助人們低成本、高效率、低風險、高複用地實現系統維護;並能夠通過時空的擴大,擴張優化空間。

由此可以推出對工業互聯網平臺軟件的各種具體要求。比如,為什麼需要數字孿生技術;數據管理為什麼重要;為什麼著眼於優化;為什麼要便於人機結合、為什麼要有適當的冗餘度、與中臺是什麼關係、數據收集的原則是什麼等等。

另外,今年意識到:工業互聯網的重點開始逐漸進入分化階段。一類是改變生態,一類是改變企業。針對企業的又分成三類:針對大企業的持續改進、針對中等行業的知識共享、針對小企業的降低信息化成本。針對大企業思想最完整,其他可以看成簡化版。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智能化的理論問題

我的觀點都是有針對性的:針對不同觀點或看法。那麼,為什麼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要從理論上回答這個問題。

智能化的理論問題。我經常強調用數字化的辦法管人。這符合人類大義嗎、合乎道德嗎?我從何老的“利義統一”、塗子沛先生的“數文明”、82年“電子包公”實踐,得出科技向善的觀點:對人公平、創造價值才是善的。


如何對待相容而不同的觀點。我贊同很多理論,如安筱鵬博士的《重構》。未來也可能會出現新的理論。這些理論與我的觀點有什麼關係呢?我用“從汽車到立交橋”的比喻,用需求驅動的發展邏輯,把不同的理論統一起來:遇到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

如何看待矛盾的觀點。我們或許不能說某些觀點或方法錯了,但是用錯了地方。我們迎來了一個創新的時代。這個時代不僅要學習、看樣板,還要學會自己思考。還有些觀點來自學術界,而不是工程界;工程強調經濟性、強調大概率成功,要求以終為始的思維方式。這是我的這些方法的出發點。

認識智能化的侷限性。方法沒有萬能的,智能方法也有侷限性。我討論了智能化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與發明創造的關係、與一般工業技術的關係。智能化是配置資源而不是創造資源,保持穩定而不是突破極限。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長期深度聚焦 、 、 等。歡迎加入研習社「頭條圈子」,與 、 一起,構建工業互聯網知識體系,讀懂工業互聯網發展大勢!獲得行業報告/白皮書無刪減版,圈友可私信申請下載50+行業深度研究報告/白皮書PDF版全文。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頭條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工業互聯網風向觀察: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郭朝暉:從2019年180多篇工業互聯網原創文章中,歸納出4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